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裡的天地會是什麼?他們如何成立,為什麼一定要反清

2020-12-12 酒熟梅子青

電影《鹿鼎記》的上映,讓很多觀眾對小人物韋小寶產生了興趣。《鹿鼎記》是金庸先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講述的明末清初,朝廷和教會之間的鬥爭,以及小人物韋小寶如何靠著「手無束雞之力」的特點,遊蕩於幫派和朝廷之間的故事。

這篇小說裡,還有一個神秘的組織:天地會。在原著中,天地會教主陳近南,命韋小寶為香主,派韋小寶去宮中做臥底,一方面為了收集神龍教的《四十二章經》,一方面為自己反清復明做內應。

雖然韋小寶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是【天地會】這個組織,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今天咱們就好好講講天地會這個組織,是怎麼誕生的,他們都做了些什麼。

全文共計2500字,閱讀時間6分鐘,建議收藏後閱讀。由本帳號原創並發布,轉載請標明出處。

天地會的建設和成員

天地會一開始是明末清初的民間組織。當時滿人接管政權,剛剛滅了明朝,整個滿洲國正處於根基未穩的階段。很多擁護明朝的百姓,還沒能適應新政權。這和每次改朝換代一樣,每到這個時候,民間都會像雨後春筍一般成立一些小組織。

這些小組織,也不一定不是為了推翻政權。有些只是因為動蕩時期,朝廷無暇顧及百姓生活,老百姓們只好自己保護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罷了。其實並談不上什麼遠大的抱負,性質更多時候,反倒像【民間互助會】一樣。所以這些小組織雖然多,但是流傳下來的卻很少。

因為當政權穩定後,朝廷開始關心百姓,建設地方經濟之後,這些【互助會】性質的小團體,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了。畢竟家家戶戶安居樂業了,誰還想著造反呢?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只要一個小組織沒有太強烈的推翻政權的欲望,那麼朝廷一般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因為第一:就憑這些小小的民間組織想撼動朝廷,那簡直就是螞蟻撼大樹一般,朝廷甚至不會當一回事。畢竟這個朝廷,沒點真本事,他怎麼可能滅了前朝呢?第二,這些小民間組織存在的時候,反倒是更像是幫助了新朝廷穩定地方。這時候他們的互助抱團行為,恰恰讓民不聊生的現象改善了很多,大家互相找活幹,互幫互助,有一個小團體,在朝廷眼裡,其實也就算是拉個小幫結個小派,跟小孩子過家家一樣。

所以對於很多這種民間組織,朝廷也不願意出兵鎮壓。讓他們幫著朝廷穩住地方,等自己中央政權穩定以後,軍隊恢復以後,如果這些小組織還鬧事,大不了這時候再出兵鎮壓一下,或者大不了,給個編制給個官什麼的當一下,也就過去了。

所以明末清初的天地會其實就是這樣一個背景下成立的。天地會這個名字,就出自【拜天拜地拜父母】,天地會在地方又叫做【洪門】或者【洪幫】。

本初的天地會,成員都是一些市井小民,大多數都是破產的農民,轉成了手工業者,或者自己去做了小商販,也有一些水陸交通沿線的工人,還有一些沒有固定職業的江湖流浪人。

你看就這夥人,能發展出來什麼呢?雖然【天地會】成立之後,口頭上喊著「反清復明」的旗號,這夥人在最開始根本是被清政府無視的,主要活躍在福建地區。

天地會發展幾年以後,才出現了各個堂主香主,人員日益複雜,逐漸組織化,但是仍然以下層貧民為主。比如在《鹿鼎記》電影裡,陳近南命韋小寶為香主,就可見一斑。韋小寶就是一個最底層的小人物,從小在妓院長大,連自己父親是誰都不知道,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街溜子」,就這樣一個人能當上香主,可想而知這個組織裡也沒什麼大材了。民間組織,大都如此。

於是在這種背景下,天地會就默默發展。

天地會為什麼這麼憎恨清朝?這和一段傳說中的歷史有關

接下來一段傳說中的歷史,這其中的真偽尚無從考證,我們把它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即可。

