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基礎:蛋白質和脂肪的分類與生理功能

2020-12-22 減肥美食家

人類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並滿足各項體力活動和生長發育的需要,必須每日從食物中攝取各種營養素和能量。人體需要的營養素種類繁多,可概括為六大類: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和水。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經過氧化分解釋放能量,滿足機體能量的需要,所以又稱三大產能營養素。

(一)蛋白質的生理功能及分類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人體內的蛋白質始終處於不斷分解和合成的動態平衡之中,從而達到組織蛋白更新和修復。

1.人體組織、器官的主要構成成分 人體的一切組織和器官都含有蛋白質。在細胞中,除水分外,蛋白質約佔細胞內物質的80%。

2.調節生理功能 蛋白質是體內許多重要生理活性物質的基本成分,如作為酶或激素參與機體的代謝或整體功能活動的調節;作為載體(血紅蛋白、脂蛋白等)參與體內物質的運輸;作為抗體或細胞因子參與免疫的調節;白蛋白參與調節體液滲透壓、維持酸鹼平衡的作用等。

3.供給能量 蛋白質在體內分解為胺基酸後,經脫氨基作用生成的中間物質,可以直接或間接進入三羧酸循環,進行氧化分解並釋放能量,是人體能量的來源之一。

胺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構成人體和食物蛋白質的胺基酸有20餘種,其中大部分胺基酸可以在體內合成,但有9種胺基酸人體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必須由膳食供給,這9種胺基酸被稱為必需胺基酸。食物中蛋白質根據必需胺基酸的組成分為三類:完全蛋白質:含必需胺基酸種類齊全,不僅可以維持人體健康還可以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半完全蛋白質:食物蛋白質雖然種類齊全,但與人體蛋白質胺基酸模式差異較大,其中一種或幾種必需胺基酸含量相對較低,導致其他的必需胺基酸在體內不能充分利用。這類蛋白質可以維持生命,但不能促進兒童生長發育;不完全蛋白質:所含必需胺基酸種類不齊全,既不能維持生命,又不能促進生長發育。

(二)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和代謝

1.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膳食中的蛋白質消化從胃開始,胃酸先使蛋白質變性,破壞其空間結構,同時胃酸激活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質。但是蛋白質的主要消化吸收場所在小腸。由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使蛋白質在小腸中被分解為胺基酸和部分的二肽及三肽,再被小腸黏膜細胞吸收。

2.蛋白質的代謝 吸收的胺基酸先儲存於人體的各個組織、器官和體液中,這些游離胺基酸統稱為胺基酸池。進入細胞的胺基酸主要被用來重新合成人體蛋白質,以達到機體蛋白質的不斷更新和修復。未經利用的胺基酸則經代謝轉變為尿素、氨、尿酸和肌酐等。

3.氮平衡 蛋白質是人體氮的唯一來源,大多數蛋白質的含氮量比較接近,平均為16%,因此每克氮相當於6.25(100÷16)克蛋白質。營養學上將攝入的蛋白質的量和排出蛋白質的量之間的關係稱為氮平衡。機體在不同的生理、病理狀態下可以出現以下三種不同的氮平衡。

(1)零氮平衡:攝入氮和排出氮相等。健康成人應維持零氮平衡並富裕5%。

(2)正氮平衡:攝入氮多於排出氮。兒童處於生長發育期、婦女懷孕、疾病恢復,以及運動、勞動等增加肌肉時,應保證適當的正氮平衡,滿足人體對蛋白質的需求。

(3)負氮平衡:攝入少於排出氮。人在飢餓、應激、疾病及老年時,一般處於負氮平衡。

(三)脂類的分類及功能

脂類包括中性脂肪和類脂。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類脂主要包括磷脂和膽固醇。

1.甘油三酯 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構成,約佔體內總脂肪的95%左右,具有以下重要的生理功能:

(1)貯存和提供能量:脂肪是食物中產能最高的營養素。體內氧化1g脂肪可產生能量約9kcal。體內脂肪細胞貯存和供能有兩個特別:一試脂肪細胞可以不斷地貯存脂肪,目前還未發現其上限;二是脂肪不能給腦、神經細胞及血細胞提供能量,人在飢餓時,必須消耗肌肉組織中的蛋白質和糖原來滿足機體的能量需要。

(2)維持正常體溫:脂肪不易傳熱,故皮下脂肪可起到隔熱保溫的作用。

(3)保護作用:脂肪組織在體內起著支持、襯墊、潤滑和緩衝的作用,可以保護臟器、組織和關節等免受損害。

(4)幫助機體更有效地利用糖類和節約蛋白質:脂肪在體內代謝的產物可促進糖類代謝,使其更有效地釋放能量。充足的脂肪還可以保護體內蛋白質及食物蛋白質不被用作能源,使其發揮其他重要的生理功能。

(5)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脂肪酸是細胞正常結構和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質。

