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某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在校內開健身餐店的視頻引起了網友熱議。創業者是一名大四日語系的學生,曾在從事健康產業的姐姐公司實習。掌廚則是一名大二體育系學生,去年考取了營養師證。他們的一份健身餐賣18-25元,有不少人願意購買。
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如今大學生就業一大趨勢,而在這股年輕的創業潮裡,餐飲業更是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首選,除了因為門檻低、投資小、回報快,更主要是學生本就屬於餐飲市場消費的主流人群,他們更清楚這群人的喜好,更了解熱門的營銷話題。他們會根據定位,提供更受顧客喜愛的產品,打造差異化的餐廳。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經營輕食餐飲,反映出輕食主義餐飲正被推向風口。隨著健康觀念逐漸深入人心,餐飲界颳起了「健康風」。新鮮、健康、天然的食材越來越被青睞,人們開始抗拒高油、高鹽、高糖的烹飪方式,抗拒高熱量高脂肪食物,轉而青睞起偏清淡清爽的食物以及口味。不少餐企已經看到了健康餐飲的趨勢,主打「輕食主義」的餐廳已經興起。
跨界開輕食餐廳
看好年輕一代市場
業內認為,輕食是一個來源於歐洲的概念,最開始是指用來搭配咖啡的小簡餐,常被解釋為快速、簡單的食物,分量少且容易吃飽,現在則是指清淡、熱量低的食物。
懷著對輕食主義餐廳的好奇,成都記者實地探訪了幾家以輕食為賣點的餐廳。
RawHeart生機輕食店在大眾點評網上有五星評分。這家小店的裝修風格簡潔明快,與普通咖啡館沒什麼不同。店主崔偉今年39歲,在廣告界摸爬滾打了14年。崔偉告訴記者,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讓他超重、中度脂肪肝、膽固醇超標,於是他辭職專門學習營養知識,在成為高級公共營養師後,跨界開了這家輕食餐廳。
崔偉說,雖然去年7月才開業,但是每天到店的客人絡繹不絕,賣得最好的是沙拉、穀物飯和各種意面。「在我看來,輕食主義最重要是熱量控制,通過選擇低熱量、高營養的新鮮食材,代替不那麼健康、高熱量的食材。輕食主義強調均衡,和普通的節食不同,輕食不是要挨餓,而是在一定熱量限制內,儘量選擇營養又飽腹感強的食物。」他認為之所以「輕食」這麼紅,是因為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的飲食習慣,少油、少鹽,儘量保持食物的營養。
卡路裡博士是一家線上輕食餐廳,今年3月1日開出了第一家實體店。店主陳星是健身教練出身,開業兩年來在健身塑體人群中積攢了較好的口碑。他追求健康的體魄和陽光的精神,希望通過餐廳,把這種理念傳遞給更多人。在陳星看來,隨著健康飲食理念的普及,線上輕食店應運而生,就他所知的就有幾十家。「但是因為種種問題,比如規範、低門檻、惡性競爭,線上輕食發展還沒幾年就開始衰落,現在線上開始轉移到線下。」
兩位店主均表示,輕食餐廳的客戶年齡在25歲到35歲左右,他們認同輕食主義理念,關心輕盈的體態和內在。「不僅僅是關心體重的女性,很多時尚男性也是我們的客戶。」崔偉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這種健康的飲食習慣,輕食主義餐飲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人類在脂肪和甜味上有先天偏好,所以輕食在口味上確實有些清淡。我們會努力改進,但更要堅持『輕食』理念。」陳星則表示,輕食只是相對的健康,能成為生活的常態,「隨著消費升級,成長起來的90後、00後更加關注健康,我更看好新一代的市場。」
輕食餐飲門檻不高
加盟品牌蜂擁而至
目前成西餐形式的輕食在成都佔據著主導地位,菜品基本以沙拉、三明治、義大利麵、蔬果汁、酸奶為主,人均消費在每餐70元左右;其他形式包括粵菜、素食、日式料理、泰國料理。
記者搜索大眾點評網發現,成都有上百家輕食餐飲店,排名靠前的幾家都有數百條點評,實體店主要集中在春熙路、天府大道等80後90後聚集的區域。而美團網上與「輕食主義」相關的成都餐飲店有380個,人氣最高的藏茶蔬食火鍋(環球中心店)有近4000條評論,有上萬訂單。排名前20的店鋪也都有2000訂單以上。
業內人士認為,輕食餐飲的門檻不高。輕食食材種類不多,無需複雜的烹飪技術,菜品的標準化程度高,食材的倉儲、物流也較為簡單,因此模式容易複製。
