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會時,宋惠蓮嘲笑西門慶的玩笑話,道出了當時的一種社會現象

2020-12-13 牛仲冬看世界

牛仲冬看世界|文 圖片源於網絡素材

都說小說來源於生活,它是作者建立在現實社會的基礎上,藉助虛構的人物和劇情,向讀者間接表達和傳播,自己對當前社會的一種認知和看法。雖然人物是虛構的,但人物的飲食起居,以及語言表達方式都是真實的社會表現。

在小說《金瓶梅》中,有許多關於人物的生活細節,都是對明朝嘉慶年間經濟社會的真實描寫,我們甚至能夠從某個人物的言語中,能夠分析和看到當時社會人們的生活狀況,今天我們就拿宋惠蓮的一句話,給大家說一說小說是如何反映現實社會的。

在《金瓶梅》第二十三回講到,宋惠蓮與西門慶在一個叫藏春塢的山洞裡約會,由於山洞氣溫很低,極度寒潮,宋惠蓮在與西門慶約會時,不忘充分發揮她極具天賦的口才,將西門慶狠狠的嘲笑和數落了一頓。

小說原文中宋惠蓮這樣說道:「冷鋪中舍冰,把你賊受罪不濟的老花子,就沒本事尋個地方兒,走在這寒冰地獄裡來了!口裡銜著條繩子,凍死了往外拉。」

那麼什麼是「冷鋪中舍冰」,其實這是宋惠蓮對潮冷山洞的一種比喻,眾所周知,宋惠蓮家是開棺材店的,所以宋惠蓮將這陰氣森森、寒氣逼人的山洞說成冷鋪,其實按照當時的說法「冷鋪」是臨時拘押犯人的地方,但我覺得結合宋惠蓮的出身,更貼切。至於「舍冰」寓意「不渴」,「渴」諧音「可」,總之「冷鋪中舍冰」的意思就是在這裡約會太遭罪了。

還有就是宋惠蓮說西門慶是「老花子 」「口裡銜著條繩子,凍死了往外拉。」之類的話,其實這也是當時宋惠蓮見慣不慣的一種社會現象。古代棺材店都有一個不成文的義務,就是用邊角料做一些劣質棺材,專門收殮街頭巷尾的一些無名屍首。

尤其是冬天,一些衣著單薄的乞丐會凍死在街頭,但是這種死亡過程是極其漫長和痛苦的,俗話說「寧死不當餓死鬼」,即使垂死的乞丐,臨死之前也想要吃點東西,但一個即將被凍死的乞丐,誰會給他吃的,沒有辦法的乞丐只能把自己腰間的草繩往口裡塞。

但是這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牛馬冬天吃草都要掉膘,何況人呢?人是根本消化不了草繩的。最後,出現的現象就是,凍死的乞丐嘴裡都緊緊咬著一根草繩,而這根草繩正好方便了收屍的人,他們拉著草繩的一頭將一個個乞丐屍體拖走。

所以宋惠蓮用「口裡銜著條繩子,凍死了往外拉」嘲笑西門慶為了享受男女之歡,連地方都不顧了,寧可凍死,也不忘填飽自己的淫慾,真實和垂死遲早的乞丐沒啥兩樣。

因此,我們說小說來源於生過,只有你認真觀察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才會寫出生動活潑,讓人影響深刻的故事情節,單憑一句話就讓讓讀者深刻體會到了當時社會窮苦人流落街頭的處境。更讓讀者在一種看似詼諧淫穢的言語中,深刻反思當時的社會狀況。

