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看書養,老二照豬養,幾年後,結果扎心了……

2020-09-22 熊媽碎碎念



大家都說「老大看書養,老二照豬養」,一看會覺得老二吃虧了,但其實有二胎的媽媽會發現,老二比老大幸福多了。

因為有經驗、沒時間,對他的成長要求沒那麼多條條框框,能養活就行,其餘的都不算個事,在這種沒有壓力、沒有期望的環境下長大,多好!

現在,來看看我們家兩熊孩子的「待遇」如何?

一、關於備孕


1.老大

懷老大時,早早就開始鍛鍊身體、喝中藥調理、吃葉酸以及補充各種營養品。

結果,備孕三年才迎來了這個小生命,當時那種喜悅真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第一時間告訴他爸、告訴我媽,更想告訴全世界——我終於懷孕啦!

懷孕後,朋友送來一箱書,當時她在懷孕這條路上也抗戰了5、6年,可謂是這方面的專家,單單看這書的數量就知道,當時下了多少苦心。

於是,天天捧著書啃,開始按書上的指導進行胎教。比如,每天聽蕭邦、莫扎特、貝多芬;每天監測胎心,讓他爸跟他說話;每天上班路上,我會邊走邊跟他「聊天」,告訴他我的所見所聞。

總之,書上怎麼說,我就怎麼做,懷孕日記更是一天一篇,寫了厚厚一整本。

39周+6,這位「天才寶寶」誕生了!


2、老二

老二是在沒經過我同意的情況下到來的,所以懷老大時該有的全沒有,並且還憂心忡忡,因為我壓根就沒生二胎的打算,那時二胎政策已放開,所以無奈表示,既然來了那就留下吧,很勉強!

懷老二3個月後才跟老媽說,6個月才被同事發現,生完還有很多朋友不知道……,這是有多不情願呀!

而懷老二期間,每天下班後還要去老媽那接老大回家。人家都說懷孕前3個月要小心,我是懷孕前6個月還經常抱著老大爬七樓,直到肚子太凸了才有所「收斂」。

接回來還要做飯、折騰老大,該吃就吃,該睡就睡,經常忘記肚子還有一個孩子這件事。

胎教呢?什麼?還有這回事嗎?

39周+5,這個被人各種「忽略」的寶寶出來了,後經鑑定,顏值逆天,出生後「成功逆襲」,輕鬆俘虜了他老母的心。


3、建議總結

備孕前雙方去做個全面檢查還是有必要的,如果沒特別的毛病那就放輕鬆,葉酸要吃,多鍛鍊是好事,但不要太刻意去進行食補,真沒必要。順其自然不僅有利於懷孕,懷上的寶寶也會更健康。

懷上後適當的胎教還是有必要的,聽聽音樂,散散步,想跟寶寶說話時就說兩句,但同樣不刻意,很多東西一旦刻意了反而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懷孕期間儘量早晚早起,但沒必要小心翼翼,隨意些。另外,保持心情愉悅這點非常重要,這不僅利於寶寶的發育,對今後養育也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一、關於吃


1、老大

生老大時最大心願就是能夠純母乳餵養,所以,從生下來那刻起,我就下定決心,儘量不讓他吃奶粉。

然而,因為沒經驗,太晚開奶,奶水少的可憐,另外還擔心寶寶戀上奶粉後就不吃母乳了。所以那個月,大寶既沒足夠的母乳吃,又沒能隨心所欲地喝奶粉,滿月後去體檢時,體重不增反降,把我們兩公婆給心疼死了。

當時,體檢醫生說,你不放棄母乳餵養是對的,但當母乳不夠時,你得讓寶寶喝配方奶呀,然後平時讓寶寶多吸,這樣才能保證寶寶的營養攝入。

之後,沒能讓老大吃飽這件事一直時不時跳出來折磨我,直到現在,每每想起他那像小鳥一樣轉來轉去、嗷嗷待哺的小嘴,我就內疚得不能自我,怎麼會有這麼笨的媽媽呢?

