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碩畢業兩個多月了,眼下正為找工作的事發愁,之前因為考研失利,他想來年再戰,父母不同意,希望他儘快找工作,可連續面試多家公司都沒結果。最後,在父母逼迫下,趙碩找了份保險銷售,準備先將就一下,把眼下的工作當成「過渡性工作」,等有好機會再跳。如果你遇上這樣的就業選擇題,是該繼續找理想工作還是先找一份工作過渡啦?
煩惱:
考研失利 畢業變「失業趙碩今年23歲,家住渝北青河世家小區7棟,從小成績優異的他被看作是家裡的希望,可就在這個夏天希望破滅了,不僅考研失敗,連工作也沒找到,甚至成為家裡負擔。「2月底得知考研失利,爸媽就急衝衝催我找工作。」 趙碩說,等到6月拿完畢業證也沒合適的工作,相當於畢業即告「失業」。之後的他準備起了7月份的事業單位考試,但時間早已不足,等拿到成績,再次失利。接連的考試失敗讓趙碩不死心,「我想來年再考研,可爸媽不同意,他們希望我先找工作。」讓本就因為考試失敗而備受打擊的趙碩感到焦慮。
無奈:
父母逼他找份工作過渡趙碩告訴記者,因為和爸媽缺乏溝通,這段時間頻繁發生口角,「主要的矛盾就是工作問題,爸媽說即使找不到好工作,找一份工作過渡也行,不能在家啥也不做。」於是,該繼續考研還是先找份工作,成為趙碩不得不面對的難題。最終,趙碩妥協了,先找工作,考研的事先放一放。「我計劃找程序開發相關專業的工作,參加了3場面試都沒有結果。」爸媽告訴他,不行就降低預期,找個「過渡性工作」,等有機會了再跳。趙碩只得答應。於是,他又調轉求職方向,入職江北一家商務公司,做保險銷售。「工作是有了,但不是我想要的,只能先將就一下,慢慢積累經驗。」趙爸爸告訴記者,畢業後就得自己靠自己,只能先工作,先掙錢養活自己,至於兒子考研的事,等工作穩定了再慢慢考試。
微調查:
近6成大學生願意接受過渡性工作近日,中青校媒向全國80餘所高校的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59.28%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在沒有找到理想工作的情況下願意接受過渡性工作,33.98%的大學生表示「說不準」,還有6.75%的大學生拒絕接受過渡性工作。對此,本報記者也詢問了不少上班族,來聽聽他們的意見。
贊成派:
求職競爭激烈先入職再說
張莉(女,23歲,應屆畢業生):我就找了份銷售的工作過渡,比起同事們,工作能力可能還是『不達標』,等過段時間有經驗有能力了再跳槽不遲。
劉欣欣(女,28歲,HR主管):現在求職競爭非常激烈,哪裡管得了那麼多,先入職再說。我當初就是,先找了份工作過渡,後面才慢慢換工作。
王薔(女,29歲,公司採購):先找到一份工作壓倒一切,過渡性工作」也總比待業在家好,畢竟你得先填飽肚子,才能去完成所謂的夢想。
反對派:
找工作沒必要將就
黃明州(男,32歲,公司經理):對於有職業規劃的人來說,每一份工作都說至關重要,很大程度決定今後職業走向,建議第一份工作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能入行的。
周曉華(男,23歲,應屆畢業生):我找了兩三個月才找到一份滿意的網際網路公司工作,中途有很多機會可以過渡,但我都放棄了,覺得工作跟愛情一樣,沒必要將就。
楊敏(女,25歲,媒體編輯):畢業還是儘量去靠譜點的大公司,隨便找份工作過渡很可能是混日子,對職業生涯沒什麼益處。
討論:
過渡性工作的利和弊所謂過渡性工作,是指在你尋找更佳工作選擇期間,把這份工作當作跳板,當作一種通向更好的工作的過渡。重慶資深投資人、創業導師楊明安表示,過渡性工作有不少利和弊。其中,過渡性工作好處有三點:第一,能掙錢解決個人溫飽問題;第二,能暫緩焦慮情緒,不必為沒有工作而失落,提升個人自信,;第三,可累積工作經驗,能為那些迷茫的求職者提供時間尋找自己的職業方向。至於弊端, 最大的問題就是穩定性差,會遭到公司的嫌棄。此外,很可能明知是過渡,在工作上不積極,不但沒有獲得應有的成長,反而耽誤了時間。
點評:
在過渡性工作中提升自己最明智重慶資深投資人、創業導師楊明安表示,「過渡性工作」多數是形勢危急才做出的決定,並且自己明知是工作過渡。如果一時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退而求其次,乃至「過渡性工作」未嘗不可。楊明安還表示,剛畢業學生找工作是一個雙向選擇,「你在選工作,工作也在選你,不要好高騖遠,選一份過渡性工作,在工作中提升自己,這才是最明智的。」
都市熱報-廂遇記者 郎建榮 實習生 陽書玉
編輯:戴林
校審:周圓
總值班:嚴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