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統計顯示,我國每年有400多萬人患有疝氣。然而,由於疝氣不痛不癢,有的疝氣病人患病十幾年或二十幾年,實在不能再拖才治療,不少已發生腸嵌頓、壞死等嚴重後果才治療,不但可能造成嚴重後果,花費還翻倍。專家表示,除了少數人,大多數人患有疝氣,都應儘早採用手術治療。
■新快報記者 梁瑜 通訊員 靳婷
64歲老伯得疝6年,發生嵌頓差點沒命
64歲的許伯因為6年前就出現的一塊腫物差點丟了命!原來,6年前許伯就發現左腹股溝區有一塊腫物,躺下後又不見了,因為沒有任何不舒服,他沒管。但今年1月開始,許伯腹股溝區開始疼痛,肛門停止排氣排便,還嘔出了大量糞便樣的汙穢物,腹部腫物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可以回縮了。醫生發現,許伯腹股溝區的腫塊已經有近兩個拳頭大,質地硬、有壓痛、皮溫高、手推不能還納,診斷許伯有嵌頓性腹股溝疝伴梗阻,需要馬上做手術,否則小腸腫脹越卡越緊,最終可導致缺血性壞死,還可能引起起膿毒血症而危及生命。
廣東省人民醫院血管甲狀腺腹壁疝外科胡世雄副主任醫師向新快報記者表示,疝氣屬外科常見病,但是腹股溝疝平時可能不疼不癢而不予重視,而老年患者又因為怕掛號、看醫生麻煩,做手術又擔心術前可能要洗腸子、下胃管、插尿管,還擔心手術住院拖累子女而選擇扛著不就醫、不治療。殊不知,疝氣也會越拖越大,影響日常活動,還會拖到腸管卡住,甚至發生腸梗阻、腸穿孔、腸壞死、腹膜炎,危及生命。
如上文的案例,醫生在術中發現許伯的疝囊處小腸嵌頓部分明顯缺血壞死,最後不得不切除10cm的小腸。還由於小腸嵌頓發生了感染,本來只需24小時就能出院,最終住院22天才康復出院,費用也翻了十倍。
約3%的疝氣患者會出現嵌頓,女性更易
胡世雄介紹,疝氣可發生在腹股溝區,也可發生在腹壁區、食道。腹股溝疝的發病率約為3‰-5‰,中老年、男性、兒童及長期便秘、咳嗽、肥胖、重體力活動、有前列腺疾病和懷孕女性為高發人群。
「約3%的疝氣患者會出現嵌頓,容易導致危險。」他稱,腹股溝部位的斜疝、股疝最容易出現嵌頓,切口疝、造口疝也容易發生嵌頓。當小腸由疝環突出並被卡住不能回到腹腔時,可伴有劇烈腹痛、噁心、嘔吐、便秘、腹脹等症狀。
女性得疝不能拖。胡世雄指出,女性發生疝嵌頓的機率比男性高五倍以上!因為女性以股疝(突出於腹股溝韌帶下方)居多,容易嵌頓。因此,女性尤其懷孕前就有的疝,一定要孕前解決,否則孕期腹壓增高,增加嵌頓風險。
唯一能稍待觀察的小兒腹股溝疝。小兒在娘胎裡發育時,在睪丸下降過程中形成鞘狀突,出生後若未閉合或閉鎖不全,可形成疝。由於2歲以內鞘狀突有自行閉合的可能,因此出生後有疝的小兒,可先不做手術觀察至2歲,2歲後還沒閉合,就應手術治療。
疝氣無法自愈
手術是唯一治療方法
「疝氣是無法自愈的,越早、越年輕治療才越簡單。」胡世雄表示,疝塊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會越來越大,症狀也越來越明顯,且可能發生嵌頓等危險;疝氣早期手術可24小時出入院,疝氣越大手術就越複雜,住院時間和費用都會增加;隨著年齡增長,伴隨疾病增多,增加了手術的難度和風險,有時甚至因為嚴重的基礎疾病而不能耐受手術。
疝氣該怎麼治療?「如同衣服破了要縫補一樣,腹部溝區的薄弱也需要手術來修補,手術是腹股溝疝唯一可靠的治療方式。」胡世雄介紹,目前治療疝氣的手術方式有開刀、腹腔鏡等,麻醉方法也有局麻、硬膜外麻醉、全麻等,要根據患者年齡、需求等來選擇合適的方案。
Tips
看看你有沒有疝氣?
胡世雄指出,常見的腹股溝疝有如下特點:
一、站立時有腫物自腹股溝區突出,仰臥後消失,按壓也可回入腹腔;
二、有時腹股溝區有酸痛、疼痛、墜脹感;
三、嚴重時會劇烈疼痛,甚至出現噁心、絞痛、嘔吐等症狀;
四、有腹部手術切口或造瘻,局部出現可復性包塊。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