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新綠萬千重——白山市綠色轉型發展掠影

2020-12-20 華夏經緯網

  從長春驅車300餘公裡,進入長白山西麓。

  北方的春意,總是來得晚一些。時令雖已過春分,但車窗外的山林,仍是黑、白、灰三色交雜。

  不過,我們此行卻是為了探訪白山的「綠」。

  白山之「綠」,「綠」在轉型,「綠」在發展,「綠」在持續。

  過去的白山憑藉煤、林、鐵「老三樣」衣食無憂。不過,隨著林區全面禁伐、煤炭資源日益枯竭、國家加大去產能力度,白山已經處在了一個新的歷史節點,轉型升級刻不容緩、迫在眉睫。

  耗得心血千萬點,喜看新綠萬千重。如今的白山人立足實際,闖出了一條綠意盈盈的發展新路。

  白山逐「綠」,這裡春意正濃——

  「白土」變「白金」

  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標準化廠房映入眼帘,橘黃色的頂棚,白色的房體,呈現出現代化企業蓬勃發展的亮麗景象。

  這裡是臨江市金豹木業有限公司的新廠區。金豹木業由傳統木材加工企業變身為礦產新材料企業,可謂白山市企業轉型升級的成功典範。

  「你看,這個魚池背景牆由硅藻土製作,一年四季流水衝刷卻未見絲毫褪色變形,魚池中的魚也活蹦亂跳的。」在公司的產品展示廳,董事長尹少春自豪地介紹著產品的性能。

  手握11個專利,令尹少春信心十足。新廠區的建成,更令他豪氣倍增。

  「新廠區形成了年產350萬平方米硅藻土複合地板、987萬立方米硅藻土百葉窗片、10萬套硅藻土複合門的產能,預計年銷售收入將達8億元,利潤6000多萬元。」尹少春高興地說:「『白土』變『白金』,我們多年的研發投入沒有白費。」

  在白山市和一硅藻科技有限公司的廠區,營銷經理宗興波領我們來到一棟六層小樓前。

  小樓佔地不大,但裡面卻是國內最先進的硅藻泥生產線。

  「依靠重力作用,我們只在頂層原料投放口安排幾名工人,其餘的計量、攪拌、灌裝等工序全部實現自動化。」宗興波告訴記者,「少了人工的參與,我們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近幾年來,我們的銷售額每年都能實現30%以上的增量。」

  白山硅藻土資源豐富、儲量巨大,現已探明儲量3.4億噸,佔全省96%以上,居亞洲首位,是世界兩大硅藻土礦床之一。2018年5月,中國礦業聯合會授予白山市「中國硅藻土之都」的美譽。

  依託稟賦天然、享譽中外的硅藻土資源優勢,白山市科學謀劃,全力推進硅藻土產業成為白山市經濟發展中的亮麗「名片」和「品牌」。一個以長白硅藻土特色工業園和臨江硅藻土工業集中區為承載,32家規上企業為主體,涵蓋過濾材料、功能填料、生態建材、載體材料4大類、35個品種、138個產品的新型產業體系,正在加速形成。

  流「金」淌「銀」

  汽車沿著蜿蜒的山路行駛,隨著清新淨爽的空氣撲面而來,我們來到了距長白山天池60公裡的農夫山泉撫松長白山天然礦泉水有限公司。

  在這裡,農夫山泉把森林搬進了工廠。走進廠區大廳,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靜靜的「白樺林」,乘坐直升梯而上,便來到了廠區的觀景臺。

  觀景臺上遠眺,浩瀚林海,一望無邊。好山好林加好水,天賦白山,名不虛傳。

  走進生產線,參觀農夫山泉從水源到成品的全過程。偌大的廠區內,員工僅有十餘人,一條條現代化的流水生產線,匯聚了世界最先進的生產設備。

  當地政府隨行人員介紹說,長白山的泉多為天然自湧泉,130餘處天然礦泉水水源地,每天允許開採量為23萬噸左右,年最大允許開採量為8400萬噸,而現有企業的開採量離極限要求還相差很遠。如果達到開採極限,潛在的經濟價值將在1000億元以上。

