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活在deadline的年輕人,就快活不下去了

2020-12-17 喜歡蹦迪的中年少女

昨天晚上加班,在電梯間遇上隔壁部門的一個同事,一臉沮喪,我特備驚訝,因為他們部門是全公司最閒的,6點以後,基本見不到人影。9點在公司看見他,讓我覺得特別異常。

一問才知道,部門新來了一個重度拖延症患者,無論你給她派什麼活兒,不到最後一刻絕對不交差,交上來的東西還經常亂七八糟。按照同事的話說,就是典型的活在deadline的年輕人。

這種人在職場比比皆是,根本沒什麼奇特,可偏偏我這個同事,是個急脾氣,從職場小白一路拼上,全憑一顆急迫的心,他這輩子最忍受不了的就是拖延症,所以他們團隊裡那些活在deadline的年輕人,都被他弄死了。

其實,和他工作的辛苦,我深有體會。但更多看到的是差距。

有一段時間,我們倆合作一個項目,一人負責一部分,項目有固定的進度表,每次,我都卡著截止日期,掙扎著把匯報交上去,那種感覺就像是死過一場。

結果正想慶祝一下自己沒有被死線搞死,發現人家已經投入下一輪戰鬥。

本來,我有種幸災樂禍的心理,總是自我欺騙,工作這種事兒永遠不做完,還是走一步算一步,畢竟過去,在deadline前逼自己,總能逼出神一樣的速度。

估計是老天實在看不過去,終期報告前,項目突然出現了一個誰也沒預料到的大bug,整個辦公室都撲上來,幫我解決問題,才勉強解決了問題。

項目復盤的時候,大家都紛紛感嘆,還好團隊裡有人提前完工,人手才夠用。那一刻,真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

這種感覺就像去參加高考,原本計劃得好好的,突然出了一場交通事故。你當然有理由給自己的遲到推脫,但監考老師才不管你為什麼遲到,結果都一樣,你fail了。

圖片來源於千圖網

最近有個朋友過30歲生日,反思自己的人生上半場,她總結出一句話,各種不趕趟。

別人在學習的時候,她玩得嗨皮。別人開始躺著數錢了,她被逼開始勤奮了。可是,依然趕不上各種deadline。

因為越是著急,越是狀況不斷。參加晚會要遲到了,路上莫名其妙開始堵車。該到交作業的最後一天了,腦子突然空空如也。

於是,她得出一個結論:世界正在懲罰活在deadline上的年輕人。

過去,我一直覺得只有廢柴在會死在拖延症上,最近聽了個故事,原來大神也不例外。

這件事兒發生在一個小編輯身上,她最近和一個大咖合作,本來開的價格不高,但作者愣是談得翻了兩番。

事情確定以後,出於信任,外加沒經驗,編輯就一直沒問過她進度。結果,截稿前5分鐘才交上來一個亂七八糟的稿子。

一問才知道,大咖不是很擅長這個類型。小編耐心地陪著大咖改了整整一夜,才總算迎著第二天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交了差。

她本以為自己是遇人不淑,結果一打聽,還算是行業慣例。能準時交稿的少之又少,唯一的辦法就是人為提前deadline。

從小到大,都聽過一句話:主動的人生有多賺。可或許只有窮死那一天,才知道到底有多賺。

《歡樂頌》裡有一幕,我印象很深。

有一天,上司發現關雎爾在加班寫下周的方案。仔細一問,原來她過去沒有做過類似的方案,缺乏經驗,所以想早點做完,有什麼問題還可以及時調整。最終,一個沒背景、沒經驗、不懂人情世故的學渣能突圍,也是實至名歸。

所以,聰明人都明白一個道理,卡著deadline做事,其實是把一段關係推進火坑。我們都不是別人肚子裡的蛔蟲,很難知道別人到底要什麼,想要正確管理別人的期待,無非是在時間上多留一點餘地。

再說直白一點,你可以作死,不要拉著別人。

圖片來源於千圖網

其實,誰不明白這個道理呢,但為什麼還會有人選擇在死亡線上掙扎呢?