接下來,雖然還沒有放棄母乳餵養,但奶粉的量提上去了,體重也終於上去了。


2、老二

有了「前車之鑑」,老二出生後麻藥一過立馬就開始餵了,然後在醫院時就用儀器進行按摩開奶。終於,生完第三天,我體驗到了漲奶那股酸爽勁,那種痛是幸福的、滿足的。

於是,老大沒完成的心願在老二身上完成了,前6個月實現了純母乳餵養,養得白白嫩嫩的,相當的漂亮!再加上頭髮微卷,出去很多人都說像個混血兒。

我突然想,老二的出生是來完成他大哥未完成的使命,讓他老母找回價值感與成就感的吧?


3、建議總結

寶寶出生後,媽媽一定要及時開奶,並讓寶寶多吸。如果對自己的奶水沒信心,那麼在醫院就要藉助儀器或找催乳師進行開奶。

如果奶水還是不足,也別放棄,在給寶寶多吸的同時奶粉也要跟上,千萬別像我這樣,怕寶寶「愛上」奶粉而控制量的攝入。

三、關於睡


1、老大

搞定完老大吃的,接著問題又來了。因為書上說,不要奶睡,要不會影響寶寶以後自主入睡的習慣,還會很難斷奶等等。

於是每天哄睡成了我最艱難的事,每當孩子吃奶吃著快睡著時就趕緊打住,然後,抱著哄睡,甚至到後面連抱著哄睡也怕孩子太依賴,在他快睡著時直接把他放床上,然後各種折騰,你想想,幾個月的寶寶,哪裡有那麼配合呀。

接下來,為了訓練他自主入睡,開始進行什麼「哭聲免疫法」,就是哭不抱,不哭再抱。

有次在他哭得懷疑人生時,他爸實在聽不下去了才趕緊給抱起來,現在想想實在是「不堪回首」!育兒書那套理論真的害慘了不少媽媽與寶寶。

可能是因為沒有安全感,老大的睡眠極其淺,睡著了每次要「輕拿輕放」,這期間,稍有一個動作不流暢,立馬就醒,接著又是新一輪痛苦的哄睡。

現在老大安全感也極其不足,我想跟當時的育兒方式有著分不開的關係。他的出生讓他老母既喜悅又謹慎,越想給他最好的養育卻反而適得其反。


2、老二

老二可以說就是個天使,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對他沒太多講究,所以他幾乎也沒什麼讓我操心的,吃的好,睡得香,未斷奶前都是奶睡,怎麼方便就怎麼著,而只要他一睡著,直接扔床上都不怕他醒來。

比起老大,那差距真的是天差地別。而事實也證明,只有媽媽隨意了,寶寶才會跟著隨意。

3、建議總結

不要太相信育兒書那套理論,更不要採用「哭聲免疫法」來進行訓練,這個階段的寶寶最需要媽媽的懷抱,在他感到不適時,只能通過哭來傳遞,如果這時候媽媽採用「哭不抱,不哭才抱」這種方式,會讓寶寶失去安全感,不利於他的成長發育。

如果寶寶想奶睡就奶睡,事實證明奶睡根本就不是個事,老二儘管全程奶睡,但並不影響後面的斷奶以及自主入睡,所以,怎麼方便就怎麼著,別太講究了。但是,寶寶睡著必須得放床上睡,抱著睡我就不建議了。

五、生活獨立方面


1、 老大

老大的獨立性一直很強,可能跟小時候對他的要求有關。兩個月後就獨立睡小床;三個月時就會自己抓著小奶瓶喝奶;八個月會安靜坐在安全座椅上;十個月時就會自主吃飯;十八個月會自己尿尿;出門基本自己走。

對於老大,我們時間會更多、會更有耐心,會花很多時間來對他們進行訓練,因為期望更高,所以會更嚴格。

在生活自理方面,媽媽們就不能太隨意了,因為你前期的付出不僅會讓孩子變得獨立,同時還可以解放雙手,


2、 老二

老二獨立性就差很多了,比較粘人,飯不好好吃,睡覺時還總粘在媽媽身邊,與老大當時的獨立成鮮明對比。

有了兩個孩子你會發現,時間永遠不夠用,而且你會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老大身上,這似乎是所有媽媽的共性,不是我們不愛老二,而是第一個孩子總是肩負著父母太多的期望。