  白山市共有礦泉水生產企業近30戶,礦泉水產能1160萬噸,2018年實現產量295萬噸,恆大、農夫山泉、娃哈哈、康師傅、天士力等在這裡投資興業。

  在農夫山泉的建廠過程中,為了保護水源地的生態環境,來自挪威的景觀設計團隊為新工廠鋪設了一條景觀步道,使用木樁來固定樹根的位置。一番辛苦與用心,就是為了讓樹根保持完整,不讓生態環境有一絲改變。

  窺一斑而見全豹。由此可見,從水源地保護、使用,到礦泉水的生產,白山都有嚴苛的標準,保證每一瓶水都是綠色健康的。

  煤炭再現新「航母」

  在白山市江源區年產120萬噸焦化產能等量替代及LNG項目建設工地,機器轟鳴、塔吊旋轉、卡車奔馳、焊花閃閃,工人們正在緊張忙碌著。

  吉林鼎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黨好生的一番介紹,讓記者嘆為觀止。

  煤還是原來的煤,但「吃法」大不同。

  江源區原有7家焦化企業,但規模較小、設備簡陋、生產裝置簡單,且沒有副產品回收裝置,汙染嚴重。為響應國家淘汰落後產能工作,江源區及時取締了這7家小焦化企業。

  當然不是淘汰了事,江源區採用先進技術,對焦炭實施等量替代,上大壓小,開發了120萬噸焦化項目。實施等量替代後,焦化產業在總量上沒有新增產能,但在工藝過程中減少了汙染物的產生,大幅度降低了能耗。

  這是白山市立足實際下出的一招升級好棋。

  依託自身傳統優勢,以新型能源精深加工為方向,將煤炭資源優勢轉化為能源經濟優勢,120萬噸焦化產能等量替代及LNG項目拉長了產業鏈,提高了附加值,將原煤價值吃幹榨淨,具有典型的循環經濟特徵和明顯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這個項目已被列入中國製造重點項目。」黨好生介紹說,「項目全部達產達效後,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2億元,利潤6.4億元,稅金1.2億元,並且可以直接帶動1000人就業,間接帶動物流、維修、加氣等配套服務業800人就業。」

  小木片,大產業

  走進江源區吉林中加雪糕棒製造有限公司廠區,木材堆積成座座小山。

  「這麼多粗壯的木料,哪裡買的?」站在一座樺木「小山」下,記者問。

  「國家全面禁伐,這些木料當然不是國內的。」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響應國家號召,我們在俄羅斯建立了原料基地,每年進口3萬立方米優質木材。」

  一路走,一路看,在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工人們在生產線上忙碌著,揀選、裝箱,一絲不苟。

  「這個雪糕棒屬於一級品質,每箱價值40美元,效益非常可觀。」一位車間負責人拿起一支雪糕棒告訴記者,「現在我們的產品主要銷往日本、美國、韓國、埃及、丹麥、伊朗、歐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量能佔到世界份額的70%左右,可以說在這個行業裡我們是第一大生產商。」

  萬萬沒想到,這個3萬平方米的工廠,竟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雪糕棒生產基地。

  「自從去年建起新廠區,購入了新設備,生產就全部實現了機械化。」在一條生產線前,公司負責人介紹說,「這條生產線是我們自主研發、委託製造的,先後投入1400多萬元,一天能加工50立方米木材、生產1000萬支雪糕棒。現在我們基本可以滿足全部出口訂單需求。」

  小木片,大產業。白山市的企業家們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主動走出去,開拓發展空間。但依然不忘把自己的根深深紮根在家鄉,助力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既保護了綠水青山,又帶來了經濟財富。

  「肽谷」人參新傳奇

  在位於撫松縣的吉林肽谷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一杯「人參肽」喝下去,記者奔波採訪的疲勞感頓時減輕了不少。

  人參肽、人參茶、人參面膜、人參皂……產品琳琅滿目。公司負責人介紹說,他們目前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兩條肽提取專利自動化生產線,可進行人參肽、海參肽、牛骨膠原蛋白肽、人參牛骨肽粉、人參海參肽粉、海參牛骨肽粉等6個產品生產,其中膠原蛋白肽、長白山人參肽系列產品年產高達100噸。

  中國人參看吉林,吉林人參看撫松。好資源怎麼轉換為經濟優勢?這是白山人一直思考的問題。

  作為人參核心產區的撫松縣,不僅擁有豐富的人參資源,而且具有悠久的人參栽植歷史。近年來,隨著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人參產業二次創業,白山市依託資源優勢,致力於提升人參產品科技含量、打造人參精品,將豐富的人參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

