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中大海洋學畢業後清華學醫,90後博士、青年科學家,獲國際大獎

2021-01-10 教育點點觀

多年來人們有一種意識,只有出國學博,才能做出有世界影響的研究,萬蕊雪,一名90後科學家就打破了這個魔咒。

萬蕊雪,是清華大學施一公團隊的成員,2013級博士研究生。萬蕊雪的三年內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世界級期刊《科學》上發表5篇文章,揭示了生命大分子剪接體結構等科學問題 ,2016年入選了全國僅5人的 「未來女科學家計劃」。2018年在恩師施一公的鼓勵下,萬蕊雪申報了年度青年科學家獎。11月23日,獎項揭曉,萬蕊雪因在剪接體三維結構及RNA剪接方面的研究成果,成為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勝出者。值得一提的是,她是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本土博士。萬蕊雪說很感謝在清華實驗室的每一天,感謝恩師。

說到清華求學,還有一段故事。萬蕊雪是2013年中山大學海洋學院以學士身份畢業的,是的你沒有看錯,她原是學海洋學的,從海洋科學學院到醫學院,似乎是永遠不可能的,但是機會永遠給有準備的人。

在中山大學,她努力學習,從不虛度時光,大一期末,就以年級第一的成績獲得了國家獎學金。此後她都一直保持優秀狀態。在大三那年,她有機會到臺灣高雄的中山大學進行交流,她第一次登上海洋科考船出海考察,她有幸接觸到天然提純物對疾病治癒的研究,而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2013年,萬蕊雪大四,23歲的她面臨著人生的十字路口——按照學制,本科畢業後,她可以直接讀博士。經過一番思考她決定從事喜歡的醫學研究,放棄中山大學的直博機會。小時候,萬蕊雪的姥姥患有糖尿病,希望小蕊雪將來能夠學醫。萬蕊雪自己更想要從根源上探索發病原理,於是,萬蕊雪選定了研究「生物大分子結構」,清華大學施一公的實驗室是她最嚮往的最佳的研究基地,於是她嘗試給清華的施一公發了一封郵件,介紹了自己的相關情況和內心想法,但是沒有得到回覆。她鼓起勇氣,又發了一封郵件。過了幾天,萬蕊雪接到了施一公親自打來的電話:「歡迎到我的實驗室做畢業設計,清華見!」就這樣,萬蕊雪走進了清華,走進了施一公研究團隊。

萬蕊學說,中大海洋學院的專業課很多是與生命科學學院一起學的,這為自己的轉型奠定了基礎。而且在清華醫學院,讀的是基礎醫學,所以並沒有那樣可望不可及。

但是到清華以後,極快的節奏、極高的效率、激烈的競爭仍然給萬蕊雪帶來了較大的挑戰。「第一天感覺每個人走路都是一陣風,一路小跑著做不同的實驗;幾天後,我才發現並不是大家有多著急,而是已經成為了習慣,有效率地完成每一件事情。」但是她並沒有陷入過度焦慮,而是不斷鼓勵自己:一定要很厲害,一定要留下來,一定要拼命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沒過多長時間,萬蕊雪就適應了節奏,把實驗安排得井井有條,她也習慣了奔跑和忙碌。

施一公和萬蕊雪

每次回憶起那段經歷,萬蕊雪都很欣慰。同時她很感謝親和、嚴謹、細心的恩師施一公。萬蕊雪曾獲得清華大學研究生特等獎學金、清華大學「學術新秀」、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等多種獎項。2016評為中國科協「2016年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入選者。不到28歲時,就在《科學》上發了7篇論文,在《細胞》上發了2篇。談起未來,萬蕊雪說希望自己能夠繼續在生物學領域做出更好的成果。目前想專心做基礎科學研究,想不斷地去突破人類認知極限。

萬蕊雪的一句話,可以與大家共勉:「即使對自己不認同過,也要自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如果在某些方面不夠完善,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千萬不能沮喪。」

希望她的未來更加閃耀!

