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三十不立子,一直累到死」,啥意思?是誇張了麼?

2020-12-12 小娛說三農

在以前,農村俗語普遍用於農村生活中,因此,直到現在也流傳著不少農村俗語,那個時候的農村俗語對於村裡的農民來說是通俗易懂的,到如今,由於時代發展,農村生活的進步,一些農村俗語便沒有那麼好理解了,但結合當時背景以及生活還是能夠理解的,因為農村俗語本就是農村老人一代代對於農村生活的經驗總結和為人處事的道理……那麼,今天要講的這句農村俗語「三十不立子,一直累到死」又是什麼意思呢?真的會累到死麼?

「三十不立子,一直累到死」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到了三十了還沒有成家、結婚、生孩子,那麼,他將面臨的生活是一直辛苦勞累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在以前的農村,年輕男女一般都會在25歲之前結婚成家,如果到了三十歲還沒有結婚甚至是結婚了還沒有孩子的話,以後的生活是必定很辛苦的。

就按30歲生孩子來看,等孩子讀完書工作,按最早的結婚時間來算,自己也至少五六十歲的年紀了,在養育孩子成長、讀書、結婚到成家等等事情中無一不需要用到錢的,自己只能一直幹農活來養家了,再加上以前的農村醫療水平也沒有現在這麼發達,能夠活到60歲已經算是差不多了,所以就有了「累到死」的說法。