  人參肽,就是白山市打造人參新傳奇的一個樣本。

  多肽開發研究是目前食品、生物醫藥和保健品領域中最活躍、發展最快的產業。白山市在2012年引進吉林肽谷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利用中國膠原蛋白肽之父——吳慶林教授的人參多肽提取高新工藝技術,從人參中提取具有營養性和生理活性的人參肽,並將這些生物活性肽應用到保健食品和強化營養食品中,極大地提高了人參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白山之行,「綠」意濃濃,令人流連忘返。

  這「綠」中有傳統的延續與升級,也有新興的希望和未來。白山之「綠」,是發展的底色,更是振興的基石。(欒哲 趙廣欣 王春寶)

來源: 吉林日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王冰:白山市奮力描繪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白山市全面啟動中國綠色有機谷·長白山森林食藥城建設,做好「林」「水」「土」「氣」大文章,打好六張牌,走出一條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新路。直面問題,直擊痛點,白山市告別煤、林、鐵「老三樣」在過去,白山是一座「標準的」資源型城市,當然,現在也是「標準的」資源枯竭型城市。過去的老路是肯定走不通的,白山必須要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轉型發展的新路來。然而,由資源型城市轉型可持續發展談何容易,很難!不容易。
  • 最是一年秋好處 ——白山市加快綠色轉型全面振興紀實
    豔陽照白山連日來,記者來到白山市各縣市區,進工地、訪農村、觀景點,強烈感受到一股股蓬勃強勁的發展氣息撲面而來——一棟棟現代化的新廠房拔地而起,一片片五彩斑斕的山林召喚著八方遊人的到來,一股股清泉通過管道引進工業園區,一塊塊綠色有機農田迎來豐收的喜悅……白山市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把生態作為立市之本,將綠色作為發展底色,堅持「生態立市
  • 「綠動」發展強勁 綠色轉型高質
    近年來,仲愷高新區始終堅持把構建綠色製造體系作為工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作為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高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全區有10家企業獲評國家綠色工廠,3家企業獲評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56種產品獲評綠色設計產品,建成國家級綠色製造系統集成項目2個,無論是在獲評類別還是數量上,均居於全市各縣(區)首位。
  • 白山市硅藻土新型強牆體材料項目
    綠色建築的推廣為新型強牆體材料的發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間。裝配式建築發展為新型牆體材料發展將起到極大的帶動作用。  (5)產業優勢   近年來,白山市以綠色轉型為主線,將硅藻土新材料產業作為加快綠色發展、轉型振興的重點產業,設立白山市硅藻土工業集中區,打破行政區劃,打造硅藻土新材料產業發展平臺,創建中國硅藻土新材料產業園,對硅藻土資源進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協調產業組織,功能定位,市場開拓等。
  • 綠色建築產業網際網路蓄勢待發 萬郡綠建助推建材行業轉型發展
    與此同時,因受疫情影響,建築建材行業線下銷量的下滑,促使線上交易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交易模式,推動了建築產業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拓展線上交易渠道、探索數位化轉型,建材領域電商平臺迎來了發展機遇。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在家裝建材領域,線上銷售的滲透率在2025年有望提高到30%以上。
  • 一個煤礦大縣由「黑」到「綠」的蝶變——透視雲南華坪綠色轉型之路
    如今,華坪變了,山綠了,天藍了,水清了,空氣清新了;金沙江畔、礦山壩子、村寨周圍,處處鬱鬱蔥蔥、芒果飄香。這一切的變化,得益於華坪由煤炭產業向綠色產業的轉型。近幾年來,華坪縣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積極建設「全國綠色有機晚熟芒果示範基地、全省清潔載能產業示範基地、大香格裡拉生態文化旅遊經濟圈陽光康養示範基地」,成功實現產業轉型。
  • 「京津走廊」變綠了——河北廊坊以綠色發展新理念統領經濟與生態...
    新華社石家莊2月26日電  題:「京津走廊」變綠了——河北廊坊以綠色發展新理念統領經濟與生態建設  新華社記者王洪峰、齊雷傑  西北接北京,東南連天津,所轄10個縣(市、區)均與京津接壤,河北省廊坊市因而被稱「京津走廊」。  行走其間,感受變化。
  • 從黃金水道到生態新走廊 長江經濟帶奏響綠色轉型發展「主旋律」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長江經濟帶的整體狀況正向好的方向發展,長江大保護需在流域統籌的基礎上,推出相應的保護與修復對策,制定綠色轉型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和優先序。」
  • 吉林:林區綠色轉型
    過去,農民的生活用材大多來自於伐區剩餘物,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保護生態環境政策的相繼出臺,人口與資源、保護與發展的矛盾無法在短期內得到緩解,加之經濟利益的驅動,很多人鋌而走險步入了破壞生態的違法犯罪道路。」
