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劍》中阿青的原型,歷史上真實存在。就是《卅三劍客圖》中的第一幅圖「趙處女」,武功之高不可思議。
阿青是金庸所有武俠小說中,年代最早,武功最高的。可惜她的武功早就失傳了。
金庸的武俠小說中的武功,年代越久遠,武功越高。傳到天龍八部時期,按照枯榮大師的說法,武學已經日漸衰微。
根據《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記載,趙處女是一名劍術大師:
「越有處女,出於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問以劍就之術「。
趙處女劍法天成,居於山林,授劍法以士兵,助越王勾踐滅吳。
「當世莫勝越女之劍」。
她在去越國途中,遇到一個白髮老翁,這個老翁是已經修劍得道的白猿所變,與她比劍,她以竹枝為劍,擊敗老翁,老翁化為白猿而去。從而引發了一段吳越爭霸的傳奇插曲。
趙處女武功的根本原則是:
「內動外靜,後發先至;全神貫注,反應迅捷;變化多端,出敵不意。」
她的這一套武學哲學,成為以後中華武林各大門派的基本原則。
無疑,以趙處女為原型的阿青是所有金庸武俠小說中武力最強的人。
書中描寫:阿青是越國一牧羊女。容貌清秀,弱質纖纖,巧遇白猿,並與它以竹棒交手,悟得了高超的劍法。
其實,金庸在這裡做了一定的改動。趙處女並不是跟白猿學習了劍法,而是利用人間高超的武功,打敗了已經修仙成道,化身為老翁的白猿猴。
所以,古籍中記載的趙處女,比金庸小說中的阿青還要厲害。
根據金庸小說《越女劍》的描寫:
「驀地裡宮門外響起了一陣吆喝聲,跟著嗆啷啷、嗆啷啷響聲不絕,那是兵刃落地之聲。這聲音從宮門外直響進來,便如一條極長的長蛇,飛快的遊來,長廊上也響起了兵刃落地的聲音。一千名甲士和一千名劍士阻擋不了阿青」。
阿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以閃電般的速度,頃刻之間,解除了一千名甲士和一千名劍士的武裝。光解除武裝而不殺人,這個比單純的殺人還要難10倍。
這就是描寫的趙處女「3000越甲不能敵的」傳奇故事。
這種高超的功夫,在這之後,無論是在史書、演義、傳奇、小說中,再也沒有出現。
金庸的任何一本武俠小說,都沒有任何一個高手武功能夠達到阿青這個高度。無論是掃地僧,逍遙子,張三丰,還是石破天。
可惜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絕招都逐步失傳了,所以到了現在,我們幾乎都看不到了。
《吳越春秋》的作者是東漢時的趙曄。元朝的徐天祜為此書作了考證和註解,他評價趙曄:
「去古未甚遠,曄又山陰人,故綜述視他書紀二國事為詳。」
金庸小說中的武功,除了這部越女劍,中間年代相隔非常久遠,從春秋時一下子跨越到北宋的天龍八部。在這期間,大量的絕世武功失傳也就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