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別人家的孩子」的新聞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華為「天才少年」項目以201萬高薪錄用了1993年出生的華中科技大學應屆博士畢業生張霽。
華為「天才少年」項目是任正非發起的用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的項目。任正非曾在華為EMT(經營管理團隊)內部講話中提及,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工資均按年度工資制度發放,共有三檔,最高年薪達201萬。目前,全球僅4人入選華為「天才少年」項目最高檔。能夠被以最高檔錄用,可以說是學神中的學神,而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位來自鹹寧的「天才少年」,高考復讀了一年才考上武昌理工學院(當時是三本),之後一路讀博至華中科技大學畢業。
對於很多人來說,高考是自己12年學生生涯的最後一搏,考上好大學就意味著萬事大吉,可以逍遙自在。但我們應該認識到,高考絕不是人生努力的終點,而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而已。
進入大學,許多同學便會放縱自己,沉迷於聚會、吃喝玩樂,曠課;而有的學生雖然考的不理想,但知恥後勇,一天天努力奮進,久而久之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周圍有太多大學掛科最後退學的例子,也有太多高考發揮失常考研逆襲升入頂尖名校深造的榜樣。高考考得好絕不是未來四年放縱的理由,考得不好也不應成為自暴自棄的藉口,應將大學作為一個全新的開始,在全新的平臺上為自己的人生打拼。
要明確自己未來做什麼,並為之努力。小編大學時就特別迷茫,看到別人考證,就也跟著報名考證;看到同學考研,就也買來書複習。最後複習的不認真,國家線也沒過。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希望低年級同學及早確立目標,保持專注,充分利用網際網路上的資源,提升自己。
在大學裡,幾乎沒有老師耳提面命地監督你去學習,周圍同學和舍友的活動也會影響你是否「合群」;而且由於課程設置的原因,學生有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利用地好,就能不斷進步。而關鍵在於,保持自律。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每天早睡早起不熬夜,下課後及時複習、參加各種活動和項目,會讓大學生活豐富起來。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看電影、打遊戲這些事情上。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一副好身體,其他的都是空談。我們在學習的同時,一定要鍛鍊身體,通過運動可以釋放壓力、緩解焦慮、提高思維活躍度,也可以擴大人際交往圈。有句名言說道,運動是治癒一切的良藥。運動會讓你做事時事半功倍!
朋友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關注、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