話說這個天地會,本來就是小打小鬧。但是機緣巧合下,惹怒了康熙。

那一年康熙還沒有穩定政權,調派福建南少林的高手為軍官,這幾個高手恰恰還都是天地會的成員,他們替康熙遠徵西藏。這一仗大勝之後,本應該凱旋歸來,結果這一伙人就被誣陷了。有大臣誣陷這些高手們意圖造反。這還得了?康熙政權還沒穩住,一聽這事,就派八旗兵把南少林滅了。

有幾個高手逃了出來,把這件事傳到了天地會,於是在當初的首領陳近南的鼓舞下,乾脆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以滅了清朝為口號得了!其實這本來就是一個天大的誤會,康熙估計也後悔不已,因為用現在的眼光想也能知道,他們怎麼可能有造反之心呢?人家這些高手,手握著兵權替清朝出徵的時候不造反,打贏了仗回來才造反,至於嗎?

所以到了這,「反清復明」這口號就算打響了。

天地會的演變

反清復明口號一出,滿洲政府肯定就座不住了,那就鎮壓吧,結果小瞧了天地會,越鎮壓反而口號打的越響。天地會慢慢就演化成了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反動派,入會要求變得嚴格起來,教會規矩也變得複雜起來。

可是當一切都在向著正規發展的時候,天地會自己不爭氣,慢慢就發展跑偏了。前文咱們知道,這天地會的成員,都是下層百姓,哪懂那麼多規矩?都是韋小寶這樣的嬉皮無賴,於是這一來二去,天地會就從本來要滅清朝這件事上,變得開始欺壓周圍的人了。甚至到最後,他們都把這個反清復明的口號不管不顧了,成了當地的一個黑社會性質的組織。

一邊喊著要推翻朝廷,一邊欺壓百姓收保護費,其實最後什么正事也沒幹。咱們想想也能知道,看看這人員配置,他們也幹不了大事呀!轉成了黑社會之後,滿洲政府高興了,這可算有了打壓的理由了吧?於是乾隆年間朝廷以「替天行道」「剷除奸惡」為口號,瘋狂鎮壓天地會。這次,天地會可沒了群眾基礎。

一個燒殺搶掠的黑社會組織,百姓怎麼可能還相信嘛?怎麼可能支持他們奪政嘛,他們要是有了政權那老百姓自己還能有好果子吃?

所以天地會從乾隆、嘉慶兩個時期,就漸漸退出了江湖。此時,清朝政權也穩固了,百姓生活也穩定了,也沒什麼人惦記著推翻乾隆了。

關於清朝天地會的故事,正史中的記錄很少。若不是電影《鹿鼎記》的成功,估計也沒什麼人對天地會有興趣。歷史的沉淪滾滾向前,總是有各種組織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

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發達,即使是有天地會在小範圍裡作梗,那也無非是螳臂當車罷了。

