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老二抱盆,老大摔」,是什麼習俗?你們那邊講究這個嗎?

2020-12-20 老杜說俗語

導語:俗語:「老二抱盆,老大摔」,是什麼習俗?你們那邊講究這個嗎?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說的「老二抱盆,老大摔」,是關於喪葬的一個禮儀,你知道是什麼嗎?接下來我們就一天來看一看。

葬禮摔盆

在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中,因為「視死如生」,所以家中有老人去世以後,要舉辦很隆重的喪葬禮儀,其實包括喪禮和葬禮,喪禮就是老人去世後的穿裝殮衣服、入殮、停喪、報喪、哭喪等一系列的禮儀。喪禮完了之後是葬禮,也就是關於出殯和下葬的禮儀,辦喪事,出殯是其中的重軸戲,老人去世後喪事辦得體面不體面,就全看出殯的時候了。而在出殯前還有一項重要的禮儀習俗就是「摔盆」,就是將靈堂前祭奠燒紙時候用的瓦盆摔碎,這個盆子叫做「喪盆」,也被稱為是「陰陽盆」,喪盆的底部正中央還都會有一個圓孔。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為什麼出殯要摔盆呢?首先是因為在古時候,陶盆是一個家庭中最值錢的東西,所以在親人離世時將陶盆摔破,這表示的是願意放棄全部的財產來悼念死者,是家人對去世親人的尊敬和悼念。而且陶盆是一個家庭的重要財富,在老人去世的時候摔破,也代表著死者灰飛煙滅,讓摔碎的盆子和逝世的人一起進入輪迴。

其次是在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中說,人死後靈魂脫殼,靈魂會進入黃泉後重新投胎,而在陰間有一位王媽媽,死者經過她這裡的時候,就會被灌上一碗迷魂湯,這迷魂湯是會讓死者神魂顛倒,無法去投胎轉世。所以晚輩們給去世的親人準備一個地下有洞的盆子,就是為了讓老人在黃泉的時候把迷魂湯全部漏光,不讓死者喝到,以免不能超生。

這樣的習俗隨著時代的演變,也有自己更多的說法,在農村老一輩人看來,摔盆不僅是一種儀式,還決定著財產繼承人。

老二抱盆,老大摔

「老二抱盆,老大摔」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一戶人家中有兩人兒子的話,那麼出殯的時候就是老二抱著喪盆,等到摔盆的時候再遞給老大,由老大摔碎喪盆。這是因為摔盆意味著要繼承去世老人的遺產,而在中國古代都是長子繼承家業,所以老人去世後,摔盆的一般是由死者的長子來完成,長子不在,長孫摔,長子長孫都不在,才會輪到次子次孫摔盆。

有人就會有疑問了,如果死者沒有兒子的話怎麼辦?這個時候古人就講究由血緣關係比較近的堂侄孫摔盆,因為有著血緣關係的傳承所以也算是一家人,但是這個堂侄子必須是未婚,摔盆這一儀式就會使摔盆者與死者的關係變近,意味著自己變成了死者的孝子,甚至可以確立財產繼承關係。如果家族也沒有後人的話,那麼就沒人給死者摔盆,古時候的說法是:「無子無侄不屬善終,故不摔」,意思就是無人送終,這在古代是非常忌諱的。

當然,摔盆除了上面的說法,還有著很多的講究,根據不同的情況還有著不用的禮儀,比說說父親去世了,兒子就要用左手摔盆,而母親去世了,兒子則要用右手摔盆。喪盆要摔得越碎越好,因為按上面的說法,這個盆將來要陪著死者輪迴,所以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攜帶。並且摔盆講究一次摔碎,一次沒摔碎,也不要再去摔第二次,這在家裡老人看來是非常不吉利的,要用腳將其踩碎。

小編有話說在小編的就家鄉就有著關於摔盆的習俗,摔盆時要用磚墊著,而這個磚頭據說可以避邪鎮宅。所以在摔完盆之後,就要把磚撿回來,放在自家的大門前,這樣任何的邪魔外祟就不敢侵入。如果是年高、福壽雙全的老人正常死亡,這就是「喜喪」,這個摔盆用的磚,也被稱為是「借壽磚」,寓意著可以借用死者的福壽,放在家中家宅就會得到福、祿、壽三星的庇護,家族也會更加的興旺發達。等到摔完喪盆之後,家族的後輩就會悲痛地哭著送逝者出殯,到逝者入葬,這一整套的喪葬習俗才算完成。