相關焦點

  • 讀《金瓶梅》:宋惠蓮,你怎麼穿著潘金蓮的鞋啊
    話說這天孟玉樓過生日,請來了眾多女子在後廳吃酒,其中有個女子,引得西門慶十分好奇,問了才知道,她是來旺兒的媳婦宋惠蓮。西門慶還「嫌棄」她穿的衣服:這媳婦子,怎的紅祆配著紫裙子,怪模怪樣!注意,衣服是連接西門慶和宋惠蓮的關鍵之一。
  • 「悲憫」宋惠蓮:不貞婦人的良知和貞潔
    這一點,我們且用第廿二回開始的宋惠蓮故事解說一下。宋惠蓮是個窮人家女兒,父親是賣棺材的。她長得很俏麗,人又聰明伶俐。家裡最初把她賣去當婢女,後來她嫁了個廚役蔣聰,又隨隨便便的和西門慶的家僕來旺勾搭上了。到蔣聰和夥計打鬥身死,她請來旺轉求西門慶之助,捕兇手報了夫仇,然後嫁了來旺,來到西門慶家。
  • 西門慶女人裡唯一的模特身材,是第3房孟玉樓,屬於「雀斑美人」
    西門慶女人裡唯一的模特身材,是第3房孟玉樓,屬於「雀斑美人」 不知道是古代女性整體身高有限,還是西門慶的審美偏好,《金瓶梅》中與西門慶相好的女人中爭奇鬥豔,各擅風流,但在身高上的描寫基本上就是「五短身材」。
  • 盛志梅:西門慶補說——在情感、家庭生活中解讀西門慶
    許多批評家另用一種社會學眼光讀小說,認為「《金瓶梅詞話》真實地描繪了中國封建社會日趨沒落,市民意識開始覺醒的現實狀況,全面、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尚和時代精神」【3】(P76)「通過對西門慶家庭日常生活的描寫,表現了當時社會風尚的轉變及對封建禮制的衝擊。」
  • 金瓶梅探秘:"第一淫棍"西門慶有多少女人
    一語道出「偷」字的妙諦。《金瓶梅》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一部「偷」的歷史,西門慶把這個「偷」字演繹得淋漓盡致,並且在他「偷人」之際,也被別人「偷聽」著、「偷窺」著,甚至小妾也在被別人「偷」著;有了西門慶的榜樣,西門府上到幾個小妾、下到僕人丫鬟也都「偷」得蔚然成風,不斷發生著「偷情」、「偷歡」的事情。
  • 李嬌兒:《金瓶梅》中唯一對西門慶不感冒的女人,最愛的卻是銀錢
    李嬌兒,西門慶的第二房姬妾,同時也是西門慶眾多妻妾中最為低調的一個。李嬌兒雖為娼門出身,但卻對西門慶的寵愛毫不感冒。在潘金蓮和李瓶兒等人為了西門慶鬥得你死我活的時候,李嬌兒卻像沒事人似的,置身事外。與西門慶原先死去的第三房姬妾卓丟兒的「瘦怯」不同,作者通過楊貴妃的典故,暗示李嬌兒是個身重體肥的胖子。儘管李嬌兒是勾欄出身,但她的風月卻遠遠不如西門慶後來娶的潘金蓮和李瓶兒等人。有時候難免讓人疑惑,西門慶娶這麼一個似乎件件都不出色的肥婆,到底所為何事?
  • 西門慶武藝多高?怎麼能把武松的刀踢掉?
    不過,你可能想像不到,武松為哥哥武大郎報仇,怒殺西門慶時,手裡刀還被西門慶踢掉過。西門慶見來得兇,便把手虛指一指,早飛起右腳來。武松只顧奔入去,見他腳起,略閃一閃,恰好那一腳正踢中武松右手,那口刀踢將起來,直落下街心裡去了。
  • 且看玩家西門慶,如何遊戲人生
    家產為10萬兩銀子,西門慶生活在宋朝,當時的財政收入大約是8000萬兩,西門慶一人身家佔到當時財政收入的1/800。 不過《金瓶梅》反映的是明朝的社會現實,明朝的商業比宋朝落後得多,蘭陵笑笑生生活的萬曆年間明朝一年的財政收入才200萬兩。如果按照明朝的財政收入來計算,西門慶一人的身家佔到明朝財政收入的1/20。
  • 西門慶是怎麼「勾搭」上潘金蓮的?西門慶撩妹的「套路」
    毫無疑問,西門慶是個尋花問柳、貪歡成性的風流浪子。可看完《水滸傳》和《金瓶梅》才發現,西門慶勾搭得那麼多婦女,並沒有強迫的,只能說是引誘,大多都是自願的,甚至還有主動投懷送抱的。在那個封建時代,難道當時的社會風氣就那麼開放,還是當時婦女的價值觀都已經扭曲了?
  • 閒言帳語漫談西門慶身邊兩個最重要的人 之一
    在小說第一回裡,正當吳月娘勸諫自己的丈夫西門慶,休要招惹那些狐朋狗友時,玳安兒出場了:正說著話,見一個小廝兒生得眉清目秀,伶俐乖覺,原是西門慶貼身服侍的,喚名玳安兒,走到面前來說:「應二叔和謝大叔在外,見爹說話哩。」由於玳安兒聰明伶俐,所以受到西門慶的特別器重。西門出去找女人幾乎每一次都帶上他。
  • 面對潘金蓮的挑釁,李瓶兒為何一再忍讓,至死也不讓西門慶出頭?
    西門慶生子加官官哥兒的降生,為西門慶帶來了無盡的歡欣,不僅西門家後嗣有人,而且還趕上了西門慶的加官進爵。因此,西門慶把李瓶兒母子寵上了天。三十八回中,那潘金蓮「見西門慶多時不到她那裡來,每日翡翠衾寒,芙蓉帳冷。那一日把角門兒開著,在房內銀燈高點,靠定幃屏,彈弄琵琶。等到二三更,使春梅連瞧數次,不見動靜」。還錯把落雪打在房簷上的聲音當作西門慶回來敲門的聲音。