相關焦點

  • 《鹿鼎記》中的天地會真的存在麼?總舵主陳近南的真面目又是什麼
    「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這兩句話是因為作家金庸的小說《鹿鼎記》,而流傳了好幾個世代。今天就來扒扒這個小說裡面的傳奇人物一一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真面目。01背景小說的背景發生在大清康熙年間,當時的人們因為不滿清帝國的統治,籌組了天地會這個地下組織。以「天父地母,反清復明」為口號,號召民眾加入。相傳這個天地會的創辦人總舵主,江湖人稱陳近南。是個武功蓋世、盡忠報國、急公好義的好漢子。
  • 王晶真的沒騙你,天地會就是為了搶錢搶女人才「反清復明」
    在電影《鹿鼎記》中王晶非常直白地讓陳近南說道:「反清復明只不過是一個口號,就跟阿彌陀佛」,直接闡明天地會最初的宗旨就是搶錢搶娘們,而不是反清復明。
  • 百年天地會
    金庸小說《鹿鼎記》裡多次提到天地會和陳近南,那歷史上真有這樣一個組織和人物?天地會的宗旨是「反清復明」,然而清朝滅亡天地會依然存在。天地會的起源一說是:大清乾隆年間,在西北的甘肅、中亞一帶有個叫西魯國的國家,經常騷擾清朝西北邊境。
  • 金庸說:天地會、紅花會都是渣,他們中間有一個更大幫會!
    金庸說:天地會、紅花會都是渣,他們中間有一個更大幫會!金庸小說中寫到清朝的作品大致出現在康雍乾時代。其中,康熙時期的主要作品是《鹿鼎記》,乾隆時期多一點,有《書劍恩仇錄》、《飛狐外傳》、《雪山飛狐》。【天地會】《鹿鼎記》中出現的最大江湖幫派要數天地會。天地會是明朝遺臣鄭成功創立,旨在反清復明。總舵主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陳近南,下面分前五堂、後五堂,勢力幾乎遍布大半個中國。會中高手如雲,有些人甚至打入朝廷內部,手握重兵,有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能力。
  • 歷史上真實的天地會,反清復明重建漢人政權,堅持十一年最終失敗
    想必很多人第一次聽說天地會這個組織,都來自小說《鹿鼎記》。小說中的天地會由國姓爺鄭成功和陳近南創建,以反清復明的口號,組織反對清朝統治的破壞活動,例如陳近南派韋小寶入宮做臥底。——《鹿鼎記》中天地會入會誓詞(部分)陳近南、韋小寶雖然是小說杜撰的人物,但天地會這個組織確確實實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並且發動過數次反清復明大起義,建立了好幾個漢人政權,但令人遺憾的是,天地會的反清復明運動雖然轟轟烈烈,但都沒能修成正果,被滿清統治者殘酷鎮壓。
  • 《鹿鼎記》中「反清復明」的傷痛,凝聚了抗日孤勇之魂
    《鹿鼎記》尚未播出時,很多觀眾對張一山主演的新版《鹿鼎記》充滿著好奇心,可待其播出後不超10天,電視劇的快節奏就引發了眾多觀眾的不適,囫圇吞棗的突飛猛進像極了這個時代的快節奏,剎那間就輝煌騰達,功成名就,卻未曾想過,正是因為有哪些痛苦的積澱,有韋小寶曆經千苦萬難進京城的鋪墊,有韋小寶瞻前顧後報復海公公的細節成長
  • 《鹿鼎記》之義薄雲天的總舵主——陳近南
    之前一直在說《鹿鼎記》裡的女人,今天說一說裡面的男人,先說一說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吧。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這句話準確概括了陳近南的社會知名度。吶,陳近南呢,就是清朝初年開始存在於民間的反清復明組織——天地會的總舵主啦!
  • 《鹿鼎記》:豆瓣評分7.9,你看過了嗎?
    金庸先生的十五部武俠小說中,《鹿鼎記》可以說是最為奇特的一部。這部小說奇特就奇特在它雖然是一部武俠小說,卻怎麼看都不像是武俠小說,連金庸自己也評價說「毋寧說是歷史小說」。小說的主角韋小寶絕不是什麼英雄俠客,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市井小人物。說得再直白一點,他就是一個小混混。而這個小混混,居然「不學有術」,在官場上和皇宮裡坑蒙拐騙,一路爬到了社會的頂層。
  • 《鹿鼎記》:金庸寫的壞人越來越少,江湖卻怎麼越來越壞?
    可是當金庸寫了十五年武俠小說後,寫到最後一部書《鹿鼎記》,你忽然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壞人忽然沒了。那種經過作者認證的、不容辯駁的壞人很少有了。江湖中大家固然照樣打生打死,照樣你日我先人,我艸你奶奶,可是你往往說不上來哪一邊、哪一個陣營的人是壞人。《鹿鼎記》裡,清廷和天地會就打生打死。
  • 《鹿鼎記》中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且功比諸葛亮
