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川在半飢餓狀態中航行 曾遭遇數次生死考驗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4月5日7時59分,郭川駕駛「青島號」無動力帆船, 經過137天20小時2分28秒、21600海裡的艱苦航行返回青島,成為中國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第一人,而且還創造了40英尺級帆船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世界紀錄。  

  山東省副省長、青島市帆船帆板(艇)運動協會名譽會長夏耕,副省長王隨蓮給郭川發來賀信;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李群,青島市市長張新起分別會見郭川,對他順利完成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表示祝賀。

  遭遇數次生死考驗

  能夠成功化解危機,一方面有賴於他頑強的毅力和高超的航海技術;另一方面也與他的「智囊團」每天通過海事衛星電話,為他提供氣象預報、海況信息、行進軌跡等資訊密不可分

  再次回到祖國、回到自己的家鄉青島,郭川上岸後長跪不起、淚流滿面。「不知道我是在夢裡,還是在夢外。100多天以前,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有今天,到達合恩角時看不到家的方向,甚至幾天前在臺灣海峽的狂風中,我都不知道自己和船能否完整地回到家。今天終於回來後,感覺我是這個世界上最快樂的人。」郭川動情地說。

  2012年11月18日,已近48歲的郭川正式從青島出發,開始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向世界紀錄發起挑戰。他一路往東行,駛過太平洋,從合恩角進入大西洋,又在繞過好望角後穿越印度洋,最後從南中國海返回了青島,航程21600海裡。此次航行,郭川遇到無數艱難險阻,克服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

  一路風雨,一路坎坷:

  ——2012年11月20日,「青島號」龍骨掛上近海漁網,郭川花費兩小時才得以掙脫;

  ——2012年11月27日,橫風帆一個固定點的繩纜在與輪軸發生摩擦後突然斷裂,郭川在一片漆黑的環境下花費一小時才將面積約100平方米的橫風帆鋪在水面上並重新收好;

  ——2012年11月30日,「青島號」行駛至熱帶風暴南側,成功擺脫了災難性天氣的威脅;

  ——2012年12月3日,船雷達系統出現故障,無法修復,郭川不得不剪斷雷達的電纜並徹底放棄對它的使用;

  ——2012年12月27日,「青島號」大前帆突然發生破損,帆墜落水中,郭川緊急將船停住,在漆黑的夜裡花費一個多小時把帆從水中撈起;

  ——2013年1月7日, 大三角帆的卷帆器意外發生故障,導致帆的一條邊被撕裂,暫時無法使用,郭川不得不臨時換上小球帆替代;

  ——2013年1月9日,「青島號」在南大洋行駛時,水力發電機徹底罷工,郭川不得已關掉了所有不必要的儀器設備,與外界失去了聯絡。慶幸的是,機械工程師出身的郭川在極大的孤獨中修好發電機,成功排除了故障;

  ——2013年4月5日零時許,郭川駕駛「青島號」帆船進入青島近海海域,由於夜間海上作業漁船很多,1時左右,帆船被漁網纏住,郭川花了三四個小時才擺脫了漁網。

  自出發後,郭川遭遇了被近海漁網陣堵截、熱帶風暴襲擊、赤道無風帶受困、前帆爆裂、雷達失靈、南大洋溼寒低溫等一系列考驗。能夠成功化解危機,一方面有賴於他頑強的毅力和高超的航海技術;另一方面也與他的「智囊團」每天通過海事衛星電話,為他提供氣象預報、海況信息、行進軌跡等資訊密不可分。

  承受巨大心理壓力

  吃的是真空脫水食品,大部分是國外產的,很難吃。睡覺基本是20分鐘到半小時為一段,必須醒,起來看風向、風速,如果穩定,就再睡20分鐘。如果狀況好的話,一天能睡兩三個小時

  郭川曾在2008年沃爾沃環球帆船賽時患上抑鬱症,因此這次單人航行的難度就顯得更高,也是對他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更大考驗。他哭過、沮喪過,但「絕不放棄」4個字,支撐他成功到達終點。