  •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臨沂木業轉型三例——看傳統產業如何走綠色環保...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臨沂木業轉型三例——看傳統產業如何走綠色環保、高端高效之路 2020-12-19 1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新山水、新畫卷——生態環境保護新圖景掠影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新山水、新畫卷——生態環境保護新圖景掠影不久前在山西考察時,他強調,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把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推進能源革命、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統籌起來。  從白山黑水到青藏高原,從三晉大地到錦繡江南,全國兩會前夕,新華社記者採訪看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正不斷深入人心,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成為各地共同發展路徑,美麗中國的山水長卷開始在人們面前徐徐展開。
  • 中國綠色轉型發展區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的現狀與目標
    摘要 【中國綠色轉型發展區域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的現狀與目標】當前我國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而各省市區在資源環境稟賦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方面存在著差異,為了綜合有效地評估不同地區的綠色轉型發展競爭力,需要建立區域尺度的分析框架和評價指標體系。
  • 推動綠色發展,惠州如何增添「綠動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是在「兩山」中打開一條通道,找到一種兼顧經濟與生態、開發與保護的發展新路徑。通過綠色發展解決「兩山」不平衡問題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小蜜蜂」釀就甜蜜「大事業」——白山市大力發展蜂產業側記
    向生態要效益,向綠色求發展。當前,白山市立足打造大生態、大健康、大旅遊、大服務、大文化融合發展的綠色產業體系,正在舉全市之力建設「中國綠色有機谷·長白山森林食藥城」。生態蜂業作為該市綠色有機牌的九大產業板塊之一,承載著踐行「兩山」文化,實現綠色振興的重要使命。
  •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任務要求。這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我們要準確把握其思想內涵和實踐路徑,並以此作為在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遵循。
  • 生態保護呈現"新格局" 綠色發展跑出"加速度" ——懷寧縣月山鎮新...
    作為安慶的北大門,月山鎮牢固對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添「景」、招商重「綠」等系列新發展舉措,使當地顏值提升的同時,也助推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生態添「景」 招商重「綠」最近,全國勞模、月山鎮復興村黨支部書記查正嚴吃完早飯,就匆匆帶著十多個村民前往東山山頂栽種樹木。2004年至今,查正嚴16年累計投資3000多萬元將4700畝荒山變成了「綠色銀行」。「當年這一大片荒山無人問津,全是雜草、石子山和毫無利用價值的灌木叢。」
  • 【實踐新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了未來一段時期綠色低碳發展的目標,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有利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型,對中國長遠的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更體現了中國主動承擔國際責任的大國擔當。
  • 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聚焦《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題: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聚焦《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新華社記者劉羊暘、戴小河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並舉行新聞發布會。
  • 重慶奉節推動煤礦轉型發展促進產業由黑轉綠
    央廣網重慶7月12日消息(記者劉湛)重慶奉節縣政府今天稱,作為全市第一產煤大縣,該縣推動煤礦轉型發展,促進產業由黑轉綠。堅決關礦還綠於山。開展「百日關礦」行動,將37個產能在9萬噸以下的煤礦全部關閉,去除落後產能187萬噸,200餘畝礦山植被逐步恢復。大力獎補支持轉型升級。
  • 「網庫產業帶」「網際網路+人參」白山市開啟健康養生時代
    白山市境內生態環境良好,單位GDP綜合能源消費量降低16.3%,空氣環境質量穩控在國家二級標準以內。突出生態品牌化,把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優勢來堅持、作為品牌來經營,突出「森林氧吧,美麗白山」「天下白山,雪域王國」「天然礦泉,綠色銀行」等生態主題,提升了生態白山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在這種環境裡生長的人參,自然品質得到了保證。  第三,絕佳的旅遊資源。旅遊優勢也帶動了人參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