有人曾評價晚清名臣曾國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作為「半聖」的曾國藩,不僅在官場上步步高升,戰場上能打勝仗,而且治家有方,真正做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甚至是青史留名。
通常情況下,從一個人的說話中,就能判斷一個人的人品。在曾國藩看來,喜歡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的人,人品多半不好,遇到要及時遠離。
1、人前說狂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但是人外有人,你認為值得驕傲的事情,可能在別人眼中不值一提。還有些人在你炫耀的時候,可能在等你失敗落時,恥笑奚落你。
因此,曾國藩曾告誡自己的子孫:做人切忌狂妄自大,人前切忌愛說狂話。
俗話說「悶聲發大財」,不要在人前過多展示自己的優秀,收斂自己的光芒,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才能穩步前進。遠離這種人,才不會使自己受到影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2、人後說閒話
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歡用一己之見揣測他人的想法,但他們沒有想過自己的一言一語對他人造成的傷害。
為人處世,管住自己的嘴,不該說的話要少說、不說。曾國藩曾告誡子女:做人要厚道,話不要說死,事不要做絕。得饒人處且饒人,放下執念,放過別人,才能饒恕自己,成全自己。
人後說閒話的人,其實就是被稱為「大嘴巴」「八婆」的人,這種稱謂就能看出他們是多不受人待見,遠離這種人,也就是遠離話題中心。
3、總是在抱怨
曾國藩曾說:「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
生活中習慣抱怨、愛發牢騷的人,老天爺看不上他,被他抱怨的人也不服他。而且這樣的人,渾身都充滿了負能量,不敢正視自己的不足,一輩子都不會有什麼大作為。
所以,當你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人活一生,每天去抱怨,不如努力一天。
人生如茶,別太滿,別太涼,滿了招人說閒話,涼了招人說怨話。是是非非,只要真誠,不委屈自己的良心,不耽誤自己的真心,且行且珍惜。
《曾國藩全書》記錄了曾國藩前後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將近有1500封書信,涵蓋了處世、治學、修身、治心、齊家、鑑相、理財等。
無論你現在在社會中擔任什麼職位,做官還是經商,亦或是為人父母,都可以在曾國藩的書信中學習到寶貴的包括識人、人際交往、治家教子等方面的經驗。
梁啓超在成家時讀曾氏家書,收穫了一套家庭教育良方,所以他一門九子,個個才俊;華為之父任正非、「玻璃大王」曹德旺,都曾從中受益,得到經商戰略指導。有人說曾國藩全集,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後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