  郭川在海上的時間長達4個多月,這期間生活起居極不規律,還經常遭遇海上風浪和惡劣天氣。郭川上岸後,醫生給他的身體做了初步體檢:「郭川除了體重下降了7—8斤外,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都非常好。」

  單人出海,睡眠不足是一項非常嚴峻的挑戰。面對海上動輒6米高的巨浪,24小時不間斷的海水拍打船體的噪音,郭川需要不斷地調整船帆的高度與方向,確保帆船正常行駛。郭川說:「吃的是真空脫水食品,大部分是國外產的,很難吃。睡覺就更糟糕啦,基本是20分鐘到半小時為一段,你必須醒,起來看風向、風速,如果穩定,就再睡20分鐘。如果狀況好的話,一天能睡兩三個小時,經常是睡了20分鐘後很長時間就沒法再睡。」

  根據原定計劃,環球航行大概需要130天,郭川陸域保障團隊總共在「青島號」上準備了近200份食品,基本保證郭川每天至少有一餐是中式的。但帆船出航後,郭川很快發現,他喜歡吃的中式食品還是帶少了,船剛走到一半時就已經不夠吃了。食物的缺乏對他的情緒影響很大,郭川一路上都很節省,甚至自己經常處於半飢餓狀態。

  郭川說,他每天都和妻子以及兩個兒子通話,家庭是他完成環球航行最大的精神支柱,是他們給了自己堅持到終點的希望和信心。為了能夠關注小兒子的成長,郭川讓妻子每周都用電子郵件發照片給他,列印出來後貼在艙壁上,他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陪伴兒子的成長。後來,船艙內貼了一牆照片。

  當談到海上經歷時,「在海上航行有苦也有樂,艱難困苦之後,能真正感覺到自己融入了大自然,信天翁、鯨魚、企鵝……它們並不怕你,而是將你看作自然的一部分,同你追逐、嬉戲。」郭川說,「只要身體允許,我還要進行下一次遠航,還要將青島選為起點和終點,因為我的故鄉在這裡,我要為家鄉父老爭取下一次榮光。」

