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陝西|秦巴山區闖出的「改革先鋒」

2020-12-17 陝西衛視

2018年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其中,有一位來自陝西安康,從秦巴山區闖出來的「改革先鋒」,他就是深圳證券交易所籌備者之一、第一任副總經理(法定代表人)——禹國剛。

△改革先鋒、資本市場發展的實踐者 禹國剛

今晚(6月28日)21:10,陝西衛視《我的家鄉在陝西》節目邀請禹國剛從深圳回到家鄉安康,回憶家鄉往事,體驗鄉情、鄉味 ,感受安康的發展變化。

「改革先鋒」禹國剛

致家鄉陝西安康的一封信

親愛的故鄉:

你好!

自弱冠之年與你分別,我已由青蔥少年變為耄耋老人,雖然已離開了你許久,但你曾教會我的愛國、勤奮、博學、創新精神,始終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引路燈,還好沒有辜負你的期望,更沒有辜負黨和國家對我的教育和囑託。如今無愧地站在你的面前,投入你如父如母般的殷切懷抱。雖以到伏櫪之齡,但我仍舊不願停下我拼搏的腳步,此刻,我將帶著對你最誠摯的愛與感謝,再次啟程。

再見,我的故鄉——陝西安康。

禹國剛

2019年5月13日

△《我的家鄉在陝西》第二集預告

《我的家鄉在陝西》是陝西衛視踐行「四力」,向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獻禮打造的精品節目,每集聚焦一位或多位陝西各行各業傑出代表的奮鬥故事,通過節目嘉賓的親身講述和走訪紀實,引出宏大的時代命題,以真人真事和真情實感,生動形象、有溫度地展現家鄉陝西和祖國發展的新變化、新面貌、新成就,弘揚時代主旋律。節目之後將陸續呈現「禹國剛:秦巴山區闖出的改革先鋒」、「陝西青年程渤智:行走黃河」、「航天六院:中國航天原動力」、 「西遷精神」等內容,肩負主流媒體責任擔當,唱響三秦大地禮讚新中國、奮進新時代、奮力追趕超越的昂揚旋律。

