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什麼被叫做歐洲攪屎棍?如果沒有英國,歐洲早就統一了

2020-12-11 騰訊網

近來英國深陷脫歐困境之中,英國首相詹森若想要順利脫歐就必須得看歐洲各國的態度。面對現在處境的英國,歐洲國家很多熟悉歷史的人都有一種大仇得報的感覺,英國越混亂他們就越開心,最好英國從此一蹶不振了才是最好。為何歐洲國家人民這麼討厭英國呢?這得從歷史上的英國說起。

有人將英國稱為歐洲攪屎棍,不過也有人對此提出反駁,認為英國不是歐洲攪屎棍,而是全世界攪屎棍。如果沒有英國歐洲早就統一了,如果沒有英國當今世界不會有那麼多糾紛,那麼多戰爭。英國前首相帕麥斯頓有一句名言,國與國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位首相在任期間發動了針對大清帝國的鴉片戰爭,同時也是英國政府「離岸制衡原則」詮釋得最淋漓盡致之人。

英國地處歐洲大陸的西部,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大海就是英國人最強大的安全保障。在相對安全的環境英國從容地發展壯大,最終英國建立起了一支先進的大英帝國海軍,成就了日不落帝國。可自己畢竟偏居一隅,如果歐洲大陸有了一個統一的強大國家,英國無論如何不可能是對手,於是長期以來英國一支奉行「離岸制衡原則」。英國需要一個一盤散沙的歐洲大陸,於是當法國的拿破崙崛起後,英國就聯合荷蘭、普魯士、奧地利和沙俄等國一同對抗拿破崙。英國人知道一旦拿破崙統一了歐洲,英國彈丸之地絕不是對手。

拿破崙失敗後,德國又崛起了,於是英國又和法國沙俄聯合,組成協約國集團共同對抗德國。德國戰敗後,法國想要徹底削弱德國,對此英國卻站出來反對,英國人不希望看到法國一家獨大,最好德國能重新崛起。於是戰後英國減免了德國許多賠款,幫助德國恢復經濟,目的就是維護歐洲大陸各國之間的均勢。二戰時德國崛起,英國再次對德國宣戰,儘管希特勒表示英國仍舊是世界列強,還可以繼續保留非洲的殖民地,但英國不能容忍德國獨霸歐洲大陸,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離岸制衡原則」!

但英國人玩砸了,法國直接舉起白旗投降,英國成了抵抗德國的最前線。德國太強大,英國被打的滿目瘡痍,而法國呢,雖然投降失了面子,卻間接保存了有生力量。二戰的最終結果是歐洲崛起了一個超級大國蘇聯,英國從此不再是一線強國,美國和蘇聯開始接連給英國下套,最終導致英國喪失大量殖民地!

最終英國人還是徹底玩砸了,英國想用脫歐來搞砸歐盟,但歐盟各大國早就看出了英國的攪屎棍本色,開始反過來給英國下套。現在英國困在脫歐鬧劇中無法自拔,歐盟各國看熱鬧就算了,還想著加強聯合,組建歐洲聯合軍,現在英國人再想搞離岸制衡是不可能的了!

