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累不登高汗不乘涼,悲不下水氣不要帳」啥意思?大智慧

2020-12-25 我來說人文

農村流傳的俗語都是勞動人民世世代代生活經驗的總結,其中許多還是經過了祖祖輩輩的實踐,因此大多充滿了生活和人生的智慧。而農村俗語「累不登高汗不乘涼,悲不下水氣不要帳」,說的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經常遇到的事情中,要注意的幾件事項,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都是至理名言,值得牢記。

「累不登高」的意思是說,人在勞累過後,體力不支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往高處攀登。大家都知道,特別是乾重體力活是很累人的,容易疲勞,甚至體力透支。而有的時候,總是會有一些需要登高的事情要做。當我們很累時,一定不要再登高或攀登到高處去幹活了。否則,因為人累了以後體力和精力都不夠,會感到頭暈目眩,這時候再登高,過程中和在高處作業,都有可能發生危險的事故。因此,需要登高幹活時,最好是在精力充沛時,而不能在勞累的情況下。

「汗不乘涼''是說人在大汗淋漓的時候,最好不要到過於涼爽的,或者有風的地方乘涼。在非常酷熱的夏天裡,人們常常會熱得滿頭、渾身大汗,特別想找個涼爽的地方避避暑,涼快涼快才感到舒服。可是,這種貪涼的行為往往是非常傷害身體的。因為人在大汗淋漓的時候,為了排除熱量,調節身體裡面的溫度,身體上的每個汗毛孔都是張開的,而在這個時候,如果突然之間去吹冷風,甚至是去吹溫度很低的空調。就會受到風寒的侵入,造成毛孔急劇收縮,輕則容易受涼感冒,重則還可能造成其它更加嚴重的疾病。另外,人在特別熱的情況下,也不能貪圖一時之快,吃冰涼的食物或喝冰凍的飲料等,否則,也會傷及脾胃腸道等,從而引發疾病。

「悲不下水」意思是說人在悲痛的時候,儘量不要到水邊甚至水裡去,或在水上作業。有的時候,幹活需要下水,或者在船上,比如打撈水草或是打漁等等。本來在水裡或船上幹活就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如果遇上了什麼令人十分悲傷的事情,心情極度悲哀,這時候最好休息一下,儘量不要到水邊或船上去,以免萬一精神愰惚,或一時想不開,而發生危險或嚴重的事故。

''生氣不要帳''則是規勸人們,人在生氣的時候,最好不要去要帳。所謂「欠債不錢,天經地義」,「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債務需要去討要,本來就是件令人生氣的事情,如果在生氣的情況下去追討,那就是氣上加氣的事了。而在這個時候,人比較容易衝動,甚至會失去理智,如果在要帳的過程中,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產生過激行為,或吵或罵,最後動手打仗。不僅不利於要帳,還徹底傷害了彼此感情,有時還有可能造成令人後悔莫及的更嚴重後果。因此,對於要帳,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切莫在生氣的時候,採取魯莽的行動。

