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達天衢的魯北明珠
德州是國家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從地圖上看,德州的位置比較特殊,整個城市就是山東省的北大門,市區的邊緣就是省界,其北與河北省滄州市為鄰;西與河北省衡水市毗連,北上300餘公裡就是北京。
從鐵路線路上看,德州的位置也較為特殊,因為德州站位於冀魯兩省交界處,京滬、石德兩條線路交匯於此,是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的交界口,兩單位在德州站與於官屯站間分界,德州站隸屬於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而自於官屯站向南開始則屬於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
為什麼德州沒有在濟南局的管轄範圍內?這是有歷史原因的。
德州站的建設與津浦鐵路(京滬鐵路的一部分)的興建有著深刻的聯繫。甲午戰爭後,英、德等帝國主義列強趁機施壓清政府,於1898年在倫敦舉行會議,擅自決定承辦天津至鎮江鐵路,1899年5月18日,清政府與英、德籤訂了《津鎮鐵路借款草合同》,借款740萬英磅,以山東嶧縣韓莊為界,北段用德國借款,南段用英國借款。1908年1月13日,又籤訂了《津浦鐵路借款合同》,並將津鎮鐵路改為津浦鐵路。
根據《天津通志鐵路志》《中國鐵道建設史略》等資料中記載,1908年6月30日,津浦鐵路北段(天津至韓莊)修築工程在天津開工典禮,德州站同時開工建設。1910年3月,德州站竣工(1913年2月至建國初,還曾用德縣站名),是年5月14日,陳塘莊至德州間臨時運營通車。當時,德州站由津浦北段總局車務處管理(總局位於天津)。
此後至七七事變前,德州站先後隸屬於津浦鐵路總局、津浦鐵路管理局、津浦鐵路管理委員會等機構管轄,始終是在天津的鐵路管理部門管轄之下。
1937年7月7日,津浦線開始淪入日軍之手,日軍先後成立天津、濟南、北京及張家口鐵路局。其中,以洛口為分界點,由天津鐵路局和濟南鐵路局共同管轄,隸屬於北支事務局。
1938年12月12日,津浦線全部淪陷後,德州站被劃入了濟南鐵路局管轄範圍。至此,津浦線天津至桑園(今河北省吳橋縣桑園鎮)段由天津鐵路局管轄,桑園至蚌埠由濟南鐵路局管轄,隸屬於華北交通株式會社。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國民黨政府成立了濟南區鐵路局,將德州至兗州段劃其管轄。期間,因戰爭導致線路多處損毀。濟南解放後,濟南軍管會於1948年11月成立華東區鐵路管理總局。
1949年1月,平津兩地解放以後,成立了平津鐵路管理局,設立天津鐵路分局,下設天津、唐山、德縣三個車務段和天津客車事務所。3月28日,天津至蚌埠間修復通車。4月25日,華東區鐵路管理總局改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鐵道部濟南鐵路管理局。5月17日,津浦鐵路全線修復通車後,從此,以德州為界,天津至德州由天津鐵路管理局管轄,德州到浦口由濟南鐵路管理局管轄。
1950年5月1日,德縣車務段撤銷,併入天津車務段。至1956年時,德州站屬於天津鐵路分局的二等站。
1956年1月,北京鐵路管理局成立。1957年,德州站由二等站升為一等站。此後,天津鐵路分局曾數度撤銷更名復置,但德州站始終歸其管理。
至1990年時,德州站與天津西、滄州站同屬北京鐵路局天津鐵路分局直屬站,屬一等站。後屬天津車務段管轄,2013年後為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滄州車務段管轄的一等站。
(本文原創:史說新傳,部分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