所以,對於老二,我們會變得「無欲無求」,還是怎麼省事怎麼著,結果不僅沒法讓他學會獨立,反而過上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3、建議與總結

孩子的生活自理習慣最好從小抓起,父母要鼓勵孩子多動手,放手不是放任,而是做到耐心去引導。

很多父母總認為孩子大點就會了,不用太刻意去教,其實這種觀念是錯的。沒有花費心思去培養的孩子,在生活方面註定不會自學成材,因為習慣依賴。

六、學習方面

1、老大

老大的學習方面,我還是比較用心的,從幾個月開始,我就開始給他講繪本,並跟他說了大量的話,不管我做什麼都會都會讓他參與進來,告訴他我在做什麼,這個叫什麼等等。

《父母的語言》這本書有一段話:從本質上來說,大腦發育的核心在於寶寶與一位有愛心、能做出積極回應的成年人之間的互動。


可能是跟他「說」的夠多,老大在兩歲後語言表達能力就很強,並且思維清晰,善於學習與觀察。

另外,老大在1歲八個月時就送他上了早教,三歲送他學英語與畫畫,不得不說,對老大在學習方面的培養還是比較用心的。

2、老二

沒有刻意去培養他,在學習方面都是哥哥學什麼他就跟著學什麼。現在快三歲了,話說的不好,表達能力不強,沒有學習任何技能,任意發揮,並且成功地把他培養成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小吃貨。


3、建議總結

相對於吃喝拉撒,學習這方面,就不要太隨意了,一定要系統一些。比如,剛出生的寶寶要跟他們多說話,不用管他們能不能聽得懂,多說就對了。

語言對寶寶的大腦有著非常好的刺激效果,對他們的腦部開發起到至關的作用。所以,父母千萬不要「惜字如金」,對這個時期的寶寶能做到唐憎式的叨叨念最好。

在寶寶5個月後,就可以開始堅持給他讀繪本,培養寶寶的閱讀習慣,如果有錢有閒,建議去上個早教,如果你希望他從事某個領域,那就從小抓起,並進行刻意訓練,有沒有天賦不是重點,重點是你能不能持之以恆去對他進行訓練。


七、寫在最後

總之,在育兒的過程中,父母要學會「收放自如」,該用心的不隨意將就,該將就的不較真糾結,做到「學習方面系統,自理方面用心,吃喝拉撒隨意」等。另外,最重要一點就是:多陪伴。

