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俗語:「老二抱盆,老大摔」,是什麼習俗?你們那邊講究這個嗎?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說的「老二抱盆,老大摔」,是關於喪葬的一個禮儀,你知道是什麼嗎?接下來我們就一天來看一看。
葬禮摔盆
在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中,因為「視死如生」,所以家中有老人去世以後,要舉辦很隆重的喪葬禮儀,其實包括喪禮和葬禮,喪禮就是老人去世後的穿裝殮衣服、入殮、停喪、報喪、哭喪等一系列的禮儀。喪禮完了之後是葬禮,也就是關於出殯和下葬的禮儀,辦喪事,出殯是其中的重軸戲,老人去世後喪事辦得體面不體面,就全看出殯的時候了。而在出殯前還有一項重要的禮儀習俗就是「摔盆」,就是將靈堂前祭奠燒紙時候用的瓦盆摔碎,這個盆子叫做「喪盆」,也被稱為是「陰陽盆」,喪盆的底部正中央還都會有一個圓孔。

那麼為什麼出殯要摔盆呢?首先是因為在古時候,陶盆是一個家庭中最值錢的東西,所以在親人離世時將陶盆摔破,這表示的是願意放棄全部的財產來悼念死者,是家人對去世親人的尊敬和悼念。而且陶盆是一個家庭的重要財富,在老人去世的時候摔破,也代表著死者灰飛煙滅,讓摔碎的盆子和逝世的人一起進入輪迴。
其次是在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中說,人死後靈魂脫殼,靈魂會進入黃泉後重新投胎,而在陰間有一位王媽媽,死者經過她這裡的時候,就會被灌上一碗迷魂湯,這迷魂湯是會讓死者神魂顛倒,無法去投胎轉世。所以晚輩們給去世的親人準備一個地下有洞的盆子,就是為了讓老人在黃泉的時候把迷魂湯全部漏光,不讓死者喝到,以免不能超生。
這樣的習俗隨著時代的演變,也有自己更多的說法,在農村老一輩人看來,摔盆不僅是一種儀式,還決定著財產繼承人。
老二抱盆,老大摔
「老二抱盆,老大摔」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一戶人家中有兩人兒子的話,那麼出殯的時候就是老二抱著喪盆,等到摔盆的時候再遞給老大,由老大摔碎喪盆。這是因為摔盆意味著要繼承去世老人的遺產,而在中國古代都是長子繼承家業,所以老人去世後,摔盆的一般是由死者的長子來完成,長子不在,長孫摔,長子長孫都不在,才會輪到次子次孫摔盆。
有人就會有疑問了,如果死者沒有兒子的話怎麼辦?這個時候古人就講究由血緣關係比較近的堂侄孫摔盆,因為有著血緣關係的傳承所以也算是一家人,但是這個堂侄子必須是未婚,摔盆這一儀式就會使摔盆者與死者的關係變近,意味著自己變成了死者的孝子,甚至可以確立財產繼承關係。如果家族也沒有後人的話,那麼就沒人給死者摔盆,古時候的說法是:「無子無侄不屬善終,故不摔」,意思就是無人送終,這在古代是非常忌諱的。
當然,摔盆除了上面的說法,還有著很多的講究,根據不同的情況還有著不用的禮儀,比說說父親去世了,兒子就要用左手摔盆,而母親去世了,兒子則要用右手摔盆。喪盆要摔得越碎越好,因為按上面的說法,這個盆將來要陪著死者輪迴,所以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攜帶。並且摔盆講究一次摔碎,一次沒摔碎,也不要再去摔第二次,這在家裡老人看來是非常不吉利的,要用腳將其踩碎。
小編有話說:在小編的就家鄉就有著關於摔盆的習俗,摔盆時要用磚墊著,而這個磚頭據說可以避邪鎮宅。所以在摔完盆之後,就要把磚撿回來,放在自家的大門前,這樣任何的邪魔外祟就不敢侵入。如果是年高、福壽雙全的老人正常死亡,這就是「喜喪」,這個摔盆用的磚,也被稱為是「借壽磚」,寓意著可以借用死者的福壽,放在家中家宅就會得到福、祿、壽三星的庇護,家族也會更加的興旺發達。等到摔完喪盆之後,家族的後輩就會悲痛地哭著送逝者出殯,到逝者入葬,這一整套的喪葬習俗才算完成。
不知道大家的家鄉有沒有這樣的講究呢?關於喪葬習俗你們還有什麼特殊的習俗嗎?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