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狀態中細胞如何重新配置蛋白質的平衡?

2020-12-14 BioArt生物藝術

撰文 | 雪月

責編 | 兮

細胞發生飢餓應激時通過蛋白酶體和自噬系統啟動蛋白降解機制,以及同時抑制蛋白翻譯重新配置細胞蛋白質組。其中核糖體是該反應的主要靶標,核糖體負責翻譯並在飢餓應激期間會被溶酶體降解【1】。核糖體蛋白(ribosomal (r)-proteins)的細胞豐度很高,約佔蛋白質組的6%,其中精氨酸和賴氨酸含量較高。這樣的特性會自然而然得出假設,在飢餓應激期間通過自噬途徑,將r-蛋白作為鹼性胺基酸的營養來源。

r-蛋白受翻譯和組裝機制以及蛋白酶體降解調控,而自噬可促進核糖體的更新。此前的研究關於胺基酸飢餓或mTOR抑制對細胞中r-蛋白穩態的調控主要集中於自噬對r-蛋白更新的影響。由於自噬只是核糖體穩態調控的途徑之一,因此尚缺乏關於細胞如何在飢餓應激下調節核糖體豐度的全面研究。而且在急性飢餓應激反應過程中對r-蛋白翻譯和降解機制還知之甚少。在特定條件下,r-蛋白質被用作胺基酸來源的程度尚不清楚。

近日,來自美國哈佛大學J. Wade Harper團隊在Nature上發表了Systematic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ibosome inventory during nutrient stress的文章。本研究通過一系列定量蛋白組學以及翻譯定量檢測的方法發現在急性飢餓應激條件下,細胞會顯著抑制r蛋白的翻譯,同時發現r蛋白降解主要通過非自噬蛋白酶體途徑,而不是核糖體自噬途徑。

為了揭示在飢餓應激條件下r蛋白水平的調控機制,團隊首先開發了一種定量檢測方法,用於分析r蛋白的豐度、合成、更新和分配,並且適用於細胞群或者單細胞檢測。

核糖體蛋白豐度定量分析框架示意圖

首先第一步作者利用11-plex tandem mass tagging(TMT)-based proteomic定量蛋白組學分析整個細胞蛋白水平在不同條件下的變化情況。作者使用了缺失了自噬重要參與基因(ATG5/7或者RB1CC1)的HEK293 HCT116 293T細胞,給予胺基酸飢餓或者mTOR小分子抑制劑Torin1 處理,之後蛋白質組學定量分析發現自噬cargo蛋白和內質網蛋白水平在上述條件下明顯下降,但是下降依賴於自噬過程。相比80種r蛋白,其中有70種r蛋白水平僅適度下降(4.6-11.6%),並且與自噬無關。

然而這與先前的研究相矛盾,類似的情況下有研究利用Ribo-Keima報告系統觀察到了核糖體自噬的發生。因為r蛋白的豐度受翻譯。降解以及細胞減數分裂的影響。為了同時能夠檢測新合成的r蛋白,作者將Halo cassette與HCT116、293T或者HEK293中內源RPS3和RPL29基因的C末端融合,作者稱Ribo-Halo。這種標記不影響r蛋白的翻譯、豐度變化以及對mTOR信號的反應。作者用流式檢測Tor1處理細胞14小時後發現,細胞的平均螢光強度下降了25%,同時作者發現細胞直徑減少了約10%,即體積減少了25%,這樣能夠保持單個細胞中RPS3和RPL29的密度。

總蛋白組學檢測無法檢測到這些變化。接下來作者先用紅色halo標記細胞一個小時後,洗去游離配體,之後再用綠色halo標記新翻譯的r蛋白。檢測發現隨著細胞分裂,新翻譯的r蛋白逐漸增加比重,16小時後能夠觀察到50%預先存在的r蛋白。用Tor1抑制後,預先存在的r蛋白稀釋減少,新合成的r蛋白也減少,總的減少10-30%,細胞分裂也減少。但是mTOR抑制劑處理後,在缺乏ATG7或RB1CC1的細胞裡沒有觀察到新r蛋白豐度、合成和細胞大小的變化。因此mTOR抑制時,新r蛋白生成減少,先前存在的r蛋白稀釋速度變慢。