編輯| MTT

相關焦點

  • 陝西秦巴山區硫鐵礦區汙染調查
    它流經陝西漢中、安康,進入湖北,如今作為南水北調工程中線的調水中心,它是重組中國水資源的重要水源區。在漢江流域上遊山高溝深的秦巴山區,這裡植被茂密,是漢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而日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秦巴山區走訪調查發現,漢江上遊多條支流因硫鐵礦採礦汙染多年。
  • 秦巴山區,「歸雁們」做起外貿生意
    而記者近期在陝西採訪發現,隨著政策紅利不斷釋放,越來越多的外貿型企業正在秦巴山區「安家」。「月薪4000元,每天工作8個小時,周末雙休,離家挺近。」45歲的徐勳俠正在機器前趕製服裝樣品。曾在福建泉州等地務工的她,如今回到家鄉陝西省安康市白河縣,在一家名為益成服飾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工作,對自己的「歸雁生活」,她頗為滿意。
  • 秦巴山區的「忙碌年」
    新華社西安1月18日電 題:秦巴山區的「忙碌年」  新華社記者薛天、張晨俊、邵瑞  冬日暖陽,灑向秦巴山區的溝峁山梁。殺年豬、燻臘肉、灌香腸、宴親朋,臨近春節,在陝西安康旬陽縣,家家戶戶都忙碌了起來。
  • 答好「三道題」,秦巴山區的他們這樣告別貧困!
    秦巴山脈,雄渾壯闊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騷客為她傾注筆墨但山重水複,難養一方又有多少與貧困抗爭的慷慨悲歌久久迴響往事越千年山鄉滄桑巨變面對「留還是走」的選擇題他們去意堅決……這是4月22日拍攝的陝西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無人機照片)。
  • 中國西部秦巴山區正實現以「綠」生「金」
    新華社西安11月26日電題:中國西部秦巴山區正實現以「綠」生「金」新華社記者 薛天在中國版圖的西部,秦巴山脈綿延千裡,其所在的秦嶺—淮河一線,將中國地理版圖劃分為南北地區。山脈所處區域被稱為秦巴山區,這裡遍布崇山峻岭、河流湖泊,生態物種豐富,大部分地方依然保持著原始森林的樣貌。但同時,秦巴山區也曾是中國貧困程度最深的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為沒有選準產業發展的方向。」
  • 秦巴山區91.3萬人摘掉「貧困帽」
    秦巴山區連片特困地區跨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甘肅六省市,是國家扶貧開發攻堅戰主戰場中涉及省份最多的片區。在我省,涉及十堰張灣、茅箭、鄖陽、丹江口、鄖西、房縣、竹山、竹溪和襄陽保康縣。 這幾年,秦巴山區湖北片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兜底保障等精準扶貧工程,全方位、多維度解決貧困問題。
  • 鳳堰古梯田:深藏在秦巴山區的清代古梯田 阡陌交通宛如世外桃源
    陝西漢陰,是一座不大的移民小城,這裡自從明清時期就有眾多南方各省移民到此居住,久而久之,這座位於北方的小城似乎變得更像江南了,人們的生活習慣、飲食文化、建築風格宛如南方一樣。位於漢陰縣漩渦鎮的古梯田,距今已經有250多年歷史了,而且這裡連片的梯田面積竟然有1.2萬餘畝,這規模也是秦巴山區最大的,遠遠望去一片片的水稻在丘陵上起起伏伏,景象也是十分壯觀的。漢陰鳳堰古梯田包括鳳江梯田和堰坪梯田,依山傍水分布在海拔500米至650米之間的秦巴山區,連片梯田共有1.2萬餘畝。這裡種植的農作物以水稻、油菜、玉米為主,一年兩熟。
  • 秦巴山區硫鐵礦開採汙染後續……
    陝西秦巴山區硫鐵礦開採汙染後續治理與生態修復工作有了新進展。近日,陝西省生態環境廳、陝西省自然資源廳聯合部署丹江口水庫上遊省域內歷史遺留礦山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根據部署,陝西將結合正在開展的陝南硫鐵礦水質汙染專項整治,以丹江口水庫上遊漢江幹流和主要支流兩岸10公裡範圍內對地表水水質影響較大的歷史遺留礦山為重點開展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
  • 【好人好事】:「好教授」碩果滿秦巴
    三十餘年,10多個專利、160多篇論文、10多部教材、20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陝西理工大學三級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李新生將全部的心血傾注於陝西省漢中市的秦巴山區深處,致力於科研成果的產業轉化。
  • 秦巴山區的石板房:藏在山林裡的原始民居,有人遺棄有人堅守
    而石板房是秦巴山區極有代表性民居,有著幾千年歷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特徵。可是,如今石板房並不是隨處都能看見,尤其是在陝西安康境內的紫陽、嵐皋、鎮坪、平利等石板房比較集中的縣裡,傳統的民居文化正在漸漸地被現代文明所蠶食,伴隨著移民搬遷工程的推進,山裡的人們逐漸告別了大山深處的家,走進城鎮,住上了樓房,導致石板房越來越少。
  • 今日陝南西部和秦巴山區有弱雨雪天氣
    預計今天白天:全省陰天,陝南西部有小雨(0~1mm),秦巴山區有小雪(0~1mm)。今天晚上:陝北陰天轉多雲,關中、陝南陰天,陝南西部有小雨(0~1mm),秦巴山區有小雪(0~1mm)。
  • 「我愛我的家鄉」融媒大直播 本次到站:「秦巴明珠」——安康!
    我愛我的家鄉安康 盡享漢江之美 陝西安康,漢江穿城而過,如玉如綢、似鍛似錦,兩岸翠山碧峰、青瓦白牆,江上漁歌唱晚。
  • 在秦巴山區旬陽的農民伯伯,你知道農副產品的銷量意味著什麼嗎?
    大家好,我是創業者李孟,本名李孟;我就是來自秦巴山區旬陽的人,(看到這個開頭我有點想笑,感覺有點像很多要募捐的文章一樣,其實不是,我先聲明),自從2016年在西安上學之後,我幾乎常年都在外地生活工作了,走過了湖南、河南、蘇州、北京、西安等很多城市,在我們那裡18歲到35歲在外地打工的人還是蠻多的!
  • 秦巴地區這這個土雞品種,蛋肉兼用價值高,如今純種已經很少見
    秦巴雞形成歷史大約有兩千年,從秦巴山區旬陽、 南鄭等縣出土的漢代陶雞中,已有與現代秦巴雞相似的類型。從相關資料和調查中得知,從清代至建國後的六七十年代,因經濟封閉,交通不便,在秦巴山區農村基本上沒有引進外來雞種, 農戶飼養的全為秦巴土種雞,採取以戶為單位的小型分散的半舍飼半放牧飼養方式。 秦巴雞就是在這種社會條件和生態環境中,經自然選育而形成的。
  • 在秦巴山區眾多的古鎮中,有個個比較清靜的小鎮,位於陝西漢中
    來到陝南秦巴山區旅行時,發現這裡有很多的古鎮,但覓幽域聽這裡的人介紹說說:「眾多的古鎮中,華陽古鎮算是富特色的小鎮了。」一向喜歡古鎮的覓幽域,自然不願錯過這次機會。這座位於陝西省漢中市華陽古鎮,有人說小鎮地處在秦嶺裡的小盆地裡,是因為從宏觀地文結構看古鎮,這裡北、東、西皆高而南低。
  • 秦巴心血管論壇系列學術年會舉行
    巍巍秦巴,悠悠漢水!安康金州古城,山川秀美、歷史悠久,新時代的安康,做為陝西的後花園,迸發著全新的活力。11月27日至29日,中國心臟聯盟心血管預防與康復專委會陝西聯盟年會暨第十四屆安康市心血管年會、第六屆秦巴心血管論壇、2020年度基層衛生健康適宜技術推廣項目培訓班、冠脈介入青年醫師沙龍系列學術會議舉行,同時成立了中國心臟聯盟心血管預防與康復專委會陝西安康聯盟。
  • 秦巴論壇在陝召開 聚焦秦巴山區綠色循環發展
    人民網西安9月12日電(張偉)9月12日上午,「第231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秦巴論壇」在陝西西安開幕。本次中國工程院主辦,陝西省政府、河南省政府、湖北省政府、重慶市政府、四川省政府、甘肅省政府聯合主辦,國家發改委、環保部、國家林業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協辦,中國工程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和陝西循環經濟工程技術院承辦。
  • 「我愛我的家鄉·陝西風味地理生活節」開幕
    「我愛我的家鄉·陝西風味地理生活節」開幕 2020-12-21 13: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 盡享陝西好物,相約風味之旅!明天,「陝西風味地理生活節」開啟
    我愛我的家鄉 | 盡享陝西好物,相約風味之旅! 南部有秦巴山地 戲劇性的環境和氣候 造就了陝西人千姿百態的生活方式
  • 在秦巴山區穿梭了六十餘年
    這其中,就包括全國81對公益「慢火車」,它們大多開行在偏遠山區,票價低廉、逢站必停,助力沿途群眾脫貧致富。有這麼一趟公益「慢火車」:票價最高21.5元,最低1元;單程350公裡,運行近12小時;跨行陝、甘、川三省,在秦巴山中穿梭了60餘年。這趟車,是鄉親們的致富車,是孩子們的通學車,更是鐵路人的使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