    《鹿鼎記》中韋小寶的師父、天地會的創辦者兼總舵主陳近南,並非是虛構的,他在歷史上是確實存在的。歷史上的陳近南並非是一個武林高手,而是一名玉面書生,他輔佐鄭氏父子反清復明,功比諸葛亮。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個真實的陳近南。陳近南,原名陳永華,福建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石美人。
  • 《聊齋志異》《鹿鼎記》都寫過的兩個人,到底是漢奸還是民族英雄
    這個案件的主辦人之一,就是《鹿鼎記》中的早期大反派——鰲拜。但因為其是所謂的「明史案首個告發者之一」,所以被很多人諷刺為漢奸。當然,正史並無此事,査繼佐只是去負責管理圖書出版印刷的「學道」那裡澄清,莊廷鑨在未經自己同意的情況下把自己名字署進了書裡。在《鹿鼎記》中,査繼佐也是反清復明的義士。
  • 清末敗亡過程中還有反清復明「天地會」的影子嗎?
    清軍入關清軍一家獨大後,想要復國大明的人無法與清軍正面對抗,又不願臣服清朝,這樣就出現了諸如以「反清復明」為口號的天地會(洪門)等一系裡秘密反清組織。反清復明的組織也確實給清朝統治著帶來了不少的煩惱,而且還有吳三桂以及鄭成功家族的直接反清,但是在清朝的打壓下也都以失敗告終。
  • 信了金庸的,你才真的「不識陳近南」,歷史的他沒創過天地會
    1680年,陳永華病逝,和《鹿鼎記》不同的是,那個殺害陳近南的鄭克塽還只是個10歲的小孩,沒有能力提刀殺人。陳近南從未創過天地會當然。沒有武功的他,是否像《鹿鼎記》中創下天地會,並成為總舵主呢?這也正是陳近南和小說中相差甚遠的一點。據近年的研究發現,學術界最終給出答案,天地會並非陳近南(陳永華)所創而是一位名叫萬提喜也稱洪二和尚所創。
  • 《鹿鼎記》:既幫康熙,又幫天地會,韋小寶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呢?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鹿鼎記》中,主角韋小寶可以說是有多重身份,他既是康熙皇帝面前的紅人,還是天地會青木堂香主。那麼,有的朋友就問了,既幫康熙,又幫天地會,韋小寶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呢?筆者總結了以下七點,還請各位朋友多多指教。
  • 娘化雙修一汙到底《鹿鼎記》四大成人玩法盤點
    對於「成人文化」這一宣傳方式,《鹿鼎記》手遊的製作人表示,我們並不是想要通過大尺度的女性角色來打擦邊球吸引玩家,成人文化是我們整個遊戲的理念,它一定是貫穿在整個遊戲始終的,除了畫面的成人表現外,遊戲的特色玩法如雙修、娘化、賭博等都是成人向的,且均是來自於原著。今日,17173就將獨家為您揭秘遊戲內關於娘化、雙修、天賦、賭博的四大成人玩法。
  • 金庸筆下的「天地會」,是陳近南創立的嗎
    一個名叫天地會的反清組織,竟然在他統治的王朝裡,秘密存在了20多年。福康安和福建巡撫一起審問了林爽文,順藤摸瓜的抓到了一個叫陳彪的人。陳彪就供出了一個僧人,名叫提喜,又名洪二和尚,俗名鄭開,並供認說就是這個提喜在乾隆26年創立了天地會。那麼,這個提喜是怎樣一個人,有為什麼創立天地會呢?
  • 漳州發現天地會秘籍 內藏天地會創始人真跡
    在《鹿鼎記》書中,陳近南這位天地會總舵主是一位極有號召力的大人物。按照小說的說法,陳近南本名陳永華。歷史上陳永華確有其人,他是臺灣鄭成功的軍師,福建同安人,他為開發臺灣作出了卓越功績。同時,在天地會的起源學說中,有一種說法為「鄭成功說」,鄭成功是大哥,香主是陳永華。
  • 《鹿鼎記》裡的「陳近南」,在歷史上是什麼樣的人呢?
    這兩句拉風的詞,就是金庸《鹿鼎記》裡,形容陳近南的。那歷史上真實的陳近南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在《鹿鼎記》裡,陳近南曾經跟韋小寶說過自己的真名,叫陳永華。歷史上也確實有這個人,祖籍是福建漳州,出生於1634年,父親是舉人、進士。1655年,父親自殺身亡,陳永華帶著母親投奔鄭成功。
  • 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它的創始人到底是誰?現今多數竟然成了黑社會
    在劇中,他是天地會的創始人,也是方世玉的恩師,更是一眾會友紛紛保護的對象。那麼,在真實的歷史當中,這個主張反清復明的秘密團體,它的創始人到底是不是陳近南呢?通過對洪門秘籍的反覆研究,以及官方的多次考察得知,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天地會的創始人應該是福建雲霄高溪的一個僧人萬提喜,也就是洪二和尚鄭開。
  • 影視中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到底什麼來歷?真實存在,有據可查
    「地震高岡,一脈溪水千古秀;門朝大海,三合河水萬年流」,常看清朝影視劇的朋友都不會陌生,這就是大名鼎鼎「天地會」的接頭暗號。眾多清朝的影視劇中,天地會總是一個少不了的話題,「反清復明」是它的宗旨,給人的感覺既熱血又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