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人不登高,兩人不觀景,三人不喝酒,說的是什麼講究?
古時候人們總喜歡將一些人生經驗總結為一兩句話,然後說給後代們或者周圍的人,已達到傳授經驗的目的,讓其他人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減少走彎路。
當然,除了總結自己的人生經驗,人們也會將所知道的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總結一下經驗。因此,在民間的這種簡短而富有內涵的句子被人們口口相傳,到今天都還被人傳播著,這種類型的句子被人們稱作"俗語"。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欣賞眾多俗語中的一句吧,看看俗語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文化。古人常說"一人不登高,兩人不觀景,三人不喝酒,四人不趕集",那這句話到底有什麼深刻內涵,古人為何會總結出這樣的俗語,以前發生過什麼事情,以至於讓先輩們總結出這樣的經驗。
首先我們來看為什麼不能一人登高,在很多人心中,登高是一件非常令人興奮的事情,如果能夠登頂,那更是讓人自豪。
尤其是在古時候,沒有任何高科技,山路也是依靠人們自己走出來的,不像如今的山,道路多數是被人鋪好了的,平坦大道,還有索道,坐著都能上山頂。所以對於古人來說,能夠登頂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會被眾人讚嘆和追捧的。
但也是因為古代的條件落後,大山裡面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如果一個人去爬山,發生了一點意外都可能喪命,最後還可能不被人發現,就會面臨生命危險,所以古人才說最好不要一個人去登高,哪怕是兩個人去,也會更加安全一些。
而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不要觀景又是如何一說?其實這裡所說的"景"原本是"井",人們後面才將這個字演變成"景"的。
原本這是說的兩個人不要一起趴在井口看裡面,因為在以前有兩個讀書人一起上京趕考,但是他們倆之中甲的成績非常好,因為他平時用功讀書,非常刻苦,而另一個人乙則是整日不務正業,遊手好閒,不認真學習,以至於學疏才淺。
很明顯我們能夠看出,甲考取功名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乙肯定不行。乙自己也知道,但是他不但不反省自己,居然嫉妒甲的才華橫溢,最後甚至動了害人之心。他讓甲到井口去打一桶水,甲剛剛走到井口,一彎腰準備打水時,乙就從後面將甲推進井裡面了。
於是甲就這樣無辜受害了,後來這件事被人們知曉了,便將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還將經驗總結出來了,就是為了提醒自己身邊的人,不要生害人之心,但是也不要一點防範之心都沒有,你永遠不知道你面前的人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親近的人傷害。
而後面兩句的意思就比較簡單了,說的就是三個人不要在一起喝酒,四個人不要去逛街趕集。因為男人喝酒之後經常醉,然後腦子就會不清醒,可能就會因為誰喝多誰喝少而產生矛盾。
而趕集的時候就會想要買一些東西,買的時候就喜歡互相參考對方的意見,但如果四個人一起去趕集,那麼意見就很容易不統一,你一句我一句的,一會兒就把思路弄混亂了,到最後不僅什麼也沒買,還可能因為各自意見不統一而爭個不停,最後還發生矛盾。
這些事例其實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是可以經常看到的,只不過我們都沒有怎麼留意,感覺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有什麼好記錄的呢?
但是古人就記錄了,讓後人一看到就明白了矛盾發生的最根本的原因,然後儘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也算是得益於古人的總結吧!
這也告訴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值得記載的,萬物總有值得探索的價值,俗語也是如此,當我們好好地去研究它,會發現許多我們以前不知道的新東西。不信,你們可以去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