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紅包,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人,記得還小的時候每次過年都得到大人給的紅包,好像今天剛剛過完年然後又盼望明年快點到來,所以每當鬧父母的時候,父母就連哄帶騙說不聽話到過年就不給紅包不買新衣服給,現在想起又好笑又忘不了當時的童年記憶。
直到慢慢長大,也就慢慢懂事了過年的時候大人給小孩紅包是一種民間習俗也是鼓勵小孩在學習上更加努力爭取考得好成績。至於以什麼方式給紅包,要是對方年紀比你大的時候你就封著給,表示一種禮貌和尊重。要是對方比你小而且還上學的你可以封也可以不封。給多給少也沒關係。
現在就不同了,比如遠方親戚一見面就給了而不是等過年才給的,要是對方比你小你就給他這是禮貌也是習俗,總不能等比你小的發給你吧!至於結婚呀!進新房呀!生日呀你人不得去就封紅包了叫人幫忙拿去也可以微信紅包給也行,所謂老話說得好,人不到禮到。
在中國的農村裡,過年過春節發發紅包,是老幼之間鄰裡之間親朋好友之間的一種美好祝願。這個紅包不管錢多錢少,不管發多發少,表示的都是一個心意,一份祝福。因此,發紅包的人誠心誠意,收紅包的人滿心歡喜,這就是中國人的新年。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紅包之間的含義越來越豐富,紅包的厚度也比以前更實在了。現在的農村發紅包究竟有多少種方式呢?
一是直接發現金。這是最傳統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一種發紅包方式。記得以前小時候在老家農村的時候,每年的大年初一,我們小孩起床後,都會無一例外的先去向父母、向老人請安,並且恭喜新年。老人一般都是直接給我們發現金作為新年紅包。以前的紅包也就是一塊兩塊錢,後來多一點也就是五塊十塊錢。不管多少,我們小孩都感到很高興,小心翼翼的將紅包錢摺疊起來收藏起來,作為開學的學費。那個時候的發紅包,心意大過實質。
二是裝進紅包發。到了後來生活條件好了以後,人們之間互相發紅包,就喜歡將錢裝進紅色的包裡再發了。將現金裝進紅包裡再發的好處是不管錢多錢少都看不到,必須拿回家裡打開之後才知道。這樣收發紅包的雙方都很有面子。這種發紅包的方式,大都是一些外出工作或打工賺錢比較多的人採取的發放方式,一般他們紅包裡面裝的現金也不會太少,拿出來發也很體面。
三是通過微信發。隨著電子科技的不斷進步,通過微信發紅包已經成為這兩年來城鄉包括農村年輕人發放新年紅包的一種方式。用微信發紅包,非常簡單快捷,而且不用面對面,避免了錢多錢少互相比的問題,也避免了見面時互相拉扯一輪的客氣話。這種方式更多的是年輕人在用。
四是通過手機轉。除了微信發紅包,其實通過手機的其他功能也可以發紅包。比如說通過手機銀行,通過支付寶,通過其他現金互轉平臺,都可以實現紅包的發放。
農村新年的紅包發放,可以老人發給小孩,也可以年輕人孝敬老人發,親朋好友之間互相發。發紅包其實已經成為現代農村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一種方式,不管是哪一種方式,更多的都是表達一種祝福、一種心意。至於哪一種更體面,就看雙方的理解了。
儘管現在微信紅包很方便,但我還是最懷念小時候那種長輩高高上座,小輩紛紛跪拜,然後分發紅包,然後兒女們再跪拜給父母呈上過年紅包的氣氛和儀式感,一是有年味,二是更能體現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