原因無非兩個:完美主義和僥倖心理。

先說完美主義。

達文西就是這麼個例子。

據說,他是個重度拖延症患者,有一次教皇委託他畫一幅肖像,達文西沒有立刻開始,而是對不同的草本植物和香油展開了大量研究,試圖調製出一種新的清漆用來完成畫作,這讓教皇非常惱火。

當然,最終達文西也沒有完成這幅畫。

事實上,達文西一生有很多畫作都是這樣,雖然開了個頭,但總是想畫得更好,於是畫著畫著就跑去研究別的東西了。

完美主義患者都有個毛病,總以為等到萬事俱備,自己就能一步到位,結果常常是半途而廢。

其實,完美主義的本質就是自卑,總想靠驕人的成績證明自己的意義,所以才會特別擔心事情不夠完美。且不說世界上有沒有完美,再好的路也是摸索出來的,你很難在頭腦中勾勒出一條路徑,也永遠等不到那個特別有靈感的時刻。

因為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靈感這東西,是找出來的,從來不是自己冒出來的。

第二種是僥倖心理。這種就更可怕了。

我有個同事,從小被父母慣壞了,整天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總覺得deadline這個東西,都是用來嚇唬人的。她口頭禪,誰還不遇上點意外,誰還沒點特殊情況,我就不相信,你真能把我怎麼樣。退一萬步說,最差的結果,也不過就是撕逼。

說實話,這種心態是非常可怕的,有些人一輩子就折在僥倖兩個字上。你總以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可卻發現,自己搞砸了一個又一個之後,再也沒有容身之地了。

口碑這種東西,傳播速度比你想像中更快。特別是有句話叫,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

圖片來源於千圖網

Tim Urban在TED做過一場關於拖延症的演講,講述了一個deadline步步緊逼的拖延症患者的神奇思維世界。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說,拖延症患者心裡都有一個叫「驚慌」的怪獸,對於有deadline的任務,驚慌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拖延。沒有deadline的,更慘,可能壓根就會成為不能完成的任務。

從這個角度說,其實deadline拯救了很多人。

可是這個問題依然細思極恐,因為人生大部分重要的事,往往是沒有deadline的。曾經聽過一句話,所謂成長,就是從他律到自律,人越長大,越沒人監督你。可自生自滅的結果就是,很多人真的就被滅了。

今天這個時代,競爭異常殘酷,你不逼自己,生活就被逼迫你。事實證明,已經有越來越多踩著死線的年輕人,再也活不過來了。

人生沒那麼多僥倖,也不是每一次你都能爆發。比起那些最後一刻實力爆表的選手,我更欣賞主動為自己贏得機會的提前派,就像賈伯斯說的,無論你的作品多完美,能準時交付的藝術家才是真正的藝術家。

今日互動:

來說說,你有沒有卡著deadline做事?

