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攜手深圳疾控中心、二附院共建公共衛生及應急管理學院

2020-12-11 澎湃新聞

作為高校深度服務國家戰略的新舉措,清華大學4月2日舉行的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成立儀式引發關注。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注意到,2日當天,位於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也在醫學領域邁出了新步伐。

據南方科技大學新聞網消息,4月2日,南方科技大學就合作共建公共衛生及應急管理學院事宜,與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和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籤署備忘錄和合作協議。

儀式現場 本文圖片均來自南方科技大學新聞網 圖

深圳市委衛生工委書記、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羅樂宣在儀式上表示,合作共建南方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及應急管理學院是深圳公共衛生和應急管理方面的喜事。南科大近些年在醫學領域的發展舉措,為深圳市的衛生健康資源提供了有力支撐,在科技「戰疫」方面作了很多貢獻。建設南科大公共衛生及應急管理學院是落實市委市政府完善深圳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指示的重要舉措,是進一步推進深圳市應急管理工作體制建設的重要途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深圳市的公共衛生事業將實現跨越式發展。

籤署備忘錄

籤訂合作協議書

南科大校長陳十一在儀式上表示,在國家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總體要求下,南科大和二附院、市疾控中心合作建設南科大公共衛生及應急管理學院,意義重大。南科大將同二附院、市疾控中心深入合作,高定位、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國際一流的公共衛生及應急管理學院,培養更多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拔尖醫療衛生人才。