  • 讀盛世讀物《金瓶梅》——看西門慶如何理解家暴問題
    複雜之一話說有一年,孀居的富婆孟玉樓想再嫁,相中西門慶時,有人想攪了這個事,就勸她說西門慶經常家暴,是打老婆的班頭,坑婦女的領袖,不能跟。可見當時,即使清河縣的百姓們文化水平不高,但也還是有些常識的,也知道家暴不是什麼好事,至少名聲不好。誰知孟玉樓輕輕化解,說他那是打不聽話的,我過去了,自然是謹守規矩,時時刻刻維護西門,三從四德,他如何捨得打我?他又有什麼必要打我?
  • 如果武松去獅子樓殺西門慶,反而被西門慶給殺了,會怎樣
    如果武松去獅子樓殺西門慶的劇情沒有按照《水滸傳》裡的走向走下去,反而武松被西門慶反殺,那麼就幾乎變成了另一本幾乎所有中國人都知道的書的內容——《金瓶梅》的內容。我們進行一下場景復原。話說武松怒氣衝衝,提起一把刀就去獅子樓找正在酒店裡大吃大喝的西門慶。
  • 武松殺張都監一家,為什麼不殺西門慶一家?包含三玄機值得警醒
    西門慶武松得知真相後,首先想通過合法途徑來解決,可知縣早已經收了西門慶的好處,推三阻四,不給立案,其實知縣不立案也有不立案的理由,因為按當時法律,的確存在證據不足的問題。殺西門慶時,武松經常說「冤各有頭,債各有主」,一人做事一人當,不會連累鄰居,從心中也根本沒想殺西門慶的家人。他知道害死他哥哥的就是西門慶,與西門慶的家人沒有任何關係。假如是李逵,肯定會殺進西門慶家,一個不留。武松殺張都監一家時,他知道張都監一家特別是玉蘭直接參與了陷害行動,對他們恨之入骨。
  • 王婆定挨光十計,西門慶言聽計從,潘金蓮欲拒還羞
    挨光老謀深算的王婆之所以不肯麻利地幫助西門慶挨光,主要是因為她想賺得更多的財物。在道出「挨光十計」之前,王婆已從西門慶身上賺了十六兩銀子,但是她並未滿足。顯然,西門慶具備挨光的五大條件——潘驢鄧小閒。當王婆後來被武松正法時,她是否會想到今日的前因?一日,武大察覺到潘金蓮的臉色微紅,便詢問事情的緣由。次日,潘金蓮按武大吩咐,取出三百文錢,請王婆喝酒。王婆生怕壞了好事,便又添了些錢,殷勤款待潘金蓮。此時,潘金蓮並不知道王婆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只是單純地幫助王婆縫衣服。沒曾想,第三天的時候,西門慶閃亮地來到了茶坊。
  • 吳典恩,受西門慶恩惠最多的人,卻在西門慶死後狠敲他家竹槓
    因為西門慶壓根就不在乎保人誠信不誠信。他和官家可不止是借貸關係,早就盤根錯節,形成了一種彼此受益的「良性循環」。借出去的錢,要得回來也好,要不回來也罷,對他只有好處沒有害處,只能讓他在清河縣越發混得風生水起。
  • 西門慶潘金蓮大戰葡萄架
    今天就從第二十七回《李瓶兒私語翡翠軒潘金蓮醉鬧葡萄架》寫起,前面的慢慢補充。 1這一回值得說一說的,是宋蕙蓮死後,西門慶派人把她燒了,被宋蕙蓮的父親宋仁攔住,把西門慶給告了。但西門慶哪裡是這麼容易搞得倒的,「隨即差了兩個公人,一條索子把宋仁拿到縣裡,反問他打綱詐財,倚屍圖賴。當廳一夾二十大板,打的鮮血順腿淋漓」。
  • 《金瓶梅》裡的四大惡人,居然沒有西門慶!
    當時當地,說誰是鴨子,就是罵人老婆偷漢子。轉了一個大圈,武大郎終於明白了,扯著說他說:我老婆又不偷漢子,你怎麼罵我是鴨子?鄆哥笑:你老婆不偷漢子,只偷子漢。武大郎很生氣:你今天不給我指出一個人來,我和你沒完。鄆哥卻很鎮定:真是笑話,你只敢扯著我,別人偷你老婆跟我何幹?
  • 西門慶家裡的美食比賈寶玉家的更有煙火氣
    西門家裡,宋惠蓮能夠名世,最初是因為「一根柴禾燒爛一個豬頭」和藍配紫的衣裙,潘金蓮還是大郎夫人的時候,做的是「誇餡肉角兒」,等西門慶來吃。眾娘們兒也吃了螃蟹,卻寥寥幾句話,是和詳細記敘的平安受酷刑打得要死人一節夾纏在一起,氣氛尖銳凜冽。應伯爵要吃螃蟹 ,和謝希大「搶著吃的淨光」,粗放豪壯。然而《金瓶梅》中頻繁出現了「細巧果菜」,幾乎普遍穿插在「肥鵝燒鴨、熟肉鮮鮓」中間。
  • 西門慶斷案續
    於是應伯爵大步流星了來到了西門慶府上,找到了西門慶的書童。說道:「書童啊,這裡有點事情是這麼這麼一回事,你看能不能辦?」說完,拿出來五兩銀子,遞給書童。書童說:「應二爺,這個事情辦倒是可以辦,但是五兩銀子可不夠,你還得拿五兩。」應伯爵說:「這個好辦,你先操作,明天我再拿五兩銀子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