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患者日常:我媽凌晨逃離說我要害她

2020-08-21 李霞醫生談

照護認知症患者的過程中,照護者真是窮極所有應對著老人的各種突發情況及長期伴隨症狀

跟主任門診的時候見過幾個家庭面對相似的狀況,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應對結果。

母親認為「兒女不孝」,子女們滿心委屈

第一位病人的情況是:4個子女帶著老母親來看病,稱媽媽總是跟鄰居說兒子打他,對他不好,兒子覺得很尷尬,在小區裡面抬不起頭。

看到兒子跟女兒出去,很嫉妒地說:「你就知道跟你老婆出去玩,也不管管我。」

老人跟兒子住,3個女兒輪流到家裡照護,每天都在家上演著爭寵戲份,聽女兒們的描述是老太太經常覺得自己的兒子就是老伴(老伴很早就過世了)

看到女兒跟兒子在一起,認為老伴不忠。

女兒們跟老母親解釋,但母親每天依然罵不停口,越解釋罵聲越多。

家裡親戚來做客,老太太告訴親戚們,說子女們聯合起來虐待她,沒吃沒喝的,還動手打她。

家裡親戚也不知道什麼情況就誤以為是真的,也不敢在老太太子女們面前說什麼,不過私底下親戚之間就傳開了,認為這家子女不孝。

子女們聽到傳言憤憤不平,找老太太理論。

老太太一口咬定:「就是你們聯合起來欺負我,不給我買吃的,動手打我。」、

子女們心懷委屈卻還是要繼續照護母親。

長此以往,大家也都支撐不下去,就一起商量著來醫院,希望大夫看看病,再開點藥,讓她別這麼無理取鬧下去。


老人「碰瓷」希望回家

另一個認知症老人住在養老院裡面。

養老院院長給家屬打電話讓帶去醫院治療,原因是民政領導到機構裡面檢查時候,老人拉著領導「亂說」養老院的壞話,說這裡面照顧不好、要出去、這邊人打她、給她飯吃等等。

這就讓養老院院長很尷尬,為了澄清,特意把監控視頻放出來。

結果就是老人走到照護員身邊突然坐在地上,幹起了「碰瓷」的買賣。

一邊坐著一邊哭著拍打著地,說某某打她了,她要找姑娘來,這邊人都欺負她。

其實此番作妖的目的總結下來是希望回家。

主任問家屬:「她這麼說也沒什麼影響,你希望我給你解決什麼問題?」

家屬說:「她這麼亂說,養老院院長不讓我們在那邊繼續住下去了,影響他們養老院形象,要麼醫生你幫我給她開點藥,安靜點就行,只要她別再活躍亂說就行。」


母親覺得兒子要害他,每時每刻穿戴整齊準備逃跑

最後一個老人是上周跟主任出門診的時候遇到的。

一對年過60的夫妻陪著80幾歲的老婦人走入診室。

老婦人瘦瘦的,腿腳還算靈活,身穿長袖黑色外套,聽力不太好,進來的時候衝我們微微笑一下。

進到診室坐定,老人兒子開始講述著最近的病情,老婦人已經是第二次來看診了。

對比上一次感覺好像安寧了很多,但是我們仔細看了她的穿著也是蠻驚訝的。

主任問她兒子:「這麼熱的天穿這麼多衣服啊。」

老人兒子回答:「我媽把秋衣秋褲都穿上了,平時能穿的也都套上了,襪子也穿了幾雙,晚上怎麼讓她脫下來都不脫,我媽說我要害她得隨時準備逃跑,為了逃跑得多穿點。

晚上我們回房間了,我媽就悄悄從門縫探頭出來,瞧瞧我們在做什麼,沒動靜了她才出來看一圈,再回自己的房間把門鎖上。」

主任指著老婦人的兒子問:「他是誰啊?」

老婦人瞧瞧旁邊的人說:「他是我兒子。」

主任又問:「他對你好嗎?」

老婦人說:「對我很好的,媳婦對我也好。」

兒子接著說:「我媽媽這次情商很高的,還誇兒媳婦,怕我們回去對她不好,特意說我們好。」

說完大家都笑了,老太太看著我們也跟著笑。

上次我們看到她的時候,老太太在家把大便搞的房間裡到處都是,甚至把大便直接從窗戶扔到樓下,在房間裡面大喊:「兒子要害她。「

樓下鄰居都直接找上門來。

在家裡面兒子兒媳給做的飯菜,要麼覺得鹹要麼覺得油膩,一餐沒肉就說兒子要餓死她