接下來作者利用azidohomoalanine(AHA)標記新和成的蛋白質,之後使用TMR炔凝膠內定量或者基於鏈黴素親和樹脂的TMT的純化蛋白組學(AHA-TMT)技術系統分析飢餓應激時r蛋白的合成情況。在mTOR抑制和胺基酸飢餓下,TMR檢測顯示總翻譯量降低了60-70%,AHA-TMT蛋白組學量化了8200多種蛋白翻譯發現,大多數的蛋白翻譯受到抑制,r-蛋白的翻譯抑制超過一半。其中mTOR對r-蛋白的選擇性抑制作用大於胺基酸飢餓。ATG7和RB1CC1缺失的細胞的翻譯抑制程度與野生型細胞相當。因此r-蛋白的翻譯抑制有助於在急性飢餓應激狀態下調控核糖體豐度。細胞在急性應激條件下通過自噬回收胺基酸的能力沒有受到影響。

為了探究整個細胞蛋白組的降解變化,作者用AHA標記細胞1h後分析蛋白質的降解情況。在定量分析的蛋白質組中,作者發現了三種模式:自噬依賴性降解;mTOR抑制後不依賴自噬的蛋白酶體降解;mTOR抑制後自噬不依賴性穩定蛋白。而r-蛋白屬於第二種類型。mTOR抑制後,r-蛋白快速周轉不依賴於自噬途徑。

通過以上分析作者認為處於自噬能力缺乏的飢餓應激狀態下,細胞的反應並沒有明顯的缺陷。因此作者通過Ribo-Keima量化了核糖體自噬。Tor1處理10h後,溶酶體中約3-4%的核糖體被降解,這與以上研究結果一致。作者利用核糖體自噬【2】缺乏的細胞即NUFIP1缺失的293T細胞研究發現在飢餓應激下r蛋白的蛋白豐度依然下降。因此在飢餓應激條件下,核糖體自噬並不需要NUFIP1(Sabatini2018年發表的Science工作,詳見:Science長文丨David Sabatini組關於核糖體自噬的關鍵發現)。

r-蛋白富含鹼性胺基酸以及rRNA,作者想檢測是否特定胺基酸和嘌呤飢餓會導致核糖體自噬。於是作者首先選擇性地對細胞進行了Arg,Lys或Leu飢餓,但是核糖體自噬變化量均小於3.4%,表明鹼性胺基酸的飢餓應激並不能選擇性地促進核糖體自噬。利用6-羥基嘌呤抑制肌酐磷酸和鳥苷磷酸的產生,也並不能誘導核糖體自噬。這些都表明特定的營養飢餓應激也不能誘導核糖體自噬調控r-蛋白豐度。

研究利用一系列定量研究,探究了在急性飢餓應激條件下,翻譯抑制和非自噬蛋白酶體降解機制對r蛋白豐度的調控作用,以及在蛋白質組重塑中的影響。本研究也發現約10%的內質網蛋白會在胺基酸飢餓10h內通過自噬依賴性降解。鑑於內質網蛋白在飢餓應激狀態下對蛋白質組重塑的重要性與r-蛋白相當,這表明在此種狀態下,例如腫瘤發生背景下【3】,內質網蛋白應該是自噬降解的主要目標分子。

核糖體豐度調控環節

本研究中,作者全面分析飢餓應激條件下r-蛋白豐度調控機制。細胞飢餓應激下,r-蛋白翻譯抑制、稀釋核糖體庫存降低細胞增殖,以及r-蛋白的非自噬蛋白酶體降解參與了r-蛋白豐度關鍵調控和細胞全蛋白組重塑。但是相關泛素連接酶仍然未知,尚需深入研究。