(6)提供脂溶性維生素並促進其吸收。

(7)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狀,促進食慾,增加飽腹感。

(8)是必需脂肪酸的重要來源。

2.磷脂 主要形式有卵磷脂、甘油磷脂、神經鞘磷脂。磷脂對脂肪的吸收、轉運和儲存起到了主要作用。磷脂缺乏會造成細胞膜結構損傷,出現毛細血管脆性增加和通透性增加,產生皮疹等。磷脂具有乳化特性,可防止膽固醇於血管內沉積、降低血液黏度、促進血液循環。

3.固醇類 膽固醇是細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人體內許多重要活性物質的合成材料,如膽汁、性激素、腎上腺素等,還可以轉變成維生素D。

(四)脂類的消化吸收

口腔中唾液腺分泌的脂肪酶可以水解部分食物脂肪,但這種消化能力很弱。胃液中缺乏脂肪酶,故脂肪不能在胃內消化。人體內脂肪的主要消化場所是小腸上段。食糜進入小腸後,膽囊中的膽汁可將其乳化,有利於胰腺和小腸分泌的脂肪酶與脂肪充分接觸,並將甘油三酯水解成游離脂肪酸和甘油單酯。脂類消化產物主要在十二指腸下段及空腸上段吸收。磷脂的消化吸收與甘油三酯相似,膽固醇則可直接被吸收。

