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滿滿家國情 江東門紀念館留言區「銘記、勿忘、和平」成高頻詞

2020-12-13 南報網

2020-12-11 08:36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尾廳,有一個留言區,觀眾可以在留言簿上留下參觀感受等內容。觀眾留言簿裡都寫了些什麼?日前,紀念館紫金草融媒體工作室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尾廳留言區2020年觀眾留言進行匯總分析。 

今年的留言簿摞起來高148釐米 

自2014年國家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後,每年從世界各地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的觀眾超過800萬人次。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紀念館採取「防疫+預約」參觀模式,每天參觀人數限定在8000人內。

截至11月20日閉館,總計開放留言62天,摞起來總計高148釐米,從中抽樣約20%,約高30釐米,最後解析了其中4110名觀眾留言。 

紀念館客服主管邵豔介紹,留言簿恢復開放後,她們每天開館前,為觀眾準備3本留言簿、6支籤字筆,到下午閉館時,留言簿已經寫得滿滿當當。觀眾一筆一畫留下的筆墨,他們都收到了。 

18—35歲觀眾佔六成,女性留言超男性 

根據抽樣統計,在4110名觀眾留言中,填寫年齡的觀眾總計有3230人,其中17周歲及以下觀眾有477人,18—35周歲觀眾有2487人,36-50周歲觀眾有199人,51周歲以上觀眾有67人。有3814名觀眾填寫了性別,其中女性觀眾人數超過男性觀眾,分別為2028人和1786人。 

從地域來看,江蘇、安徽、山東留言觀眾人數排名前三,分別有446人、396人和317人。觀眾留言排名前十的其他省份分別是河南、廣東、浙江、遼寧、湖北、四川、河北。 

高頻詞有銘記、勿忘、和平

在這些留言中,「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勿忘國恥」「吾輩當自強」「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都是高頻詞,共有2865條,佔69.7%。還有不少觀眾抒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我愛我的國」「願我的祖國繁榮富強」「我要為建設祖國添磚加瓦,願祖國越來越強大」……

留言有不少出自孩子之手,從稚嫩的筆觸中能真切感受到一顆愛國心,「我們記住歷史、努力學習,中國才不會被欺負」「我們都是祖國媽媽的好孩子,長大要為祖國做貢獻」有的孩子還不會寫字,用拼音表達長大報效祖國的心聲。有軍人在留言簿寫道:「如果祖國需要,有召必回!」「為和平當兵!」 

國外觀眾也表達了勿忘這段慘痛歷史,為世界和平共同努力的心聲。一位來自巴基斯坦的觀眾寫道:參觀紀念館,我看到了很多之前不了解的中國歷史。很多中國百姓被殺害,尤其是孩子。一名來自韓國的觀眾寫道:觀看南京大屠殺照片和影像,我感觸很深,心很痛,眼角流下了傷痛的淚。為了世界和平,我們大家一起加油。 

記者了解到,這些留言只是紀念館近年來收到的觀眾留言的一小部分。自2017年12月14日《南京大屠殺史實展》改陳布展,重新開放後,至今已經收到近30萬條觀眾留言。下一步,紀念館將把這些留言轉為數位化資料,再進行翻譯、分析,最後將整理成卷宗,交由紀念館文物部收藏。 