歡迎在留言區給我留言。

相關焦點

  • 活的真實、自在、快活才是人生最好的狀態!
    人的心智越成熟,越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知道不重要的東西是什麼,而後,做一個純簡的人。就像海棠朵朵一樣,活成返璞歸真的模樣,面對浮華名利,依然能夠淡然處之,回歸本心。整部劇最打動我的戲是範閒和莊墨韓拜別。
  • 《慶餘年》在現實中,有多少人活成了莊墨韓?連範閒也活得不快活
    導語:《慶餘年》莊墨韓點醒範閒,現實中又有多少人活得快活,有多少人活成了莊墨韓呢?就連範閒也不例外《慶餘年》是由張若昀、李沁等主演的,在劇中最後一集,範閒聽到一代文壇大家莊墨韓去世的消息。莊墨韓還承認自己注書無數,也寫給很多詩,但是也沒有這一段替範閒詩文註解的日子來得快活。範閒其實也很羨慕莊墨韓和王啟年這兩個人,範閒羨慕他們活得很快活和真實,王啟年只為他夫人和女兒而活,雖然有時候辛苦。但是王啟年活得真實和快活。
  • 你的Deadline拍了拍你
    不知道你是氣定神閒的時間管理達人,還是眉毛鬍子一把抓的趕場人士呢?為什麼我們在deadline前幾天工作效率會直線上升?據中國青年報發布的一份調查:高達87.12%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拖延症,並且被拖延症困擾。有了拖延症這個大石頭拖著我們,自然就「不見棺材不落淚了」。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拖延行為和科技使用有密切聯繫。 「輕鬆地玩手機」 在拖延症下變成了  「緊張地玩手機」!
  • 郭臺銘曝參選原因:看不下去當局讓年輕人坐以待斃
    (原標題:郭臺銘曝參選原因:臺當局讓年輕人坐以待斃,我看不下去)
  • 離婚宋慧喬後 宋仲基驚爆「窮到快活不下去」
    男神宋仲基在與宋慧喬離婚之後,暫時休息了一陣子,最近以科幻動作片「勝利號」再度復出,飾演窮到快活不下去的飛行員,宋仲基還在訪問中自嘲「真的是乞丐啊」,至於被問到為何選擇演出「勝利號」的原因,宋仲基搞笑回應「演出費」,重現劇中角色一切以錢為優先的個性。
  • 張養浩的快活風流
    去不了的時候,就看時人和古人的遊記或美篇。前一段讀了張養浩的《龍洞山記》,又讀了他的《標山記》,繼而順藤摸瓜,一路讀下去,讀《元史》中的《張養浩傳》,讀張養浩寫的詩文和散曲,對於他的一生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官場中度過的,從吏到官,從地方小官到朝中大員,在現在不少人的眼裡,是很成功的開掛人生。前陝西省委書記趙正永為官期間,弄了7億多塊錢。
  • 那些無父無母的年輕人怎麼過節
    本來我是想獨立的介紹幾個無父無母的朋友他們的生活、過節方式,可那種無言的孤獨,我真的說不出來,我感受不到那種孤獨;我也形容不出那些肆意妄為不思進取的人所表現的言行舉止。所以我只能敘述我聽到的,看到的,感覺到的。
  • 來,一起快活!——富森美家居快活營銷背後
    從2017年10月中旬「快活沙發節」開始,到11月11日「粉絲快活節」,進入12月之後,富森美家居(下簡稱「富森美」)的「快活」營銷仍在持續。從品牌的的營銷歷史看,將近2個月的快活營銷,是自品牌走上主題營銷這條路之後,周期最長的一次。
  • 馬雲談年輕人壓力大:年輕人怕壓力 就白活了
    來源:金融界網站5月9日,馬雲景德鎮對話年輕人時稱,現在的時代每個人壓力都很大,年輕人還怕的話那就白活了。在他看來,十年以後中國成功的人一定比今天多。他表示,年輕人的壓力小多了,倒了還可以再起來,年紀大的倒了就沒了。「阿里倒了,成千上萬的都倒下去了。」馬雲稱,每個人的壓力都不一樣,主要看抗擊打能力有多強。如果每次遇到壓力過不去,就要調整自己對未來的判斷,為什麼就沒判斷到這個災難。2003年自己創業做淘寶的時候壓力大多了,每天不知道該怎麼辦,下個月的工資根本發不出來。
  • 為什麼今天的年輕人,會活的如此的累?
    某個貼吧上面熱議一個話題,為什麼如今的年輕人,會這麼的累,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也不愁吃穿了,但是感覺比起以前更累了,生活更疲憊了,甚至自己根本不敢停下來,因為房貸,車貸還有生活壓力壓的自己根本就不敢停下來,有時候甚至睜開眼睛就是各種開支,每天只能拼命的瘋狂賺錢,要不真的怕自己活不下去。
  • 請大家一起造句:讓年輕人有勇氣繼續( )下去!
    曹啟泰對中新網記者說,「當時你買他的畫的那個藝術家,可能因為你,就有勇氣繼續畫下去,你在無形中就支持了中國創造。」 「讓三百萬畫畫的年輕人,可以有勇氣和實力,繼續畫下去。」這正是曹啟泰賦予藝高高的情懷,也是他本人的夢想。(7月6日中國新聞網)  讀完這則新聞,最喜歡的一句話是「讓三百萬年輕人有勇氣繼續畫下去」,為何感動?兩個原因。
  • 2020年很悲劇,年輕人活得很煎熬,活下去比活好要重要
