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母乳不足的問題恐怕困擾不少寶媽吧,很多媽媽在產後本來就虛耗了很多氣血,營養跟不上來,十分容易導致母乳不足,母乳不足,寶寶就得挨餓,當媽的就會心疼,如果碰上明事理會照顧人的婆婆還好,懂得幫寶媽下奶水,如果碰上不講理的,會說寶媽不爭氣,餓著大孫子,家裡的矛盾升級,寶媽心情抑鬱的話,奶水就更加少了。
追奶之路挑戰多多,找到合適的下奶的方法才是至關重要的,先來了解一下寶媽常見4個母乳不足的原因:
1、產後迷信大補湯,油膩飲食
很多媽媽產後容易陷入「大補」的誤區,所謂「補」就是喝油膩的下奶湯。事實上,大部分牛奶湯的脂肪含量都很高,如果吃得太多,很容易堵塞乳腺,奶水下不來。
2、休息不夠
母親們需要半夜起床照顧孩子,處理孩子的各種問題。因此,母親沒有足夠的休息時間,這很容易影響泌乳素的分泌,這不利於母乳量的增加。
3、心情抑鬱
產後很多寶媽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其實這不光是心理因素,身體因素也導致寶媽身體虛弱。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就容易產生憤怒、焦慮、緊張等問題,對下奶有很大的影響。有些娜娜一生氣一難過就會出現回奶的現象。
4、寶寶吸吮次數少
母乳量與嬰兒吸吮次數成正比,媽媽如果不能經常母乳餵養,母乳量下降會更明顯,因此上班族媽媽更有可能沒有足夠的母乳。
想要奶水充足,大家得知道母乳的構成成分是什麼,不外乎三個東西,水,蛋白質和營養物質,除了母乳中的水分外,蛋白質含量也相對較高。一般來說,母親在餵哺母乳時,每天要消耗約100克蛋白質,以確保母乳的產量不會受到影響。因此,母親不能只喝下奶湯,蛋白質的補充也很重要。「下奶扛把子」出現了,不是木瓜和通草,每天吃一點,變身噴奶機,這個扛把子不是別的,就是——豌豆蛋白質粉
這個豌豆蛋白質粉以豌豆為原材料而成,豌豆在古籍中就有下奶的作用,被稱為給「大自然的催乳劑」,幫助寶媽通乳下奶,可以幫助寶補充蛋白質,提升母乳質量,而且0添加0脂肪,利於寶媽產後身材的恢復,寶媽每天喝一點,奶水不用愁。
除此之外,想要增加母乳量,平常養好4個習慣
1、及時排空奶水
平時親自給寶寶餵奶後,要及時把奶倒空,以便讓大腦知道母乳產量不夠,從而刺激身體增加產奶量。
2、多喝水
母乳是由身體的水分泌的,如果身體缺水,就會影響母乳的分泌。
3、保持好心情
心情好或壞也會影響母乳的分泌,壞心情不僅會影響母乳的質量,而且還可能導致乳腺堵塞。
4、睡眠足
好的睡眠不但能促進母乳質量,對產後的身體恢復也有很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