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仲冬看世界|文 圖片源於網絡素材
都說小說來源於生活,它是作者建立在現實社會的基礎上,藉助虛構的人物和劇情,向讀者間接表達和傳播,自己對當前社會的一種認知和看法。雖然人物是虛構的,但人物的飲食起居,以及語言表達方式都是真實的社會表現。
在小說《金瓶梅》中,有許多關於人物的生活細節,都是對明朝嘉慶年間經濟社會的真實描寫,我們甚至能夠從某個人物的言語中,能夠分析和看到當時社會人們的生活狀況,今天我們就拿宋惠蓮的一句話,給大家說一說小說是如何反映現實社會的。
在《金瓶梅》第二十三回講到,宋惠蓮與西門慶在一個叫藏春塢的山洞裡約會,由於山洞氣溫很低,極度寒潮,宋惠蓮在與西門慶約會時,不忘充分發揮她極具天賦的口才,將西門慶狠狠的嘲笑和數落了一頓。
小說原文中宋惠蓮這樣說道:「冷鋪中舍冰,把你賊受罪不濟的老花子,就沒本事尋個地方兒,走在這寒冰地獄裡來了!口裡銜著條繩子,凍死了往外拉。」
那麼什麼是「冷鋪中舍冰」,其實這是宋惠蓮對潮冷山洞的一種比喻,眾所周知,宋惠蓮家是開棺材店的,所以宋惠蓮將這陰氣森森、寒氣逼人的山洞說成冷鋪,其實按照當時的說法「冷鋪」是臨時拘押犯人的地方,但我覺得結合宋惠蓮的出身,更貼切。至於「舍冰」寓意「不渴」,「渴」諧音「可」,總之「冷鋪中舍冰」的意思就是在這裡約會太遭罪了。
還有就是宋惠蓮說西門慶是「老花子 」「口裡銜著條繩子,凍死了往外拉。」之類的話,其實這也是當時宋惠蓮見慣不慣的一種社會現象。古代棺材店都有一個不成文的義務,就是用邊角料做一些劣質棺材,專門收殮街頭巷尾的一些無名屍首。
尤其是冬天,一些衣著單薄的乞丐會凍死在街頭,但是這種死亡過程是極其漫長和痛苦的,俗話說「寧死不當餓死鬼」,即使垂死的乞丐,臨死之前也想要吃點東西,但一個即將被凍死的乞丐,誰會給他吃的,沒有辦法的乞丐只能把自己腰間的草繩往口裡塞。
但是這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牛馬冬天吃草都要掉膘,何況人呢?人是根本消化不了草繩的。最後,出現的現象就是,凍死的乞丐嘴裡都緊緊咬著一根草繩,而這根草繩正好方便了收屍的人,他們拉著草繩的一頭將一個個乞丐屍體拖走。
所以宋惠蓮用「口裡銜著條繩子,凍死了往外拉」嘲笑西門慶為了享受男女之歡,連地方都不顧了,寧可凍死,也不忘填飽自己的淫慾,真實和垂死遲早的乞丐沒啥兩樣。
因此,我們說小說來源於生過,只有你認真觀察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才會寫出生動活潑,讓人影響深刻的故事情節,單憑一句話就讓讓讀者深刻體會到了當時社會窮苦人流落街頭的處境。更讓讀者在一種看似詼諧淫穢的言語中,深刻反思當時的社會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