    我們生活在很和平的年代,但不一定很幸福。階層固化,貧富差距,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活著的艱難,特別是沒有背景,沒有經濟後盾的年輕人。過去說年輕人是八九點鐘的太陽,也是未來的希望,而如今,大部分年輕人已經被生活壓力給逼得失去了活力,年輕的身體,有如苟延殘喘的老人,實則是背負了太大的負擔,因為生存下去,很不容易。
  • 「年輕人怕壓力就白活了」,年輕人曾經的導師,為何如今頻出金句
    「年輕人的壓力還小多了」「年輕人怕壓力就白活了」近日,馬雲在江西景德鎮,進行直播首秀時,又爆出驚人話語:「年輕人怕壓力就白活了」,相繼996、人民富豪、商業公益後,馬雲再次為年輕人們餵了一口雞湯。年輕人確實不應該怕壓力,畢竟在腦力、體力的巔峰期,本就應該努力地去創造更多的價值、儘可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但這句話可以由年輕人自己說,而不是由一名企業家,一名宣稱996是福報的企業家說出,畢竟他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直接獲益者。
  • 馬雲老師說年輕人白活?年輕人,你白活了嗎
    馬雲老師說年輕人怕壓力就白活了。馬老師,您這話很多人恐怕不愛聽啊。我發這些個文字,您肯定看不到,如果有人念給您聽也是極好的。年輕人表達一下壓力也是釋放啊1.年輕人表示壓力大,這是釋放在壓力的方式,難道說讓年輕人都壓抑在心,連表達一下也不可以嗎。
  • 職場英語口語:你趕過deadline嗎?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職場英語>職場百科>正文職場英語口語:你趕過deadline嗎?Today is the deadline for project that I've been preparing for months.   這個項目我做了好幾個月了,今天是截止日期。   2. Ugh! Such a bulky stack of paperwork! I wonder if I can finish it by today.
  • 儘管聰明異於常人,但並不快活的三大星座,想得太多,更容易抑鬱
    我們大多都羨慕一個聰明人,因為對於他們這類人而言,不管做什麼事,從來都是事半功倍,讓人說不出的羨慕。但實際上,尤其是放到我們現實當中,卻從來不會缺少這樣一類人。他們明明聰明異於常人,但實際上並不快活,而且總因為想得太多,從而導致了自己的抑鬱。
  • 外國人開始大肆離開我國,坦言根本活不下去?得知原因:不意外了
    外國人開始大肆離開我國,坦言根本活不下去?得知原因:不意外了眾所周知,近幾年隨著人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遊業的蓬勃發展,真的是有越來越多人都喜歡上了外出遊玩。對於這樣的一個現象,可能一開始很多人是不太理解,但是在真正了解到原因之後,有些人就會覺得沒那麼意外了。因為根據了解,很多在中國生活著的外國人,他們之所以開始大肆離開,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我們國家近幾年各方面的物價都比較高。有些外國人在中國工作的工資,可能都支付不了他們日常的一個生活,因此一些人在感覺「自己都要活不下」的時候,自然也就選擇了離開。
  • 「沒它就活不下去」英語怎麼翻譯?
    我每天玩手機,但是沒有手機我就活不下去了。The computer games have been doing harm to me,but I think I can't live without it.
  • 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這話我只同意一半
    他們得知deadline(死線/最後期限)後,不急於應付(例如繼續安逸或玩耍),直到deadline前夕再卯足了勁兒趕工。往往天縱「膽大者」,他們竟能趕在deadline前把任務完成。「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 在這種情境下似乎找到了正解。
  • Deadline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這是申鶴公眾號的第106天的第106篇原創文章我現在就是一個每天活在deadline上的人。秉持deadline就是生產力的原則,我一定會提前定一個開會時間,比如三點開會,那麼我評估一下,基本上只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準備充分,那我就準時在2點25分開始準備工作,提前準備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