通訊員 江東

南報融媒體記者 許琴

相關焦點

  • 江東門紀念館解析觀眾留言 「銘記、勿忘、和平」成高頻詞
    日前,紀念館紫金草融媒體工作室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尾廳留言區2020年觀眾留言進行匯總分析。厚厚留言簿 滿滿家國情江東門紀念館解析觀眾留言,「銘記、勿忘、和平」成高頻詞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尾廳,有一個留言區,觀眾可以在留言簿上留下參觀感受等內容。觀眾留言簿裡都寫了些什麼?
  • 留言簿高頻詞是「銘記」「勿忘」「和平」
    ■ 2028名觀眾撞響2197次警鐘 「鐺、鐺、鐺……」每天早上八點半,江東門的鐘聲總是準時響起。每天首批入場的12名觀眾分兩組撞響和平大鐘13聲,寓意牢記12月13日、珍愛和平。這已成為紀念館的一項固定儀式。
  • 摞起來高148釐米,高頻詞「銘記 勿忘 和平」
    今年紀念館採取「防疫+預約」參觀模式,每天參觀人數限定在8000人內。參觀過紀念館的觀眾都知道,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尾廳,和平牆的一側,設置有觀眾留言區。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開放留言簿的天數比往年少了許多,因此,今年的觀眾留言總量比往年少了一些。
  • 看江東門紀念館觀眾留言簿裡的家國情懷
    日前,紀念館紫金草融媒體工作室匯總了《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尾廳留言區2020年觀眾留言。截至11月20日閉館,總計開放留言62天,摞起來總計高148釐米,從中抽樣約20%,約高30釐米,由4名工作人員分頭統計,最後解析了其中4110名觀眾留言。一起來看看觀眾們的心聲。
  • 江東門紀念館以管理標準化、教育大眾化、傳播國際化為抓手打造...
    如今,紀念館已形成網上預約、現場引導、逐級分流、疫情防控一整套規範,完全改變了2004年以來長期超負荷運轉問題,也提升了觀眾的體驗感。大眾化:讓每個人都能讀懂這段厚重的歷史每天早晨8點半,江東門的鐘聲總是準時響起。
  • 萬千留言,留下萬千期盼——來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多年來,紀念館的留言簿歷經不同版本,在去年第五個國家公祭日後更新成目前的格式:正反兩面,中英文對照。參觀者可以填寫自己的姓名、年齡、職業、來自哪裡等信息。每周會有大學生志願者對部分留言進行錄入,精選的留言通過網絡發布,參觀者也可以現場翻閱別人的留言。字見人心。這30萬條留言無論是從信息量還是情感度來講,都是一筆深埋的文獻財富。
  • 鄭州市第十九高級中學開展「銘記九一八,勿忘國恥」系列活動
    鄭州市第十九高級中學組織團員赴中原英烈紀念館開展以「銘記九一八,勿忘國恥班主任召開以「銘記九一八,勿忘國恥」為主題的班會,勿忘國恥」為主題的黑板報為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引導師生銘記歷史,珍愛和平,激發全體師生的愛國熱情,9月14日-17日,鄭州市第十九高級中學開展以「銘記九一八,勿忘國恥」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系列活動。
  • 銘記歷史、祈願和平——黨日活動走進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開展了以「銘記歷史、祈願和平」為主題的黨日活動。近代以來的100多年時間裡,中國人民無數次經歷了戰爭磨難,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貴。弱肉強食不是人類生存之道,窮兵黷武不是人類和平之計。和平而不是戰爭,合作而不是對抗,才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永恆主題。」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我們更應該銘記苦難歷史,砥礪復興之志,堅定維護和平的決心,努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
  • 匯聚傳向世界的「和平之聲」——寫在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
    全社會聯動,開展和平教育、和平活動、和平研究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祖國昌盛、世界和平」「凝聚愛國熱情、投身復興偉業!」……連日來,在雞鳴寺站、金馬路站、雲錦路站、崗子村站等地鐵站點,都設立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和平許願牆,市民紛紛駐足留言,留下自己的和平心願。
  • 銘記歷史 勿忘「九一八」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舉行紀念活動
    棗莊新聞網訊 9月18日,為紀念「九一八」事變爆發89周年,銘記歷史,緬懷先烈,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舉行了抗戰故事進校園及為英烈獻花的系列紀念活動。上午8時,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講解員走進臺兒莊區燕井小學,開展了「銘記歷史 勿忘『九一八』抗戰故事進校園」活動。
