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庭的悲劇:一個充滿偏見的控制狂究竟多可怕?

2020-12-11 傅踢踢

我建議電視劇《都挺好》正式更名為《都挺氣人的》。

最近太忙,只看了兩集。可這兩集愣是讓我在橢圓機上多踩了20分鐘而毫無察覺。

蘇家三兄妹的媽有多偏心呢?

女兒是垃圾堆撿的充話費送的都不帶這麼區別對待的。

老大蘇明哲是世俗意義上的優秀,又不爭不搶只管自己的前途,家裡供他考清華上斯坦福,也就罷了。

老二蘇明成是個不成器的小子,從小最得媽媽寵愛,可以說是所想即所得。除了開飛機買大炮這種條件不允許的,恨不得都給他。學歷是家裡買的,工作是家裡找的,成家了要買車還拿爹媽的錢。

老三蘇明玉是唯一的女孩。上輩子也不知道造了什麼血孽,攤上這麼個媽和這麼個二哥。

臨高考,還要被逼著給二哥洗衣服。為了給大哥湊留學的錢,爸媽連事先商量都沒有,就把她那間屋給賣了。

蘇明成問家裡要2000塊出去旅遊,媽媽二話不說答應了。明玉為了高考想報個強化培訓班,要1000塊,媽媽的臉瞬間就臭了。

再追問下去,原來媽媽的打算是別考清華了,念個師範不是挺好嗎?畢竟念師範不用學費。

這是親媽啊?我養條狗還天天防他凍著怕他餓著呢。

可是你別說,雖然電視劇需要把情況寫得極端一點,但蘇家的媽媽,並不是毫無根據的杜撰。

恰恰相反,她是我們每個人的大家庭裡都會有的角色。而這樣的人,正是中國式家庭的悲劇根源。

我們先來搞清楚一個問題:媽媽愛明玉嗎?

也許你會脫口而出:這還愛啊?

是的,她愛女兒。但這種愛是自私的愛,自大的愛,居高臨下施捨的愛。比起一點都不愛,哪個更好,真的不好說。

她對女兒的愛,基於一種極度嚴重的偏見:重男輕女。

男生要出人頭地,要養家餬口,夠優秀,得支持,不夠優秀,更要支持。女兒再優秀,將來還不是要嫁人?念那麼多書花那麼多錢,還不是給別的人家培養媳婦兒?

當一種偏見在腦海裡根深蒂固,擁有偏見的人同時擁有對家庭成員的絕對控制權,剛巧這個霸道的人還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慘案就發生了。

蘇家媽媽的故事,生活裡處處都是。

我有一個同學,考上復旦新聞系,肯定不是什麼差生。但她差點沒上成。

不是因為幾乎考砸了,而是填報志願的時候,她爸爸硬是要讓她學國經貿。理由很簡單:工作好找,錢賺得多。

這種事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無時不在。

小時候被逼學鋼琴,因為大家都學。高中時不許談戀愛,談了我打斷你的腿。大學填什麼文科,不怕賺不到錢嗎?

所有這一切,都是我替你決定了的,不接受任何反駁:誰叫我那麼愛你呢?我要把你人生的每一步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我想,類似的爭執和絕望,在我們的成長過程裡,每個人都多少體會過吧。

要不是她冒著和爸爸鬧翻的風險,在交表的那一刻改填成新聞系,這種受控制的慣性會維持到幾歲,還真的不好說。

城市家庭很多是獨生子女,也許對因為重男輕女產生的矛盾感觸不深。可放眼姑表親戚都在的大家庭,控制狂的陰影依然無處不在。

每個家庭似乎總有一個人扮演「愛管閒事」的大家長角色:明明只是姑父或者姨媽,卻總對你指指點點。

如果你內向,會說你沒有出息,勸你父母對學業盯緊一點。念書時你考了好成績,說你只不過是努力,又不是什麼天生聰明,千萬不能放鬆。

等你考上好學校,他們又改口了,好學校也不是什麼專業都賺錢,你聽我一句勸,畢業了還是要去做公務員。等你真的在各方面獨立了,他們的問題就變成了:啥時候結婚啊?再不要孩子就太晚啦?

自己的兒子女兒未必管得多好,對別人家的孩子擺出一副「長輩」的姿態,頤指氣使,發號施令。

你沉默,問你是不是左耳進右耳出。你回懟,罵你不聽老人言不識好人心。

然後啊,一通憶往昔崢嶸歲月就開始了:我當年怎麼怎麼樣的時候……你現在這些我都經歷過……聽我的鐵定不會錯,我還能害你嗎?

親人誒,你自己混成啥樣了心裡沒點數嗎?到晚輩這裡裝什麼英雄好漢?