相關焦點

  • 客家人在科學領域,80後90後崛起
    下面列舉幾位在全球不同地方的年輕客家籍科學家(排名不分先後)。也許還有很多,只是客名君還不知道而已。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時光也是最好的科研時光。願客家重視文化的傳統薪火相繼,代代有才人出。大埔籍90後科學家藍舒潔發明超級細菌剋星藍舒潔1991年出生在一個在馬來西亞的華裔家庭(祖籍:大埔縣湖寮鎮龍崗萬公祠,藍氏第29世),父親是兒科醫生。
  • 又見90後美女博導!她是浙大最年輕PI,因汶川地震和媽媽學醫
    據《錢江晚報》報導,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有位27歲的90後畢業生劉琬璐,出國深造後又回到浙大任教,繼而成為該校博導。 劉琬璐被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院長歐陽宏偉稱為「傳奇」。她5歲上學,16歲高考,因汶川大地震而決定學醫,是目前浙大最年輕的獨立研究員。據稱本並不想當老師的她,很快進入導師角色,很有「教授範」。
  • 有80後211大學副校長,有90後...
    ,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 顏寧姐姐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天才科學家,科研水準和領軍實力已經得到了中美兩國頂級名校和知名科學家的一致認可,任何人的科研道路不需要被輿論綁架,顏老師愛追星,也愛八卦,也曾在微博上懟過人,這樣的科學家太接地氣。
  • 90後「知心姐姐」劉婉璐:27歲成浙江大學博導、研究員,立志學醫
    劉婉璐,1992年出生的她,是一位名副其實的「90後」,年僅二十七歲的她,現在在浙江大學就職,卻已經是博導、獨立研究員,曾6年發表20餘篇國際權威期刊論文。年紀輕輕的她已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獨立實驗室,並且是比自己小三歲的博士生們的導師,號稱浙江大學最年輕的PI,可以說「才女」是對她最合適的評價。
  • 90後任博導,80後任副校長:學術圈那些「乘風破浪的姐姐們」
    ,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顏寧姐姐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天才科學家,科研水準和領軍實力已經得到了中美兩國頂級名校和知名科學家的一致認可,任何人的科研道路不需要被輿論綁架,顏老師愛追星,也愛八卦,也曾在微博上懟過人,這樣的科學家太接地氣。
  • 視點|90後女博士畢業就獲聘副教授,揭秘湖南90後教授天團
    她今年6月剛博士畢業就獲聘成為湖南大學副教授據湖南大學官網近日更新教師信息顯示今年6月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畢業李晟曼的官方簡歷顯示,她2015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直博,繼續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師從吳燕慶教授,2020年6月畢業被授予工學博士學位。
  • 9位北大校友獲2019年美國斯隆研究獎 總數居國內高校第一
    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科技大獎斯隆研究獎素有「諾獎風向標」的美譽,旨在獎勵職業生涯早期的傑出青年學者。本屆獎項獲得者分屬化學、計算和進化分子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數學、神經科學、海洋科學和物理學等8個領域。此次斯隆研究獎獲獎的126名青年學者,代表目前最有前途的一批青年科學研究員。
  • 90後博士獲國際大獎,全球5人,畢業於北京這所大學
    9月16日,英國劍橋大學主頁刊登了一則新聞:沈博洋博士獲得了英國皇家工程院傑出青年獎,成為獲此殊榮的首位中國籍學者。沈博洋出生於1990年2月,是華北電力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2008級本科生,他以優異的成績先後考入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英國劍橋大學。從華電到劍橋,沈博洋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科研學術道路。
  • 90後留英博士沈博洋獲「英國皇家工程院傑出青年獎」
    沈博洋,1990年2月出生,本科、碩士先後畢業於英國卡迪夫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英國劍橋大學博士,榮獲劍橋大學克萊爾霍學院(Clare Hall)青年院士(Fellow),畢業後留校任助理研究員、博士後。
  • 90後女博士獲聘大學副教授!湖南「90後」教授天團了解一下?
    最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女博士李晟曼火了她今年6月剛博士畢業就獲聘成為湖南大學副教授湖南大學官網 圖據湖南大學官網近日更新教師信息顯示今年6月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畢業李晟曼的官方簡歷顯示,她2015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直博,繼續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師從吳燕慶教授,2020年6月畢業被授予工學博士學位。
  • 90後女博士獲聘大學副教授!湖南「90後」教授天團了解一下?
