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中人物眾多, 但情節凝鍊 ,人物在原作小說基礎上有了其他的一些不同的亮色 ,還有深入骨髓的諷刺,人物顯得飽滿 整體節奏流暢一氣呵成 ,讓觀眾的心態始終保持在一個搞笑 緊張的氛圍中 ......真的不失為經典,有興趣的可以重溫一下喲,回顧經典。
金庸先生的十五部武俠小說中,《鹿鼎記》可以說是最為奇特的一部。這部小說奇特就奇特在它雖然是一部武俠小說,卻怎麼看都不像是武俠小說,連金庸自己也評價說「毋寧說是歷史小說」。小說的主角韋小寶絕不是什麼英雄俠客,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市井小人物。說得再直白一點,他就是一個小混混。而這個小混混,居然「不學有術」,在官場上和皇宮裡坑蒙拐騙,一路爬到了社會的頂層。這一點,和我們以往在別的武俠小說裡看到的英雄俠客形象截然相反。倪匡就評價道:反英雄,反傳統,反束縛,《鹿鼎記》可以說是一部「反書」。把這樣一部「反」書改編為電影,其難度可想而知。何況,原著小說篇幅浩蕩,長達160多萬字,人物關係更是錯綜複雜,改編起來就更難了。可喜的是,香港導演王晶交出了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王晶導演成功地握到了原著小說的精髓,在保持住原著的故事架構的前提下,做了大幅度的刪改,在「反」這個字上做足了功夫。譬如說貫穿這部影片及其續集的天地會所謂「反清復明」的活動,王晶就對其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好好地「反」了一把。
歷史長河裡,尤其是中國近代史上,如果你仔細地去思考一些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就會發現陳、韋二人的對話中所揭示的規律幾乎是屢試不爽。往往很多人打著最鮮亮的旗號,卻幹了最齷齪的事。由此,不得不感嘆,王晶真是高級黑。原著小說中並沒有上文提到的那一段對話。但我認為,王晶導演給陳近南和韋小寶安排這樣一段對話,是對原著小說的合理演繹。金庸在《鹿鼎記》的後記中寫道:在康熙時代的中國,有韋小寶那樣的人物並不是不可能的事。可見其對中國歷史和中國官場的諷刺。此外,金庸更是在《笑傲江湖》的後記中直言「政治上大多數時期中是壞人當權」。從這一點上看,本片及續集可以說是拍出了原著小說的精髓。金庸本人看了本片後,也是讚賞有加。據說他曾給電影公司發了一份傳真,上書「不作第二人想」,以示對周星馳的肯定,當然也是對電影的肯定。
《鹿鼎記》可以說是金庸筆下最為與眾不同的武俠小說,但其中所暗含的卻不僅僅只是一個「小人」的成功之路,在周星馳版《鹿鼎記》中,他所飾演的韋小寶,不僅將自已無釐頭的喜劇風格融入其中,為人忍俊不禁,更將一場所謂的「反清復明」賦予了極近嘲弄的意味,電影透過韋小寶這個乍看市井無賴,卻依舊有著一顆純正之心的人物形象,他一步步將權勢、金錢、美女盡入囊中的同時,以陳近南與韋小寶間的密談,韋小寶對鰲拜抄家的橋段,在歡樂之餘的背後,對封建政治體制的譏諷成為了電影的內在縱深。星爺本就適合這種小人物,而這版鹿鼎記,將一個偷奸耍滑的街頭混混演活了。而這部電影的成功,跟它強大的演員陣容以及風趣的臺詞不無關係。細看下來,不論配角還是主角,演員無時無刻都有著豐富的表情動作。而臺詞,無論是「滔滔江水」還是那句「我是你失散多年兒子」都能讓我們在大笑的同時,感受到韋小寶的「無恥」。
天地會分舵的牌子明目張胆的被放在地上,而且相當角落;在小寶拜入天地會的時候,陳近南是這麼和他說的:「小寶你是個聰明人,我就用聰明的方法和你說話,外面的人就不行……對付蠢的人不能和他們說真話,要用宗教形式來催眠他們,使他們覺得所做的事是對的……所以反清復明只是一句口號,就是搶回錢和女人。」對雙兒、龍兒和阿珂,她們更多的出發點顯然是考慮自己的愛情,尤其是神龍教被吳三桂血洗之後;最複雜的是陳近南,他一邊告訴小寶反清復明只是個口號,但又說著這是他畢生的夢想,整個人物都徘徊在實際的需求和精神滿足兩極中。最後,影片借韋小寶的口提出了認可的價值觀:康熙可以讓百姓過的安居樂業,反清復明沒有必要。另一個始終暗線進行、最後大爆發的點是康熙和小寶的關係。康熙還沒有除鰲拜、滅吳三桂的時候,他可以是那個和小寶插科打諢、互玩「抓小弟弟」的朋友,或者說,他「君」的身份和意識還很好的藏著。而到了結尾,康熙的勢力和帝王心都開始膨脹,那小寶和他註定只能是君臣關係,當有利益衝突時,還可以是敵對關係。影片最後處理的比較仁慈和童話,還讓康熙說了句「好好照顧我的外甥(指建寧公主的孩子)」,那如果能心狠更現實一點呢?
星爺的眼神控制出色,情感表達和感染力一流,到這一時期,他慢慢開始真的爐火純青了。而且,仔細留意後面的作品也會發現,星爺很擅長運用這種微表情。嘗試著截圖就會發現,很多時候他是用一種肉眼可以感知、但沒有明顯停頓的方式表現情緒的變化,面部表情轉變很快的閃過去。這樣既保證了表達出來的東西,又不至於顯得太用力和刻意。再加上整個人自然的肢體語言,行雲流水就這麼出來了。當然,還有節奏的控制、臺詞什麼時候停頓和接下去才能保證讓觀眾有足夠的反應和笑的時間,收和放的度,這都是喜劇特有的要求。
如果以「顛覆」角度評價《鹿鼎記》,很多人認為非星爺版莫屬。他的那句「我對你的敬仰之情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有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啊!」成為著名的搞笑橋段。如此出彩的周星馳版,雖然沒有照搬原著,但也沒有遭受網友的抨擊。究其原因,是因為他把90年代的文化特色揉進了這部作品中。觀眾在觀看時,不僅是與電影內容互動,還在跟當時的文化元素共鳴,所以並沒有遭受到金庸鐵桿粉絲的炮轟,可見與時下流行文化相結合對於影視劇創作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