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明顯,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這個數量最多,以患者的身份發帖,編造得病和痊癒的經歷,或者以專家大師的身份迷惑大家,獲取信任感,然後讓大家不要吃藥,宣揚吃藥如何如何不好,或者說吃藥只是輔助,關鍵還是要靠心理。
這些槍手文的目的是給患者洗腦,讓大家恐懼藥物、拒絕藥物、拒絕正規治療,結果就是成為利益集團或者騙子潛在的行騙對象。
這種情況我寫的揭露文章特別多,這裡點到為止。
對於「沒有吃藥靠自己就痊癒」了的人來說,其經歷一定是可歌可泣的,感觸特別深,然後痊癒後非常自豪,一般都會趕緊來跟大家分享他痊癒的經歷。
這裡面又分幾種情況:
一是真的是達到焦慮症的嚴重程度,居然沒吃藥靠自己好的,那是他祖上燒高香了,用電影功夫裡的一句話:萬中無一。
二是誤診的焦慮症,沒有達到焦慮症的嚴重程度,比如屬於可以自愈的應激性心理障礙等等,本來就不一定需要服藥。
三是根本還沒有痊癒,只是症狀顯著減輕,他誤認為自己已經痊癒了(玻璃模式),後面遇到刺激就會復發。
我國七千多萬焦慮症患者,按10%的就診率也有七百多萬人,老是不好,經常在網絡上徘徊的有多少人?佔多大比例?
臨床上服藥痊癒的是主流,和抑鬱症相比,焦慮症的治癒率本來就很高,絕大多數患者經正規治療就痊癒了,他們不會流連在網絡上。而且這些正規治療痊癒的人很少來網上發帖,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是他們服藥後,症狀慢慢消失,就會變成正常人,然後吃著藥過正常人的生活去了,最後痊癒了也一樣,他們的精力重點都放在現實生活中,不會一直呆在網上。就像高血壓糖尿病,長期吃藥但不會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不會成天去接受這個、領悟那個。
二是生病了吃藥,吃藥後痊癒,很正常很自然,既沒有異常艱辛的經歷,又沒有深刻感悟,也沒什麼好講的,或者說沒啥好炫耀的。正規治療獲得痊癒,是最正常的事情,最不像經驗。就像你感冒了吃了感冒藥好了,難道會跑網上發個經驗帖?
三是吃藥的患者在網上發帖的,一般都是服藥無效或者停藥復發之類的。而這些服藥無效停藥復發的,你去一問,十有八九是因為擅自減藥停藥、服藥依從性不好導致的,但這些文章卻被前面講的利益集團所利用,說吃藥沒用。
下次你再看到有「很多人」說吃藥沒用的時候,想一想七千萬這個基數,或者,去看一看正規的醫學類文章,不要在網上被搶手文釣魚文蒙蔽。
這裡面又可以分兩種情況:
一是本來就有確切社會心理問題的人。這些患者的確是光吃藥沒用的,吃藥可以治好他們的焦慮症,但在他們得焦慮症之前就已經存在的社會心理問題,藥物無能為力,比如某些高壓環境,或者性格缺陷。這些人是真正需要心理治療的人。按照我認識的焦友可以得出一般規律(數據量小,不是科學結論),這些人往往一直在進行心理治療(心理諮詢),卻又一直不會好,或者好一陣壞一陣,老是反反覆覆,持續很多年。
二是原本沒有明顯社會心理問題的人。這些患者本來僅需服藥治療即可,拖延時間過久導致心理創傷的話,也只需要心理支持治療。但他們被心理根源論、心理治本論洗腦,給自己套上了一頂「我有嚴重的心理問題」的帽子,並樹立起「光吃藥沒用,不解決心理根源病就不會好」的牢固信念,這樣一來,心理暗示作用真的就開始發揮明顯的作用了,不過不是正面作用,而是在無形中一直阻礙他們痊癒的反面能量。
這兩種人因為長期不會痊癒,所以有的就是時間發帖,不過,他們言必談心理。
患者發帖既是想和別人分享經驗,更是想記錄自己的經歷,提醒和鼓勵自己。
經常在網上的患者,都會學習很多的心理學理論,甚至佛學之類的理論,一旦症狀變輕,當他們將自己的好轉和理論的作用聯繫起來,就會產生和其他患者分享的欲望,非常想要告訴大家,他是怎麼受益的,他也想進一步利用理論,因此發個帖總結總結也是給自己看的。
而當症狀又變得嚴重,他又會去發帖強調這些理論,為啥?為了強調給他自己聽!症狀加重的時候他的信心會動搖,就會像「念口訣」一樣,把他認為有用的理論強調給自己聽,會寫出來發表,自己寫給自己看。所以,你看到這些言之鑿鑿的帖子時,可能很多都是自我意淫的產物。
【陽光豬·焦慮症知識科普宣傳團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