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0 1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SCMC VIP 編譯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特診部
平頭症候群通常是指寶寶在生後幾個月頭偏向同一邊睡覺,造成一側或後側頭部變平。
平頭症候群又稱體位性扁頭畸形。
什麼導致平頭症候群
最常見的原因是寶寶睡覺的體位。嬰兒每天睡眠時間很長,所以有時頭部會有一處逐漸變平。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睡覺的時候,也發生在他們坐汽車座椅、手推車、寶寶車、搖椅和充氣座椅上的時候。
早產兒的顱骨比足月兒更軟,更容易導致發生扁頭,而且早產兒的醫療需求更多,在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觀察治療,較少被抱起,平臥的時間更長。
雙胞寶寶或胎內頭骨受母親骨盆壓迫,扁頭綜合症甚至可能在出生前就開始了。一些多胎寶寶出生時頭部就有一些扁平。
先天性斜頸的孩子由於一側胸鎖乳突肌攣縮,肌肉緊張 導致頭部轉動困難,嬰兒頭部長期處於同一個體位,出現扁頭的機會更高。一旦出現一處扁平,斜頸就會更嚴重。
寶寶轉動頭部需要消耗很多能量。一側嚴重扁平的寶寶更願意保持原位,這也致使其頸部因缺乏活動而變得僵硬。
平頭症候群的症狀和體徵是什麼?
平頭綜合症通常很容易被發現:
寶寶的頭有一側較為扁平。
扁平側頭髮較少。
從孩子的頭頂部上往下看,扁平側的耳朵位置被略往前推。
在嚴重的病例中,扁平側的對側前額凸起,面部呈不對稱。在斜頸的病例中,頸部、下頜和面部也可呈現不對稱。
平頭症候群如何診斷
醫生通常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頭部來診斷平頭綜合症,觀察寶寶頭頸部的運動來檢查斜頸。通常不需要特殊檢查。
平頭症候群如何治療
嬰兒睡眠應該取仰臥位以預防嬰兒猝死症候群的發生。
輕微的平頭症候群不需要醫學幹預,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幫助孩子的頭型回復正常:
每天都有「肚肚時間」。俯臥玩耍有助於頭型回復正常,也讓寶寶有探索世界的機會;強健頸部肌肉和學會用手臂支撐,為日後學會坐和爬打基礎。
調整孩子睡眠時頭的體位,改變頭部受壓點。
用聲音,玩具或其他東西吸引孩子的注意,頭頸部得以運動。
有機會多抱的孩子。減少寶寶平躺或頭部倚靠平面(如汽車座椅、寶寶車、搖椅、充氣座椅和遊戲床上)的時間。經常抱著寶寶可以減輕他們頭部的受到壓力
部分有平頭綜合症的寶寶也有不同程度的斜頸。物理治療和家庭鍛鍊通常是治療的一部分。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物理治療會其他治療。
其他
平頭綜合症會隨著時間和自然生長而改善。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會開始在睡眠中改變自己的姿勢
當寶寶可以自己坐的時候,平頭症候群就不會再發展了。經過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隨著顱骨的生長,即便是嚴重病例,扁平程度也會有所改善。之後由於頭發生長,扁平頭也將變得不那麼明顯。
平頭綜合症不會影響寶寶的大腦生長。但是頸部肌肉僵硬會影響的身體早期發育。對於患有斜頸孩子,還需關注其生長發育情況, 並進行適當的幹預。
寫稿 | 藍思源
編輯 | 李冰冰
攝影 | 徐亞珍
製作 | 胡懿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平頭症候群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