    最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女博士李晟曼火了她今年6月剛博士畢業就獲聘成為湖南大學副教授湖南大學官網 圖據湖南大學官網近日更新教師信息顯示,出生於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已經出任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
  • 又一位90後女學霸成博導!她的「男朋友」很特別
    6年發表20餘篇國際權威期刊論文她形容科研是讓她止不住想念到失眠的「對象」2013年從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畢業之後,劉琬璐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行了5年博士研究、1年博士後研究。發生在身邊的地震和電視中觸目驚心的災後場景永遠印刻在了劉琬璐的心中。經歷這場地震,讓高中時從沒考慮學醫的劉琬璐,最終選擇報考浙大醫學,「這是時代給我們那代人的印記,當年很多同學都選擇了學醫或是學建築。」對劉琬璐而言,選擇學醫其實還和她的家人有關。
  • 高能所溫良劍獲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青年科學家獎
    高能所溫良劍獲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青年科學家獎 2016-06-23 高能物理研究所   溫良劍於2005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並於2010年在高能所獲得了博士學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在大亞灣實驗中測量θ13混合角,在EXO-200/nEXO實驗中尋找無中微子雙β衰變過程和在江門中微子實驗中的測量中微子質量序列。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顏寧,大家都熟悉,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在國內上的學,標準的我們中國培養人的人才。清華畢業後,她寫了一封自薦信:我覺得自己各方面能力已達到貴校的要求,我希望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僅憑這一封信,她就獲得到美國名校普林斯頓大學生物系學習的機會,碩博連讀。博士畢業後,顏寧沒有像其他留學生那樣選擇留在國外,而是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清華大學做了一名老師。
  • 90後浙大美女學霸成為博導!「男朋友」很特別
    發生在身邊的地震和電視中觸目驚心的災後場景永遠印刻在了劉琬璐的心中。經歷這場地震,讓高中時從沒考慮學醫的劉琬璐,最終選擇報考浙大醫學,「這是時代給我們那代人的印記,當年很多同學都選擇了學醫或是學建築。」
  • 袁隆平等7人獲2018未來科學大獎!計算機獎項與臺灣籍晶片科學家
    1982年,畢業於安徽農學院(現安徽農業大學)學士學位 。1984年,中國科學院遺傳所碩士學位。1985-1991年,獲美國布蘭代斯(Brandeis)大學博士學位。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
  • 她是清華90後才女博士,筆下的鋼筆素描,令無數人為她打call
    並用畫筆細細勾勒在今年的6月,她終還是畢業了>於婉瑩一位90後的清華才女畫家她201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中國畫專業同年推薦免試攻讀清華大學2016年推薦為免試攻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美術學理論研究於今年2020年6月畢業
  • 清華90後女學神,成麻省助理教授!美國,中國學霸的「收割機」
    清華90後女學神範楚楚是地地道道的西北人,出生陝西,前不久她在個人主頁上宣布,將會在2020年秋季成為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工程系助理教授。這位2013屆清華大學本科畢業的90後女學神,頓時成為了許多同齡人羨慕的對象,也是清華學弟學妹們學習的楷模。
  • 顏寧在美國又獲大獎,我們真的失去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了嗎?
    顏寧,大家都熟悉,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在國內上的學,標準的我們中國培養人的人才。清華畢業後,她寫了一封自薦信:我覺得自己各方面能力已達到貴校的要求,我希望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僅憑這一封信,她就獲得到美國名校普林斯頓大學生物系學習的機會,碩博連讀。博士畢業後,顏寧沒有像其他留學生那樣選擇留在國外,而是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清華大學做了一名老師。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新增評委:薛其坤、莊小威、張壽武
    她開發了一種超發解析度成像方法(STORM),能為比人類頭髮絲細1萬倍的分子和細胞結構拍出「高清電影」。遺憾的是,她與頒給相關領域的諾貝爾獎擦肩而過。1962年出生在安徽和縣的張壽武證明了世界性難題波戈莫洛夫猜想,勤勉的他在青年時代契而不舍,終獲德國數學家法爾廷斯的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