他兒子是覺得老太太在家做了一些事情有點不對就帶到醫院來診斷下。

自從上次明確老人是認知症後,老太太在家再怎麼亂說,兒子、兒媳也就平靜下來,覺得反正她說的也不是真的就也不介意,該怎麼對她還是怎麼對她,要吃什麼就買什麼。

不過他們這麼應對確實感受到老太太的變化,這次心定很多,思路也很清晰。


認知症老人有時候會亂說一些事情是因為這個疾病讓他們對周圍環境的掌控能力下降,他們會有不安全感的存在。

家人積極的應對會幫助老人有信心並安心面對周圍的環境。

作為照護者不要介意老人說的一些不存在的話,這些事情既不是事實,我們便不聞之。

同時,也關注老人行為問題背後的原因,可能是有認知下降後無法言明的需求

多多關注尋找問題線索,說不定老人的情況也會慢慢改善。


本文作者:楊陽

相關焦點

  • 讓精神障礙患者融入社會,社區裡的「精神障礙康復師」
    健康時報記者 毛圓圓「要不是我媽當初堅持讓我走出家門,我可能一輩子都被困家裡,連基本的『你好』都說不出口。」記者第一次見到劉鑫(化名)時,她正在社區殘疾人康復站組織「同伴」進門前測體溫、和「同伴」寒暄最近的精神心理狀況。見到記者來了,她先開口打了招呼,並手腳麻利地把手頭的工作交給了她的「助手」。
  • 認知治療,試圖矯正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礙性思維
    J·貝克(Judith·Beck)是A·T·貝克(Aaron·T·Beck)的女兒,當她還是少女時聆聽其父闡述認知治療的新理論,經過多年實踐,她繼承並發展了其父倡用的認知治療。認知治療的目的是試圖矯正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礙性思維,這種思維反映在患者對解釋特殊體驗方式上所存在的系統偏差,而且是身臨其境時立刻出現,稱之為自動思維。
  • 閱讀障礙症患者竟然成了優秀律師!
    家長會說:這孩子不聽話,在家裡摁著他,他也不讀,實在沒招了!幾乎沒有人去想,他是不是有閱讀障礙症。有的老師簡單粗暴,直接把一些閱讀障礙患者,認定為「智力低下」。沒錯,智力低下者很難閱讀,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他們也有「閱讀障礙」。但真正的閱讀障礙患者,往往智力並不低下,甚至有著超高的智商。達文西,愛迪生,愛因斯坦,智商高吧?貢獻大吧?他們都是閱讀障礙症患者。他們只是讀書有些困難而已。
  • 關注認知障礙症:中國阿爾茨海默病人數居世界首位
    輕度認知障礙則是隨著病情的進展,一部分有主觀認知下降的個體會逐漸發展為輕度認知障礙症,這是介於正常衰老和痴呆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患者存在超出其年齡所允許的記憶損害、學習或注意力困難,認知功能檢查出現異常,但日常生活能力仍完好,並未達到痴呆的診斷標準。
  • 認知障礙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
    認知障礙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市一醫院康復專家表示,認知與我們的語言行為表現分割不開,我們會將認知訓練、語言訓練和肢體運動訓練相結合,從而整體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最終回歸生活、家庭和社會。
  • 抑鬱症患者:我很好,我只是有點喪...