相關焦點

  • 營養學基礎:蛋白質和脂肪的分類與生理功能
    (一)蛋白質的生理功能及分類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人體內的蛋白質始終處於不斷分解和合成的動態平衡之中,從而達到組織蛋白更新和修復。1.人體組織、器官的主要構成成分 人體的一切組織和器官都含有蛋白質。在細胞中,除水分外,蛋白質約佔細胞內物質的80%。
  • Cell:重新思考膽固醇如何被整合到細胞中
    但是,除了高膽固醇的有害副作用外,膽固醇還是所有細胞的必需成分,並且是身體許多重要功能的基礎。比如,雌激素和睪酮等激素是由膽固醇製成的。長期以來,人們已經知道膽固醇以由脂肪和蛋白組成的小顆粒的形式在體內的血液中運輸。在體內的細胞中,這些顆粒被分解,膽固醇被釋放出來並整合成細胞的一部分。
  • 哈佛醫學院:新研究揭示營養不足的細胞如何循環利用內部成分
    在生物學中的科普介紹中,細胞常比作為如城市一樣,細胞器被描繪成發電廠、工廠、道路、圖書館、倉庫等。就像城市一樣,這些結構需要大量資源來構建和運行,在資源稀缺時,必須回收內部組件以提供必要的構成要素,尤其是胺基酸,以維持重要功能。但是,細胞在飢餓時如何決定回收什麼呢?
  • 感到飢餓了,就是在消耗肌肉嗎?
    人體是有一套「平衡系統」的,不管怎樣它都會儘可能地保持各個系統的平衡,對於供能也是如此,對於吃進去的食物,碳水,蛋白質,脂肪都是同時進行轉變消耗的,只是供能消耗的比例上會有些不同,身體不可能先消耗完某類物質再去消耗其它物質。
  • 骨骼肌幹細胞中發現新蛋白質分子
  • PNAS | 雙電子自旋共振(DEER)揭示蛋白質二聚體的細胞內去穩定化作用
    在了解蛋白質在其天然環境中的功能的背景下,細胞內環境如何影響蛋白質的結構,動力學和穩定性以及蛋白質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的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細胞內環境通過大分子擁擠,空間限制和不同類型的細胞相互作用來影響蛋白質的結構特性。反過來,細胞中蛋白質的穩定性,構象平衡和反應速率可能與體外不同。
  • 《生物化學-蛋白質分解代謝》PPT!
    N 熟悉糖、脂類、蛋白質代謝的聯繫。1、蛋白質代謝以胺基酸為核心,細胞內外液中所有游離胺基酸稱為游離胺基酸庫,其含量不足胺基酸總量的1%,卻可反映機體氮代謝的概況。食物中的蛋白都要降解為胺基酸才能被機體利用,體內蛋白也要先分解為胺基酸才能繼續氧化分解或轉化。因此,這裡主要討論胺基酸的分解代謝。
  • 新的研究發現,免疫細胞中的一種蛋白質可能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
    炎症狀態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蠟沉積在動脈,增加中風,心臟病發作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現在,科學家們利用老鼠和人類樣本,首次證明了一種叫做巨噬細胞的蛋白質促進了這種疾病的發生。
  • | 細胞與組織蛋白質的提取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入門的實驗實驗知識: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常常需要證明實驗組相對於對照組某些蛋白質是多了還是少了,那麼我們就需要先把細胞或組織中的蛋白質提取出來進行測量,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細胞與組織蛋白質提取的基本知識和步驟。
  • 什麼是半飢餓減肥? 半飢餓減肥的副作用有哪些?
    很多人在減肥過程中,要麼不吃飯,要麼一天就只吃一頓飯。但是。對於營養學而言,這種減肥方式不可取。因為飲食安排不夠合理,就無法獲得更好的減肥效果。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半飢餓狀態以及這種狀態的減肥效果。   什麼是半飢餓狀態?
  • 3億中國人面臨隱性飢餓困擾 存在營養不平衡等問題
    10月16日,是第39個世界糧食日,今年的主題是「行動造就未來 健康飲食實現零飢餓」。這是世界糧食日的主題首次將飢餓問題與健康飲食聯繫在一起。「零飢餓」不僅要應對飢餓,還要保證人體獲得充足的營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資料顯示,全球約有20億人正遭受隱性飢餓的困擾,中國隱性飢餓的人口達3個億。
