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高興地宣布《數字新聞學》2021年第二期的出版。從今年起,Magdalena Saldaña會將每期的編輯寄語翻譯為西班牙語,同時我們也已與其他幾位編委協商,將其翻譯成阿拉伯文和中文。本編輯寄語將用世界上四種主要語言進行傳播,我們為此感到驕傲和感激。對於編輯寄語的中文版,我們將與王海燕緊密合作,我們在上一期的新聞通訊中已對她在2020年的出色工作進行了專門報導,而阿拉伯語的翻譯,將由Hanan Bard和Jad Melki合作完成。
《數字新聞學》2021年第二期是一期特刊,重點關注南美和中美洲。該特刊由Eugenia Mitchelstein 和Pablo Boczkowski擔任特約編輯,他們也是本刊的編委會成員。早在2018年初,《數字新聞學》的編輯團隊就與Eugenia和Pablo討論一個特刊的可能性。2019年,Eugenia和Pablo在開展他們旨在推動南美和中美洲研究的其它活動的同時,積極致力於本特刊的籌備。到2020年底,所有原創論文及一篇深思熟慮的導論都已定稿,因此現在載於本刊的2021年第二期。該特刊貢獻於數字新聞學研究的卓越和多元化發展,這也一直是我們的核心目標。我們鼓勵您閱讀Eugenia和Pablo撰寫的導論,題為《一個拉丁美洲特刊如何教我們了解數字新聞領域的民族中心主義局限》(可免費獲取),理解他們對這一問題的批判性思考。特刊的領銜文章,他們選擇的是Víctor García-Perdomo 撰寫的《再數位化的電視新聞:電視、線上媒體與受眾關係》(三月份可免費訪問)。《數字新聞學》編輯團隊將繼續與優秀的特邀編輯們緊密合作推出及時性的特刊。所有的特刊建議書均經編委會成員的深入審議,以確保內容的高度相關性和高質量。我們剛發布了一個新的特刊論文徵集,題為「地方在數字新聞空間中的破壞與重置」,將由Agnes Gulyas和Kristy Hess擔任特邀編輯,長摘要的截止日期為6月30日。我們還特此宣布,從2021年開始,《數字新聞學》將開闢一種新的論文形式——方法推動性論文,歡迎大家提交作品。我們與四位特邀編輯和編委會成員一起開發了這種新的文章格式,這些成員分別是(按姓氏首字母排序):Marcel Broersma,Irene Costera-Meijer,Tim Groot Kormelink和Joëlle Swart,我們感謝此項倡議與合作。與我們的概念性論文類似,方法性論文的目標長度為4000字(不含參考文獻)。此外,此文章格式將包含一個信息框,用以闡述文章的主要貢獻。就在本月11日,我們發表了第一篇方法推動性論文,是由Anna Sophie Kümpel撰寫的《受眾研究中社交APP的使用:一種研究日常信息和新聞使用實踐的方法》,我們很高興為她的文章提供免費訪問。該文也是即將出版的有關受眾轉向的特刊系列文章之一,由前面提及的編委成員擔任特約編輯。我們也想藉此機會與您分享一些關於本刊發展的重要數據。在過去的幾年中,本刊每年出版十期,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本刊論文的閱讀量穩步增長。2019年,本刊的論文全文下載總數為28萬7192次,2020年,這一數字增加了43.6%,全文下載總數達41萬2590次,其中僅在2020年第四季度,全文下載總數就達到了12萬2878次。我們對所有這些優秀論文的發表心懷感激,它們極大地激發了學者、學生、以及其他讀者的閱讀興趣。此外,我們有很大一部分可開放獲取的文章,隨時可供世界各地的人們使用,並且我們還精選了一些主要文章以及熱門文章定期供讀者免費訪問。在本期新聞通訊中,我們還公布了近年來在本刊發表的文章的Altmetric得分關鍵數據,以呈現我們的論文受歡迎程度如何增長。在新聞媒體和社交媒體上受到最多關注的文章是由Braun和Eklund(2018)撰寫的《假新聞,真利益:廣告技術平臺、利益導向騙局、以及新聞商業》。
《數字新聞學》於2013年發布創刊號,我們可以在最初幾年發布的文章中自然地找到了許多高下載率的文章。同時,迄今為止,2018年發表的十幾篇論文已進入我們的前30名單。Tandoc Jr、Lim和Ling(2018)撰寫的《定義「假新聞」》一文下載量超過4.3萬次,這是我們有史以來下載次數(也是引用次數)最多的文章之一。在最常被閱讀的前30篇文章中,每篇至少有1萬次的下載量,我們還發現,其中11篇是2018年發表的原創文章,包括:《社交媒體新聞》(Bergström & Jervelycke Belfrage);《社交媒體、監視和新聞工作》(Thurman);《假新聞與情感經濟》(Bakir & McStay);《實踐性參與》(Baack),《社交媒體的新聞呈現》(Welbers & Opgenhaffen);《定義在線新聞的七個特徵》(Thorsen & Jackson);《過濾氣泡的破裂?》(Haim, Graefe & Brosius);《受眾導向型編輯》(Ferrer-Conill & Tandoc Jr),以及《尋找信源》(von Nordheim,Boczek & Koppers)。最後,一篇2020年發表的非常及時且發人深省的評論文章也進入了我們的前30名單:Natali Helberger撰寫的《平臺的政治力量:當前虛假信息的管理如何擴大輿論力量》。同樣地,2018和2019年發表的很多論文也進入了高被引論文的列表(引用超過30次),例如上面已經提到的《定義「假新聞」》(Tandoc Jr,Lim & Ling,2018),以及《替代性新聞媒體的關鍵維度》(Holt,Figenschou &Frischlich,2019)《自動化、新聞業與人機溝通:對新聞中人與機器角色和關係的再思考》(Lewis,Guzman & Schmidt,2019),《受眾導向型編輯》(Ferrer-Conill & Tandoc Jr,2018),《我的朋友、編輯、算法和我》(Thurman,Moeller,Helberger & Trilling,2019)。我們對這些文章引起的極大興趣感到非常振奮。另一方面,我們最近完成了年度評估,重點是確定2020年在《數字新聞學》上發表的優秀原創文章。感謝大家的提名,我們已經大致確定了入圍名單,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我們將陸續公告,敬請期待!
Oscar Westlund(謹代表《數字新聞學》編輯部)editor@chinamediaresearc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