相關焦點

  • 生命的物質和功能基礎——蛋白質和胺基酸,營養學【中】篇
    何為蛋白質和胺基酸?蛋白質和胺基酸在我們人體中佔據怎樣的地位呢?帶著問題一起和小樂了解一下吧! 蛋白質是一種含氮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它存在於一切生物體中,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
  • 張文宏喊你補足「蛋白質」:它是人體免疫力的生理基礎
    其中,蛋白質對保持良好的免疫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把蛋白質稱為「抵抗病毒最關鍵的食物」,建議疫情期間要保證充足的蛋白質攝入。本期,《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營養學與免疫學專家,詳解蛋白質在抵抗病毒中的重要性。
  • 生活中常見食物的營養學分類,以及不同食物的蛋白質含量
    我們都知道,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的主要材料,就像蓋房子需要磚和水泥一樣,人體每天蛋白質攝入是否充足,直接決定了人體的健康指數。想了解食物的營養素含量,最好的辦法是把食物分成類別。在營養學的教學中,有一部分內容,就是食物的分類和食物營養,先把食物分成類,再按照不同的類別講解不同食物中所含的營養成分,這樣方便記憶。
  • 01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第一章營養學基礎01——註冊營養師考試-小春學習整理
    第一章 營養學基礎第一節 概述一、食物成分(一)營養素種類及分類營養素的特點:必須從外界環境中攝取,維持生存必需。根據化學性質和生理作用,營養素可分為幾類?分為五類 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健康管理師基礎教材上是分為七類,還包括水和膳食纖維)或是按人體的需要量或體內含量多少分為:1. 宏量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類和蛋白質2.
  • 每天學點營養學5:關於蛋白質的介紹
    前面我們對於營養學的基本概念進行了了解,接下來一段時間我們進入營養學的基石,也就是我們每天吃飯的目標,營養素。我們前面也了解了營養素分為7種,其中能夠供給能量的有三種,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並且我們攝入蛋白質後由於唾液裡面沒有分解蛋白質的酶,所以我們分解蛋白質從胃開始,但是主要還是在小腸。蛋白質在胃經過短暫的停留,會有不充分的分解,然後進入小腸進行完全分解為胺基酸和小肽(也就是由2-3個胺基酸組成的物質),最後被運輸到肝臟和其他的器官進行吸收利用。
  • 臨床營養學(雙色)
    出版社:江蘇大學出版社適用層次:高等職業出版日期:2020-09-01本書內容豐富充實、新穎實用,共分為3篇20章,具體包括緒論、營養學基礎(能量和宏量營養素、微量營養素和水)、臨床營養總論(醫院膳食、住院患者營養狀況評價、營養支持、食物和營養素與藥物的相互作用、醫院營養科的管理、營養病曆書寫)、臨床營養各論(消化系統疾病的營養治療、肝膽胰疾病的營養治療
  • 提高基礎代謝率是減肥的第一步!營養學博士教你6招,輕鬆減肥
    所以,提高基礎代謝率是減肥的第一步!基礎代謝越高,減肥越容易!如何提高基礎代謝率呢?營養學博士教你6招,讓你躺著瘦,輕鬆減肥!2、保證充足的蛋白質新陳代謝離不開蛋白質,只有保障了蛋白質的供給量,基礎代謝率才不會降低。許多人利用節食減肥,往往不能保證蛋白質的供給量,結果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甚至影響到身體的健康。怎麼辦?
  • 五分鐘告訴你地道的營養學訣竅
    3、營養在現代的完整定義人體通過攝取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和代謝、利用食物中對人體有益的物質,作為構建機體組織器官、滿足生理功能和體力活動需要的過程。營養學是研究膳食、營養素及其他食物成分對健康影響的科學。所以食品營養學是研究食品和人體健康關係的一門學科,它使人們在最經濟的條件下獲得最合理的營養。二、營養學解決什麼問題(學習營養學有什麼用?)
  • 營養學的七大營養素,缺一樣就會生病,收藏一下吧!
    什麼是營養學??營養學就是把一個人分解後的成分就是營養學,一個人分解後80%都是水,去掉水分之後的成分就是我們學的營養學。分為七大成分,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脂肪,纖維素在加上水就是人們講的七大營養素。
  • 營養學考試重點題庫!
    :廣譜抗生素具有雙重作用,在殺滅致病菌的同時,也會殺滅腸道菌,引起腸道菌群失調,腹瀉以及黴菌性腸炎。()OA.維持尿量60ml/h OB.前12小時補充第一個24小時的1/2量,以後的12小時再補充其餘的1/2量OC.休克者應該補充蘇打,糾正鹼中毒OD.先晶體擴容,再輸入膠體OE.72
  • 犬貓營養學的基礎知識:熱量計算法
    在訪問刊登之後,有一個自稱修畢三間大學小動物營養和寵物營養課程的女士透過該媒體向學會會長劉Sir請教。這位女士在她向學會會長劉Sir提問的問題中,部分是計算貓狗食品中的能量。她先引用學會會長劉Sir在訪問中的數據,貓狗每日熱量由50%蛋白質,40%脂肪和10%碳水化合物提供(以下簡稱541)。而她用100g貓狗食品中以541來計算當中能量。
  • 運動營養學-能量攝入
    所以我們也稱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是人體的間接功能來源。這三種營養物質通過我們人體的新陳代謝之後,會合成人體直接功能來源就是ATP。這七大營養素分別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和膳食纖維。
  • 所謂卡路裡,熱量,能量,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有什麼區別?
    關於能量和能量單位 卡路裡是由卡的英文(calorie)音譯過來的。卡(calorie,cal)是營養學以前習慣使用的能量單位之一,另一個是千卡(kcal)。1千卡指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1升純淨水由15℃升高到16 ℃所需要的能量。
  • 蛋白質的分類
    二、按組成成分分類按照化學組成,蛋白質通常可以分為簡單蛋白質、結合蛋白質和衍生蛋白質。簡單蛋白質經水解得胺基酸和胺基酸衍生物;結合蛋白質經水解得胺基酸、非蛋白的輔基和其他(結合蛋白質的非胺基酸部分稱為輔基);蛋白質經變性作用和改性修飾得到衍生蛋白質。
  • 蛋白質的功能有哪些呢?帶你深入了解其營養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一切組織和細胞的重要成分,作為一種生命活動中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物質基礎,發揮著重要的功能作用。隨著研究的深入,人體的組織和細胞的更新和修補、物質代謝、生理功能的調控以及能量供應都離不開蛋白質,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研究熱度的持續上升,最重要的還是其與生命現象有關。
  • 營養學是烹飪技術的最基礎
    一、營養學是一門很實用,很重要的學課程 食物實際上就是人體的能量來源,人們吃飽吃好才能有力氣幹活,才能有精神做本職工作。作為人體能源的食物,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油脂,與機器的能源石油或煤有共性,都可以用卡路裡來計算所產生的熱量,但是食物要複雜得多。
  • 和孕媽媽息息相關的能量和營養素之一:脂肪篇
    脂類的生理功能如下:(1)儲存能量,提供能量脂肪是提供能量的重要食物成分,和同等質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相比,其所釋放的熱量是它們的2倍多。一般平衡膳食總熱量的 20% ~ 30%是由脂肪提供的,當人體攝入能量不能及時被利用或者攝入過多時,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儲存的脂肪常常處於分解和合成的動態平衡中。
  • 韓國大學專業解析和就業方向-食品營業學
    食品營養專業學習的課程,從基礎的食品相關知識到食品成分的分析以及食品加工理論等,主要從營養學的角度進行食品相關的研究。食品營養學系基本都在韓國各大學的生活科學學院,如首爾大學、延世大學、慶熙大學等。像梨花女大的食品營養學在新產業融合學院。
  • 嬰幼兒處於生長突增階段,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都對其有重要影響
    >  蛋白質是構成人體一切細胞和組織結構的重要成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人體中的肌肉、血液、膜、腱、骨骼、頭髮和牙齒等,都含有一定比例的蛋白質。蛋白質還有調節生理的功能,嬰幼兒正處於身體的生長突增階段,蛋白質的質和量都對其有重要影響,一旦食物蛋白質供給失常或體內蛋白質新陳代謝發生紊亂,就會給生長發育帶來嚴重的障礙,使孩子生病,嚴重的甚至導致死亡。  嬰幼兒在生長發育時期需要9種必需胺基酸,即:賴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纈氨酸、組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