不知道大家的家鄉有沒有這樣的講究呢?關於喪葬習俗你們還有什麼特殊的習俗嗎?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老二抱盆,老大摔」,說的是啥意思?沒摔碎該怎麼辦?
    農村習俗「老二抱盆老大摔」是什麼意思呢?沒摔碎該怎麼辦?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規律,這是誰都無法避免的。喪葬文化在國內影響深遠,由於各地的文化有所差異,所以喪葬習俗也是不一樣的。而說到土葬,古人就流傳下來了許多的老規矩,比如很多人都聽說過的「老二抱盆老大摔」,其說的是什麼意思呢?萬一沒有摔碎該怎麼辦呢?這句老話描述的是在出殯前的一個規矩,而這個「盆子」指的就是「孝盆子」,其就是一種專門用來為喪事所準備的,和平時所見的盆子基本差不多,但是在底部卻有一個小洞。
  • 農村喪禮中,為啥長子一定要「摔盆」,這個「摔盆」有何講究?
    根據每個地方講究不同,禮節也各有差異,其中有些地方就很盛行摔盆。那麼在農村喪禮習俗中,起棺前為什麼要「摔盆」?「摔盆」又有什麼寓意。摔的這盆可大有講究,摔盆的時間必須選在起棺時摔才行。有些地方用的是靈堂前祭奠燒紙時候用的瓦盆,被稱為"孝子盆」,俗稱「陰陽盆」,有些地方也叫做「吉祥盆」。
  • 出殯前為何要「摔盆」,嫁女時為何要「潑水」?其中有何道理
    中國習俗千千萬,古代禮儀佔一半!本文就給大家介紹兩個習俗,一個是嫁娶要潑水,一個是喪葬要摔盆,這兩個古代開始盛行一直流傳到現在,你知道其中含義嗎?首先是嫁娶習俗,許多地方嫁女兒時還要往門外潑上一盆水,眾所周知有一句不那麼好的俗語叫做: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估計不了解的人會想,這陋習怎麼會流傳到現在?其實並不是啊,婚俗專家有解釋過這嫁女兒潑水的習俗其中真正的含義:1呢是水有消災除垢的含義,象徵生命的起源。2是娘家潑的水要又高又遠,代表新娘與娘家永不斷線。
  • 喪禮中會有摔盆的習俗,如果沒有兒子,誰來摔盆?這裡邊很有講究
    摔瓦盆的習俗喪葬禮儀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形式,不僅如此,喪禮中還會有很多環節,比如說:有報喪,就是向親戚朋友通知家裡有老人去世了;還有弔孝,就是親友們要攜帶祭禮來家中對亡者進行悼念;再有便是隨禮,我們講究禮尚往來,無論是婚喪嫁娶,隨禮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禮節。
  • 老大傻老二尖,為什麼老二總是比老大更聰明?
    雖然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觀察周圍大多數家庭你會發現,老大和老二確實表現迥異,「老大傻,老二尖」是不少地方的俗語。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排行老大的孩子,性格往往較為穩重,具有領導能力,有責任心,好勝心強。排行老二的孩子,性格比較活潑開朗,創造力強,淘氣搗蛋。
  • 農村喪禮中,起棺前為什麼要「摔盆」,到底有什麼講究?
    說起農村的喪禮習俗啊,那可是有很多講究。像是衣著要以黑白素雅為主,作為死者的家屬,還需要披麻戴孝、守靈;參加親戚朋友的葬禮還需要送禮金和花圈等等。但這些習俗當中,又一個很特別,那就是「摔盆」。在農村的喪禮中,有一個流程是把逝者的棺材抬出家門的時候需要「摔盆」,而且這個盆摔得越碎越好。這裡有什麼說法呢?
  • 在有些農村,出殯時,家中長子需先摔碎瓦盆,這是什麼講究?
    曾經村子裡有一家人,家中長輩去世了,在抬著棺材出殯時,他們家中最大的兒子拿著很久以前家裡燒飯的瓦盆,狠狠摔在地上,摔得粉碎,這是什麼奇特的習俗嗎?還是只是單純和瓦盆過不去呢?請聽我給你細細說道。習俗來源關於農村很多的喪葬習俗,比如做白事時,對於幫助了你的人一定要包一個紅包給他除去晦氣,再比如有些人家一定要請道士來敲敲打打請送亡魂。這些東西年輕一輩的都不太了解,更別說摔瓦盆這個習俗了,畢竟現代的年輕人有幾個是見過這種老式瓦盆的呢?沒錯,農村出殯由長子摔破瓦盆的行為不是和瓦盆過不去,而是一種習俗。
  • 俗語:「官三民四疍五」,說的是什麼?你們那邊是什麼樣子的?
    導語:俗語:「官三民四疍五」,說的是什麼?你們那邊是什麼樣子的?說的就是從臘月二十三一直到大年三十的習俗。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在這一天要舉行祭灶的儀式,所以也被稱為謝灶節、灶王節。但是在不同的地方過小年的日期卻有所不同,在民間就有「官三民四疍五」的說法,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是個什麼講究。
  • 農村俗語: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都知道,在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物質文化生活還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的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語言和智慧,對一些人情事物做出自己的總結,這也就是咱們所說的農村俗語,在沒有更多獲取信息渠道的年代裡,一些俗語還被當作參考,給人們的待人接物起著指導作用,可見當時人們對於俗語的重視程度
  • 【原創】二胎家庭的痛:老大欺負老二了
