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江灣初級中學教師楊豔豔分享教學感想 主辦方供圖
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主辦的「從小遇見它——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課程體系解讀」講座,昨晚在上海書展主會場舉行,並首發 「中小學人工智慧叢書」(《人工智慧啟蒙(小學版)》、《人工智慧應用(初中版)》、《人工智慧設計(高中版)》)全套教材。
人工智慧作為一種廣泛賦能的新生態,正在逐步推進人類社會進入更加智慧,更具創造的新階段,並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驅動力,催生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轉變。人工智慧課程的實施,是通過探索人工智慧教育的本質,培養學生們增強信息意識、發展計算思維、提高數位化學習與創新能力、樹立起信息社會責任。《人工智慧啟蒙(小學版)》、《人工智慧應用(初中版)》、《人工智慧設計(高中版)》三冊圖書以面向中小學生人工智慧課程學習為目的,通過分層次設計小學、初中、高中各個學段的課程內容,從認知、體驗、理解到應用,逐步加深學生對人工智慧相關知識的掌握。
叢書主編、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楊曉哲博士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社會已進入信息科技大發展的新時代。許多傳統正在被科技革新,人工智慧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世界,以及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從小了解人工智慧,認識人工智慧,將讓我們更加從容,更加自信,更有視野,更負責任地發現與改變世界。」
華東師大出版社一直深耕教育領域,緊跟社會發展趨勢,致力於支持和推動教育領域的創新學習活動,自2017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融合發展(華東師大社)重點實驗室」掛牌成立以來,在跨界合作、融合創新方面屢有建樹,在教育出版領域形成了一定的示範效應。出版社副社長王健說,2017年,中國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人工智慧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驅動力,催生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轉變。華東師大出版社也將肩負新的責任與使命,推動人工智慧與教育、教學和學習系統性融合。
與會專家和一線教師們還分別從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及時代的要求入手,分析了人工智慧課程框架設置、主要內容、教學目標設計思路,指導學生及教育工作者如何實施開展系統化、設計化、情境化、數據驅動下的人工智慧教育課程,對藉助此本套叢書展開教學的教師的給出了富有建設性的建議,推進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的發展。
新民晚報記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