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深圳大學某學院為了增進學校和家長的交流,給學生家長郵寄了學生成績單。(11月3日《北京青年報》)
筆者以為,這種做法能有利於調動學校和家庭兩個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從而能夠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大學生,是非常有利的。
在現實中,作為家長,往往是當孩子去外地上了大學後,孩子在學校的成績和表現如何,家長只能通過孩子的反饋了解一星半點,至於孩子能反饋多少,反饋的信息是否真實準確,家長往往都是無從細究。除了個別家長可能通過電話和輔導員有過交往外,家長和學校的聯繫,基本上都是孩子在學校出現了問題後,才會得到學校的通知。基本上大部分學生家長和大學之間並沒有什麼有效互動和交流。這樣,是非常不利於培養優秀的大學生的。
第一,家長對學生的督促作用明顯不足。因為不了解,不知情,所以,對學生的學業上的推動也基本上就無從談起。才能也基本起不到督促作用,從而導致有一部分學生在大學裡沉溺於網路遊戲等原因而荒廢了學業,家長卻並不知情。如果高校能建立和家長的有效溝通機制,就讓學生在無形之中產生學習壓力,能避免學生少走彎路。
第二,學生在學校裡的其他表現,家長也處於被動狀態。比如,當前對學生影響較多的套路貸,往往也是在學生出現還不上錢,在接到了惡意的催款電話後,才知道孩子在學校的失誤。如果學校和家長之間能免有效地互動,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相信套路貸的危害應該並不會有這麼大。
學校和家長之間的聯繫和溝通,在小學,甚至幼兒園,是普遍流行的。現在,在有些地方的幼兒園,甚至開通了家長視頻功能,只要家長願意,就可以網絡視頻觀看或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包括上課、休息、吃飯等。而作為高校,學校和家長之間卻普遍沒有有效的溝通機制,這不能不說是高等教育的一點失誤。
當然,大學生一般都已經過了18周歲了,相當於成年人。家長是不可能像對待幼兒園的孩子那樣去事無巨細地了解一些。但是,對於孩子的學業如果,卻不能不加關注。另外,對於孩子在學校裡做的一些出格的行為,比如,經常逃課、較嚴重的違紀行為,筆者以為,學校還是有必要告知家長的。如果非要等到學生在學校裡觸犯了法律,甚至是出了人命,才被學校告知要好得多。
當然,筆者以為,學校和家長的聯繫,特別是在告知學生的學業情況方面,郵寄並不是最佳方式。因為郵寄,首先要把成績列印成紙質材料,還要填寫家長地址、郵寄,然後家長還要花時間接收郵件等環節,這對學校和家長雙方都很麻煩不說,也耗費了成本。
事實上,在學生報到時,學校都會要求學生填寫家長的手機號、微信等聯繫方式。在當下,信息交流的手段已經非常發達,對於純文字的信息,是完全可以通過手機簡訊、微信或電子郵箱等方式傳送,豈不是更加省時、省力、省錢嗎?
至於有人質疑,郵寄學生成績單,有涉及隱私的說法,那根本就是無稽之談。無論是郵寄也好,還是通過微信等手段發送也罷,接收方只能是家長。只要家長不公開,其他人是無從知道的。
另外,作為學生的父母,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成績本來應該就有知情權。如果學生的成績對家長都是保密,那這樣的家庭關係豈不是太荒謬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