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條數十輛輕型貨車因「大噸小標」問題集體停運的短視頻在網絡上流傳,再次引起社會輿論關注。
11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發布《關於開展輕型貨車「大噸小標」嫌疑車輛集中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明確了吉林松原「10·4」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暴露出的輕型貨車「大噸小標」等問題,要求各地集中排查「大噸小標」嫌疑車輛,責令生產企業嚴格履行安全主體責任,立即收回整改同型號隱患車輛,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吉林長春等地迅速開展事故隱患車輛排查,將隱患車輛信息全部錄入緝查布控系統,同時加強路面預警攔查,配合生產企業收回、檢測車輛。作為交通運輸的重要工具,輕型貨車如何才能夠做到合規裝載?面對輕型貨車超限超載的不法行為,相關部門又該如何加強管理?
本期策劃關注行業監管、執法和車輛生產、改裝,探討治理輕型貨車「大噸小標」的解決思路,避免「10·4」類似事故重演,促進貨車行業健康穩定發展。本報也將持續關注輕型貨車「大噸小標」問題,歡迎更多用戶和讀者提供線索。
「大噸小標」車輛仍在售賣
「去年11月,我買了一輛四米二貨車,當時提車、上牌都沒問題。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我沒怎麼出過車。沒想到,剛跑幾個月,我就收到交警的電話,說車輛是『大噸小標』嫌疑車,需要回長春重新檢測。車輛暫時不能上路,否則後果自負。」長春趙師傅告訴記者,他的「×放牌」貨車已經「趴窩」半個多月,每個月一萬多元的車貸讓他不堪重負。
東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顧大松介紹,「大噸小標」指的是大噸位貨車卻標註小噸位,嚴重危害道路安全和貨運行業發展。去年5月,《焦點訪談》曝光「大噸小標」問題,立即引發行業廣泛討論。
經過一年多的治理,「大噸小標」問題得到了有力遏制,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部分車企還在售賣相關車輛,不少地區交錢找黃牛依然可以登記上牌,很多司機仍不了解「大噸小標」的危害。
從業十多年的李師傅告訴記者,輕型貨車掛藍牌只需C照就可以駕駛,從業門檻相對較低。城區行駛範圍大、受限行政策影響較少,輕型貨車擁有更多的通行權。相較於更大噸位的黃牌車,輕型貨車每年繳納的各項費用也很低。車輛每少核5噸,一年各項稅費就可以「節約」兩萬元。
在巨大利益刺激下,「大噸小標」輕型貨車成了不少司機致富的「法寶」。在市場劣幣驅除良幣的環境下,輕型貨車衍生出「輕量化版」「標載版」「重載版」。加厚車架、多片板簧、大噸位車橋……各地不斷出現「空車超重」「滿載900%超重」「十噸王」。
「在申請公告時,車企將整車整備質量小標,從而滿足相關管理部門所要求的載質量係數,這是車輛實際整備質量普遍超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顧大松表示,按照相關規定,「大噸小標」輕型貨車無法登記上牌,但通過檢測機構的暗箱操作,車輛卻可以順利通過初檢和復檢,取得牌照和行駛證。
提高車輛的承載力,貨車銷路自然就更好,部分車企為輕型貨車配裝轉速4100以上的發動機和8.25寸以上的輪胎,為用戶改裝超限超載車輛提供便利。
完善法律法規 治理從嚴從速
「憑藉強大的載貨能力,『大噸小標』輕型貨車受到市場熱捧。隨著4.5噸及以下普通貨運車輛營運證和駕駛員從業資格證取消後,輕型貨車的銷量又得到了進一步提高。」青島市道路運輸管理局貨運處處長史鑫認為,從國務院重拳出擊違規車輛,到各地嚴卡「大噸小標」車型,顯示出規範輕型貨車市場迫在眉睫。
今年4月,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印發《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基本消除「大噸小標」等違法違規突出問題。7月,交通運輸部等四部門發布《關於開展貨車非法改裝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採取行動,預防和遏制貨車非法改裝行為。北京、山西、青海等省市的相關部門先後啟動專項整治行動,重點開展針對輕型貨車「大噸小標」的治理行動。
記者了解到,山西大同發布《關於收集貨車非法改裝問題線索的通知》,對輕型貨車「大噸小標」非法生產、改裝、銷售等違法違規行為收集線索;青海緊盯重點車輛、駕駛人、運輸企業和事故多發路段,集中開展排查整治,開展機動車登記查驗、駕駛人考試檢查,「大噸小標」車輛難以上牌。
河北、山東、安徽等地迅速落實《通知》相關規定,相關管理部門進一步加強對輕型貨車上牌管理,並要求相關車輛到第三方有資質的稱重機構進行二次免費稱重,同時查驗車輛是否使用「值日車廂」、更換輪胎等問題,消除「大噸小標」輕型卡車上牌漏洞。
此外,《通知》中提到的「大噸小標」嫌疑車型,涉及50多個品牌的738種車型,基本上囊括了所有市場主銷的輕型貨車。目前,各地正在對738種「大噸小標」嫌疑車型進行篩查,每種車型抽查3輛以上實車,要求司機重新進行免費整備質量檢測。一旦發現「大噸小標」車輛,將對同車型進行全面排查整改。
強化源頭治理 減重輕量達標
面對日趨嚴格的「大噸小標」治理,輕型貨車市場健康穩定發展面臨的第一道門檻就是「減重」。去年5月以來,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壓力下,不少車企及時調整生產和規劃策略,通過採用大量輕量化技術,降低整車自重。
以福田奧鈴速運為例,車輛採用寬輪距和加寬車架設計,最大貨廂容積到達22立方米,運輸效率更高,更符合市場需求。同時,車輛採用鋁合金材料降低自重,整車重量為2.5噸,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承載性。
福田奧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之前司機多選擇在改裝廠定製車廂,這樣就可以根據自身使用需求加強車身,使車輛擁有更強的承載力。今年以來,司機則更傾向於購買原廠車廂。相比定製車廂,原廠貨廂依法合規,上牌、年檢更方便,品質更有保障、使用壽命更長。
「未來,輕型貨車合規生產是前提,重量達標和輕量化是發展趨勢。」江淮汽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江淮汽車推出康鈴系列產品,擁有J6(寬體)、J5(中體)、J3(窄體)三款產品,貨廂最大容積達到23立方米。通過採用輕量化發動機殼體,使用高強度輪輞、高性能蓄電池、真空輪胎等,在降低自重同時保證車輛承載力不變。
在各地持續嚴打之下,「大噸小標」輕型貨車勢必出現大面積退車。對於司機而言,車輛只能折舊回收,造成不少損失。對於車企而言,回收、改裝「大噸小標」輕型貨車將會增加企業負擔,造成資源極大浪費。
顧大松認為,車企應從規範化、標準化入手,瞄準城市配送和鄉鎮中短途運輸領域,讓貨車司機明確用車目標,才能夠實現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大噸小標」治理有利於推動物流配送車輛標準化,組建以4.2米貨車和新能源貨車為重點的城市配送車隊,進一步規範貨運市場發展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