  • 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有哪些?
    人體在飢餓、疾病等特殊狀態下,會靠分解蛋白質提供更多能量。 而且蛋白質還能調節滲透壓,正常人血漿和組織液之間的水分不斷交換並保持平衡,血漿中蛋白質的含量對保持平衡狀態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 保證熱量缺口的確能讓你減肥成功,但想保持健康,平衡營養更重要
    畢竟沒有人能靠100%的碳水化合物,或者100%的蛋白質來生活,也沒有人能這樣過下去。所以,在保證熱量缺口這個第一前提之下,我們還應該儘量地讓自己的飲食營養處於平衡狀態。我們對於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攝入量的分配,都會對你的身體和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
  • 科研團隊讓人更聰明的實驗,一直維持著飢餓狀態就可以!
    科研團隊讓人更聰明的實驗,一直維持著飢餓狀態就可以!人類的聰明程度,不是生下來就一成不變的,就跟藝術細胞一樣,反覆經過後天的打磨,學習,開發等才能逐漸提高,尤其是記憶力方面,對於大人還是小孩,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 蛋白質是什麼 蛋白質的作用有哪些
    蛋白質對人體來說非常的重要,我們每天都離不開蛋白質,我們每天所吃的食物中就包含一些蛋白質。那蛋白質對我們人體有哪些作用呢?哪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蛋白質是什麼蛋白質是組成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
  • 飢餓感難以抵抗?營養師揭露五大「元兇」
    不論你有什麼樣的理由,一旦飢餓感來襲,就很難抵抗住食物的誘惑。女性懷孕期間食慾會增加,因為她們需要為腹中的胎兒提供營養。在此期間,選擇健康的食物極為重要。2. 食用過量碳水化合物前一天晚上攝入太多碳水化合物會導致第二天的飢餓感。
  • 跑者每天的蛋白質應該如何補充?這幾個要點的確值得掌握
    的確,雖然蛋白質不像碳水化合物那樣直接為跑步運動充能,但它對跑者的重要性同樣是毋庸置疑的。蛋白質的重要性凸顯在每一個細胞功能上,從輸送氧分給身體各個器官,到增強免疫系統,還有構建肌肉組織,恢復肌肉活力等等,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蛋白質。跑者只有依靠蛋白質,才能從高強度的訓練活動中快速恢復;肌肉組織在不斷反覆地鍛造恢復後,方能進一步提高跑步效率。
  • 朊病毒感染細胞間外泌體中蛋白質組學分析
    目前認為,朊病毒病是由正常細胞型朊蛋白(PrPC)構象發生改變,形成了具有感染性、部分蛋白酶K抗性和去汙劑不可溶性的朊病毒(PrPSc)。感染朊病毒Chandler毒株的小鼠神經瘤細胞系SMB-S15是一種可觀察到朊病毒的持續複製,但不影響細胞生長和分裂的細胞模型,經硫酸戊糖(pentosane sulfate,PS)處理後可清除PrPSc;經白藜蘆醇(resveratrol,RES)處理後可有效抑制PrPSc的體外複製,並消除其在體內的感染力。
  • 一種水稻胚乳細胞蛋白質高效表達技術平臺
    解讀OryzHiExp水稻胚乳細胞蛋白質高效表達技術平臺(OryzHiExp),是以分子生物學為原理,應用遺傳工程和DNA重組技術,利用水稻種子作為生物反應器,在種子中特異性表達各種重組蛋白質和小分子多肽。該平臺可解決在其他表達體系表達量低和大規模生產困難的問題。
  • 健身訓練後感到飢餓,我應不應該吃東西?
    當你在健身運動中肯定會有很多疑問,比如:很多人能夠堅持風雨無阻地來健身房打卡,跑步、擼鐵、器械、瑜伽等訓練,可為什麼他的體重還是沒有減輕?再就是,大多數人會發現自己的食慾在運動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更能吃了,很多人就開始擔心自己這樣的食慾會讓自己減肥的努力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