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一貫奉行雅俗共賞的風格。雅和俗,成了文化體系中的兩個極端,它們屬於並列關係。但很顯然,高雅是依附在通俗的靈魂上的,沒有通俗,也就失去高雅。詩詞歌賦,舞文弄墨,顯然是達官顯貴們的座上珍饈;而語言淺白,通俗易懂的民間俗語,則更貼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甚至被奉為大眾箴言。
不僅如此,中國民間的俗語文化,又因其特有的實用性,更成為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化形式。
在俗語中,對於民間習俗的講究,可謂數量繁多,比如本文要解讀的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就是其中的一句。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吸菸有害健康
我們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但在民間的一些地方,無論是請客吃飯,還是婚慶嫁娶,菸草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物品,而在長期的菸草文化薰陶下,民間逐漸形成了一些關於吸菸的講究。當然對於這些講究,有沒有科學道理姑且不論,但如果違背了這些約定俗成的規矩,那很容易讓人誤解,甚至會帶來一些麻煩,建議大家多去了解一下。
首先,二人不對火。
生活中,經常會經歷這種場面,兩個人初次見面,其中一方往往會給另一方遞上一根香菸,並先為對方點燃香菸,這就是一種尊重他人的行為。但在初次見面,你要是先給自己點上一根煙,並且用已經點燃的香菸,給對方的香菸「對火」,便是一種極不尊重的行為,會立刻引起人家的不滿。不要說以後你們之間的合作,恐怕就連基本的交往,也難以維繫。
其次,三人不點菸。
關於這個講究,大體可以分為3種說法。
1.在依靠火柴取火的年代,一般而言,一支火柴燃燒的速度,最多也只允許點燃兩支香菸。假如想要一口氣點燃三支煙,很容易灼傷到手指。因此,出於這種考慮,大家便約定俗成,一致認為「三人不點菸」。
2.與中國繁體文字有關。民間是很注重文字上的忌諱的,一般情況下,不會去觸犯一些文字上的晦氣。
因為在我國的繁體字中,災是寫作「災」,也就是一個「火」字,上面加上三個折,所以三人一起點菸,被認為是不吉利的行為,因此也就形成了「三人不點菸」的習慣。
3.取其諧音,因為「三火」與「散夥」諧音,人們認為「散夥」是一種不好的口彩,相比於「兩個火」,也就是「火」、「火」(寓意:合夥),三火顯然是不吉利的,因此也就有了「三人不點菸」的講究。
雖然「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中的一些講究,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但作為中國人對中國民俗的了解,還是很有必要的,當今社會,相信科學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希望大家都能樹立正確的的科學觀,對於古代留下的講究,只做了解即可。
《增廣賢文》涉獵頗豐,從人情世故到禮儀道德,再到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同時又通俗易懂,充滿大智慧,十分推薦大家閱讀學習。
書中諸多膾炙人口的俗語流傳深遠,這些俗語或談為人處世,或談人際關係,或談立志勸學「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知足常樂,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這些俗語總結了千百年來人們為人處世的智慧,成為簡明生動哲理式的佳句。
無障礙閱讀:原文+注釋+譯文+評析,可以輕鬆閱讀,獲取知識,還有故事連結,講述背後故事,讓我們可以更清晰的了解要表達的內容。
感興趣的趕快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