看起來這四件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夠碰上的平常事情,但是,千萬不可麻痺大意,因為事關身體健康,甚至關係到生命安危,所以就不是什麼小事情了,還望大家平時多加注意為好。您說呢?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新摘的棉花,精粉面,大姑娘的皮膚,剝皮的蛋」啥意思
    農村俗語:「新摘的棉花,精粉面,大姑娘的皮膚,剝皮的蛋」啥意思?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農諺俗語就佔據了很大的一部分,很多具有當地特色的經典俗語至今還流傳著,而農村俗語中「四大系列」則以簡短精悍,一針砭骨而更受人們的喜愛,四大俗語,就像一種語言格式,以其幽默風趣的語言形式,形象的表達了農村的一些人和事,很多俗語從字面意思看,感覺有些低俗,但卻給勞動農民的生活添加了不少的趣味性,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通俗易懂,
  • 農村俗語「三十不立子,一直累到死」,啥意思?是誇張了麼?
    在以前,農村俗語普遍用於農村生活中,因此,直到現在也流傳著不少農村俗語,那個時候的農村俗語對於村裡的農民來說是通俗易懂的,到如今,由於時代發展,農村生活的進步,一些農村俗語便沒有那麼好理解了,但結合當時背景以及生活還是能夠理解的,因為農村俗語本就是農村老人一代代對於農村生活的經驗總結和為人處事的道理
  • 農村俗語「四不摸,四大急,四大快,四大累」,是什麼意思?
    農村一直流傳著許多有趣的俗語,被世代人所吟誦,只是由於農村發展的速度太快,好多俗語已經逐漸被人模糊,記不得到底是什麼意思了,這些俗語是農民長期社會生活總結的寶貴經驗,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也特別押韻和諧,今天咱們一起說說農村俗語「四不摸,四大急,四大快,四大累」,到底是啥?
  • 農村俗語「兩人不賭錢,三人不買鋤頭,四人不掰火柴」,啥意思
    農村俗語千千萬,都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得來的經驗總結。細細品讀,總能發現其中的奧妙所在,多年來,這些農村俗語也在指引著農民生活的方式。關於農村俗語,分為很多種類型,有專門預測氣象的、也有說人情世故的,數量之多,說不盡道不完。
  •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民以食為天」,吃飯乃是人生的頭等大事。說起吃飯,就必須有人做飯才能吃到飯。在我們平時吃的飯菜當中,可以吃肉菜也可以吃素菜。
  • 農村俗語:「龍不抬頭天不下雨」到底啥意思?有何道理?
    農村俗語:「龍不抬頭天不下雨」啥意思?有何道理?在農村,老一輩人為了方面農事,把一些日常的生活經驗編成了俗語,方面人們進行勞作。其中有一部分俗語說的就是天氣方面的,比如「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這也是今天咱們要說的俗語。那麼這句話到底啥意思?
  • 農村俗語:「有錢不住東南房,無錢不求娘家忙」啥意思?有何道理
    農村俗語:「有錢不住東南房,無錢不求娘家忙」啥意思?有何道理?在農村裡,有錢人和無錢人的區別還是挺大的,單看這一句:「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就能說明一切。不僅如此,在農村裡由於習俗不同,人們的生活還是有講究的。
  • 農村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散子不歸」,這是啥意思?
    在農村地區,人們都是很講究風水的,做啥事都要先看看風水,無論是店鋪開張、建造新房或者拆遷,都要拿著生辰八字去算命,想以此來改變命運。其實,像這種風水學的道理,他們也都是從書裡看到而得知,為求心安可以算一下,但不能完全相信,而風水先生和算命先生多數都是順遂你的心意去說的。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殘精」是什麼?
    」,在交流的過程中,大家說得最多的就是農村的俗語,因為在農村,會說俗語就代表著有文化,所以老人們都把自己的畢生所學拿出來進行討論,而今天咱們要說的這個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雖然話有些糙,但理一定不糙,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來了解下。
  • 農村俗語:「窮死不做賊,冤死別告狀」啥意思?為什麼不能告狀?
    其實在農村生活的話,不妨常常和村子裡的老人聊聊天,不僅可以陪陪老人,還能聽到許多有意思的農村俗語,其實農村的俗語,基本上都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在流傳的過程中雖然也經歷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過程,但其實留下來的俗語,質量也是層次不齊的,其實這個質量也是指它在當今社會有沒有一定的意義
  • 房屋俗語:「前門不栽樹,後門不開窗」啥意思?老人說的有理嗎?
    房屋俗語:「前門不栽樹、後門不開窗」啥意思?老人說的有理嗎?文化決定了房屋的樣貌,也決定了一個地區對於房屋自己的禁忌和規則,今天,小編想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下前門不栽樹,後門不開窗。在以前的農村裡,很多人家的房屋都會有著共同的特點,他們既不會在房門前種樹,也不會再房屋後面的牆上開一個窗戶,雖然現在已經沒有這樣的講究,可這裡面蘊含著的哲理,可不是一星半點。
