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書院遇上大學

2020-12-13 光明數字報

    臺灣自2008年起,陸續有許多大學結合校內資源與住宿設施,成立書院制度,期望能藉由書院潛在課程的落實,豐富大學生的學習並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開拓其全球的視野。近三年臺灣的大學興起書院制度之潮流,並各自發展其特色,包含了政治大學、清華大學(新竹)、中正大學、東海大學、亞洲大學、明志科技大學、華梵大學、中華大學、大葉大學、法鼓人文社會學院、高雄醫學大學等22所院校。

    為何會產生如此之趨勢?其影響主要來自於美國,而非中國本身。近十幾年來,海峽兩岸以及美國的大學有感於大學規模過大,教育體系越來越制式化而失去彈性,師生之間的互動更是疏離;過分專業化的學習,以及過分工具化的學習目的,不斷迫使大學本身必須思考何謂大學?何謂學習?正如政治大學國際發展書院的前總導師季淳先生所言:「現在大學是職業訓練所,而非學問之殿堂。」書院教育的產生流行或正是對這種知識追求的回應。

    近年來臺灣持續推動通識教育改革計劃、發展五年五百億的邁向頂尖大學計劃及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劃等,提供各校發展特色並明確其定位。在此背景下,書院教育更是快速發展,學生數量也持續增加,那麼書院教育有何特點竟能如此吸引學生參與?

    就起形式而言可歸結為:住宿學習、小班教學,服務學習相互搭配。而其內容則為:人格導向的「安身立命」與「修身養性」之學。

    目前臺灣大學書院制度理念皆為推廣通識教育為主,故又稱博雅教育或通才教育。其中五所書院——政大書院、清華學院、博雅書院、紫荊書院、華梵書院較偏重學生的基本能力、自主學習、生涯規劃、價值觀念的養成;明志書院、三品書院則偏重品德教育的紮根,中華書院則為品德教育與學生生涯導航、國際視野等平均發展。雖然各書院成立之基礎與理念不盡相同,但大多為推廣通識教育為主,並重識全球意識之養成以邁向關懷的世界公民。

    在處理書院與其他專業院系的關係上,書院教育也更注重學生自己的判斷力和自決能力。以東海大學博雅書院為例,雖然書院生是全部集中住宿,但是書院亦鼓勵書院生參與各系的活動。若是互有衝突時,書院尊重書院生的自決,不主導卻鼓勵書院生培養自行判斷的能力,這是書院生活學習的一部分。書院的課程與活動都製作錄像,書院生若有請假,可以藉此補看,以降低書院生與系上活動的衝突。至於系上的專業課程,則書院生與各系一般生同學一起上課,決不衝突。書院各項課程與活動,與各系最大的差異就是學習的性質。書院是以生活學習為重,各項課程與活動是以生活學習為核心,而各系的專業是以知識學習為重。

    在大學中現代書院教育蓬勃發展的同時,傳統書院現在狀況又如何呢?根據資料可知目前尚存的有臺北的明志書院、大觀書院,高雄的萃文書院以及鳳儀書院等十幾處傳統書院。但大多只作為古蹟被保留了下來而已,並不具備教學功能,更罔談傳統文化傳承。近日,我參訪了位於臺北市板橋區的大觀書院,據了解該書院目前仍在使用中,不過已是改作為幼稚園,與其他幼稚園無異。而臺北現存的另一書院——明志書院已不再使用。由此可看出,一方面新式的書院教育在臺灣的大學中蓬勃發展,而作為傳統教育的載體——傳統書院,則已光輝不再,這和內地的現狀略有不同。對於二者之異同,政治大學國際發展書院的前總導師季淳先生表示:「從書院教育本身來看,書院教育都更關注人生教育,更注重知識性,而非非職業性和技術性。但相對於傳統書院,現代書院教育或博雅教育並不局限於人格和人文素質培養,而是一種基於社會中的人的通才素質教育,所以在思想理念和目標上會有一定的差異性。」至於哪種方式更適合當今社會,則有待時間的考驗。

    其實書院教育並非只存在於臺灣,內地與港澳亦均有實例可比較。

    相對於臺灣的博雅教育,大陸最早開始嘗試的是北大的元培學院。該計劃源自北京大學本科教育改革的第二階段——元培計劃,目標是「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歷經六年不斷的嘗試與修正後,藉由元培計劃實驗班所實行的管理模式的基礎,校方於2007年決定成立不同於專業學院、肩負探索北京大學本科教育改革重任的元培學院,元培學院具備了跨學科組織專業和跨學科建立課程體系的功能,其可利用跨院系的自由選課機制,提供學生更靈活、更個人化的學習。