大家都在氣蘇家媽媽的重男輕女。其實這只是偏見的一種。真正可怕的是,充滿偏見的大家長,武斷又不容挑戰,無能又喜歡安排,明明處理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弱,控制欲反倒越來越強。

他們永遠不會明白,成年人因為偏見而生的行為,會對一個敏感的孩子產生多大的影響。

他們也不會懂得,成年人需要的愛,不是我強加給你我想要的,而是我能夠給你你需要的。

蘇家雞飛狗跳的根源,就是在原生家庭裡,媽媽是一個太強勢的家長,過度權威且無所不在。而爸爸是一個太弱勢的家長,過度服從且形同虛設。

放到大家族式的家庭裡,這種強弱配對同樣適用。如果那個充滿偏見的人剛好是個自以為是的控制狂,這個家庭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

但願我們的父輩們能明白這一點。

更重要的是,希望我們為人父母的那一天,能避免重蹈這樣的覆轍。

至於蘇家怎麼娶到這麼好的媳婦兒,你們等我追完,下回分解。

相關焦點

  • 受害者認同:控制狂父母養出控制型娃,沒弄清這4點悲劇總在上演
    《囧媽》裡的主角徐伊萬有一個特別「照顧」自己的媽媽。在徐伊萬工作打電話的時候,媽媽要給他餵水,餵食物,在有陌生女人和自己兒子搭訕的時候還要在兒子面前說人「不檢點」。甚至給徐伊萬一個成年人定時,什麼時候喝水上廁所都要跟著媽媽的時刻表來。觀眾都說,這樣的母親太可怕了,簡直就是控制狂。
  • 中國式逗娃到底有多可怕?一句不經意的玩笑,讓一個家庭支離破碎
    導語 :這麼多年來"逗孩子"在無形間好似成為了我國的一個傳統,看到可愛的小孩子,大人們往往會出言逗弄一番,然而家長們殊不知,這一切在成人眼中看似無關痛癢的逗弄,在不經意間會給孩子帶來諸多的傷害,嚴重的更是會導致一個家庭的破碎。
  • 《安家》房似錦:「吸血鬼」式的原生家庭,究竟有多可怕?
    和大部分的國產職場劇一樣,房似錦是一個智慧、勇敢、堅強的獨立女性,可是在這些職場女性標籤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無奈的「吸血鬼」式的原生家庭。房似錦的母親潘貴雨有著嚴重的「重男輕女」守舊觀念,一共有4個女兒和1個兒子,房似錦是他們家的老四。
  • 重磅,中囯式巨嬰,到底有多可怕?
    一個有手有腳的成年男人,每天窩在家裡當蛀蟲,吃飯、睡覺、打遊戲。還要從70多歲老母親微薄的退休金裡,搜刮錢財來為自己所用。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統計,在城市裡,我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費。劉墉曾感嘆說:「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國的自由,又要中國的寵愛,沒有美國孩子的主動,又失去了中國的孝道。」
  • 「帶字母」的大眾新邁騰,究竟有多可怕?
    12-04 18:05:23 來源: 小偉娛樂社 舉報   導讀:「帶字母」的大眾新邁騰,究竟有多可怕
  • 抑鬱症究竟有多可怕?
    近日,有一個消息令人心痛。一個15歲的女孩跳樓,42歲父親試圖用雙手接住女兒。悲劇發生了,女兒和父親最終都離開了人世。15歲的孩子為何會從高樓一躍而下?據悉,這個孩子患有抑鬱症,情緒低沉。在跳樓之前,家人也曾發現她胳膊上劃的傷痕。
  • 中國式巨嬰到底有多可怕
    看到這樣的新聞,我氣憤之餘還有些哭笑不得。中國式巨嬰,都按「鬧」分配 嬰兒最典型的特徵,是容易哭鬧。中國式巨嬰也一樣,特別喜歡「鬧」。從「醫鬧」、「校鬧」到「房鬧」,沒有不能鬧的地方,也沒有鬧不了的事情。
  • 豆瓣9.2,網飛又一神作,《難以置信》的悲劇!
    瑪麗的這場悲劇,如果按照「黑白模式」來處理,會是標準的「弱小個人被龐大不公權力機關」欺凌模式;一個明明被侵犯了的小女孩,反而成了被告、被控告「謊報強暴案」,是什麼樣的「黑暗勢力」如此喪心病狂欺凌一個小女孩?但你會發現韓劇中常見的「爛透了的韓國司法機關」和利慾薰心的壞人們,並非此處悲劇的真正誘因。
  • 男子當街摔打母親:中國式巨嬰,到底有多可怕?
    他們就是中國式「巨嬰」!「巨嬰」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身體長大了,心理年齡卻還停留在嬰兒時期的人。他們喜歡一味索取,覺得全世界都是他「媽」,所有人都應該圍著他轉。上海街頭一位老阿姨在街上走著,後面一男子突然衝過來把她抱起,在空中狂甩。老阿姨試圖掙扎,男子卻強行將她往地上按。
  • 作孽:把家庭人倫悲劇放大到社會
    留守兒童問題,之所以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就是因為這個涉及到6000萬(另有統計數字還遠超6000萬這個數字)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不論從數量上講,還是從實質上看,都早已不僅僅是6000萬留守兒童及其家庭的人倫缺憾,而是迫在眉睫的社會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有多必要、多迫切,上述年齡分別為11歲、12歲和13歲的三名留守兒童用受害者的血向全社會昭示了答案。
