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各國的照妖鏡,美國還在此時當攪屎棍,右傾勢力走上政壇

2020-12-11 振明大叔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歐洲各國的照妖鏡,美國還在此時當攪屎棍,右傾勢力走上政壇

我們都知道,歐洲是一個非常富裕的地方。那裡的國家都是把握住了各個時代的節點,早在最開始就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發展的速度,在其他國家十倍之上。儘管遭遇了兩次世界大戰,現在依然還是保證了非常高的經濟。

但是這樣平靜的畫面並沒有持續多久,敘利亞的局勢導致大量的難民湧入歐洲。難民危機是歐洲這段時間最嚴重的危機,各個地區恐怖主義頻發,並且極端主義也在這時浮出了水面。

英國就是因為在這樣的矛盾之下,一些右派政黨上臺。導致最後英國退出了歐盟組織。在這背後有美國的極力鼓動。並且,美國還曾經慫恿法國總理馬克龍也帶領法國脫離歐盟。

儘管美國和這些國家都是盟國,但是在這樣的問題上,美國絲毫沒有放棄削弱他們的力量。德國現在作為歐洲經濟發展最好的國家,曾經要求歐洲各國以一定的比例接收難民,但是接手後的社會問題,讓德國意想不到

有人說這次的難民危機就像一次照妖鏡,他照它照出了歐洲資本主義的醜惡。在呼籲人權和高福利的同時,對那些除了本國之外的人見死不救。自己當年曾經籤訂下的條約,現在不敢執行。