    另一個可以比較的就是香港中文大學,其為香港唯一一所實行書院制度的大學。對許多香港中文大學的畢業生來說,大學生活的重要回憶並不在於拿了多好的成績,而是在書院生活的點點滴滴。逸夫書院院長沈祖堯教授2008年在中文大學的校刊說:「書院,是爭勝奪標的競技場,是交朋結友的地方,是思想激蕩、心靈碰撞的場所……但這一切歷盡之後,大家得出的是互信和深厚情誼。」

    新亞書院學規中有一項:課程的學分是死的、分裂的,師長人格是活動、完整的。你應該轉移自己目光,不要僅注意一門門的課程,應該先注意一個個的師長。書院讓教師與學生密切交流接觸,教師與學生也能夠教學相長,甚至能解除當今因規模日漸趨大而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藩籬,書院的一切是他們日後頗具深意的回憶片段。這和當下臺灣書院教育的理念不謀而合。

    或許這正成為一種趨勢,結合當下社會形勢和社會需要,在傳統書院教育的基礎上產生的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式的書院教育或許會逐漸被人們所接受,畢竟在這個冷漠的年代,我們需要對知識的熱情和激情。而這既是傳承,也是創新。

相關焦點

  • 河南科技大學成立2個書院:麗正書院、河洛書院!
    8月30日上午,麗正書院、河洛書院授牌儀式在博園第一會議室舉行。河南科技大學書院制改革領導小組全體成員,麗正書院、河洛書院相關負責同志及學生代表參加了授牌儀式。儀式由校黨委副書記李漪主持。在熱烈的掌聲中,河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崔世忠、校長孔留安分別為麗正書院和河洛書院授牌。
  • 書院傳統助力高校改革 大學書院製成為新課題
    其中一項很獨特的做法,是在大學裡成立「書院」。學院管學習,書院管生活。一般認為,這種書院制借鑑了西方大學住宿學院的做法,也承襲了中國書院的古老傳統。  記者深入實行書院制的香港中文大學、復旦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了解書院的運行模式,探究其發展方向。  2011年的新學期,復旦大學宣布,將在通識教育的基礎上在個別學院試點四年書院制。「書院」這個詞語又一次走進公眾視野。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逸夫書院一行訪問南洋書院
    12月5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逸夫書院林豔娟經理一行來訪西安交通大學南洋書院。院務主任郭小平及南洋書院全體輔導員對逸夫書院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雙方就書院建設、學生管理方面的經驗與成果進行深入探討與交流。
  • 新亞書院記遊
    原創 張來春 上海老底子新亞書院記遊張來春2007年暮春,作為上海市基礎教育「雙名工程」劉定一老師名師基地的成員,趁著隨劉老師到香港中文大學參加兩岸四地教學理論研討會的難得機會,遊覽了現位於中大裡的新亞書院。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第四所書院——祥波書院成立啦!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梁乃鵬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劉遵義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莫裡斯教授、祥波書院捐贈人楊祥波先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等社會各界嘉賓出席了成立儀式。
  • 嶽麓書院:在湖南大學校園之中,我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
    嶽麓書院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秀麗的嶽麓山下,湖南大學校園之中,為我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它自北宋創始,歷宋、元、明、清各代,興學不變。隨著清末改革學制,廢書院,辦學堂,辛亥革命後改高等學校等,直至湖南大學,均因舊址擴建,千餘年來都是湖南高等學府所在,反映了祖國文教事業的悠久歷史,是十分可貴的文物史跡。自上世紀八十年嶽麓書院經由湖南大學管理和修復以來,書院延續了千年的教育辦學和學術研究傳統,成為了全國書院中承繼其傳統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譽為「千年學府」。嶽麓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晉以前為道士活動據點。
  • 這裡的年輕人有個「書院夢」
    創始人石行2015年從貴州民族大學本科畢業後,琢磨著和幾位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伴下鄉辦書院。談及初心,石行說:「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論述,我看到創建新型書院大有可為。」  可是,這「書院夢」怎麼圓?說來也巧,滿腔熱忱的年輕人遇上了鍾愛傳統文化的貴陽市花溪區天鵝村村民。他們將自家依山傍水的宅基地,以資源入股的方式加入書院。
  • 滇西應用技術大學成立「八大書院」 開啟書院制育人模式
    「八大書院」啟動儀式校黨委書記羅進忠(右一)為葉志明教授(左一)頒發聘書2020年1月10日,滇西應用技術大學舉行「八大書院」啟動儀式,學校籌建伊始就謀劃的書院制育人模式開始實施,這是學校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 彭康書院召開牛津大學、華東師大書院制育人模式研討會
    11月7日上午,彭康書院在東20-121召開了牛津大學書院制、華東師大孟憲承書院制的專題研討會。校黨委副書記宮輝出席研討會,書院全體老師參加研討。 研討由兩個小組分別負責牛津大學書院制、華東師大孟憲承書院的深入研究工作,突出兩所學校在書院制建設上的特色,著重研討如何進行借鑑和學習。 兩個研究小組代表通過PPT展示講解各自小組的研究成果。
