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三千年前他們的祖先就在東北遼闊的草原上繁衍生息,滿族古代稱為女真族,生性驍勇善戰,北宋和明朝都是因為滿族而滅亡的。
傳說當年清朝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背著父親的骨灰來到長白山餘脈——啟運山,受到一老者的指點,告訴他此地乃是龍脈,將祖先的的靈柩葬於此可庇蔭後代。於是努爾哈赤將父親的骨灰埋在此地,後又把祖父、曾祖父等十二位祖先的靈柩全部埋到此地,就是現在的清永陵。
據說後來清朝三百年基業出了十二位皇帝,是受到祖先龍脈的庇蔭。更有意思的是,十二座陵墓依次排開,陵墓大對應的皇帝在位時間就長,陵墓小的對應皇帝在位時間就短。龍脈的龍尾陵墓很細很小,溥儀只做了三年的皇帝。
努爾哈赤當年靠十三鐵騎起的家,打遍中原大地無敵手,有人說就是靠大清長白山龍脈的保佑,同時傳說這個龍脈下面藏有一個巨大的寶藏。
在金庸先生《鹿鼎記》就描述了這個故事,說努爾哈赤把當年在關外存放的寶藏畫成圖,分別放在八部四十二章經裡面。並告訴他的孩子們,如果在關內生存不下去了,就回到關外挖掘這些寶藏,繼續生活下去。
那麼到底有沒有這些寶藏呢?傳說當年努爾哈赤把熟女真、生女真和建州女真等一些部落平定之後,他又去徵討蒙古,最後把蒙古也給徵服。在徵伐這些地方的時候,擄掠了大量的金銀珠寶。
這時候努爾哈赤已經對明朝的中原大地垂涎三尺,但他又擔心出兵明朝自己實力不夠,萬一被打敗怎麼辦呢?為了預防萬一,努爾哈赤找了個地方把這些金銀珠寶藏了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努爾哈赤把財寶藏在哪了呢?他把這些財寶秘密的運回了當時大金的首都——赫圖阿拉(撫順附近),並把這些財寶藏到了一口古井之中。這口井位於整個城市的正中央,叫做汗王井(也叫罕王井)。
據說這口井的井水甜似薄酒,井水漫上地面像個饅頭似得扣在上面,但始終溢不出來。並且不管有多少人來這打水,井水一直就是那麼多,絲毫不少,人們說這口井千軍萬馬飲不盡。
在努爾哈赤打進中原之後,身患重病不久於人世。他就準備把皇位傳給十四子多爾袞,但在他過世之後,皇位被他的第八個兒子皇太極搶走。
皇太極早就聽說父親寶藏之事,開始秘密打聽搜尋未果。於是他就找到了父親生前非常寵愛的妃子阿巴亥,逼問她寶藏埋於何處。阿巴亥不肯說出,皇太極就威逼她:要麼說出寶藏地點,繼續榮華富貴,要麼就以死殉葬父親。
當時皇太極已經是皇帝了,皇帝說話一言九鼎是不能改變的。但是阿巴亥堅決不願說出寶藏所在之地,情願以死殉夫。最後不得已之下,阿巴亥自縊而死(一說被皇太極弓弦勒死)。
在阿巴亥過世之後,皇太極仍不死心,嚴刑拷打當時知道內情的內務府大臣。內務大臣受不了酷刑就交代了埋藏寶藏的地點。皇太極大喜,連夜領兵趕到汗王井開始挖掘。
原來,努爾哈赤在埋藏這批寶藏時,是從赫圖阿拉城內的內務府秘密挖了一條通道,直通汗王井內。皇太極到了赫圖阿拉之後,派人從內務府的密道下去找尋珍寶。
哪知派了幾批人下去,沒有一個人能夠回來,更別說寶藏了。而且他們是放下去繩索,順著繩索下去的,其間繩索斷裂了幾次,從斷口看好像被一種動物給撕裂咬斷的。皇太極心裡有些打鼓,這是怎麼回事,該不該繼續派人下去呢?這時旁邊一個大臣對他說,既然從密道不行,就直接從地面上開挖吧。
皇太極覺得有道理,第二天就命令手下軍士準備好鐵鍬、鋤頭等工具,準備掘地三尺。一切準備停當之後,皇太極一聲令下:挖!哪知他的話音剛落,原本晴空萬裡的天上忽然烏雲蔽日,一下變得跟黑夜一般。
軍士們也被嚇了一跳,鐵鍬工具拿在手中,怔怔的看著皇太極。皇太極心裡也有點恐慌,但到了這一步還能停下來嗎。於是他就大聲喊道:看什麼,繼續挖!
軍士們不敢違令,紛紛開始挖掘。剛挖了幾下,忽然從井中冒出一股白煙直衝上天,隨即井內竟然傳出阿巴亥聲色俱厲、令人膽寒的聲音。
井裡的聲音怒斥皇太極見財忘義、叛逆奪權,並告訴他這批寶藏是他父親替大清子孫積攢的國本運數,保佑大清國運昌盛之用。任何人不得私自動用,否則將受到嚴懲死無葬身之地。
皇太極驚恐萬狀,嚇得當即跪倒在地,雙手合十發誓永不再打寶藏的主意。皇太極發完誓,那一股白煙又從天空中回到了井內,隨即雲開霧散萬裡晴空。
過了三四百年之後,也就是民國初期,有人去這裡挖寶,還真的挖到了一些金子,並且是純度極高的那種。但真正的寶藏到底有沒有,在哪裡,到現在還是一個謎。
汗王井現在已經開發成了旅遊景點,到了節假日人聲鼎沸熙熙攘攘,原來那種氣氛已蕩然無存,完全沒有絲毫神秘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