相關焦點

  • 英國是歐洲公認的「攪屎棍」,但亞洲的「攪屎棍」卻不是日本
    英國是歐洲公認的「攪屎棍」,但亞洲的「攪屎棍」卻不是日本   英國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家,作為一個國家它的生存戰略很簡單,那就是做一根攪屎棍子,把歐洲各個國家攪得發動戰爭,然後他在旁邊坐收漁翁之利。
  • 英國號稱歐洲「攪屎棍」,那亞洲的「攪屎棍」是誰呢?這才是真相
    英國號稱歐洲的「攪屎棍」主要是因為多年來它並沒有真正融入歐洲,有時還會對歐洲一體化起反面作用。英國成為歐共體、歐盟成員之後,它在很多方面保持了自己的獨立性。
  • 歐洲各國從始至終無法統一?最大的問題點就在一個「攪屎棍」身上
    歐洲各國從始至終無法統一?最大的問題點就在一個「攪屎棍」身上我們翻閱歐洲的歷史可以發現,其實在之前的時候很多君主都把歐洲土地成功徵服並統一。曾經個羅馬帝國,法蘭克帝國,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的納粹德國。
  • 漢弗萊在《是,大臣》介紹的英國挑動歐洲相殘都是真的歷史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英劇《是,大臣》對英國的內外問題進行了有力的揭露和諷刺,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扯掉了英國的外衣。而該劇對於英國在歐洲歷史上發揮的「攪屎棍」作用也有準確而又無奈的諷刺。其中影響最大的事件就是「無敵艦隊」的覆滅,英國以此建立了「日不落」的霸權。「聯合德國製法國」指的是法國大革命到德國統一之間一系列戰爭和博弈。在英國壓倒荷蘭和西班牙之後,法國就成為英國在歐洲最大的對手。於是英國便聯合以普魯士為首的德意志各邦一起製法國。
  • 「歐洲攪屎棍」仍在發功!可惜這次要把自己攪爛了,惡有惡報?
    在歷史上,有一個國家,它擁有「歐洲攪屎棍」的名頭:歐洲哪裡有混亂,哪裡就有他;在該國強盛的時代,世界哪裡有混亂,哪裡也有他的身影,那麼「歐洲攪屎棍」到底是哪個國家呢?英國在歷史上攪亂時局的行為已經數不勝數了,接下來,就請各位跟我一起盤點一下「攪屎棍」的所作所為。英國由於地處歐洲海外,海島孤懸,所以在它不斷發展海軍的同時,採取的是大陸的「制衡」政策,也就是在保證自己海峽穩定,國土安全的情況下,離心整個歐洲,不讓歐洲出現超級國家,從而保證自己的地位與經濟優勢。所以英國往往是「拉著老二打老一」。
  • 歐洲各國的照妖鏡,美國還在此時當攪屎棍,右傾勢力走上政壇
    歐洲各國的照妖鏡,美國還在此時當攪屎棍,右傾勢力走上政壇我們都知道,歐洲是一個非常富裕的地方。那裡的國家都是把握住了各個時代的節點,早在最開始就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發展的速度,在其他國家十倍之上。儘管遭遇了兩次世界大戰,現在依然還是保證了非常高的經濟。
  • 今天發生了什麼|英國打下第一根攪動歐洲的楔子,迄今已過三百年
    1704年8月4日,直布羅陀被英國軍隊佔領,英軍開始建立軍事要塞。「歐洲攪屎棍」英國成功在歐洲大陸上找到了第一個立足點,在之後的三百年之中,直布羅陀起到了他應有的作用,並將繼續發揮作用。直布羅陀旗據最新的消息西班牙方面正在遊說美國議員,希望他們支持西班牙剝奪英國對直布羅陀的主權。英國這個叫攪屎棍的做法,不僅在歐洲,也運用到全世界,並且手法爐火純青,比如,巴以、印巴、HK。
  • 英國開始籤發封面沒有「歐洲聯盟」字樣的護照
    英國政府6日證實,開始籤發封面不出現「歐洲聯盟」字樣的護照;為利用庫存、節省公共開支,會繼續籤發封面印有「歐盟」字樣的護照。歐洲議會4日通過法案,在英國無協議脫離歐盟的情況下,允許英國公民一段時間內免籤證出入歐洲聯盟。【護照版本新舊並存】英國內政部說,3月30日開始籤發封面沒有「歐盟」字樣的護照。
  • 英國:開始籤發封面沒有「歐洲聯盟」字樣的護照
    英國政府6日證實,開始籤發封面不出現「歐洲聯盟」字樣的護照;為利用庫存、節省公共開支,會繼續籤發封面印有「歐盟」字樣的護照。歐洲議會4日通過法案,在英國無協議脫離歐盟的情況下,允許英國公民一段時間內免籤證出入歐洲聯盟。
  • 亞馬遜歐洲英國站VAT詳解
    對於歐洲站的賣家來說,VAT是要時時關注的焦點和難題,那麼VAT的各方面信息你都了解了嗎?本次幹匠用心整理了VAT的相關信息,一網打盡。 據介紹,目前亞馬遜在歐洲共有5個國家站點,包括英國、德國、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各個站點的VAT稅點分別是20%、19%、21%、20%和22%。本篇主要介紹英國VAT,輔以其他站點的補充介紹。
  • 法國新航母7.5萬噸,搭載30架艦載機,超越英國航母成為歐洲新標杆
    是支撐法國遠洋作戰的唯一利器,而且採用核動力潛艇的反應堆,導致其動力不足,備受詬病,因此法國早就有心建造新航母,此前各種航母假象滿天飛,如今法國算是官宣了新核動力和其配套的新型艦載機.