  • 農村俗語:「五指不露縫,一生不受窮」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老話通俗易懂,寥寥數字就能向人們揭示某些道理,因此,它們在農村地區廣受歡迎,也是農村老大爺們飯後茶餘常說的。記得小時候,村頭有個休閒壩子,每到農閒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往這裡跑,尤其冬日暖陽、夏日傍晚時特別熱鬧。那裡也是我常玩耍的地方,因為特別喜歡聽老人們聊天、講故事。有次聽到老人們聊到「五指不露縫,一生不受窮」。
  • 農村俗語『木匠不做齊頭料,屠夫不殺五爪豬』,啥意思?
    農村人都知道以前農村有三大吃香的手藝人,木匠、石匠、鐵匠,尤其木匠最受尊重,傳說是因為魯班留下《魯班書》的原因,農民子女結婚做家具都要找他們打制,我叔就是一名木匠,日常打制板凳、桌子、柜子,到了春節,我就纏著他做木刀、木劍,別提多高興了;屠夫也很多,農民家家戶戶都養豬,殺豬過年很喜慶,但是他們也都非常講究
  • 農村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呢?
    農村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呢?文/農夫也瘋狂問大家一個問題,生日當天是陪父母一起過,還是和朋友們出去嗨了呢?各位男同胞們有沒有留鬍子的愛好呢?今天農夫想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就和這些相關:「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比較淺顯易懂,「慶生」也就是指慶祝生日。現在的年輕人過生日了,就喜歡叫上好朋友一起去酒店吃一頓,然後晚上還要去KTV玩耍一番。
  • 農村俗語「5月不建房,6月不搬家」啥意思?5月不建房是啥道理?
    農村俗語「5月不建房,6月不搬家」啥意思?5月不建房是啥道理?文/農夫也瘋狂現在農村很多的老人,依然習慣用農曆來記事。最為常見的就是過生日,或者是結婚、喬遷這樣的喜事選日子,其中就是依據農曆為主。而俗語俗語「5月不建房,6月不搬家」的意思是說,在農曆五月份的時候不適宜動工建房子,而到了農曆六月份的時候,就不適宜搬家了。這是為什麼呢?5月不建房是啥道理?五月不起房每年到了農曆五六月份的時候,農民都是比較忙碌的。
  • 民間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太有道理了
    民間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老祖宗做人的智慧,太有道理了!文/農夫也瘋狂中國的民間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農村文化就是極其重要的部分之一,迄今為止在農村裡還流傳著許多的俗語、農諺,而這些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在今日依然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今天農夫就和大家說一句老輩人常教育後輩的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為什麼媒人不能當呢?
  • 農村俗語:「院內不栽松與柏,院外不栽桑與槐」是啥意思?
    對於父親的做法,李大哥著實有些不理解,他不知道父親為啥會反對他在院子中栽植松樹和柏樹,但他知道父親的脾氣不好,因此,也不想多問。於是,李大哥只好將栽樹的工作停了下來。父親走了以後,李大哥找來了王大爺進行傾訴。王大爺了解了情況後對李大哥說:你父親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
  • 農村俗語「寧可一思進,不可一思停」,是啥意思?
    文/青夕 農村俗語「寧可一思進,不可一思停」,是啥意思?工作學習會用到 我們都清楚在農村流傳下來了各種各樣的俗語,設計的範圍也特別的廣泛。
  • 農村俗語:「五十不交友,六十不撿漏」,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查閱資料時看到了這麼一句俗語:「五十不交友,六十不撿漏」。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雖然對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仔細揣摩了老半天,但終究還是沒有能夠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五十不交友在過去,人們的壽命都普遍較短,1996年出版的《生命與災禍》第5期中刊登了林萬孝先生所撰寫的《我國歷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一文。
  • 辛丑牛寡婦年,農村俗語「寡婦遇到牛,龍少不擔憂」,啥意思呢?
    對於農民來說,種地自然是按照一年當中的節氣來進行的,在以前的時候農民在對於展望莊稼的耕種收穫來說也是按照農村特有的一種預測方式,那就是「黃曆」,黃曆也是農民在平時的耕種,婚嫁等方面也是起到了一定的參考作用,就拿前幾天來說,我路過村口的時候,幾位老農民就在討論農村的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叫「寡婦遇到牛,龍少不擔憂」,乍一聽的時候還摸不清是啥意思,然後我就湊近聽了一下,你別說還真那點意思,那麼你知道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