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古代陶瓷」到學科核心素養 盡看2020年重慶市中職歷史學科教研活動
「陶藝製作的流程有幾個步驟?」「如何區分陶器與瓷器?」今(3)日,2020年重慶市中職歷史學科教研活動在重慶市工藝美術學校舉行,旨為通過公開課進行研討,提升中職歷史學科教師教學水平,更好的服務於歷史學科教學。
據了解,此次教研活動由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重慶市工藝美術學校承辦。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李志輝、九龍坡區教師進修學院教研員謝章芳、重慶市工藝美術學校校長王平、重慶市中職歷史中心教研組全體成員和重慶市各中職學校歷史教師參與教研活動。
陶瓷歷史蘊含滿滿知識
「陶瓷是最沒有距離感的,上至皇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它早已經融進了我們這個民族生活的點點滴滴。」活動伊始,由重慶市工藝美術學校教師徐露執教的公開課《古代陶瓷》吸引了全體教師的注意力。
她從學生更加熟悉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導入課堂內容,又讓學生拿出從家中帶來的碗、杯等器皿,根據課堂所學知識區分陶器與瓷器,更是運用視頻、圖片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了解陶瓷的歷史變遷。她的課堂豐富多彩,生動有趣,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課堂氛圍活躍良好。
公開課結束後,王平校長介紹了學校的辦學情況,他說:「本次教研活動是對工藝美術學校的一次檢驗,一次鞭策,我們將在各位專家的指導下,兄弟學校的關心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公開課堂充滿教研哲理
緊接著,徐露與現場教師分享課堂內容設計,她說:「做課堂設計時,要根據學生的基礎情況。我主要運用了講述式、任務驅動、問題啟發等方式,通過相關史料搜索,讓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在小組任務布置中,注重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同時,她還通過一代瓷聖何朝宗,讓學生深刻領會何謂工匠精神,通過對我國民族文化和重慶本土文化的榮昌陶瓷的介紹,使同學們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工藝和堅定了文化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在研討點評時,謝章芳教研員表示,課堂的整體氛圍很好,徐露教師運用情景創設、問題設計等方式,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圍繞學科素養,讓學生充分吸收到新知識,這值得學習。但同時,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更注重教學細節,在遇到材料時,培養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李志輝教研員說:「陶瓷課堂在表現家國情懷非常充分。其次是工匠精神,要求學生嚴謹認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於創新。在最後,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優秀文化,這與我們倡導的文化自信不謀而合,特別是通過重慶榮昌陶器介紹所傳遞的一種文化傳承與創新精神。」
學科教研培養中職人才
最後,李志輝教研員為現場教師作了「中等職業學校歷史課程標準背景、結構、特點」的專題講座。他說:「中職教育,要教會學生從畢業到退休中間幾十年如何安身立命,要講究終身素質教育。」
李志輝從背景、結構、特點三方面作分析,講述中職教育課程的發展歷程,從教學大綱說明「教師的教」,課程標準說明「學生的學」。他還分別舉例講述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的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
教研活動,乾貨滿滿,讓在場的中職歷史教師們收穫頗多,紛紛表示今日受益匪淺。相信通過今日內容豐富的教研活動,教師們都將更上一層樓,用更好的教學課堂推動學生的知識學習和快樂成長。
(文章來源:新重慶客戶端)
(責任編輯:DF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