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首發自瘦龍健康,中國肥胖問題的死磕俠,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本文3708字,預計閱讀時間,11分鐘。
骨質疏鬆了,補鈣啊!
腿抽筋了,補鈣啊!
關節疼痛,補鈣啊!
背部酸痛,補鈣啊!
現代人真的非常熱衷補鈣,除了大口大口喝牛奶,還會抓大把鈣片,沒事就開吃,特別是老年人。
補鈣的目的也很簡單,無非是想加持骨骼健康,讓骨骼質量和骨密度更好,也能更有力地對抗可能出現的骨質疏鬆。
但,你知道嗎?很多時候,即便大量補充,也可能事與願違:
2007年,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薈萃發現:補鈣並不能降低絕經後女性的骨折發生率,甚至可能增加髖部骨折的發生率。
2017年,《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發表了一個相關的研究薈萃,結果發現:使用含鈣、維生素D或兩者兼有的補品,與社區居民中老年人發生骨折的風險較低無關。
而且,更可怕的是,我們之前的文章寫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主要成分就是鈣質,沉積下來很可能導致血管阻塞。
還有美國心臟病專家的一本書《隱形殺手補鈣劑》警告世人,別再無故補鈣了。相關閱讀→美國心臟專家:補鈣劑是隱形殺手,提高心臟病、腎病等疾病風險....
就算補鈣沒有風險,其實它的效果,也真的無法保證。
你可能困惑了,難道補鈣無用?為什麼那麼多人補鈣啊?
其實,你對骨密度下降、骨骼質量降低的原因,認識得太片面了。
事實上,骨密度和骨骼質量下降,並不只是缺鈣引起,而是一系列因素參與的後果……
人體的骨密度和骨量,一般會隨著年齡逐漸增長,直至頂峰,到35-40歲左右,就可能開始走下坡路,骨質出現流失。
有些人由於飲食不良、缺乏運動等等,可能會在更早的年紀,比如25歲,開始發生骨質流失。
女性的骨質流失,通常比男性要快,特別是在絕經之後,雌激素和黃體酮的突然下降,會加速這一過程。
也就是說,骨質流失本身,就是人體的一種自然發展狀態,即便你吃了大量的鈣,也無法阻攔。
但,這並不意味著骨骼就那麼脆弱,只能待在原地,任由歲月無情地宰割。
相反,它是一個非常有生命力的組織,總是處於一個不斷自我更新的過程中,老骨細胞會被破骨細胞分解,並被成骨細胞所取代。
比如手臂骨或者腿骨,每10-12年,就會完全更新一次,脊椎骨和長骨的末端,每2-3年也會更新一次。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過你不注意飲食和生活方式,加上身體激素的猛然變化等。
最終就可能減慢你的骨質更新速度,新骨生長,趕不上舊骨分解,骨密度和骨量就會減少,骨骼也相應變得多孔並且更薄更脆弱。
這種情況發展到非常嚴重的階段,就是骨質疏鬆症,最終會增加骨質風險。
所以,如何有效構建骨骼健康,增加骨密度,就成了一個終極問題,鈣作為首當其衝的骨骼友好型微量元素,其地位就自然而然的被拔得很高。
但,很多時候,如前所述,單純補鈣,似乎並沒有換來更好的骨骼,這是因為,導致骨質下降、骨密度降低的因素非常多,比如:
衰老、飲酒、吸菸、進食障礙、家族遺傳、雌激素下降、甲亢、長期不運動、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等。
不止如此,參與骨胳構建的內部因素也多了去了,各種礦物質,比如鈣、鎂、鉀、維生素D、維生素K等,還有各種激素,比如雌激素、甲狀旁腺激素等。
所以,只把著力點放在補鈣上,難免有點以偏概全了,而事實上,提高骨密度的方式,也不止補鈣能做到。
很多人單純把「補鈣」這一項,作為提高骨密度、加強骨骼健康的「救命符」,卻不知道,骨骼健康是一個更複雜的問題,涉及到激素、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等,而增加骨密度的方法,也不止補鈣1個:
→進行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運動不僅有益於增加肌肉質量。它還可以幫助防止老年人的骨質流失、骨質疏鬆症。
對從事負重運動的老年男性和女性的研究發現:骨礦物質密度,骨強度和骨大小增加,並且骨轉換和炎症標誌物減少。
→攝入足夠蛋白質
獲得足夠的蛋白質對於骨骼健康至關重要,實際上,大約50%的骨頭是由蛋白質製成的。
研究發現,如果攝入更多的蛋白質,尤其是老年婦女,會具有更好的骨密度。
在一項對超過144,000名絕經後婦女進行的為期六年的研究中,較高的蛋白質攝入量,與較低的前臂骨折風險,以及髖部、脊柱和全身的骨密度顯著較高相關。
