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未來,AI愛在起跑線。2018年4月28日,由商務印書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商湯科技、華東師範大學國際慕課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人工智慧教育研討會暨《人工智慧基礎(高中版)》教材發布會」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隆重舉行。國內中等教育體系首次引入AI教材,意味著人工智慧教育在中國正式邁入基礎教育階段。由此人工智慧這一當今最前沿的高新技術將走出「象牙塔」,成為每一個在校高中生都可以掌握的基本技能。同時,商湯科技分別在上海市市西中學、華東師範大學設立了集人臉識別系統、人群分析系統、學生行為監測系統、教學實驗平臺、機器人、無人車等於一體的人工智慧實驗室。
首部《人工智慧基礎》教材推進AI走進高中課堂
隨著人工智慧逐漸上升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AI人才短缺也日益凸顯,全球對於人工智慧基礎教育的呼聲不斷。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進一步明確提出「應逐步開展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而此次由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平臺公司商湯科技與華東師範大學慕課中心合作推出的《人工智慧基礎(高中版)》教材,正是當前國內AI普及教育的一次突破性成果。
據了解,該教材融合了產學研三大領域的深厚經驗,邀請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上海市七寶中學、上海市格致中學、上海市市西中學、上海市晉元中學等6所滬上知名高中的優秀教師團隊參與編撰。也正是基於商湯科技深厚的學術科研基礎和多年的原創技術優勢,讓教材更具針對性的學科特點和教學價值。
與其他傳統教材不同,《人工智慧基礎(高中版)》教材強調以「手腦結合」為主要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習者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院士表示,該書的出版將會為培養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高端人才提供重要支持和幫助。
目前,上海市市西中學已經開始基於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授課。不難看出,作為全國三分之一AI人才集聚地的上海已經在人工智慧發展上展現出獨有領先優勢。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商湯科技就與上海市人民政府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並接連通過與上海儀電、臨港集團落實戰略合作,推動上海智慧城市加速實現。
除此之外,大學教育也在試點。此前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許濤透露,教育部正進一步建設完善中國高校人工智慧學科體系,在研究設立人工智慧專業,推動人工智智能一級學科建設。
同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範海林介紹,教育部加快培養新興領域緊缺急需人才,超前部署了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相關專業,聯合有關部委支持26所高校建設示範性微電子學院、支持7所高校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網絡安全學院等。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已啟動了新工科建設,審批設置了智能製造工程、智能醫學工程、智能建造、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等新工科專業;在備案專業中,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點250個,同比增加了近7倍,新增機器人工程專業點60個,同比增加了近2倍。批准設置目錄外新專業43個,其中93%以上為應用型本科專業。
人工智慧下一個十年將集中體現在人才競爭上,這一點也已成為全球產業的發展共識。隨著人工智慧上升為基本國策,作為全國第二大AI人才集聚地的廣東已經在人工智慧發展上展現出獨有領先優勢。
在3月26日,廣東召開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研究部署下一步科技創新工作,《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2018-2030年)(徵求意見稿)》以大會材料的形式出現在會場,並提出「成為國際領先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典範之都和戰略高地」的目標。
此外,天津、遼寧、黑龍江、福建、四川等5個省市也陸續發布發人工智慧規劃。加上去年已發布了政策的省市,截至2018年3月全國31省市中已有15個發布了人工智慧規劃,其中有12個制定了具體的產業規模發展目標。
淘口令【¥8ugJ0tenqKU¥】
編輯推薦人工智慧技術現已進入加速發展的新階段,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將對人類的社會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發展人工智慧將驅動經濟發展,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並為社會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建立人工智慧學科,完善人工智慧教育體系是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重點任務之一。
《人工智慧基礎》是國內第一本關於人工智慧技術的中小學教材,對人工智慧的歷史、發展和應用進行了深入闡述,力求啟迪學生了解人工智慧相關知識,從而為培養領先的科技創新型人才,壯大人工智慧高端人才隊伍奠定重要基礎。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本書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