不要因為照顧老二忽略老大,也不要因為輔導老大作業忽略老二,如果能把「看書養」與「照豬養」做個綜合,理論結合實際,我想這才是育兒教育最理想的狀態。

相關焦點

  • 老大看書養,老二照豬養,十幾年後,一個上了北大,一個…
    然後我就道出了心裡藏著的那句話:「兩個孩子,一個看書養,一個照豬養,能一樣嗎?」老二出生到現在從沒有過這樣的待遇。總結成一句話:一個格外用心,一個隨意養活。 02 六年後,老大18歲,老二12歲。不再喜歡動腦子想辦法,也不再想學習育兒知識,不知不覺開啟了照豬養的模式。這個現象我至今不太明白,為什麼二胎的出生,可以普遍性地解除媽媽們的育兒焦慮。直到老二上學後,才讓我瞬間驚醒過來。
  • 老大看書養,老二照豬養,十幾年後,一個上了北大,一個……
    然後,我就開始叨叨叨、叨叨叨祥林嫂似的沒完沒了:「那您說,一個老大,一個老二;一個看書養,一個照豬養,能一樣嗎?」然後,然後就是後面這樣的車軲轆話:錢小雅在我肚裡還沒有一顆核桃大的時候,我已經閱遍市面上能買到的所有育兒書,使自己身藏錦繡,滿懷期待;錢小能這麼大時,我卻在萬分糾結:這個小肉球到底要還是不要?
  • 老大看書養,老二照豬養;十幾年後,一個上了北大,一個讓人意外
    這位一兒一女的媽媽,用了十幾年時間,給了我們答案。我心裡一直藏著一個深深的遺憾,是關於老二錢小能的,錢小雅沒有。當老大錢小雅長到12歲,錢小能長到6歲的時候,每當跟朋友們聊起家裡兩個小孩大不一樣時,他們都會很驚訝:「同一個爹媽,怎麼會嘛?」
  • 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照書養的竟然沒比過照豬養的
    都說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一點也不錯,不知道是誰總結的,實在是太到位了!現實中我家真的就是這個樣的,關鍵是照書養的竟然還沒比過照豬養的!直到五十多天才檢測到胎心,終於才算是放下了心。後來和媽媽們交流,才知道,哪有那麼絕對,有些孩子檢測到的就會晚一些。近十個月的煎熬,終於迎來了孩子。
  • 「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為啥孩子生得越多,養得越隨意?
    但是,表姐家的老二去年出生後,到目前為止我看到了她養育兩個孩子的差異。真的是「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堂姐養二胎的時候,鬆弛很多。為什麼父母生的孩子越多,養孩子越隨意?「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朋友還調侃,自己是不是更愛老大,忽略了老二?其實,「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的現象,出現在很多家庭中。在部分人看來,是不是當家長的沒有平等地對待兩個孩子,「一碗水沒有端平」。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簡單,不要想錯了。
  • 老大看書養,老二照豬養,十幾年後,一個上了北大,一個……
    對於老大,媽媽綜合各種育兒書的方法,很精心、科學地養育。所以在學齡前,老二的日常就是吃喝玩樂,能認幾個字、會不會寫自己的名字,會不會算數,媽媽都沒有在意。
  • 書養的老大,豬養的老二
    "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對此我比較有體會。 許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對待第一個即將來世的寶寶充滿了期待,充滿了幻想。 老大出生後,書也讀了,資料也查了,但是面對那粉嫩嫩的一團時,還是手足無措的不敢碰一下,生怕一碰那皮膚彈指可破,碰壞了皮膚下的零件似的。
  • 二胎家庭實錄:老大碎鈔機,老二撿垃圾
    都說「一胎照書養,二胎照豬養」,爹媽是同一個爹媽,難道老大和老二之間的差距真的這麼大嗎?今天,我們就採訪了一位家有二胎的媽媽,聽她講講養兩個孩子的逗趣生活!Q:都說「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這是謠言嗎?
  • 「老大吞金獸,老二照豬養」,父母偏心的原因其實很現實
    導讀:「老大吞金獸,老二照豬養」,父母偏心的原因其實很現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老大吞金獸,老二照豬養」,父母偏心的原因其實很現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二胎殘酷真相:老大比不上老二精,但一定比老二……老大太難了