  • 聊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偏見與執著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的教育也不斷改變優化,但無論怎麼優化提升,還是擺脫不了中國教育的傳統身影。為了更好的尋求完美教育方式,中國式的家庭教育一直成為人們討論摸索的重大任務話題,社會中也出現無數的不同之聲,有人覺得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就是一種優良的文化傳承,有人覺得太過陳舊迂腐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然後人們一邊持以偏見,一邊保持執著的文化傳承。
  • 從學霸到殺人犯,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來說到底有多可怕!
    還有一個不容易被別人發現的隱秘角落。有些人會感嘆那些看似簡單的孩子也會受到如此大的影響。一千個人的腦海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情節的主線與當地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密不可分。如何定義一個孩子?自然,原生家庭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 北大女孩包麗為「愛」自殺,PUA精神控制狂究竟有多可怕?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中國流傳千年的古訓。本來,戀愛,結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如同吃飯睡覺一般平常。但是在一些人眼裡,戀愛,結婚可以作為一門生意來做。北大包麗事件被曝出後,惡臭PUA精神控制被再次提起。「當你以為那是他的深情,其實那只是陷阱。」
  • 心理學家:毀掉一個人最簡單的方式是,對他充滿偏見
    很多時候,我們依靠自己的主觀思維對事物下定義,而卻從未用實踐去檢驗真知,這也就增加了我們偏見產生的可能性。又有多少人,不經意的偏見,對他人造成了毀滅式的影響。《搜索》中,正因為主人公葉藍秋在公車上沒有為老人讓座,被人拍下視頻,引發眾民的熱議。大家都認為這位女子自私又沒有道德,連一顆最基本的做人之心都沒有。
  • 心理學家:毀掉一個人最簡單的方式是,對他充滿偏見
    很多時候,我們依靠自己的主觀思維對事物下定義,而卻從未用實踐去檢驗真知,這也就增加了我們偏見產生的可能性。又有多少人,不經意的偏見,對他人造成了毀滅式的影響。《搜索》中,正因為主人公葉藍秋在公車上沒有為老人讓座,被人拍下視頻,引發眾民的熱議。
  • 男人為什麼夾在家庭中間?你帶著偏見的樣子註定是引發悲劇
    《孔雀東南飛》是很典型的一部文章,它敘述了兒子、母親、妻子這三個人之間的故事,最後因母親不喜歡兒媳逼得兒子休妻引發了一系列悲劇,兒子兒媳雙雙自殺。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婚姻中出現三個人意見很難出現統一,最後引發的大多是悲劇。那麼三個人中核心的問題在誰身上呢?
  • 控制欲強的男友有多可怕,聽沈夢辰怎麼說
    很多女孩子看小說的時候,都喜歡那種能夠時時刻刻都掌握住女主動態的男主,甚至有時候會幻想自己也能遇到這樣事事都以自己為先的男朋友,但是姑娘們,你們到底知不知道,控制欲強的男生究竟有多可怕。
  • 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一場悲劇
    《傲慢與偏見》——每個愛情故事的藍本傲慢與偏見是我早期接觸到的英國鄉紳貴族文學作品。當時還在學校灰頭土臉讀書的我深深地被情節吸引了:一次次的舞會,一場場的晚宴,花園和鄉間叢林漫步,優雅的服飾和華麗的信……是我想像中的田園牧歌式生活。
  • 遺傳厄運,一個家庭的悲劇故事,一部非常獨特的懸疑電影
    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驚悚片,不僅為了可怕而令人生畏,這部電影有一定的深度,看完電影後令人難忘。這部電影講述了女主人公的母親犧牲了她的整個家庭,包括她自己來替代她的身體來代替惡魔神的故事。這是一部裡面包含了很多關於宗教主義的知識的電影。雖然這是一部恐怖片,但與其他恐怖片不同的是,這部恐怖片在最後35分鐘爆發。
  • 《一個母親的復仇》之痛:悲劇之下,隱含重組家庭情感交流的缺失
    原本幸福的家庭突遭不幸,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也在此刻蕩然無存,留下的只是傷心欲絕的繼母和躺在病床上身心受創的繼女。其實在這一刻,母女之間的情感隔閡已經解除,母親用憐憫和關愛之心讓繼女感受到了一絲溫暖。本沒有血緣關係的母女倆,相互之間的溫情已經得到升華。在量身定製的復仇計劃逐步取得成功後,當年的兇手一個又一個地得到應有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