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Digital Journalism(數字新聞學):2021年第二期

2021-03-01 傳媒學術網

我們很高興地宣布《數字新聞學》2021年第二期的出版。從今年起,Magdalena Saldaña會將每期的編輯寄語翻譯為西班牙語,同時我們也已與其他幾位編委協商,將其翻譯成阿拉伯文和中文。本編輯寄語將用世界上四種主要語言進行傳播,我們為此感到驕傲和感激。對於編輯寄語的中文版,我們將與王海燕緊密合作,我們在上一期的新聞通訊中已對她在2020年的出色工作進行了專門報導,而阿拉伯語的翻譯,將由Hanan Bard和Jad Melki合作完成。

《數字新聞學》2021年第二期是一期特刊,重點關注南美和中美洲。該特刊由Eugenia Mitchelstein 和Pablo Boczkowski擔任特約編輯,他們也是本刊的編委會成員。早在2018年初,《數字新聞學》的編輯團隊就與Eugenia和Pablo討論一個特刊的可能性。2019年,Eugenia和Pablo在開展他們旨在推動南美和中美洲研究的其它活動的同時,積極致力於本特刊的籌備。到2020年底,所有原創論文及一篇深思熟慮的導論都已定稿,因此現在載於本刊的2021年第二期。該特刊貢獻於數字新聞學研究的卓越和多元化發展,這也一直是我們的核心目標。我們鼓勵您閱讀Eugenia和Pablo撰寫的導論,題為《一個拉丁美洲特刊如何教我們了解數字新聞領域的民族中心主義局限》(可免費獲取),理解他們對這一問題的批判性思考。特刊的領銜文章,他們選擇的是Víctor García-Perdomo 撰寫的《再數位化的電視新聞:電視、線上媒體與受眾關係》(三月份可免費訪問)。

《數字新聞學》編輯團隊將繼續與優秀的特邀編輯們緊密合作推出及時性的特刊。所有的特刊建議書均經編委會成員的深入審議,以確保內容的高度相關性和高質量。我們剛發布了一個新的特刊論文徵集,題為「地方在數字新聞空間中的破壞與重置」,將由Agnes Gulyas和Kristy Hess擔任特邀編輯,長摘要的截止日期為6月30日。

我們還特此宣布,從2021年開始,《數字新聞學》將開闢一種新的論文形式——方法推動性論文,歡迎大家提交作品。我們與四位特邀編輯和編委會成員一起開發了這種新的文章格式,這些成員分別是(按姓氏首字母排序):Marcel Broersma,Irene Costera-Meijer,Tim Groot Kormelink和Joëlle Swart,我們感謝此項倡議與合作。與我們的概念性論文類似,方法性論文的目標長度為4000字(不含參考文獻)。此外,此文章格式將包含一個信息框,用以闡述文章的主要貢獻。就在本月11日,我們發表了第一篇方法推動性論文,是由Anna Sophie Kümpel撰寫的《受眾研究中社交APP的使用:一種研究日常信息和新聞使用實踐的方法》,我們很高興為她的文章提供免費訪問。該文也是即將出版的有關受眾轉向的特刊系列文章之一,由前面提及的編委成員擔任特約編輯。

我們也想藉此機會與您分享一些關於本刊發展的重要數據。在過去的幾年中,本刊每年出版十期,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本刊論文的閱讀量穩步增長。2019年,本刊的論文全文下載總數為28萬7192次,2020年,這一數字增加了43.6%,全文下載總數達41萬2590次,其中僅在2020年第四季度,全文下載總數就達到了12萬2878次。我們對所有這些優秀論文的發表心懷感激,它們極大地激發了學者、學生、以及其他讀者的閱讀興趣。此外,我們有很大一部分可開放獲取的文章,隨時可供世界各地的人們使用,並且我們還精選了一些主要文章以及熱門文章定期供讀者免費訪問。在本期新聞通訊中,我們還公布了近年來在本刊發表的文章的Altmetric得分關鍵數據,以呈現我們的論文受歡迎程度如何增長。在新聞媒體和社交媒體上受到最多關注的文章是由Braun和Eklund(2018)撰寫的《假新聞,真利益:廣告技術平臺、利益導向騙局、以及新聞商業》。

