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8日),全球首部人工智慧普教教材——《人工智慧基礎》(高中版)在滬發布,華東師大二附中、上海交通大學附中、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北京三十五中、上海市市西中學等全國各地40所學校成為首批「人工智慧教育實驗基地校」。這是國內中等教育體系首次引入AI教材,標誌著人工智慧教育在中國踏入基礎教育階段。
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教授、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介紹,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應逐步開展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上海出臺《關於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實施意見》,也進一步確立上海打造國家級人工智慧人才高地的戰略目標,此前商湯科技還與上海市人民政府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這部《人工智慧基礎》(高中版),是人工智慧平臺公司商湯科技與華東師範大學慕課中心攜手,請華東師大二附中、上海交大附中、七寶中學、格致中學、市西中學、晉元中學等6所滬上知名高中優秀教師團隊合作而成,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和商務印書館聯合推出,融合了產學研領域教研經驗。新教材強調以「手腦結合」為主要學習方式,在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之後,鼓勵學生動手實驗,充分發揮學習者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上海市市西中學開始基於教材內容進行授課,並建設起首個人工智慧教育實驗室。未來,教材合作各方將在更多中小學開展人工智慧教師培訓、中小學人工智慧實驗室建設、課堂教學輔助管理、包括平安校園在內的智慧校園建設等。
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以及中聯辦、上海市新聞出版局相關負責人等,出席教材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