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北雁南飛, 「非國有博物館熱」持續升溫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收藏家北雁南飛, 「非國有博物館熱」持續升溫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如何進行規範化、精細化管理?

  32年前,廣東首家民辦博物館——璽寶樓青瓷博物館在深圳正式開館,跨越二十多個朝代的各色青瓷逐一亮相,成為當時文博界熱議的「新鮮事兒」。如今,遍布廣東各個角落、備案登記的非國有博物館已達101家,佔據全省博物館總數的三分之一。

  包容的文化環境和有力的扶持政策,讓眾多收藏家帶著珍貴的民間國寶「落戶」粵港澳大灣區,與嶺南文化交融、碰撞。與綜合型國有博物館不同,在廣東,非國有博物館以歷史類和藝術類居多,突出反映了廣東地區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和產業特點,不僅展品獨具特色,也往往具有獨到的審美風格和辦館理念。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背景下,「非國有博物館熱」持續升溫,大量從業人員湧入的同時,整個行業需要怎樣的「冷」思考?面臨重重考驗,政府、博物館、公眾如何走出一條良性互動的「新路子」?

  以個人收藏回饋社會

  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開放監管文物交易市場,文物拍賣興起,廣東成為全國最早進行文物拍賣試點的省市之一,一些有眼光、有實力的企業家和收藏家開始「嘗鮮」。

  深圳市羅湖區寶安南路2095號,帶金色獅頭門環的大紅門扇內,陳列著吳克順多年來的青瓷藏品。

  1998年11月,懷揣著忐忑和期待,吳克順建起了廣東首家非國有博物館。幾乎同年,來自河南新鄉的閻焰開啟了自己的網際網路事業,主攻文物收藏品在線鑑定;辭去公職在佛山下海創業的丁方忠尚未涉足青銅器收藏,迷戀的仍是兒時的愛好古錢幣。也是在那時,蒲重良在潘家園花4000元買入了自己的第一件藏品。

  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為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提供了豐厚土壤。1989年以來,廣東經濟總量一直位居全國首位。開放的市場和活躍的經濟,不僅吸引了眾多創業者南下,也培育起一支實力雄厚的文物收藏隊伍。

  繼吳克順創立璽寶樓青瓷博物館之後,閻焰、丁方忠、蒲重良等一批來自北方的實力藏家紛紛選擇在廣東為自己的藏品安家,建起深圳望野博物館、廣東大觀博物館、廣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館……對於其中許多企業家和收藏家而言,廣東不僅是其事業的起點,也是其文物收藏的起點。

  以個人收藏回饋社會,是許多藏家最終決定在廣東創辦非國有博物館的共同原因。「我們在廣東就是廣東人,就是新灣區人。我們做的所有工作都是為灣區的文化服務。」深圳望野博物館館長閻焰說。

  社會力量加入博物館建設的浪潮,讓非國有博物館得到長足發展。數據顯示,廣東省非國有博物館的增速與絕對值都在增長。自1997年批准設立第一家民辦博物館開始,目前全省備案登記的非國有博物館達101家,平均每年新增4家,特別是近三年來,年均新增10家。

  與此同時,一系列有關政策陸續出臺,為非國有博物館的蓬勃發展提供扶持與保障。國家文物局《關於民辦博物館設立的指導意見》指出,應優先發展具有門類特點、行業個性或地域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代表性的民辦博物館,以及致力於搶救瀕危歷史見證物、填補某領域空白的民辦博物館。

  廣東省文物局在2019年印發了《廣東省民辦博物館工作指引》,對社會廣泛關注的民辦博物館設立條件、程序、政策保障等予以明確,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民辦博物館事業。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市也先後出臺了扶持非國有博物館的優惠政策,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的各種扶持政策讓其非國有博物館發展水平處於全國前列。

  《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名錄》顯示,廣東非國有博物館數量居全國第五位。廣東省非國有博物館佔全省博物館總數近三分之一,藏品總數達15萬件(套)。

  用跨界思維辦館

  在粵收藏愛好者不僅來自五湖四海,也來自各行各業。跨界思維為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帶來新活力。

  「我大學是法律專業,畢業進入銀行。當時單位正好想要籌辦一個錢幣博物館,我從小就比較喜歡歷史,所以欣然報名。」東莞市錢幣博物館館長邱山回憶當年參與建館的經歷。

  東莞市錢幣博物館作為專業性較強的非國有博物館,該如何區別於大型綜合博物館做好運營?邱山有自己的獨到思考。在她看來,與許多具有完整生產鏈條的行業不同,普通大眾很難具象地理解和認識金融行業,而古錢幣正是一個很好的介質。「對公眾尤其是孩子的金融普及教育,是我們博物館的主要工作。」

  「高品質高等級的館藏,是博物館的第一靈魂。」在閻焰看來,非國有博物館與其追求大而全,不如致力於在某個門類發展獨具特色的館藏。

  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則致力於與優秀的國有和非國有博物館進行館際交流與合作。「一個展覽不是『一錘子買賣』,是可以持續打磨、『迭代升級』的。成功的館際合作讓博物館在借鑑他館先進經驗的同時,也能提升自身影響力。」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館長吳強華說。