《數字新聞學》於2013年發布創刊號,我們可以在最初幾年發布的文章中自然地找到了許多高下載率的文章。同時,迄今為止,2018年發表的十幾篇論文已進入我們的前30名單。Tandoc Jr、Lim和Ling(2018)撰寫的《定義「假新聞」》一文下載量超過4.3萬次,這是我們有史以來下載次數(也是引用次數)最多的文章之一。在最常被閱讀的前30篇文章中,每篇至少有1萬次的下載量,我們還發現,其中11篇是2018年發表的原創文章,包括:《社交媒體新聞》(Bergström & Jervelycke Belfrage);《社交媒體、監視和新聞工作》(Thurman);《假新聞與情感經濟》(Bakir & McStay);《實踐性參與》(Baack),《社交媒體的新聞呈現》(Welbers & Opgenhaffen);《定義在線新聞的七個特徵》(Thorsen & Jackson);《過濾氣泡的破裂?》(Haim, Graefe & Brosius);《受眾導向型編輯》(Ferrer-Conill & Tandoc Jr),以及《尋找信源》(von Nordheim,Boczek & Koppers)。最後,一篇2020年發表的非常及時且發人深省的評論文章也進入了我們的前30名單:Natali Helberger撰寫的《平臺的政治力量:當前虛假信息的管理如何擴大輿論力量》。同樣地,2018和2019年發表的很多論文也進入了高被引論文的列表(引用超過30次),例如上面已經提到的《定義「假新聞」》(Tandoc Jr,Lim & Ling,2018),以及《替代性新聞媒體的關鍵維度》(Holt,Figenschou &Frischlich,2019)《自動化、新聞業與人機溝通:對新聞中人與機器角色和關係的再思考》(Lewis,Guzman & Schmidt,2019),《受眾導向型編輯》(Ferrer-Conill & Tandoc Jr,2018),《我的朋友、編輯、算法和我》(Thurman,Moeller,Helberger & Trilling,2019)。

我們對這些文章引起的極大興趣感到非常振奮。另一方面,我們最近完成了年度評估,重點是確定2020年在《數字新聞學》上發表的優秀原創文章。感謝大家的提名,我們已經大致確定了入圍名單,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我們將陸續公告,敬請期待!

