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高中生來說,面對任何壓力不會失去勇氣和拼搏的力量,就是一種成功。河北保定曲陽縣18歲男孩劉德富,因父母患重病家庭清貧,初二那年為了照顧父母險些輟學,但他憑著對學習的熱愛和堅強的毅力,今年高考以653分(理科)的優異成績回報了默默支持他的父母。
「終於可以給父母個交代了,沒有辜負他們對我的期望。」出分那天,劉德富含著淚水說出這句話。7月25日,記者在曲陽見到了這個懂事的男孩。
劉德富與父親
7月25日,記者驅車來到曲陽縣羊平鎮,找到劉德富家時,他正好去陪媽媽輸液,只有爸爸劉振成一人在家,「我身體不太好,很少出門,這兩天他媽媽去輸液了,一直都是德富在照顧。」等劉德富走進家門,看到記者時顯得有些羞澀。
劉德富是曲陽永寧中學的奧賽班學生,從小學到高中,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在學習上從來不讓父母操心。「我喜歡學習,特別是喜歡學理科一類的知識。」劉德富說,只有學習才能提升自己。
然而,幸福似乎並未多做停留。2013年,劉德富的父親身體出現不適,醫院檢查之後結果顯示腦血栓,本來母親身體一直不好,父親又得了病,這讓劉德富一家瞬間失去了經濟來源,陷入了困境。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懂事的劉德富忍痛對父親說:「我不上學了,在家照顧爸爸。」劉振成迫於無奈勉強同意了。
就在一家人做出讓劉德富輟學的決定時,劉德富的班主任老師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當時我就給老師打電話說了家裡的情況,老師聽了以後就說孩子學習那麼優秀,如果不上學就太可惜了。」劉振成說,當年要不是班主任的捐助,也許孩子就與學校無緣了。
經歷了家庭的變故,劉德富更加珍惜在學校的學習機會了。每一次考試,劉德富都會用父母滿意的分數作為回報。劉振成也因此更加鼓勵孩子認真學習,「他喜歡念書,而且成績一直都挺好,就算借錢我也要供孩子念書。」
升入初三以後,劉德富的學習更緊張了,就在劉德富即將參加中考的前幾天,劉振成又被查出患尿毒症,為了讓劉德富安心考試,全家人都沒有對他說半個字。「我是在兒子中考前查出來的病,當時就住院了,不想讓兒子知道,瞞著他,怕影響他考試。」劉振成說。
劉德富回想起當年的事時眼裡泛起了淚光。「其實中考前父親就已經住院了,只是家人沒有告訴我,中考結束以後爸爸做的手術。當時挺難過的,爸爸在我心中是無所不能的,這個無所不能的人突然生病了,內心是難過害怕的。」劉德富說,從小他就是一個比較堅強的人,不喜歡哭,但是那一次真的是哭了。
進入高中以後,劉德富在學校助學金政策的幫助下,經濟負擔緩解了一些。隨著高中學習節奏越來越快,劉德富回家的機會也越來越少。「高中以後大概一個月回一次家,家裡的事兒都是媽媽和姐姐打理,我也幫不上什麼忙,我能做的就是努力學習。」劉德富說。
在學校,劉德富總是最勤奮的那一個,雖然學校已經把學習時間安排得很滿,但是在他看來爭分奪秒是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精神,「記得那個時候早晨5點半起床,用十分鐘時間洗漱吃早飯,然後開始早讀,上午上五節課,然後午休的時候我會總結錯題和預習新的知識,下午的課結束以後先抓緊時間吃飯,然後跑著回教室。從高一開始,老師就跟我們說要緊張起來,只有這樣到了後期才不會慌。」
進入高三以後,父親劉振成為了能讓兒子全心備考,他總是這樣安慰劉德富:「家裡的事兒你別管,我和你媽都挺好,只管好好學習,不希望你走我們的老路,多學習才能出人頭地。」其實,就在劉德富2019年高考前三天,父親劉振成因病再一次住進了醫院,這一次劉振成同樣選擇了隱瞞。
高考結束後,劉德富本以為能夠拿著滿意的分數去見父母,可是當分數下來以後,給了劉德富當頭一棒:「高中三年我一直在奧賽班,而且成績也不錯,但是那一年卻只考了524分。也許是因為緊張,心態沒有調整好吧,高考失利給我打擊很大。」
拿著那張只有524分的成績單,劉德富猶豫再三,最終鼓起勇氣對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提出了這樣一個請求——復讀一年重新考。劉德富說:「高考分數實在太低了,可能是我高中生涯最低的一次成績。高中付出了三年,高考分數那麼低我實在不甘心,雖然家庭沒有那麼富裕,但我覺得高考雖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對我的家庭來說是最好的出路,所以我決定了復讀。」