相關焦點

  • 郭川13天完成北冰洋東北航線航行 比計劃還快2天
    郭川檔案  1965年1月出生,籍貫山東青島。郭川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並隨後在北京大學取得MBA學位,曾參與過國際商業衛星的發射,現為職業競技帆船賽手。出發前,郭川和他的船員們還參與了當地舉行的紀念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的活動,這也是挑戰世界紀錄之外,此次航行所肩負的另一個意義。在郭川的帶領下,所有船員向無名烈士墓獻上了玫瑰,隨後在當地軍樂團的演奏中,在眾人的注視和郭川家人的祝福下,登船開始了這段將近3240海裡(約6001公裡)的航行。
  • 中國男子歷經近138天完成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
    漂泊100多天成功返航郭川去年11月18日從青島起航,挑戰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世界紀錄。去年12月4日郭川穿過赤道,1月19日抵達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2月13日,郭川繞過非洲好望角,3月16日再次穿越赤道返回北半球,3月20日進入南中國海,3月30日穿越臺灣海峽。
  • 郭川橫跨大西洋助陣奧運 透露海上遇驚魂一幕
    對於郭川來說,這稱不上是他帆船生涯中最驚險刺激的一次航海之旅,但是意義非凡:將充滿了中國元素的紅色帆船停在瓜納巴拉灣,陪伴中國健兒度過整個裡約奧運會,不僅是為了到裡約為奧運加油,更是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祝福和展望。
  • 郭川一天最少只睡2小時 航程艱苦經常遭遇大風
    本月18日,郭川從美國舊金山起航,駕駛單人帆船駛向中國上海,他希望通過這一旅程挑戰跨太平洋航行的世界記錄。航海日記顯示,郭川這趟旅程異常艱辛,不僅每天都很難得到足夠的休息,而且經常遭遇海上惡劣天氣。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帆船選手,郭川的履歷非常亮眼。
  • 中國帆船選手郭川個人簡歷資料照片簡介 榮譽成就盤點
    北京時間10月26日,正在單人駕駛帆船穿越太平洋的中國職業帆船選手郭川在航行至夏威夷附近海域的時候,於北京時間25日下午三點之後與岸上團隊失去聯繫(郭川在美國夏威夷海域失聯)。郭川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取得MBA學位,曾任職於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宇航部,參與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工作,現為職業競技帆船賽手,曾經多次創造屬於中國帆船運動的「第一次」。
  • 郭川的無畏絕不是無謂的
    中國的職業帆船航海家郭川在跨太平洋航行中,於夏威夷附近水域失聯。美國海岸警衛隊目前已暫停對他的積極搜尋。郭川出事的消息激起多數網民的擔憂與悲傷,同時也有人質疑,在人類早已對大洋有了很多了解與認知,也有遠比帆船方便得多的方式跨越大洋的時代,這樣的個人冒險和犧牲是否有價值?最近這些年,隨著各類探險活動增多,類似的質疑也越來越多。
  • 中國海航者環球航行駛過赤道 零緯度投放漂流瓶
    新華社北京12月6日體育專電 據郭川環球航行項目團隊介紹,正駕駛著40英尺帆船進行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的「青島號」船長郭川,於北京時間12月4日穿越赤道,進入南半球。在南緯0度0分點7、東經149度41分處,郭川向海中投下了第一個漂流瓶,並用英文在瓶中留言:「一個中國航海者,環繞地球無間斷旅行。
  • 郭川航海有什麼意義
    對於這些蘇格拉底式的提問,我們從對郭川航海的解剖中都能找到答案。   每個人都是性質獨特的個體,興趣愛好各有不同,郭川也不例外。他作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高材生,對太空的興趣卻不如對大海那樣熾烈。他不願庸庸碌碌地活著,對到手的副局幹部待遇沒有興趣,三角翼、滑沙也不合他的胃口,唯有帆船航海讓他一見如故,沉迷其間不能自拔。
  • 郭川的無畏絕非無謂
    中國的職業帆船航海家郭川,在跨太平洋的航行中於夏威夷附近水域失聯,現美國方面停止搜索。同時,很多人認為,中華傳統文化中儒家的主流文化往往很實際,更多強調人們的家庭和社會的義務,而對於這種探險等活動在某種程度上缺少更多的「同情的理解」,認為這些事遠非急務,這些活動未必有很高的價值。當然也有一些確實盲目冒險的行為讓社會付出了一些代價,但這些年來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社會迅速告別了貧困狀況,中等收入者開始成為社會主流,人們為溫飽而盡全力已經不再是社會普遍的狀況。
  • 委員談親屬郭川:民法總則應界定失聯與失蹤
