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疝氣」這一疾病詞彙,但其實並沒有太多的人知道疝氣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疾病。疝氣,我們有時又俗稱其為「小腸氣」,是多種因素(如打噴嚏、咳嗽、腹部肥胖、排便、小兒啼哭等)都可引起的一種疾病,一般是由於過度用力而導致了人體腹腔壓力的突然增加,進而使疝環腹膜被突增壓力所衝破才引起的。
此病的發生部位以腹股溝、大腿根、小腹下、肚臍、腹壁以及陰囊等地方為多見,病人主要表現為這些位置有包塊鼓起來。臨床上以腹股溝位置發生疝氣(即腹股溝疝)最為常見,其指的是在人體的腹股溝位置可以觸摸甚至直接看到鼓起的腫塊,在躺臥以後,腫塊可以自行平復。嬰兒如果發生此病,多被父母換尿布時發現,而較大一些的小兒如果發生此病,常常在洗浴等時得以發現。在臨床檢查時,對於年齡大一些的孩子,讓其呈站立位或者腹部用力等,即可誘發腹股溝處腫塊的出現或使本來就有的腹股溝腫塊更加明顯一些,甚至有些孩子的腫塊可能到達陰唇或者陰囊。腫塊多是由腹腔內器官(以小腸為多見)脫出到達人體疝氣袋而形成,有時觸摸時會感覺其質地柔軟,女性多以卵巢脫出為常見。除了可以觸摸甚至看到有腫塊外,可能還會有一些患兒發生食慾差、吐奶、易哭鬧以及便秘等表現。
疝氣的治療包括手術和非手術兩種。如若發現類似於疝氣的症狀,一定積極就醫診斷並接受正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