    但是,遇到另一位二胎媽媽,她就很發愁,問我:「老大討厭老二,總是欺負老二,該怎麼教育?」 父母以及其他家人的日常關注點是不是都在老二身上?過度關注老二的同時,又在不經意間忽視了老大的日常訴求,比如:陪我玩?抱一抱?如果是這樣,父母一定要注意! 當二寶還小時,媽媽精力有限。可以拜託其他家人多關注老大的訴求,老大的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心理情感的「杯子」蓄滿,情緒會有一定程度的緩解。
  • 俗語「老大傻,老二憨,家裡的老三最耍奸」,啥意思?有道理嗎?
    眼下正值十一黃金周,相信很多人都趁著這段時間,帶上自己親朋好友出去旅遊了,而很多農民卻仍在地裡忙碌著,因為現在這個時間段,正是播種麥子的最佳時期,一旦錯過了這個階段,以後再去播種麥子,就要費很大的力氣和精力,所以農民朋友寧願不去旅遊,也要在家裡把農活幹完。
  • 農村人:「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你認同嗎?
    ,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你認同嗎?作為父母的偏心,或者是偏愛某一個孩子,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這在農村也的確很常見,於是農村裡就有俗語:「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單純從這句話,便能夠知道農村偏心的出現率有多高。
  • 二胎家庭:讓老大和老二和諧相處的4個小妙招
    ,攻擊老二,甚至還會出現一些異常行為,比如,愛發脾氣,愛哭,愛摔玩具,推開大人等等。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能心平氣和的跟往常一樣,當沒事發生嗎?這比喻得多形象,這種情形下大人都做不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我們又怎麼能期待小孩子可以應對得自然、完美、無懈可擊呢?老二的出生,這對老大來說是巨大的變化,他需要時間來適應,需要調整自己來應對。
  • 俗語:「有心拜端午,六月不為遲」,啥意思?你們有這個習俗嗎?
    導語:俗語:「有心拜端午,六月不為遲」,啥意思?你們有這個習俗嗎?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就比如老一輩人常說的「有心拜端午,六月不為遲」,其中就蘊含著做人的道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是什麼意思。
  • 俗語「老大傻、老二精,家家的老三最耍奸」啥意思?你家這樣嗎
    前幾天又學到了一句新的俗語:老大傻、老二精,家家的老三最耍奸,今天分享給大家。這句俗語在以前經常聽到老人說到,不過現在每個家庭孩子少了,所以很少聽到了,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老大傻需要解釋一下,這個「傻」並不是說人傻,而是指人比較的老實、憨厚、聽話的意思。
  • 老大看書養,老二照豬養,幾年後,結果扎心了……
    懷老二3個月後才跟老媽說,6個月才被同事發現,生完還有很多朋友不知道……,這是有多不情願呀!而懷老二期間,每天下班後還要去老媽那接老大回家。人家都說懷孕前3個月要小心,我是懷孕前6個月還經常抱著老大爬七樓,直到肚子太凸了才有所「收斂」。接回來還要做飯、折騰老大,該吃就吃,該睡就睡,經常忘記肚子還有一個孩子這件事。胎教呢?什麼?還有這回事嗎?
  • 村裡流傳的四個習俗,背後都蘊藏著深刻含義,還有搶孝帽子的?
    大家知道農村是規矩比較大的地方,而且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這些規矩,一般都被特地編成了俗語流傳了下來。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在農村地區流傳比較廣泛的四句俗語以及他們背後所代表的意思。
  • 老大敏感,老二智力有問題,公婆聯手欺負我,我該怎麼辦……
    我就想著生完老二在婆婆家附近租一個房子,這樣白天爺爺奶奶可以一起過來看孩子,晚上還可以回自己家去休息。我要這個老二之前,也不是沒有糾結過,內心也是想了無數種情況。第一我覺得自己特別喜歡孩子,特別享受和老大相處的過程,所以認為兩個孩子我會更開心。
  • 白事習俗中的出殯,有什麼講究
    自古以來,緣於對死亡的敬畏與懷念,日積月累所形成的白事傳統習俗,隨著滄海桑田的變遷,還能延續至今的講究很多已不可考。但白事習俗中的出殯,從上古至今,繼繼存存所演變下來的傳統,卻廣為世人所傳承。l 什麼是出殯出殯,就是將亡者的靈柩移到安葬地點的一個運動過程。
  • 農村俗語「老大傻,老二精,家家有個壞老么」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而且人多了還能多分一些田地,那時候的農田對於農民來說意味著什麼,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另外,有些人還認為,家裡人丁多了,就不怕被別人欺負。所以在以前的農村,就出現了一家有好幾個孩子的現象,我們村裡有一大戶,他們家有七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兒,不像現在,即便是二胎政策放開了,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生二胎,時代不同了,人們的想法也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