    中青在線北京3月10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白皓 陳婧)全國政協委員孫萍在9日進行的民法總則草案討論中說,自己的親屬、航海家郭川2016年10月25日在挑戰單人不間斷跨太平洋創紀錄航行中,不幸於美國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聯,海上搜救之後,家人的生活陷入了「每條路都走不通
  • 解讀郭川帆船構造:超級三體船 全世界僅6艘
    郭川解讀帆船構造 騰訊體育10月27日北京(文/楊昕雨)郭川所駕駛的「中國·青島號」是超級三體船,船身長度為30米,寬度16.5米,桅杆高度為32米,屬於三體船中最大的級別型號離開港口後,帆船會一直以高速航行,中間不會停下來休息,唯有這樣才能保證船的安全性和機動性。無動力帆船是僅靠風的力量驅使的、沒有任何動力傳動裝置的帆船,因此船帆就顯得格外重要。三體船共有四個船帆,船身最前面有三個捲動的前帆,根據風的大小和方向的不同,會使用不同的前帆。前帆的另一面則是主帆,在船航行時會一直升起。
  • 什麼是半飢餓減肥? 半飢餓減肥的副作用有哪些?
    很多人在減肥過程中,要麼不吃飯,要麼一天就只吃一頓飯。但是。對於營養學而言,這種減肥方式不可取。因為飲食安排不夠合理,就無法獲得更好的減肥效果。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半飢餓狀態以及這種狀態的減肥效果。   什麼是半飢餓狀態?
  • 獨臂船長徐京坤帶著「阿甘精神」去航行
    多年之後,那個曾被認為廢了的孩子,卻完成了一件在中國航海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留下光輝一筆的壯舉——北京時間今年6月5日,獨臂船長徐京坤駕駛他的「青島夢想號」雙體帆船抵達葡萄牙亞速爾群島,歷時3年完成了總航程3.4萬海裡的環球航行,創造了中國首次雙體帆船環球航行的紀錄。  6月19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連線仍在亞速爾群島休整的徐京坤。
  • 每次操作都是生死考驗
    以高峰為隊長的插管小分隊臨危受命,成為全院危重症患者生死線上的「守門人」。「每次氣管插管,給我們的有效時間實際只有30秒,或者滿分或者零分。」高峰說,因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體質差,無法耐受長時間缺氧及血壓、心率的劇烈波動,醫生必須在30秒內完成插管。
  • 先進典型|曾航行:讓警徽在疫情防控一線綻放光芒
    曾航行 全封閉值勤就意味著在沒有上級命令允許撤出的情況下,封閉值勤的幹警一直不能離開戒毒院區,他們與家人隔絕,沒有手機,不能上網,在極度封閉的狀態下,進行「白加黑」連軸轉,還要開展戒毒人員的教育戒治和疫情防控工作,對封閉值勤的幹警心理和生理是一種超乎常人想像的考驗,承受著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壓力。
  • 豫見005期:飢餓寶寶生死歷險記
    她是第一次見到這個半歲的小外孫女,卻怎麼也沒想到,這第一次的見面竟會是這樣的場景。 我們的編輯在陪同老人辦理檢查手續時,得知這個大一點的孩子叫「常二帥」,而這個半歲的小傢伙叫什麼,姥姥也不知道。
  • 飢餓狀態中細胞如何重新配置蛋白質的平衡?
    此前的研究關於胺基酸飢餓或mTOR抑制對細胞中r-蛋白穩態的調控主要集中於自噬對r-蛋白更新的影響。由於自噬只是核糖體穩態調控的途徑之一,因此尚缺乏關於細胞如何在飢餓應激下調節核糖體豐度的全面研究。而且在急性飢餓應激反應過程中對r-蛋白翻譯和降解機制還知之甚少。在特定條件下,r-蛋白質被用作胺基酸來源的程度尚不清楚。近日,來自美國哈佛大學J.
  • 一種讓人變聰明的辦法,讓自己處於半飢餓狀態
    而如果是成年人如果記憶力能夠變得更好,更聰明的話,那麼在工作中也能夠更加的突出,對於自己未來職業和人生的規劃會非常的有幫助。所以,總的來說不論是小孩子還是成年人都非常希望自己能夠變的聰明一些,但是一般來說很多人都感覺好像人的大腦應該是出生之前就已經決定了,想要變得聰明真的不是那麼的簡單。
  • 飢餓營銷,快閃公益,今麥郎「一桶半」的春運營銷不一樣
    原標題:飢餓營銷,快閃公益,今麥郎「一桶半」的春運營銷不一樣  1月18日,北京西站,天寒地凍。這個中國最大的火車站,迎來第一波春運潮。歸心似箭的人群中混雜著一群神秘的年輕旅客。  忽然,一首歡快的音樂不知從哪個角落響起,打破平靜。數十個旅客不約而同地走向廣場中央,脫下外套,跳起了歡快魔性的尬舞。  猝不及防,又無可阻擋。
  • 保持飢餓,保持愚蠢,依靠它,賈伯斯創建蘋果!
    在一場史丹福大學畢業生的著名演講中,賈伯斯提到了「保持飢餓,保持愚蠢」這句經典名言,而在現實世界裡,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在工作中,賈伯斯都把這兩句話貫徹始終。賈伯斯是一名素食主義者,這個習慣也使他一直保持「飢餓」狀態,《史蒂夫·賈伯斯傳》曾談到在上世紀70年代名聲大噪的《一座小行星的飲食》,就是它引導賈伯斯去追隨素食主義。該書的作者艾薩克森還確認這本書對賈伯斯的影響使得他開始了其近乎原始的飲食方式,他還試圖說服身邊的人成為素食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