  • 「壞小子」英國要硬脫歐?歐洲文化的「分」與「合」
    據西班牙《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12月10日報導,英國脫歐過渡期只剩幾周時間就將結束,在沒有達成協議(哪怕是非常有限的協議)的情況下,英國脫歐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越來越明顯。
  • 【文字版】為什麼歐洲沒有網際網路
    在世界進入網際網路經濟時代以後,中美兩國就一直是這個領域中的主要玩家,反觀作為現代文明發源地的歐洲,卻真的一窮二白,你說它啥也沒有都不過分,在以前的節目中我們埋了一個坑,那今天我們就來填坑,本期驍話一下我們就聊聊,為什麼歐洲沒有網際網路。 我知道,我知道,這句話聽起來很像暴論,歐洲怎麼會沒有網際網路,難道歐洲人不上網?哎,我來給大家定義一下我這個觀點的意思。
  • 陳文鴻:歐洲統一與一帶一路
    昨天談歐洲統一,意猶未盡,原因國際這幾百年的變與之有關。 而今後世情轉變,亦離不開歐洲統一的問題。 一直以來少有將之分析,我願在此野人曝獻。近代歐洲統一不成,拿破崙功敗垂成,主因是英國的攻擊,合縱各國而敗拿破崙。 但英國不想在歐洲稱霸,只是用合縱連橫來平衡各大國的勢力,分而治之,以此取利。
  • 18世紀時,歐洲列強都在忙啥?為什麼放任普魯士強勢崛起?
    19世紀中期,普魯士王國打贏了普丹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統一了除奧地利帝國外的德意志,1871年起德國正式建立。中世紀早期,普魯士這塊蠻荒之地居住著古普魯士人,並不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疆域,時常受到鄰國的欺壓。
  • 「歐洲病夫」!英國媒體集體自嘲
    在英國發現傳染性更強的新冠病毒新變種後,英國政府採取更為強力的疫情封鎖措施,但仍有倫敦民眾大量外逃,英國混亂不堪,歐洲眾多國家,一個接一個地「禁航」。英國人,一下成了最「不受待見」的歐洲群體。紅色為對英國「禁航」的歐洲國家(圖源:每日郵報)一眾英國媒體,用犀利的言辭形容這種尷尬的國際地位。
  • 歐洲面積和中國差不多,為何不能像中國一樣,形成統一的國家?
    眾所周知,歐洲沒有大國,一千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分布在四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唯一比較拿得出手的俄羅斯,其國土面積大部分是在亞洲。相較而言,咱們國家的面積和歐洲差不多,卻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在歷史上,歐洲同樣是長期小國林立,割據分裂是常態,而中國則是以統一為常態。
  • 英國「脫歐」荷蘭得利:阿姆斯特丹或成歐洲新金融中心
    歐洲新門戶 一直以來,英國被譽為歐洲重要的門戶,是跨國企業進入整個歐洲市場的必經之地。然而,自英國宣布「脫歐」以來,不斷增長的不確定性、以及「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都給在英跨國公司帶來重大威脅。即便英國有序脫歐,關稅上升、人員流動受阻、清關不順、供應鏈成本大增等問題,亦有可能增加經營成本。對於其他歐洲國家來說,英國的危機恰恰是他們的契機。荷蘭早就看到了這個機會,並乘機大力吸引企業「脫英入荷」。著名的專欄作家西蒙·庫伯在《金融時報》發表文章稱,荷蘭,正成為脫歐的一匹黑馬,躍居「歐洲新門戶」。
  • 英國疫情持續,未見拐點,英國媒體自嘲為「歐洲病夫」!
    「歐洲病夫」這個稱呼主要是對那些因陷入經濟困難或者衰落的稱呼。在一戰以前這個稱呼多被用以形容腐朽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不過由於英國本身國內新聞輿論的自由,文化上的開放,百無禁忌,這使得「歐洲病夫」這個詞經常被以尖酸刻薄著稱的英國媒體用來形容本國的窘境,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體娛樂(足球為主)。歷史上在70零年代因為石油危機所引發的經濟大衰退時,曾經這樣形容過,在英國脫歐後陷入兩難時也曾經這樣形容過。現在英國疫情非常嚴重,確診病例歐洲排名第二,死亡病例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 如果歐洲統一的話,他們能超過美國嗎?有兩點還不行
    在世界各大洲中,歐洲的面積相對比較小,雖然他們有幾十個國家,但是這些國家的總面積加起來,比中國略微大一些。比如歐洲傳統意義上的強國,如英國和法國,他們的國土面積才不過三五十萬平方公裡,僅從國土面積上看,英國、法國都不算什麼大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