    對於抑鬱症患者而言,微笑的背後,是內心的不安。4、認知障礙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對3000多人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表明,抑鬱症患者大腦的信號傳遞速度比普通人慢,因此抑鬱症患者常常會出現思維遲緩的症狀,同時記憶能力也會受到抑制。5、有自殺傾向抑鬱症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會存在不同的心理狀態。
  • 「讓我去死,死了更好,我不想活了」——抑鬱症患者莉莉的口述
    我的女兒的眼睛裡好像越來越空洞,和她說話她好像沒聽到一樣,我越來越不認識她了。」莉莉媽媽滿臉愁容地說道。就是這樣痛苦的日子,莉莉過了2年,而她今年才11歲。莉莉拿出了一幅鉛筆畫,上面描繪了一顆破裂的心,旁邊的字把劉主任嚇了一激靈,她重新審視了下自己眼前僅11歲的小女孩,她不敢想像,如果莉莉不馬上治療,可能從此世界上又少了一個花季一樣的少女。
  • 英男童3歲起偏愛女裝打扮 成最年幼性別認知障礙患者
    4歲那年,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正式確診扎克患有性別認知障礙,他也因此成為了英國官方確診年紀最小的性別認知障礙患者。扎克的母親特蕾莎·埃弗裡告訴記者,小扎克最初和同齡的男孩子一樣正常,穿男裝,愛玩託馬斯火車。但2010年底時,小扎克突然決定「不要做男孩子了」,並認為自己是一個「被困在男孩身體裡的女孩」。
  • 術後譫妄和術後認知功能障礙
    圍手術期認知障礙的發生可能為術後譫妄或出院後發作,稱之為術後認知功能障礙。老年外科手術患者術後譫妄的發生率為20-45%;心臟手術後3個月有20-50%的老年患者以及其他主要大手術患者有5-55%會出現術後認知功能障礙。
  • 上海護理解讀|降低認知功能下降和認知障礙風險指南
    志飛 認知障礙又稱認知症、失智症或痴呆症,是以認知功能下降以致影響到日常生活活動和社會功能為特徵的一組臨床綜合症,其主要表現包括記憶力下降、智力下降並伴有人格改變等 摘要:   近日,2020年第5期
  • 因為一件事我媽歇斯底裡,我只想說:媽,求你跟我爸離婚吧
    從我出生起,我媽就沒有在工作,全靠我爸一個人掙錢養家,我媽每個月會給我爸要1000塊錢補貼外婆,因為我爸給了他們500塊錢,所以我媽非常生氣,當著所有人的面,罵我爸浪費錢,因為我媽是農村的,沒有受過什麼教育,所以罵的非常難聽,家裡的人也一直勸我叔叔把那500塊錢還給我爸,最後叔叔也把錢給了我爸。
  • 我的情緒我做主,聽心理專家講:什麼是情緒障礙?如何對待它?
    患者常伴有認知和行為的改變,有時候會出現幻覺或妄想症狀。雙相障礙:患者情緒狀態不穩定,會持續出現情感激昂和情緒低落兩種狀態切換,經常表現出間歇性輕度躁狂和抑鬱混合發作。在去醫院看醫生之前可以先準備好描述自己症狀,情緒障礙患者往往表達能力會有一定遲緩,為了提高就診質量,最好是要提前準備。目前情緒障礙主要是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為主。
  • 我媽抱著我說:媽媽沒有媽媽了
    意林裡看到一篇文章作者的小標題是這樣子的:外婆去世2個月後,我媽抱著我說:媽媽沒有媽媽了那時候我以為是她自小被外婆拋棄,母女情義不重,外加她本就是個冷血的女人,便沒怎麼安慰。直到外婆去世2個多月,家裡收到舅舅從老家寄來的一包臘腸。煮熟切開,肉泥裡嵌滿了花生仁。菜端上桌,我媽一言不發。她撇了一眼裝臘腸的鐵盤,如往常一樣悶頭扒飯。
  • 關愛認知症患者,也別忘了關愛他們的照料者