  非國有博物館注重在展覽內容和社會活動上下功夫,逐步走上專題化、精品化、特色化的路子,也為非國有博物館積累了「人氣」。2019年,全省非國有博物館舉辦陳列、展覽516個,參觀人次達716萬。一些非國有博物館年參觀人次甚至超過國有博物館的參觀人次: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東莞市觀音山古樹博物館觀眾超過50萬人次;廣東大觀博物館、佛山市嶺南金融博物館觀眾超過30萬人次……

  此外,一批非國有博物館被打造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重點旅遊景區。這些獨具特色的非國有博物館成為廣大觀眾和遊客的打卡點,在推動文旅融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探索可持續發展之路

  非國有博物館快速發展的同時,人才、資金、藏品等問題也不容忽視,多位非國有博物館經營者坦言在「摸著石頭過河」。

  「研究需要人才,而人才匱乏是非國有博物館面臨的普遍問題。」閻焰認為,作為專注學術研究的非國有博物館,望野博物館需要更多專業人才的加入。廣州東方博物館館長周勇則告訴記者,博物館曾經組建過一支研究團隊,取得過瓷器鑑定方面的重要研究進展,但因人才和資金缺口,只能遺憾中斷。

  資金不足同樣是一大難題。廣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館常務館長蒲亭利算了筆帳,不包括藏品徵集的費用在內,博物館每年的運營費用超過100萬。而我省實行免費開放的非國有博物館佔96%,即便出售門票,也難以長效為藏品提供優質的場地、環境和研究保障。

  為此,相關部門近年來也在積極推進相應的扶持政策。在去年,廣東開展了國有博物館對口幫扶非國有博物館工作,每一家非國有博物館均有一家以上國有博物館進行幫扶,實現對口幫扶全覆蓋,內容涵蓋新館設立、藏品管理、陳列展覽、人員培訓、科學研究等。此外,對新設立的非國有博物館,省文物鑑定站提供免費藏品鑑定,僅2019年就完成了非國有博物館藏品鑑定19098件(套)。

  「針對非國有博物館專業人才匱乏的現象,我省舉辦了多期非國有博物館的業務培訓班,並以推薦參加全國非國有博物館業務培訓的形式,讓更多運營人員往專業化的方向發展。」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注意到,廣東省財政從2014年起設立扶持民辦博物館發展的專項資金,截至2019年,共下達資金4000萬元。而廣東部分地市也先後出臺了扶持非國有博物館的優惠政策:以深圳市為例,被評為「優秀」的非國有博物館,給予年度一次性補貼30萬元,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的,給予一次性補貼1000萬元;佛山則對非國有博物館的新建、改建、運營及活動四大類業務給予分類分級補助,僅2018年至2019年期間就以1834萬元財政資金帶動民間對博物館事業投入近6700萬元。

  市場愈發「熱鬧」,對非國有博物館的要求也愈加嚴格。今年11月,為規範非國有博物館建設,國家文物局辦公室、民政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規範非國有博物館備案登記管理工作的意見》對非國有博物館辦館的註冊資金、展廳面積、藏品數量做出了詳細規定。

  目前,廣東省也正在抓緊制定《廣東省非國有博物館管理辦法》,該《辦法》正列入省政府2020年規章制定計劃。「重點獎勵優秀的非國有博物館,讓行業和公眾了解什麼樣的博物館是好的,能起到非常好的引導示範作用。」 作為深圳市博物館協會的副會長,吳強華受邀參與該辦法的制定。在他看來,《辦法》的核心就是要實現對該行業規範化、精細化的管理。

  政府扶持之外,非國有博物館也在探索更多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性途徑。2019年,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成立深圳市慈善會·文物保護公益基金,累計募集170多萬元,有效補充辦館資金的同時,還支持國有博物館文物修復及大灣區石刻題記文物調查等,為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化遺產保護探索出一條新路子。

  廣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館則重視利用金融項目為博物館賦能。2015年,博物館開始嘗試文創產業,以期將博物館自身的文化資源轉化為有效的運營資金。關於非國有博物館文創發展的論壇也正在籌劃之中,這也許能成為非國有博物館和中小博物館解決困境的新範式。(記者 黃堃媛 見習記者 王昕桐)

