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有一個國家,它擁有「歐洲攪屎棍」的名頭:歐洲哪裡有混亂,哪裡就有他;在該國強盛的時代,世界哪裡有混亂,哪裡也有他的身影,那麼「歐洲攪屎棍」到底是哪個國家呢?
相信很多看官已經猜到了,這就是「大英帝國」。英國在歷史上攪亂時局的行為已經數不勝數了,接下來,就請各位跟我一起盤點一下「攪屎棍」的所作所為。
英國由於地處歐洲海外,海島孤懸,所以在它不斷發展海軍的同時,採取的是大陸的「制衡」政策,也就是在保證自己海峽穩定,國土安全的情況下,離心整個歐洲,不讓歐洲出現超級國家,從而保證自己的地位與經濟優勢。所以英國往往是「拉著老二打老一」。而遠離歐洲大陸主戰場的英國,往往由於海峽優勢,使得戰火很難延伸到自己國內,大陸上的盟友水深火熱,英國佬一看局勢不對常常就作壁上觀了,你們說可不可氣?
盤點英國歷史,著名的「百年戰爭」就發生在英法兩國之上。在14-15世紀,法國的集權程度不斷增加,國力蒸蒸日上,而英國仍想保留自己在西歐大陸上的領土與話語權,雙方戰爭不斷;到了16-18世紀,西班牙人依靠著殖民優勢以及教宗和哈布斯堡家族的支持稱雄歐洲,英國又開始搞事——拉著獨立意向極強的荷蘭和老冤家法國暴打西班牙!
等到荷蘭獨立開始發揮極強的商業能力時,英國為了保障自己的商業航運利益,又與荷蘭及其盟友法國開了戰;打著打著英國又把法國從敵方爭取到了自己這邊,變成兩大國欺負剛成立的小小荷蘭!這還不算完,一看局勢已定,英國乾脆直接脫戰讓法國和荷蘭在歐洲大陸上死磕,自己開心的看戲去了。
當瑞典進入國家最強勢期,與俄羅斯爭奪北方霸主地位時,英國又來了。英國加入了相對弱勢的瑞典一方,抗擊強大的俄國,長期的戰爭結束後瑞典滿地瘡痍,英國本土仍然沒什麼損失,這一戰即讓俄羅斯大失元氣,又讓瑞典徹底退出了強權爭奪戰,小算盤打的啪啪響。
到了歐洲中部神聖羅馬帝國的宗教戰爭——三十年戰爭時期,作為新教國家的英國理所應當的參與了進來,與當時信奉天主教但是出自於國家利益而「背叛」天主教聯盟的「天主孝子」法國一起站在了新教國家一側,又把原本有機會一統神羅加強影響力的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打的不輕,繼續保持了歐洲沒有絕對強勢的局面!拿破崙帶領法國四處擴張的時候,又是英國,帶頭組織對法國的包圍,雖然之後大陸的盟國往往被拿破崙的法軍打的抱頭鼠竄丟失主權,但英國本土還是過著逍遙日子,看著歐陸一片混亂!
英國的「攪屎棍」行為遠不止這些,到了英國強盛的年代,甚至把全球事務都攪了個遍。印巴分治,中印麥克馬洪線,阿根廷的馬島,支持美國南方與北方開戰,一戰的帝國主義協約,真可謂是「攪屎棍精神」最忠實的實踐者。
事情做多了必然也會反噬自己,看看現在的英國,當年戴高樂死活不允許歐盟容納英國,而英國死乞白賴的非要進來,進來沒幾十年,在歐盟中承擔重要位置和責任後,現在又要堅決的脫歐,把歐盟擾的亂七八糟。而這次英國自己更不好受,脫歐帶來的社會不穩定以及經濟問題導致很多民眾對脫歐很牴觸,而英國本身作為聯合王國,其內部的蘇格蘭等地在脫歐問題下對英國政府更加反對,多次進行獨立脫英的嘗試,英國首相梅姨也支撐不住準備下臺,現在的英國脫歐脫不出來,內部離心離德,也算是一種報應了。
歡迎大家關注於野觀文明!請各位動動手指點一點關注,這對於我們很重要!您的關注是我們不斷更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