→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
現代人,大部分人攝入鈣沒有問題,最主要的就是吸收的問題。
維生素D在骨骼健康中扮演著多個角色,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幫身體更好地吸收鈣。
研究發現:維生素D水平低的兒童和成人,比攝入足夠維生素D的人,往往具有較低的骨密度,並且更有可能發生骨質流失。
不幸的是,維生素D缺乏症非常普遍,全世界約有10億人受到影響,補充維D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沒事多曬太陽,也可以吃一些富含維D的食物,比如蛋黃、牛肝等。
→關注維生素K2的攝入量
維生素K2在鈣代謝中非常關鍵。
它可以激活2種蛋白質(基質GLA蛋白和骨鈣素),有助於構建、維持骨密度。
244名絕經後婦女,進行的為期3年的研究發現,服用維生素K2補劑,骨礦物質密度下降要慢得多。
13個日本的長期研究中,其中有7個研究發現,維生素K2可使脊柱骨折減少60%,使髖部骨折減少77%,非脊柱骨折減少81%。
你可以從納豆、鵝肝、高脂乳製品、蛋黃、肝臟、發酵的酸菜等食品中獲取維生素K2,其中,納豆和鵝肝最高。
→避免低熱量飲食
很多人用限制卡路裡的方式,來試圖維持和減輕體重(其實並沒有什麼用)。相關閱讀→英國頂級醫學專家:早餐不重要,少吃多動減肥,是個夢
這樣吃,除了減慢新陳代謝、產生回彈飢餓感、導致肌肉質量下降之外,還可能對骨骼健康有害。
在1997年的一項研究中,每天消耗925卡路裡4個月的肥胖女性,無論是否進行了阻力訓練,其臀部和大腿上部區域的骨密度都會顯著下降。
→保持穩定健康的體重
太瘦或太重都會對骨骼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體重過輕會增加骨質疏鬆症和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同樣,一些研究也發現,肥胖會因體重過重而損害骨骼質量並增加骨折風險。
在保護骨骼健康方面,最好的選擇是保持穩定的正常體重。
→注重鎂和鋅的攝入
骨骼中如果全是鈣質的話,就很容易脆裂或者粉碎,如果有相當比例的鎂加入,就能增加它的彈性,從而預防骨質疏鬆。
很多動物實驗發現:缺鎂會改變骨骼和礦物質的新陳代謝,造成骨質流失和骨質疏鬆。
如果我們攝入過多的鈣,而又沒有足夠的鎂,過量的鈣將無法得到正確利用,還可能會變成毒,從而導致身體疼痛,阻塞你的血管。
富含鎂的食物有:黑巧克力、紫菜、南瓜籽、杏仁、牛油果、三文魚、綠葉蔬菜(並不一定要多吃,其中所含的草酸,可能影響礦物質吸收)……
此外,鋅可以促進骨骼建設細胞的形成,並防止骨骼過度分解,還能支持兒童的骨骼生長,維持老年人的骨骼密度。
鋅的良好來源有牛肉、牡蠣、蝦……
→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眾所周知,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它還有助於防止衰老過程中的骨質流失。
除了在飲食中添加omega-3脂肪外,優化omega-6(有促炎作用,草本植物油通常富含)與omega-3的比例平衡也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最好將omega-6與omega-3的比例設為4:1或更低,而目前,因為草本植物油的大量食用,這個比例甚至能高達16:1。
→戒菸
吸菸會導致骨骼疾病,比如骨質疏鬆症,並增加骨折風險,所以,為了支持健康的骨骼密度,要儘可能減少吸菸。
→不喝或者少喝酒
長期大量飲酒會導致鈣吸收不良、骨骼密度降低,以及生命後期發展為骨質疏鬆症。
對於骨密度的降低、骨質的下降,很多人能想到的原因,就是「缺鈣」。
但實際上,這是一系列因素所帶來的結果,涉及到年齡、藥物攝入、飲酒、吸菸、進食障礙、家族遺傳、甲亢、長期不運動等等。
所以,增加骨密度、提高骨骼質量,並不只是補鈣能解決的,文中給大家介紹了,不靠補鈣,卻能增加骨密度的10種方法。
另外,補鈣方式也有很多種,並不推薦用鈣補充劑,因為鈣補充劑會使血清鈣急劇增加,提高血液粘稠和鈣沉積,導致動脈硬化。
對於大部分存在乳糖不耐症的國人,其實,也不推薦用喝牛奶的方式補鈣,那麼,用什麼方法呢?相關閱讀→90%的國人,不適合喝牛奶| 想補鈣,怎麼辦?
關注,教你如何健康吃瘦自己,健康飲食。
健康減脂,瘦身點擊下方,直接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