不過,放到現在來說,已經不是那麼適用了,現在農村醫療水平的提高,一般活到七八十歲是可以的,更何況現在「男多女少」,農村的單身漢更是普遍,更別說「30立子」了,結婚都有些困難,對此,你認為這句俗語表達的意思誇張了麼?你又有何見解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男怕三十不立子,女怕四十過生日」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創作于田間地頭,是廣大農民的智慧結晶!數千年的傳承,如今俗語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一種語言,在農村,無論權朝之年還是黃口小兒,都能輕鬆的說上幾句俗語,之所以人人會說俗語,無外乎俗語的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簡短意賅等特點。
  • 農村俗語「紅到三十綠到老」是啥意思?古代男人們的衣著「聖經」
    文/奈雪農村俗語「紅到三十綠到老」是啥意思?古代男人們的衣著「聖經」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有著不同的文化還有風俗習慣,尤其是兩個相隔比較遠的地區,他們的風俗還有人們的生活狀態更是完全不一樣。小編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老人們就教著說很多的俗語還有一些順口溜,現在想想是非常好玩的,因為在那個時候沒有智慧型手機等比較高端的東西,所以小時候就是整天和鄰近的幾個小夥伴在玩,小編的童年是非常多姿多彩的。
  • 俗語:「四十不立子,五十不發家」,什麼意思?現在也一樣嗎?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就比如老一輩人常說的「四十不立子,五十不發家」
  • 農村俗語「小姨哭姐夫,點到就算數」是啥意思?有何道理?
    在眾多古老的農村俗語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教育和警示人們去如何為人處事的,其中基本上都含有比較深刻的道理。當然,有時候由於時代的原因,有的可能說得粗俗一點,誇張一些,但是,大多說得實在樸素,仍然可以讓人們從中受教和得益。那麼,農村俗語「小姨哭姐夫,點到就算數」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
  • 農村俗語「脹死女婿,餓死姑爺」是什麼意思?貌似誇張其實客觀
    那麼,農村俗語「脹死女婿,餓死姑爺」到底是什麼意思吧?貌似很誇張,其實,實際情況很客觀現實。俗語「脹死女婿,餓死姑爺」的意思是這樣的,嶽父母在世時,女婿永遠是嬌客,「一個女婿半個兒」嘛,他們即使再貧窮,也總是會盡力而為,很好地招待女婿吃好喝好,把肚皮子撐起來,並達到酒足飯飽的程度。
  • 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立秋什麼時候?
    大家好,這裡是「鄉村波比」,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立秋什麼時候?
  • 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是早立秋嗎?
    摘要: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是早立秋嗎?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進入大暑節氣了,「暑」就是熱的意思,而大暑就是 指大熱,也就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一個節氣就要到來了。那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是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呢?在解釋這句俗語意思之前,很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何謂「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農諺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說的就是這個三伏。而三伏具體是指頭伏(一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
  • 農村俗語「男人嘴大吃四方,女人嘴大吃家當」,啥意思,區別大麼
    農村流傳下來的俗語,相信不少農村人都知道,而農村俗語現在理解起來十分有趣,也令人感嘆老一輩農民祖先的智慧,農村俗語中最常見的莫過於「以小見大」、「以物喻人」以及誇張的手法了,那麼,這句農村俗語「男人嘴大吃四方,女人嘴大吃家當」,什麼意思呢?兩者什麼區別呢?
  • 農村俗語:「窮死不做賊,冤死別告狀」啥意思?為什麼不能告狀?
    其實在農村生活的話,不妨常常和村子裡的老人聊聊天,不僅可以陪陪老人,還能聽到許多有意思的農村俗語,其實農村的俗語,基本上都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在流傳的過程中雖然也經歷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過程,但其實留下來的俗語,質量也是層次不齊的,其實這個質量也是指它在當今社會有沒有一定的意義
  • 農村俗語:人生過了三十歲,三不動來三不碰,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是件很幸福的事,這裡雖然沒有城市那麼繁華熱鬧,但農村的環境優美風景怡人,鄰裡之間的關係相處的非常和睦,農民們的生活也很豐富多彩,尤其是到了傍晚的時候,大家都會從家中走出來,三五成群的聚在大街上嘮家常,這個過程中就會有人說一些農村的俗語老話,以下這幾個農村俗語不知道你們聽過嗎
  • 農村俗語:「清早莫撿死兔子,晚上莫蓋皮被子」,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清早莫撿死兔子,晚上莫蓋皮被子」。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思索了良久,但還是沒有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清早莫撿死兔子這句俗語裡所說的「死兔子」是指野兔子,並不是指的家兔。野兔,是指兔屬下的動物及粗毛兔屬與巖兔屬中四個物種的合稱。
  • 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說法?
    摘要:農村俗語「眉毛一條長,勝過萬擔糧」啥意思?眉毛長有啥好處?文/農夫也瘋狂古人一直很相信「相由心生」一說,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如何,以後的發展怎樣,這些都是可以從面相中有所體現的。也就是說不同的面相,會預示著不同的命運。
  • 俗語說,人到三十不走三路,這是啥意思?
    除鄉下的環境讓人嚮往外,還有很多讓人著迷和欣賞的,比如鄉下的傳統工藝、習俗、俗語文化等等。新鄉農村有很多俗語,看似簡單,但卻有著很深的道理。其實這些俗語都很通俗易懂,我們只要經常聽老人講,慢慢也就明白了這句俗語講的是什麼道理。正如老人會用俗語教我們做人的道理一樣。正如農村一句俗語「三十不走三路,四十不碰三事」,有什麼意思?三十不走三路。
  • 農村俗語「四不摸,四大急,四大快,四大累」,是什麼意思?
    農村一直流傳著許多有趣的俗語,被世代人所吟誦,只是由於農村發展的速度太快,好多俗語已經逐漸被人模糊,記不得到底是什麼意思了,這些俗語是農民長期社會生活總結的寶貴經驗,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也特別押韻和諧,今天咱們一起說說農村俗語「四不摸,四大急,四大快,四大累」,到底是啥?
  • 農村俗語「寧可一思進,不可一思停」,是啥意思?
    文/青夕 農村俗語「寧可一思進,不可一思停」,是啥意思?工作學習會用到 我們都清楚在農村流傳下來了各種各樣的俗語,設計的範圍也特別的廣泛。
  • 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啥意思?有什麼講究在中國有著非常多的文化傳承,其中傳播最廣的還是民間俗語。民間俗語裡面擁有著非常多的智慧和經驗,能夠指導人們的生活和實踐。很多俗語都是前輩們總結出來的,非常的經典,非常的有效,裡面的道理也很通俗易懂,即使時間過去了很久,裡面的道理還一直被人津津樂道。這就是俗語的魅力,這就是俗語自身的傳播能力。這次小編就要跟大家分享一個經典的俗語,那就是:「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這裡面有什麼深刻的道理嗎?讓小編帶著大家去了解一下吧。
  •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老話有理
    還有一個多月就到我們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春節了,在春節時候的農村,濃濃的年味讓原本比較平靜的農村越來越熱鬧了起來,這個時候大家都會張燈結彩,貼對聯
  • 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到慌」,有啥含義?說的有道理嗎?
    前言: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到慌」,有啥含義?說的有道理嗎?各位農民朋友們好,帥氣的小編又和你們見面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依然是農村的俗語,提到俗語,想必每一位農民朋友都可以說上一兩句。這些俗語有的是關乎我們的生活,有的是關乎我們為人處事,還有的是關乎一些民俗風情。
  • 農村俗語「新摘的棉花,精粉面,大姑娘的皮膚,剝皮的蛋」啥意思
    農村俗語:「新摘的棉花,精粉面,大姑娘的皮膚,剝皮的蛋」啥意思?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農諺俗語就佔據了很大的一部分,很多具有當地特色的經典俗語至今還流傳著,而農村俗語中「四大系列」則以簡短精悍,一針砭骨而更受人們的喜愛,四大俗語,就像一種語言格式,以其幽默風趣的語言形式,形象的表達了農村的一些人和事,很多俗語從字面意思看,感覺有些低俗,但卻給勞動農民的生活添加了不少的趣味性,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通俗易懂,
  • 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隨著寒冬的到來,冬至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十一月初七,將會迎來全年最為日短的一天:冬至。冬至的到來也預示著數九寒天的來到,農村俗語叫做: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之中最為寒冷的季節莫過於是三九和四九期間。三九和四九也正處於小寒和大寒節氣之中,所以不論是從數九歌還是從節氣方面來講,這段時間都是全年之中最為嚴寒的時間段。農冬至節氣這一天也是傳統的節日,被叫做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