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行業很多產品的定位是薄利多銷。如在食品調味、拌醬行業中,就有一些產品很小,但是卻能夠做到幾十億甚至上百億業績的企業,如老乾媽、十三香、王致和等。而同在食品調味行業中,名氣僅次於老乾媽的涪陵榨菜,同樣是靠著幾塊錢的產品,但是淨利潤率卻做到了34.5%。
根據涪陵榨菜發布的2018年年報可以看到,2018年,涪陵榨菜的年營達到了19.14億,淨利潤就達到了6.62億,也就是說淨利潤率達到34.5%,在食品行業中比較少見。
相比老乾媽、娃哈哈堅持不上市,涪陵榨菜則是上市後的幸運兒,靠著幾塊錢的產品,相對單一的產品布局, 撐起了241.46億的市值。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涪陵榨菜最開始只是小作坊式的加工廠,一筆拆遷款改變了它的命運。
2000年之前,涪陵榨菜還是一個純手工作坊,產能嚴重不足,加上榨菜是涪陵當地的特產,比他們稍微小點的家庭作坊非常多,競爭激烈,入不敷出,負債纍纍。2000年,周斌全進入這個小工廠,開始艱難地轉型。
隨著三峽蓄水拆建,涪陵榨菜被拆遷,得到了1.4億的賠償。這時,很多人都想拿著這筆資金回家養老,但是周斌全卻將這1.4億元全部投入到了榨菜行業中。
他的第一步是成立實驗室,解決當時行業的難題(脫鹽工藝和小包裝),在解決了這些問題後,第二步引進最先進的醃菜類生產線。通過產業化的生產,將生產成本大幅降了下來,也迅速佔領了涪陵當地的市場,2001年年營收就達到了1.5億元,轉虧為盈。
隨著企業的發展,當地的市場已經飽和,周斌全想把榨菜做全國去。借著電視機還珠格格的餘熱,他們邀請張鐵林代言,涪陵榨菜進入到全國,銷售額以30%的增長率增加,到2009年,涪陵榨菜旗下的烏江榨菜已經年銷售超7萬噸,佔據全國14%的市場份額,成為行業的老大。
在經濟快速增長的今天,大家都以為榨菜行業會慢慢消退的時候,涪陵榨菜卻在2010年上市成功,憑藉著資金力量,將產品從幾個擴展到100多個產品類型,又從這100多個產品中,篩選出20多個主力產品,分布在不同價位。所以涪陵榨菜打著兩全的算盤,靠幾塊錢的產品,做出了240多億的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