劉德富的選擇得到了父母的贊成,2019年9月,劉德富在好心人的幫助下開始了復讀學習。「我格外珍惜這次復讀的機會,我想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不能再讓愛我和關心我的人失望了。」正如劉德富所說,「高四」的一整年他都非常努力。
劉德富回憶說:「一進高四就有一場考試,結果我考了年級第三,我都震驚了,原來我這麼厲害啊,當時我們班是普通班,所有人都震驚了,老師也鼓勵我,那次考試樹立了我的自信心。後來疫情就開始上網課,我就用手機蹭鄰居的網,我就在這間屋子,只有這一間屋子可以連上網,上網課期間學校安排得挺好,上完課之後我會自己給自己安排任務,做很多題,不停地做,我主要做數學和理綜,我覺得這些題比較重要,提分快。」
當記者問道「高四」這一年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劉德富說:「印象深刻的就是復讀這一年班裡好多人找我問問題,我就給他們講。我覺得給別人講題特別好,自己能鞏固一遍,有時他們提的問題可能也會問住我,我就努力去思考,這樣也加深了我對題目的印象。」
今年高考,劉德富再一次走進考場。「23號晚上12點查的分,當時我很困,強忍著困意打開手機查分網址,分出來以後是653,我特別高興,本來想告訴爸爸,但太晚了就沒打擾他。大概到了凌晨兩點,爸爸突然進我的屋子,問我查分了嗎,我告訴爸爸分數以後他也非常開心。我就想終於可以給父母一個交代了,沒有辜負他們。」劉德富開心地對記者說。
父親劉振成回憶起查分當晚的情景時,他向記者透露了一個連兒子都不知道的事情:「那天晚上知道兒子考了653分以後,激動得我到菜地裡轉了一圈,直到快天亮我才回家,這一年的辛苦沒有白費,我為孩子感到高興。」
雖然家庭條件有限,但是劉德富用學習回報父母的念頭始終牢記心頭:「我家就是這個狀況,父母身體不好,這並不會影響我熱愛學習,也不會給我造成學習上的壓力,父母都是沒有文化的農村人,在高中學習的這些年中,他們不管從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是給我最大幫助的人,他們已經很不容易了,這就是我回報他們的最好方式。」
劉德富是怎樣在逆境中取得這麼優異的成績的呢?劉德富說:「其實我對於學習不是特別有天賦,之所以能讓我最後取得不錯的成績,其實就是這三點:一個就是心態,第一次高考我實在是壓力太大了,其實把心態放平,把高考當成是一次普通的校考,發揮得可能會更好;第二就是我做題比較快,會富餘一些時間,我會儘可能多刷一些題,高考前我一種題型會做至少50道,因為這樣是提分的最有效捷徑;還有就是我有錯題本,錯題本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東西,我去年整的一道錯題,在高三一次考試中就出現了同類型的,包括在高考複習之前,老師也會讓多看一些錯題。」
「除此之外,我特別喜歡把一些題型整理在一起,比如說語文小說類、散文類、閱讀類,我都會整理,其實這些大家也都在整理,但比較分散,我是整理在一塊的,所以看的時候比較方便。」劉德富分享說。
採訪結束後,劉德富告訴記者,這個暑假他也不會閒著,他準備在家附近找一份工作,利用這個暑假掙自己大學的生活費。
「我準備報考華北電力大學,專業的話想學自動化信息工程之類的,我覺得這些專業都挺好,比較容易就業,將來改變自己的家庭條件。我也會幫助其他人,就像社會各界對我的幫助一樣,因為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很難走到今天。」劉德富說。
面對家庭的現實狀況,他知道,他跟普通的孩子相比要儘快成長起來。而在這加速成長的過程中經歷的辛酸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也只有儘快的成長才能讓他有能力改善這個家庭,才能夠讓父母過得不那麼艱辛。
「德富一直都是個懂事、孝順的孩子,對他沒有別的要求,就希望他過的比我好。」在採訪的最後,劉振成說出了自己的最大心願!
來源:河北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