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 0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小九 39健康網
有些小孩一哭鬧,大腿根部就鼓起了個小包,安靜或睡覺時小包包又看不見了,家裡有「經驗」老人說這是疝氣,因為孩子脾氣大,太愛哭的緣故引起的。究竟疝氣是什麼?真的是孩子哭出來的病嗎?
什麼是小兒疝氣?
胎兒時期,男性睪丸是在腹腔裡,隨著發育,睪丸從腹腔轉移到陰囊,途中可帶動部分腹膜下移,隨之下移的腹膜稱為鞘狀突。
由於部分小孩出生以後,鞘狀突沒有完全閉合,形成了一個通道,腹腔的腸子或者網膜,甚至女孩子的子宮、卵巢,都可以通過這個通道向下移動,局部形成的包塊就叫做小兒疝氣,臨床上以腹股溝疝最多見。
小兒疝氣是孩子
哭出來的病嗎?
小兒疝氣和成人的疝氣是不同的,小孩疝氣主要是先天性的原因引起,而成人主要是後天性的原因引起。
從定義上可見小兒疝氣,首先存在一個沒有關閉的通道,才形成的一個疝氣,與哭鬧並沒有直接關係,但為什麼有的時候確確實實愛哭的孩子容易起包塊呢?
主要是孩子哭鬧的時候,腹腔的壓力增大,把腹腔裡面的腸子向下擠導致的,不過前提條件是有一個通道才能擠下來,如果沒有這個通道的話,是擠不下來的,所以哭鬧不是致病原因。
哪些孩子容易得小兒疝氣?
早產兒,有9%~11%的早產兒可能會得疝氣;
低體重兒,500g~750g低體重兒疝氣發病率60%;
小兒疝氣的手術方式有哪些?
針對小兒疝氣,基本都是建議以手術來治療,可以選擇開刀手術和微創手術,兩種方法損傷都是比較小的。開刀手術一般是開一公分左右的小口,而腹腔鏡是在肚臍位置打一個0.5mm的洞,然後在腹股溝的地方做一個0.2~0.3cm的穿刺孔,所以總體來講,兩種方法的創傷都不大。
兩種手術的目的都是為了結紮鞘狀突,但也有一些小區別,開刀手術是直接在局部的地方來找鞘狀突結紮,而微創方法能夠做到高位結紮,所以相對來說復發率較低,另外腹腔鏡可以看到兩邊,即另一邊存在有鼓包風險的情況下可以同時兩邊都做。
能不能等孩子
大一點再做手術?
手術指徵裡面專門有一條涉及到年齡的問題,建議孩子長到半歲以後就可以做手術,有的醫院建議到一歲以後做,但如果是一旦發生了嵌頓,一般情況下一部分推不回去,要馬上就做手術,即使能推回去也建議不要再等,因為下一次可能會再次卡住。
當然有的時候根據具體情況,有的孩子營養比較差,發育比較差,可以適當往後推一點,但也不建議拖太久。
疝氣帶、外用貼
這些方法是否有效?
很多家長喜歡說可不可以保守治療,其實如果是疝氣的話,一般不建議保守治療,不建議用疝氣帶或者外用貼,那是不是說這種疝氣帶沒有用?其實它存在有它存在道理,如果孩子還有其他疾病例如心臟病、腦積水,就暫時無法手術,可以暫時使用疝氣帶。
但是在用疝氣帶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如果孩子哭鬧不安、四肢亂動,孩子太小表達不了的情況下,要看看包塊是不是比原來大了,是不是存在嵌頓的情況,一定要警惕特殊情況的發生。
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39健康網與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特別推出兒童保健專輯,少點誤區,少走彎路,為孩子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更多兒童保健知識,請點擊圖片查看!↓↓↓
醫生介紹
楊六成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普通外科中心副主任、小兒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學術任職:
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分會肛腸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外科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兒童創傷急救與外科危重症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小兒外科分會常委、普外學組副組長、廣東省醫師協會小兒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專業特長:
從事小兒外科相關臨床工作近30餘年。擅長新生兒消化道畸形診治、兒童腫瘤綜合診治以及與小兒外科疾病的腹腔鏡微創治療,在腹膜後實體腫瘤、膽總管囊腫、先天性巨結腸、先天性食管閉鎖、先天性肛門閉鎖、先天性膈疝等複雜小兒外科疾病有著獨特的見解。
本欄目由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與39健康網共同製作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