現在歐洲正在陷入又右傾勢力的包圍之中,這一次的難民危機就是右傾實力上臺的信號。如果歐洲想要徹底脫離這樣的情況,恐怕還需要很長的時間,首先一點要把難民危機線解決了。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當代世界:日本政壇「一黨獨大」及政治右傾化
    眾議院中,自民黨、日本維新會、大家黨三個修憲勢力共佔366個席位,大大超過了修憲所需的三分之二(320個)議席。日本第23屆參議院選舉結果表明,對修改憲法持積極態度的自民黨、大家黨、日本維新會贏得的議席(包括非改選議席在內)未能達到提議修憲所需的三分之二,但日本「修憲勢力」距提案門檻僅差8席。
  • 英國為什麼被叫做歐洲攪屎棍?如果沒有英國,歐洲早就統一了
    近來英國深陷脫歐困境之中,英國首相詹森若想要順利脫歐就必須得看歐洲各國的態度。面對現在處境的英國,歐洲國家很多熟悉歷史的人都有一種大仇得報的感覺,英國越混亂他們就越開心,最好英國從此一蹶不振了才是最好。為何歐洲國家人民這麼討厭英國呢?這得從歷史上的英國說起。
  • 歐洲各國從始至終無法統一?最大的問題點就在一個「攪屎棍」身上
    歐洲各國從始至終無法統一?最大的問題點就在一個「攪屎棍」身上我們翻閱歐洲的歷史可以發現,其實在之前的時候很多君主都把歐洲土地成功徵服並統一。曾經個羅馬帝國,法蘭克帝國,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的納粹德國。
  • 英國是歐洲公認的「攪屎棍」,但亞洲的「攪屎棍」卻不是日本
    英國是歐洲公認的「攪屎棍」,但亞洲的「攪屎棍」卻不是日本   英國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家,作為一個國家它的生存戰略很簡單,那就是做一根攪屎棍子,把歐洲各個國家攪得發動戰爭,然後他在旁邊坐收漁翁之利。
  • 英國號稱歐洲「攪屎棍」,那亞洲的「攪屎棍」是誰呢?這才是真相
    英國號稱歐洲的「攪屎棍」主要是因為多年來它並沒有真正融入歐洲,有時還會對歐洲一體化起反面作用。英國成為歐共體、歐盟成員之後,它在很多方面保持了自己的獨立性。
  • 美國經濟危機化,美國社會右傾化
    美國社會已經嚴重右傾化首先,美國社會整體氛圍越來越趨於保守。美國總統川普發出了保守自閉的聲音。川普甚至揚言,禁止穆斯林進入美國,應在美墨邊境建造隔離牆,堵住非法移民。川普這種言論竟然得到很多美國人的認同。如此極端保守主張的抬頭,無疑是對自詡為民主與開放的美國的一大諷刺。
  • 「歐洲攪屎棍」仍在發功!可惜這次要把自己攪爛了,惡有惡報?
    在歷史上,有一個國家,它擁有「歐洲攪屎棍」的名頭:歐洲哪裡有混亂,哪裡就有他;在該國強盛的時代,世界哪裡有混亂,哪裡也有他的身影,那麼「歐洲攪屎棍」到底是哪個國家呢?英國在歷史上攪亂時局的行為已經數不勝數了,接下來,就請各位跟我一起盤點一下「攪屎棍」的所作所為。英國由於地處歐洲海外,海島孤懸,所以在它不斷發展海軍的同時,採取的是大陸的「制衡」政策,也就是在保證自己海峽穩定,國土安全的情況下,離心整個歐洲,不讓歐洲出現超級國家,從而保證自己的地位與經濟優勢。所以英國往往是「拉著老二打老一」。
  • 歐洲的難民問題會促使歐洲右傾,民族主義排外,導致新納粹主義的...
    X 歐洲的難民問題會促使歐洲右傾歐洲對於難民問題的做法,對於中國有何影響?
  • 日本政壇左翼聲音越來越弱 自身有不足難制衡右翼
    左翼失聲,政治右傾,這就是日本當前的圖景。很多人對此深感憂慮,日本《朝日新聞》10日發表題為《放狠話解決不了問題》的社論,連日本媒體都懂得日本需要理性的聲音。  反思:自身有不足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曾為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日本右轉是虛弱之象。左翼的失聲也可以說是日本「虛弱」的表徵。
  • 歐洲各國,特別是幾個大國,沒有哪一個甘心與美國為伍
    歐洲各國,特別是幾個大國,在骨子裡,都以西方文明的正宗傳人自居。所以,不是為了現實的利益考量,沒有哪一個國家,願意與美國為伍。當跟班小弟,沒有誰是心甘情願的。歐洲風光傳統的歐洲人,至少在民族自豪感上,是不輸美國的。普遍來看,歐洲的民眾,對於自己的民族文化的認同,也比近幾百年來被西方殖民者欺負或者奴役的廣大亞非拉人民,要自信一些。
  • 與歐洲「鬧掰」 數字服務稅為何成為美國的「心頭刺」
    然而,美國的施壓並沒有使歐洲各國妥協。歐洲各國的財政狀況較差,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爆發後,各國財政入不敷出的情況更加明顯。不久前,歐盟取消了原有的財政赤字紅線,包括將成員國的赤字率限制在3%以內,總債務限制在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0%以內。此時,各國必然不會輕易放棄增加稅收的手段。
  •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如何吸取教訓,將重心從歐洲放到亞洲?
    在競爭最激烈的歐亞大陸上,德國走向了激進式的改革,而俄國經歷了「十月革命」之後走上了一條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新的道路,成了新勢力,而英國則還在為了維持住自己的帝國體系而苦苦支撐,依舊選擇了保守主義的道路,還在想著繼續成為歐亞大陸之外的「離岸平衡手」,那麼為什麼美國反其道而行之,走向了孤立主義呢?
  • 選舉結果快要出現,美國一直觸碰中國底線,歐洲各國火速劃清界限
    【編輯/作者 每天十點快報 布星/滄海】現如今疫情還在在美國大規模擴散,每天的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都非常誇張,而川普最近迫於選舉的壓力才勉強對疫情採取措施,但是為時已晚。各國都不願意站隊美國中國和美國兩國之間的鬥爭也引來了其他國家的注意,但是其他國家也只敢停留在觀察階段,不敢貿然去站隊,每個國家都害怕會波及到自己國家,所以美國一手設立的反華聯盟正在逐漸被瓦解。就連之前一直衝在前線的蔡英文政府,現在也害怕波及自己,也不敢貿然去繼續衝在前面。
  • 留給老杜的時間不多了,親美勢力佔據絕對上風,或將重新擁抱美國
    眾所周知,菲律賓的國力和經濟實力在世界各國中並非前列,而且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發展相對落後,資源睏乏等問題制約了國力的發展,國家實力限制了當局的選擇,這也決定了菲律賓在對外的戰略上必須相對的靈活,才能為國家謀取更多的大國利益。如果單方面的站隊或選擇某一國,勢必將菲律賓推向另一國的對立面,而這一結果對於菲律賓來說無疑是不利的。
  • 75年來,中國為何處處被美國針對?
    中美關係變化9月3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後75周年,美國與中國從盟友,經歷美蘇冷戰,又到貿易夥伴,如今又變成美國心中的戰略對手,中美關係在不斷變化中。自新中國成立起,美國和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就對中國進行封鎖和禁運,直到中美建交迎來蜜月期。
  • 拿破崙希特勒都是歐洲「攪屎棍」,為何前者受敬仰,後者受唾罵?
    歐洲有兩個具有統治力的人物,一個是遺臭萬年,談其色變的希特勒;而另一個則是流芳百世,令人敬仰的拿破崙。兩人在歐洲歷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後人對兩人的評價卻相差甚大。
  • 原創 | 從華盛頓到香港:誰在扮演攪屎棍角色?
    美國是豬肉生產大國,價格也不高,進口美國豬肉對我們是有好處的。以上就是我們與美國人達成購買美國農產品共識的原因,雙方都有強烈的需求——貿易戰確實是讓雙方都受傷。現在共和黨內有一票右翼政客是真想與中國打冷戰,比如副總統彭斯,比如參議員盧比奧,比如情報系統與軍方強硬派等等,這些人在華盛頓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他們與民主黨之間有政黨紛爭,但是在反華立場上卻高度一致,很多時候連川普也不得不要照顧他們的訴求。
  • 當美國隊長變歐洲隊長:惡搞各國的黑梗(視頻)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當美國隊長變歐洲隊長:惡搞各國的黑梗(視頻) 2016-05-11 14:31 來源:滬江 作者:
  • 文藝復興在歐洲各國的特徵
    導讀: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指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最先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達到頂峰。文藝復興體現的是人文主義,但各國的文藝復興又有不同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