    當孩子呱呱落地後,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深深拉扯著父母的心。尤其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新手父母,每天的情緒狀態都是緊張又謹慎,生怕自己的行為誤傷到孩子。一、「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圓圓是位二胎媽媽,從懷老大開始就辭職成為了全職寶媽,如今在養育孩子層面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 二胎家庭實錄:老大碎鈔機,老二撿垃圾
    都說「一胎照書養,二胎照豬養」,爹媽是同一個爹媽,難道老大和老二之間的差距真的這麼大嗎?「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這是謠言嗎?老大就像初戀,對待他小心翼翼。老二嘛,是糟糠,養起他來粗心大意。,但是更好養!
  • 為什麼二胎家庭中,老二總是比老大更好養?原因現實又扎心
    有句話說「一胎照書養,二胎當豬養」,意思就是父母在養育老大時因為缺乏經驗,一切都要遵循書本知識和前人經驗精細養育而父母養二胎的時候已經掌握了翔實的育兒知識,在育兒時就沒有那麼束手束腳,更得心應手了些。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家長在養育二胎時可以避開更多的彎路,另一方面老二在成長過程中也獲得了更多的自由。
  • 倆孩子吃飯,老大老二表現截然不同,這就是照書養和照豬養的區別
    今天刷手機看到一個博主分享的兩個孩子吃飯的視頻,大兒子端著自己的碗,面對一桌子的菜沒有食慾,媽媽給他夾菜他一臉拒絕,而老二則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吃的不亦樂乎,看見哥哥拒絕媽媽夾的菜,一把抓過來吃掉了……用這位爸爸的話說,「老大細養,吃飯跟吃到粑粑一樣,啥都不吃,老二當豬養,除了粑粑沒吃過,啥都吃!
  • 「照豬養」的孩子咋樣了?自從放棄育兒書,整個世界都燦爛了
    人們經常能聽到「老大看書養,老二照豬養」這句話。 珊珊當下連忙改正,放棄育兒書,開始「照豬養」,憑藉自己的經驗,再根據孩子的性格研究出一套放養育兒方式。
  • 一胎照書養二胎當豬養,生一胎和二胎的區別,看完10張圖後懂了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體會,生第一個寶寶的時候由於缺乏經驗,基本上是照著書來孕育寶寶、養孩子。等到二胎出生後,心裡有底了,養育方式可能會和老大截然不同,當真是「一胎照書養二胎當豬養」。生老大的時候,從懷孕開始就各種留念,包括孕婦照、寶寶滿月照、百天照、周歲照、成長紀念冊,樂此不疲。到了老二,直接拿起手機來捏幾張了事。不是不重視,實在是老大的那些紀念冊早都壓箱底不看了,到了老二不想再這麼折騰和破費了。
  • 探討:孩子到底應該照書養,還是照豬養?
    完全照書養則是過猶而不及,科學育兒也並不是只能非黑即白。如果孩子不能完全『照書養』,那麼完全『照豬養』就可以了嗎?我舉一個在二胎家庭中,經常會發生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人覺得『照豬養』的老二,反而比『照書養』的老大,來的更加獨立、精明、圓滑、能言善辯、察言觀色……從表面上看起來,似乎真的是因為養育方式發生了變化,才造成同樣的媽媽卻帶出性格截然不同的兩個孩子,也由於老二時常表現的超過老大,以至於讓不少人對『照豬養
  • 老二為什麼總比老大更聰明?二胎媽媽3句話告訴你為什麼……
    老大呢?沒心眼,有時候還特別任性倔強!曾聽到一位寶媽吐槽:「自家老二精得賊溜溜,不到一歲,5歲的老大已經招架不住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胎照書養,二胎照豬養常聽人說:「老大啥都要最好,老二粗狂又潦草。」
  • 「老大憨老二精」,二胎家庭哪個孩子更有出息?結果顛覆傳統認知
    莫非傳統認知中的「老大憨老二精」是真的?二胎家庭中的老大真的不如老二聰明、有出息嗎?挪威的一項相關研究統計了24萬名孩子的智商,結果表明,頭胎孩子的平均智力比二胎孩子的平均智力高出3分左右,而二胎孩子的智力又比三胎孩子的智力高出1分左右。美國學者也曾對4.3萬名參與實驗者進行了調查,結果同樣表明,頭胎孩子的智商普遍比二胎孩子高3.28分,學者們將這種現象稱為家庭出生順序的「臺階效應」。
  • 老二為什麼總比老大更聰明?一位二胎媽媽曬出27張圖,告訴你為什麼(太真實了……)
    您是家長嗎?
  • 「一胎照書養,二胎照豬養」,二胎寶媽親身體驗:兩次孕期大不同
    「一胎照書養,二胎照豬養可可自己感覺「一胎照書養,二胎完全照豬養」,>雖然只是個比方,但是明顯感覺到可可比之前懷老大的時候更加的知道如何放鬆身心,沒有了懷老大時的矯情玻璃心,沒有很大的壓力。,顧著老大的同時也要顧著肚子裡面的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