成都商報記者注意到,由於輕食利潤較高,各種輕食餐飲加盟品牌也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甚至有品牌拿到了B輪數千萬人民幣的投資。記者在百度上搜索「輕食加盟」,至少有30個品牌,來自全國各地、新加坡、拉丁美洲、歐美。這些品牌紛紛鼓吹「輕食主義餐飲時代到來」「引領都市餐飲新風尚」,其基本流程與眾多網紅餐飲如出一轍:技術培訓、店鋪選址、開業支持、食材配送、後續支持;「一站式幫扶無需開店經驗」、「特許加盟區域代理」這些提法也似曾相識。
記者以新手身份向某輕食品牌諮詢加盟事宜,項目經理向記者描繪了美好的「錢景」:單店20平米,投資17萬(不包括房租、人工、水電),毛利75%,月淨利潤3萬元以上,保證6個月回本。「所有菜品都是標準化操作,你來本部學習4天就能通過考核。」「5成以上的業績來自外賣,一天中午能賣出四五百份。」「20元一份的沙拉成本只要5元,如果選擇農貿批發市場還能更低。」他承認中國人的模仿、複製能力很強,認為未來會淘汰很多輕食品牌,不過「這個行業還處於上升期,未來5年是可以保證的。」另一輕食餐飲品牌經理勸記者「創業要儘早,輕食目前是趨勢,這股風也就3-5年」。
從業者看好市場潛力
有餐廳「蹭熱點、借東風」
成都的輕食市場還在起步階段,多位從業者都對這個市場持樂觀的態度。從事餐飲行業幾十年的張先生表示:「近兩年輕食餐飲進入發展階段。雖然目前輕食僅佔到整個餐飲業的1%。隨著飲食健康日益成為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預計未來能佔到餐飲業的20%,市場潛力巨大。」
健身餐店主康健則認為,明確的戰略定位是重中之重。輕食不是專業的健身餐,他給的定位是帶著健身光環,減脂作用的高級營養餐。和他合作團餐最多的不是健身房,而是外企、銀行這些收入較高的非健身人群。
不過輕食餐飲尚面臨諸多問題,首當其衝的是消費者飲食習慣的培養。張先生認為,輕食的替代品很多,並非健康飲食的唯一選擇,加上口味上與中國人的習慣相去甚遠,市場接受度亟待提高。「輕食不僅要培養消費者,更要搶奪消費者。輕食是餐飲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女性對此具有引領作用。」
輕食餐飲如此火爆,自然有不少餐廳「蹭熱點、借東風」。輕食的賣點是低脂、低熱量,但是記者發現,有店家打著輕食的招牌,賣著高熱量食物。牛排、披薩和各色甜點是菜單上很常見的品類,幾位受訪店主均表示,有節制地吃甜點是輕食的一部分,這也是向市場妥協,牛排也能通過選材和烹飪方法達到輕食標準,但是披薩、炸雞、漢堡就存疑了。
一位西餐廳店主表示,主食沙拉還是很小眾,目前市場尚不成熟,經營所需,主食沙拉只能作為餐廳的主打之一。
口味與價格
讓不少顧客感到難以接受
記者隨機採訪了多位顧客,發現減重瘦身、健康飲食、趕潮流是他們吃輕食的主要原因,而部分消費者對輕食餐廳的價格、口味感到難以接受。
上班族鄧小姐告訴記者,成都吃的誘惑太多,火鍋、串串都是重口味,對身體負擔很大。自己平時都坐辦公室不怎麼運動,又不想承受節食痛苦,輕食能在保證正常膳食結構和一定熱量的前提下,儘快減輕體重。80後鄭女士覺得「健康和好吃是矛盾的」,自己做的輕食味道寡淡,吃兩次就受不了。「好的輕食餐廳能平衡美味與健康,普適性更強,適合長期堅持。」
但也有顧客認為完全不能適應輕食的口味,而且輕食餐廳價格偏高。「每家輕食都很難吃,會選擇輕食的人根本不在乎口味。」「一份足以充飢的輕食沙拉一般在40元左右,稍花哨點便要60-70元。」還有消費者表示自己就是體驗所謂的網紅店,並沒有要改變飲食習慣的意思。
一直以來,輕食都是以減脂、健身為賣點,因此會給顧客提供菜品的卡路裡含量,來量化能量的攝入,全國連鎖輕食餐廳摩卡站的市場營銷經理劉偉表示:「這給一些顧客帶來了精神上的壓力。不過隨著營銷概念的拓展,輕食正逐步減弱健身餐的印象,不再在菜單上標註卡路裡。」
劉偉認為:「現在有不少提供輕食的餐廳是為了趕風口。輕餐不應該局限在『吃生的』、『吃沒有油的』、『吃西式的』。輕食應該從營養素的角度去搭配食材,減去其中不必要的成分,然後通過精巧的烹飪藝術做出美味。輕食不應該很貴,昂貴會限制健康觀念的推廣。輕食主義到底是曇花一現還是能真正形成飲食習慣,在現在多元化的消費中值得期待。」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吳丹若
編輯 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