  • 江東門紀念館講解志願者孔佩雯:做紫金草志願者 改變人生軌跡
    而對23歲的南京姑娘孔佩雯來說,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做志願者卻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江東門紀念館講解志願者孔佩雯:做紫金草志願者 改變人生軌跡  對很多人來說,做志願者是一段人生經歷。
  • 莘縣各學校舉行「銘記九一八、勿忘國恥」紀念活動
    今天,10時莘縣試鳴防空警報各學校舉行銘記「九一八」、勿忘國恥紀念活動讓我們一起悼念同胞,緬懷先烈!歷史應該被銘記,1931年9月18日,從瀋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傳出的一聲巨響,揭開了一段屈辱的歷史。此後的14年間,超過3500萬手足同胞傷亡,曾經美麗的家園滿目瘡痍……國恥勿忘,珍愛和平。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安寧。
  • 銘記歷史|83年,從未忘記!
    國家公祭日前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國家公祭牌全部安裝完畢。黑底白字,莊嚴肅穆。 紀念館工作人員從中抽樣統計,解析其中4110名觀眾留言發現,高頻詞包括「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勿忘國恥」「吾輩當自強」「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 勿忘國恥 銘記「九一八」
    摘要: 為紀念「九一八」事變89周年,我市各中小學通過講解歷史、製作展板、籤名宣誓等形式,警示廣大學生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緬懷先烈、珍愛和平。圖為9月17日,阜陽市第二十一中學的老師利用展板向學生講解「九一八」事 ...
  • 銘記歷史·勿忘「九一八」
    為了響應中國博物館紀念館專業委員會關於開展紀念九一八事變爆發89周年主題教育活動,緬懷在戰爭中犧牲的革命英烈,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個國家公祭日,龍華烈士紀念館特舉辦「銘記歷史 勿忘九一八」紀念九一八事變爆發89周年主題活動。
  • 第七個公祭日,21家抗戰紀念館共祈和平 H5產品《同祭》上線
    揚子晚報推出H5產品《同祭》,包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內的國內21家紀念館館長線上發聲,呼籲勿忘國恥,共祈和平。   H5產品《同祭》   21家紀念館除了線下開展同步公祭之外,還由揚子晚報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共同策劃推出「21家抗戰紀念館共祈和平」:由聯盟內21家紀念館的負責人通過視頻方式線上發聲,呼籲勿忘國恥,共同祈願和平。   聯盟第一個活動方案得到了21家紀念館的積極響應,紛紛發來視頻和各自紀念館資料,不少紀念館還發來文創產品,用來和讀者互動。
  • 去江東門紀念館上「行前一課」,今後將成為南京高中準出國留學生的...
    「行前一課」,這是這群孩子們經歷的相當特別的一次課——撞響和平大鐘、參觀《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在祭場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敬獻菊花、手工製作「和平之花」紫金草、聽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陳德壽爺爺講述83年前家族慘痛遭遇、聽老師講《勿忘歷史砥礪前行》主題講座……11月18日,來自南京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畢業班的28名高中生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加局館共建後的首堂
  • 齊兆昌之子齊康設計江東門紀念館:建築傳承歷史保留記憶
    齊康:建築傳承著歷史、保留著記憶1985年8月15日,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的時候,南京市政府決定籌建紀念館,旨在以資料、遺物等紀錄那個悲慘的年代,從而警示後人勿忘國恥。齊康又一次領受了設計紀念性建築的任務。
  • 去江東門紀念館上「行前一課」,今後將成為南京高中準出國留學生的必修一課
    、參觀《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在祭場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敬獻菊花、手工製作「和平之花」紫金草、聽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陳德壽爺爺講述83年前家族慘痛遭遇、聽老師講《勿忘歷史 砥礪前行》主題講座……11月18日,來自南京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畢業班的28名高中生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加局館共建後的首堂「行前一課」,這也是他們人生中一堂特殊的歷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