    阿婆說:「醫生,雖然這樣說顯得很沒良心,但我今年總算是解脫了。我的愛人去世了,痴呆了十多年,一把屎一把尿的照顧他,真的不是人過的日子。你能想像每天晚上,凌晨2點鐘,端著滿滿一痰盂的屎尿去倒的感受嗎?家裡有馬桶他不用,非要拉在痰盂裡,你要說他,他就和你鬧,大半夜根本沒法睡覺,十多年,就我一個人,有時候覺得自己真的是無路可逃了,想想走在他前面算了,又覺得他可憐,幾十年的夫妻,能熬就熬。我的失眠症就是長年照顧他引起的,自己也是70多的人了,真的不容易,講給別人聽,他們都不能體會的。」阿婆說著說著就落淚了,看到後面有人排隊等候,不願再講下去,重重地嘆了口氣,抹著淚走了。
  • 別用「我有數學障礙」掩蓋自己「學不好數學」的事實啦!
    我讀高中的時候,身邊很多同學一遇到自己不會做的題目就拍著腦袋,一臉生無可戀:「我有數學障礙!」實際上絕大部分聲稱自己有數學障礙的人都是在給自己「不想學數學」的事實找藉口,真正的數學障礙者連「7和5誰大」都分不清。
  • 17-27歲,用了整整10年,我終於逃離了原生家庭……
    直到高三,我都還在看韓劇,高考前一晚,我媽陪我看《外科醫生奉達熙》看到晚上12點。看小說就更多了,我時常用手機悄悄看到後半夜,乃至高考前體檢,我都是看小說看到凌晨4點,然後凌晨6點起床去體檢。寒假,哪怕縣城下雪,我也去新華書店看書。
  • 雖然你是我媽,你兒媳也是我媳婦,我不希望你在外人面前說她壞話
    如果作為兒媳她沒有任何錯,那為什麼要讓她總是受委屈?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男人,就是用了帶著媳婦逃離那個圈子的方法,我們一起看下他的故事。可是今天我不得不跟你傾訴一下,其實,我說出我的故事原因是因為我閨蜜跟我們吐槽說她婆婆指著她鼻子說了一句很難聽的話:「你又不是一個好兒媳婦,憑什麼指望我做一個好婆婆!」這話太刺耳了,我婆婆對我說過一模一樣的話。我和我老公結婚後,他說他家就一個獨子,所以還是要跟自己的父母近一些,好照顧兩個老人,我就跟他一起回他家那邊發展。
  • 為何抑鬱症會感到記憶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認知障礙呢?
    我們所說的抑鬱症患者的反應慢,記性差,注意力不集中,其實都可以歸結為認知功能障礙,大約三分之二的抑鬱症患者可能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尤其在首次發作的病例中,有26%的患者存在嚴重的認知損害[2],可以說患者的社會功能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損害。
  • 「沒有安全感、喜怒無常,我是邊緣型人格障礙」,「不,你不是」
    後來,她知道了X的真正含義,但是卻依然把「無限可能」當做了自己的座右銘,不斷提醒自己和組員:我們是擁有無限可能的人。在昨天的文章裡,我介紹了邊緣型人格障礙(BPD)的一些行為特徵,在文章下面有很多讀者留言,紛紛給自己「上套」,說「我就是邊緣型人格障礙」或者「我身邊的某位親人就是這樣的人」。
  • 失戀抑鬱 感情障礙如何破解 一例高中生情感障礙的元認知幹預
    近幾年,在我接待的被醫院診斷為抑鬱症來訪者,有一部分是因失戀情感困擾而導致的心理障礙,社會適應性不良。本文分享一例高中生失戀抑鬱個案,探討元認知新潛意識觀在心理輔導和幹預中的運用策略。金洪源教授《在元認知心理幹預技術》一書中闡述:「如果初戀時又恰逢是早戀,即校園裡戀愛年齡過小的初戀者,在缺乏適當早期正確戀愛觀教育的情況下,極容易出現戀愛痴迷現象。因為在人生的初次戀愛中產生的激情高於任何時候。」「我感覺自己心裡特別孤獨,最初她願意跟我聊,感覺特別好,特別留戀。」小天多次說到心裡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