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張一山主演的新版《鹿鼎記》正式開播,原本很多人抱著「即將到來一部好劇」的期待心情,卻徹徹底底的被澆滅了。這部被翻拍了很多次的名著,承載了很多人的記憶。
沒想到新版《鹿鼎記》播出後,竟然是差評支撐起了熱度——開播一周,新版《鹿鼎記》的吐槽也刷屏了一周。一片罵聲中,張一山承受了最大火力,第一集開篇接近扭曲的表情,被網友吐槽像「猴子演人」,其表情包也開始在網絡上廣為流傳。
與此次差評一起被關注的還有,很多人帶著文化範的意味問及到了《鹿鼎記》這部小說,為啥會起這個名字?「鹿」和「鼎」在這裡,究竟有什麼含義?
正如有的網友發表意見說,因為最後康熙皇帝封韋小寶為「鹿鼎公」,並且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就是韋小寶,所以被命名為《鹿鼎記》。
還有的網友挖掘的更深一層說,好像在那部頂級武俠秘籍四十二章經裡,曾提到過一座藏著寶藏的山,哪座山好像叫做「鹿鼎山」,所以小說起名《鹿鼎記》。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是錯誤的。要是這部小說命名果真這麼膚淺的話,就根本對不起金庸老爺子的滿腹才華。再說了,《鹿鼎記》作為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也是他最喜歡和最得意的作品,其背後的深意和雕琢,絕非表面看的這般簡單。
要說到《鹿鼎記》裡,「鹿」和「鼎」的真正含義,其實金老爺子在開篇的第一章裡就進行了解讀的。由一個文士,和一個小孩的對話來展開。只是在拍攝影視劇的時候,這樣的場景難以表達,或者表達的過於簡單,才沒有被大家熟知。其實看原著,會明白的。
先說「鹿」,正如那文士所說,「鹿這種野獸,雖是龐然大物,性子卻極為平和,只吃青草和樹葉,從來不傷害別的野獸。兇猛的野獸要傷它吃它,它只有逃跑倘若逃不了,那只有給人家吃力。」所以,鹿就代指善良的老百姓,古人常拿鹿來比喻天下。
《漢書》上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那就是說,秦朝失了天下,群雄並起,大家爭奪,最後漢高祖打敗了楚霸王,就得了這隻又肥又大的鹿。」
那麼,鼎呢?鼎,原本是古人煮食的工具。古人不用灶頭鍋子,常用三隻腳的鼎,下面燒柴。捉到了鹿,就在鼎裡煮來吃。皇帝和權臣都很殘忍,心裡不喜歡誰,就說他犯了罪,把他放在鼎裡活活煮熟。
《史記》中就曾記載趙國謀士藺相如對秦王說:「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也,臣請就鼎鍋。」就是說:「我該死,將我在鼎裡燒死了罷!」
但是鼎還有一層含義是,代表著權利。史書記載,開創夏朝的夏禹王統治天下後,為了不讓天下人有兵器造反,就將天下九州的金收集起來,鑄造了九個大鼎。當時的所謂「金」其實是銅。因為那個時期,唯一的金屬也就是青銅了。
鼎鑄造好之後,他令工匠在每一口鼎上鑄了九州的名字和山川圖形,後世只有成為天下之主,才能擁有九鼎。《左傳》上說:「楚子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只是楚國的諸侯,他問鼎的輕重大小,便是心存不軌,想取周王之位而代之。」
所以「問鼎」,「逐鹿」便是想做皇帝。未知鹿死誰手,就是不知那一個做成了皇帝。到得後來,問鼎,逐鹿,這四個字,也可借用於別處,但原來的出典,是專指做皇帝而言。
於是,這部《鹿鼎記》的意思其實就是,記載魚肉百姓和逐鹿權利的故事。裡邊的反清復明,和韋小寶的利慾薰心,其實就是最好的印證。
讀者們,關於「鹿鼎記的名字含義」,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