Oscar Westlund(謹代表《數字新聞學》編輯部)editor@chinamediaresearch.cn

相關焦點

  • 從Journalism到News:新聞學研究的未來
    新聞學研究也是如此。新聞學者們還面臨著另一種折磨,這在其他學科中是相當不尋常的:新聞學的核心概念是非常不穩定的。數位技術的衝擊甚至正在顛覆諸如「新聞」、「媒體」、「記者」、或「觀眾」的概念。在數字變革在全球蔓延之時,我們可能會錯誤地產生一種全球趨同的感覺,然而事實是,對這些概念的認識,仍然因國家、文化和認識的界限而異。
  • 期刊追蹤|Digital Journalism 2020年第8卷第9期
    雖然新聞機器人已經開始在新聞學研究中引起人們的注意,但很少有人考慮讀者如何看待和回應新聞機器人。通過人機通信(HMC)的視角,本文提供了一個新聞機器人與Twitter用戶交互的案例研究,該Twitter用戶共享了《紐約時報》(NYT)的新聞。以及我們使用定性分析分析了Twitter用戶對新聞機器人的看法和回應。
  • 每日一詞∣數字鄉村 digital villages
    Chinese authorities have issued a circular on executing a pilot project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in rural areas.
  • 美國新聞學碩士,你也可以是一位名嘴!
    新聞學專業的劃分很細,每個學校劃分專業的依據不同,比如可以按照Print(報紙雜誌)、Broadcast(電視和無線電廣播)和 Online(網絡媒體)三個類別來分,以及近些年才出現的New Media(新媒體:通過數位技術、網絡技術等,尤其以電腦和手機為終端,向受眾提供交互的信息)。
  • 數字電影 digital film
    同時,還有一支支流動的數字電影放映隊伍每天穿梭在農村的各個角落為村民豐富文化生活。Meanwhile, digital film screening services now are available in 640,000 villages.在過去五年中,國家保證了每個住戶超過20戶的村子都能收到衛星廣播信號。今天很多村子也能收到多套電視和廣播節目。
  • 2021年衛報大學排名出爐,謝菲全英To
    據《2021年衛報大學排名指南》(the guardian university guide 2021)最新公布的數據,謝菲爾德大學新聞學(journalism)、工程學(engineering)、建築學(architecture)、牙醫學(dentistry)以及城市研究與規劃(
  • 推薦 | iCourse上的《新聞學概論》課程
    推薦 | iCourse上的《新聞學概論》課程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FJGCXY-1003728007
  •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Politics 2021年第4期
    本期速遞與大家會面的是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Politics 2021年第4期,影響因子位列傳播學第7/94位。本期主要內容涉及媒體所有權、競爭權威主義、混合媒體、模因、選擇性接觸等。
  • 科技英語文章:數字錢包 Digital Wallets
    數字錢包 Digital Wallets   A digital wallet is software that enables users to pay for goods on the Web.
  • 第二屆「全國新聞學青年學者優秀學術成果」評選活動公示
    為表彰在新聞學學術研究領域做出貢獻的青年學者,鼓勵青年學者的學術創新,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新聞學研究分會(全國新聞學研究會)在2012年成功舉辦首屆「全國新聞學青年學者優秀學術成果」評選活動後,於2014年1月至6月又舉辦了第二屆「全國新聞學青年學者優秀學術成果
  • Digital native還是digital immigrant?
    數位技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已經好多年了,所以從邏輯上來講,我們周圍有一代人從出生就已經習慣有網際網路和無線技術的陪伴,對他們來說,這些數位技術絲毫不稀奇。這一代就是我們所說的「數字原住民」,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之後的都屬於這一代。與之相對的自然就是「數字移民」了,他們出生年代早於「數字原住民」,已經情願或者不情願地適應了這個數字世界,並且將各類數字工具運用到生活當中。
  • 什麼是數字新聞認識論?媒介技術是如何影響記者對事實的判斷的?
    年數字新聞認識論特刊中的論文,探討數字媒體下的內容生產如何重塑新聞業的認識論,並通過案例來分析在新媒體技術帶來的變革和挑戰之下,記者又是如何獲取信息並判斷信息的真實性以及合理性的。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進一步發展,近幾年也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將目光傾注到了數字新聞的領域,探討的話題包括網絡溯源(online sourcing)、大數據新聞(big data journalism)、自動化新聞(automated journalism)以及量化新聞(measurable journalism)等。因此,數字新聞的確算是一個新鮮而熱門的研究領域。
  • Digital Citizenship @ NIS: Respect, Protect, Connect NIS的數字公民理念
    在第7周,學校組織了「數字公民家長工作坊」,以幫助家長們更加了解NIS的數字公民理念,並介紹一些方法,幫助大家更好地管理數字設備的使用。國慶節前,IT部門向家長發送了「家庭科技使用協議」,以便家長們可以在黃金周期間和孩子們討論在家中使用電子科技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們努力強化校園內外的數字公民理念的工作的一部分。
  • 實用英語:Yellow journalism
    Reader question:   What does 「yellow journalism mean, as in this headline: 「Yellow journalism at its worst」?
  • ...詞∣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工信部表示,我國將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的技術研究,加大5G增強技術、6G技術研發支持力度,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政策鏈的精準對接。China will step up efforts to expedite technological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IT).
  • 浙江農藝師學院舉辦2020級第八期、2021級第二期在職研修生培訓班
    2021年10月19日-10月22日,浙江農藝師學院舉辦2020級第八期、2021級第二期在職研修生培訓班。
  • 馬忠法,李依琳:論數字貿易的政府規制——以應對大型科技公司的訴求為視角
    馬忠法:《私人部門在國際法規範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載《廈門大學學報 (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 年第 5 期,第59-69 頁。2.參見孫益武:《數字貿易與壁壘:文本解讀與規則評析——以 USMCA 為對象》,載《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 》2019年 第 6 期, 第 85 - 96 頁;Pablo Fajgelbaum, The Return to Protectionism,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9; Shakila Bu-Pasha,Cross-Border Issues
  • ...check out)升級為數字生活入口(digital check in);阿里巴巴...
    在內需、雲計算大數據和全球化三大增長引擎中,蘊含著未來三到五年內11大戰略機遇:進一步發展數字用戶;不斷擴大用戶在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內的消費品類,增加消費總額;利用對消費者的洞察,不斷擴大新供給,進而進行供給側改造;利用數位技術對線上/線下零售業態進行數位化創新或者改造;將支付寶從數字支付出口(digital check out)升級為數字生活入口(digital check in);阿里巴巴商業作業系統幫助消費品企業實現端到端數位化經營
  • 每日一詞∣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工信部表示,我國將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的技術研究,加大5G增強技術、6G技術研發支持力度,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政策鏈的精準對接。China will step up efforts to expedite technological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