  • 新亞書院記遊(作者:張來春)
    2007年暮春,作為上海市基礎教育「雙名工程」劉定一老師名師基地的成員,趁著隨劉老師到香港中文大學參加兩岸四地教學理論研討會的難得機會,遊覽了現位於中大裡的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我們去的時候是下午,雨時下時歇,天色陰沉,又恰逢周日,山澗中流水淙淙,山林間時有鳴禽,中大校園逾顯空曠而幽靜。
  • 古代大學叫書院,韓國教育界讓書院再成熱詞,復旦表示不服
    其實,書院在古代就是大學。如果追溯源頭的話,可以追到春秋時期孔子辦私學那裡。不過一般來說作為組織,我們還是把源頭放到唐宋。可以說,書院第一次正式得到大發展是在宋代,因為正式的書院教育制度是由朱熹老夫子一手創立的。
  • 復旦大學五大住宿書院正式亮相
    復旦大學五大住宿書院正式亮相 2012-10-23 10:14:59 來源:北京考試報
  • 大學書院改革的邏輯
    書院的本質  課程教學需要教學計劃,課外經歷也需要培養計劃。專業教學的組織機構是院系,而課外培養計劃實施的主體則是書院。  1.中國古代的書院  中國古代書院融學習、住宿、吃飯、祭祀等活動於一體,這從書院的設施可以看出,一般書院多由祭祀設施、講堂、藏書樓、齋舍和生活設施五部分組成。我國古代書院的功能主要包括藏書、祭祀和講學。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祥波書院成立
    >   深圳僑報訊(記者冷雪冰)昨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祥波書院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梁乃鵬,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書院捐贈人楊祥波,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龍崗區委書記張勇等出席書院成立儀式。  這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繼逸夫書院、學勤書院和思廷書院後成立的第四所書院。其由原全國政協委員、歲寶集團董事長楊祥波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捐贈一億元設立。
  •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艱險中奮進
    相信很多讀者對於香港中文大學都不會陌生,它其中一個著名的特色是其「書院制」的傳統。香港中文大學1963年由新亞書院、崇基書院和聯合書院三家書院組成,隨著大學的發展現在已經新增了不同的書院;而新亞書院、崇基書院和聯合書院三家創始書院都具有深厚的歷史,不少著名的學者曾經在這三家書院任教。這次為各位讀者介紹新亞書院。新亞書院的成立得追溯到1949年,當年,已故史學家錢穆先生與哲學家唐君毅先生及張丕介先生創立新亞文商專科夜校。
  • 復旦大學:五大書院迎來五位新掌門!
    「書院工作有非常大的前景,書院在育人工作中發揮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大。」  焦揚在講話中表示,書院是復旦人才培養和思政工作的一張靚麗名片,也是新世紀學校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今天的書院,已經成為每一位本科生的成長舞臺和美好的大學生活記憶,成為師生共有、共建、共享的學術和生活共同體,成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復旦精神的文化坐標,成為學生校園生活的溫馨港灣。
  • 【書院】逸夫書院
    逸夫也是中大宿生最多的書院。「We are Shaw, the best of all!」    https://www.shaw.cuhk.edu.hk/en(逸夫書院)    筆者認為書院的處在一個比較差的位置,因為它是距離大學站最遠的書院。如果要去大學中心位置,錯過了校車,就不得不爬那可怕的「長命坡」。
  • 開幕大禮包:書院文化@香港中文大學
    ,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她受到英國教育制度影響而發展出的書院文化,它使整個大學的管理更加有效。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崇基遂成為三大創校成員書院之一。大學九所成員書院中,只有崇基學院附有音樂及神學課程。崇基學院旨在繼承國內十三間基督教大學之辦學使命;本「崇奉基督」之精神,命名「崇基學院」。「崇基」亦兼含「崇高基礎」之意。 1951年,崇基創校伊始,即以「止於至善」為校訓,寓意不斷追求圓滿。
  • 我校書院制對話牛津大學學院管理
    書院制最早起源於世界十大學府之一牛津大學。作為牛津大學最古老,也最成功的學院——默頓學院的院長,Jessica Rawson教授為我校書院制管理帶來了一次最新思想和管理理念的交融。     丘進:培養優秀社會公民是書院制的目標    丘進副校長針對我國大學的管理體制,及近年來大學在培養目標和功能方面的變革,介紹了我校書院制的建設思路和總體情況。
  • 在嶽麓書院讀大學,究竟是一種什麼體驗?
    湖南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大學,也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湖南大學很有歷史,這裡的嶽麓書院,創建於北宋開寶九年(即976年),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歷宋、元、明、清各代,弦歌不絕,世稱「千年學府」。儘管對這個名頭有不少爭議,但不可否認,這是每個湖大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