上述消息稱,南科大代理副校長、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顧東風在儀式結束後接受採訪時指出,預防醫學、公共衛生學是現代醫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南科大公共衛生及應急管理學院,將傳染病學、公共衛生防控以及臨床救治各個方面資源打通,能夠充分發揮三方合作的科研、醫療、預防救治等協同優勢,面向未來培養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兼備的預防醫學人才,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中國和世界應對公共衛生以及公共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南科大將建公共衛生及應急管理學院
    4月2日,南方科技大學與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和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籤署備忘錄和合作協議,將合作共建公共衛生及應急管理學院。此次多方合作共建公共衛生與應急管理學院將有效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建成後,將成為立足深圳、依託大灣區、凝聚國內外優秀專家力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流公共衛生學院,將在國內首創產學研防用五位一體的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新模式。
  • 清華 南科大等高校發力公共衛生領域建設
    天津科技大學之外,清華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高校近日相繼在公共衛生領域邁出建設新步伐。   據清華新聞網消息,4月2日,在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成立儀式上,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表示,學院的成立,是學校深度服務國家戰略的新舉措。
  • 高校、疾控強強聯合 共建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
    來源:長城網長城網訊(記者 劉昆鵬 靳曉丹)8月13日,華北理工大學、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建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籤約暨揭牌儀式,在河北省疾控中心舉行。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將建立與國家需求相適應的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助力「健康中國」與「健康河北」的實現。
  • 華北理工大學河北省疾控中心共建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董琳燁)近日,華北理工大學、河北省疾控中心共建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籤約暨揭牌儀式在省疾控中心舉行。根據合作協議,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將依託華北理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行共建,開展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開設預防醫學、衛生檢驗與檢疫、醫學實驗技術三個專業,研究生教育開設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業,具體招收規模根據我省及華北理工大學相關政策制定並進行動態調整。
  • 華北理工大學省疾控中心共建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
    河北日報訊(記者董琳燁)近日,華北理工大學、省疾控中心共建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籤約暨揭牌儀式在省疾控中心舉行。根據合作協議,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將依託華北理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行共建,開展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開設預防醫學、衛生檢驗與檢疫、醫學實驗技術三個專業,研究生教育開設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業,具體招收規模根據我省及華北理工大學相關政策制定並進行動態調整。
  • 河北省疾控中心與華北理工大學共建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
    8月13日,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舉行華北理工大學、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籤約暨揭牌儀式。值此公共衛生體系發展改革的關鍵時期,兩家單位順勢而為、把握機遇,各展優勢、強強聯合,秉承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攜手共建的理念
  • 省疾控中心與哈醫大公共衛生學院聯合開展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
    省疾控中心與哈醫大公共衛生學院聯合開展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時間:2020-12-25 來源:黑龍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2月24日13時30分,省疾控中心與哈醫大公共衛生學院聯合開展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籤約儀式在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舉行,省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鞠海洋
  • 深圳速度!疫情後全國首部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法」誕生
    二是對在應對疫情中踩過的「坑」進行規避從而全面系統規範突發公共衛生應急全鏈條工作,成為新冠疫情發生後我國首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地方性法規。此外,市衛生健康部門也有義務設立公共衛生熱線,公共衛生熱線由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負責管理,並對反映的情況組織開展調查核實。除了鼓勵個人預警,深圳還擴大了「疫情監測網」。
  • 深圳高校大筆譜寫春天的故事
    未來,中心將通過聚焦網絡信息,精準醫療,科學、工程計算與設計軟體,金融科技與數字經濟等4個核心方向,開展大型計算與快速算法研究,並將與華為、騰訊、邁瑞、華大基因等企業合作,為破解卡脖子的共性問題提供技術方案。這是首批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之一,顯示了南科大在基礎研究領域的發力。
  • 山一大二附院與公共衛生學院籤署科教合作協議
    通訊員 和樹芸9月8日上午,山一大二附院與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籤署合作協議。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史衛峰、黨總支書記王君林、副院長徐希柱,醫院在家的院領導,黨委書記徐民,黨委副書記、院長曹銘鋒,副院長王俊勤,紀委書記張洪濤參加籤約儀式並進行座談。
  • 西安交大一附院、二附院、陝西疾控專家團隊284名援鄂醫療隊員回家
    首席記者 王健 攝   3月31日,西安交大一附院、二附院、陝西疾控專家團隊共284名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從武漢乘包機啟程回家。  「水門」彩虹  迎接白衣天使回家  3月31日,東航西北分公司包機MU7872、MU7874搭載著來自西安交大一附院、二附院援鄂醫療隊、陝西疾控專家團隊共284名隊員,先後分兩批由武漢起飛返回陝西。  飛機落地後,兩輛消防車噴出「水門」,正在滑行的飛機從「水門」經過,一瞬間飛機的尾部出現了一道彩虹。
  • 南科大新成立的生物醫學統計中心將給深圳帶來什麼?
    南科大代理副校長方復全致辭中表示,深圳在生物醫學領域已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鏈和空間鏈,但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仍十分迫切。依託粵澳港大灣區的地緣條件以及南科大的學科和人才優勢,相信生物醫學統計中心的成立能整合相關領域方面人才,創建具有國際水平的綜合科研基地,實現學界與業界的跨界合作共贏。揭牌儀式上,史建清獲任命南科大生物醫學統計中心主任。
  • 寶安與南科大籤署共建南方工業技術研究院(深圳)補充協議
    10月21日,在寶安區委書記姚任、南方科技大學黨委書記郭雨蓉的見證下,寶安區委副書記、區長王立德與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分別代表寶安區人民政府、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籤署了《共建南方工業技術研究院(深圳)(以下簡稱「工研院」)補充協議》(以下簡稱《協議》),約定攜手發力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與項目培育工作
  • 龍崗區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獲「深圳市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龍崗區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是開展龍崗區傳染病病原、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日常監測檢測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檢測工作的技術科室。該科室緊緊圍繞建設深圳東部檢驗高地的奮鬥目標,堅持以質量為核心,以創新為動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現突出,推動了龍崗區公共衛生檢驗檢測工作再上新臺階。
  • 如何滿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檢測需要?廣東疾控體系檢測能力有望...
    作為「非典」後廣東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標誌性項目,廣東省疾控中心於2013年搬遷至此。在2號樓2樓,病原微生物檢驗所對面,一扇玻璃門多年來很少打開。「這是省疾控中心預留的發展空間,自從搬過來,這裡還未投入使用。」
  • 美國疾控中心難逃公共衛生防禦與疫情監測失職
    業界權威人士透露,等疫情平緩後,疾控中心CDC將首先挨大板子,遭到重組,懲罰其監控疫情和防禦失職!此時此刻在紐約州每分鐘就有一位新冠肺炎患者死去。醫生們說從來沒見過如此的死亡速度。面對慘烈情形,他們依然束手無策。今天有人吹哨兒了「我們是否把呼吸機用錯了?」
  • 疾控改革一年多 福建省疾控中心人均薪酬提高14.4%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 11月26日,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就介紹「十三五」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醫改典型經驗舉行發布會,福建省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副主任、省衛健委副主任楊閩紅在會上表示,去年福建省在全國率先啟動省疾控中心的改革,經過一年多的實踐,與改革前相比,省疾控中心職工人均薪酬水平約提高了
  • 完善疾控體系,織密健康「防護網」
    20世紀50年代建立了覆蓋省市縣的三級衛生防疫網絡;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公共衛生工作接軌,疾控工作開始走向規範化;2003年「非典」後,疾控體系調整並優化功能定位,實驗室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升;2009年深化醫改後,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現從傳染病防控向慢性病管理的過渡。
  • 國家疾控中心首任主任李立明:培養能「一錘定音」的公共衛生人才
    針對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以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應對,新京報記者專訪了國家疾控中心首任主任、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李立明。李立明是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控方面的專家。他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大考和檢驗,同時也暴露出公衛和疾控方面的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