相關焦點

  • 梅州雁南飛的5A保住了
    日前,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發布消息稱,經現場驗收和綜合評估,此前通報批評限期整改的6家5A級旅遊景區已按期完成整改,達到國家5A級旅遊景區標準要求,也就是說,廣東省「梅州市雁南飛茶田景區」的國家5A級景區稱號保住了。 國家對5A景區有極為嚴格的「退出」機制,並非「終身制」。「5A」的「皇冠」其實更應該是「緊箍咒」。
  • 秋雨之夜韋應物寫下一首千古絕詩,北雁南飛思鄉心切,令人感慨
    詩人身處異鄉,秋雨之夜醒來獨自坐在屋中,聽到北雁南飛的鳴叫聲,仿佛自己的心也被大雁帶去了南方,這是怎樣的一首詩,詩人表達出怎樣的思念之意?雁南飛接著讀第三句,這句說的是淮南的秋天總是秋雨連綿,從白天到夜晚下個不停。這句點明了季節特點,也點明了詩人寫這首詩是在淮南的秋天,且是在秋雨連綿的晚上。
  • 名聯掌故:「北雁南飛,雙翅東西分上下」對個下聯
    今天標題中的上聯屬於方位聯,即在對聯中包含了東、西、南、北,上、下等方位詞。比如以前提到的對聯,上聯:大小姐吃東西,坐南朝北;下聯:老童生看春秋,自夏至冬。再比如這一副,上聯:說南道北,吃西瓜面朝東坐;下聯:思前想後,讀左傳書向右翻。
  • 房價北跌南漲差距拉大,南方新居民已難堪重負,南飛的北雁還好嗎
    北雁南飛,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北方城市真的有那麼不堪嗎?縱然南方城市的收入稍高於北方,但透過我們研究地產市場的指標體系,南方城市的居民家庭置業難度、房價收入比、負債風險等多較大程度地高於北方這些核心城市。
  • 「博物館遊」持續升溫 鐵路博物館穿越「百年鐵軌」
    膠濟鐵路博物館(央廣網記者宋雪 攝)央廣網濟南4月24日消息(記者宋雪)發現最美鐵路,感受齊魯文化。濟南火車站南面附近矗立著一座古樸的德式建築——膠濟鐵路博物館,它的前身是膠濟鐵路濟南站舊址,現已成為一座反映膠濟鐵路誕生發展的專題性展館,也是全國目前唯一一座建於百年以上老建築內的鐵路展館。隨著「博物館遊」熱度的持續升溫,如今的膠濟鐵路博物館吸引了大量遊客尤其是鐵路迷前來打卡參觀。上遊型蒸汽機車(央廣網記者宋雪 攝)博物館大門西側的一臺蒸汽機車吸引了諸多遊客駐足觀看。
  • 西安新增5家定級博物館
    近日,經報國家文物局備案,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西安市共有5家博物館通過本次評估,其中新增二級1家,三級4家。>西安市水墨長安藝術博物館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西安曲江藝術博物館於2012年7月正式開館,位於西安市大雁塔南廣場西南角、西安威斯汀酒店負二層。
  • 西安5大優秀民辦博物館!有一家是全國唯一、有的取乾隆御筆為名
    作為一座古城,西安有著非常豐富的博物館資源,除了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安博物院、碑林等場館之外,還有一大批民辦博物館。這些非國有的博物館已成為國有博物館的重要補充,這其中的部分博物館憑藉著豐富的藏品、優質的硬體、專業的隊伍,在各種評選中屢獲殊榮。
  • 探尋古詩中的「衡陽雁」
    南華大學副教授馬漢欽一次做客「雁城市民課堂」時提到,在古人的觀念裡,北來的大雁南飛衡陽,便不再南飛了,只等來年春天再飛回北方。這樣一來,衡陽成了「大雁南飛」的「終點站」。衡陽與雁,也就有了不解之緣。
  • 雁不過衡陽
    白露過後,對氣候最為敏感的候鳥,特別是大雁,集體遷徙,向南飛越。這一自然現象,引發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雅客的「詠雁」情結,寄託悲秋,抒發懷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悠悠鄉愁。然而,眾多的詠雁詩詞都與衡陽有關,相傳北雁南飛,到湖南衡山的回雁峰,感覺氣溫暖和,在此棲息越冬,來年開春後再北歸,所以有「雁不過衡陽」之說。
  • 「飛花令」——雁,36句含「雁」的古詩詞名句彙編
    所以雁便成為古詩詞中的高頻詞,尤其是離思類詩詞。本文認真閱讀會有點傷感,調整好情緒。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書札。——李白《蘇武》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趙嘏《長安晚秋/秋望/秋夕》腸斷江城雁,高高正北飛。
  • 舉頭忽見衡陽雁
    秋季大雁集體遷徙,向南飛越。這一現象,引發古往今來眾多文人雅客的「詠雁」情結。眾多的詠雁詩詞,不少都與衡陽有關,相傳北雁南飛,到湖南衡山的回雁峰棲息越冬,來年開春後再北歸,所以有「雁不過衡陽」之說。    東漢大文學家張衡在《西京賦》中說:「上春候來,季秋就溫。南翔衡陽,北棲雁門。」
  • 四川博物館主題旅遊路線出爐!東、南、西、北一網打盡
    ,並將四川精品博物館路線按地理位置設計出東、南、西、北線,規劃了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名人、古蜀文化、三國文化等主題路線,具體如下:東線:遂寧宋瓷博物館、南充朱德故裡紀念館、廣安市鄧小平故裡、武勝寶箴塞、巴中川陝蘇區將帥碑林紀念館等。
  • 上海冷門博物館暑假「升溫」
    近期發布的《中國博物館主題遊報告2020》顯示,95後00後成為博物館主題遊的主力軍,出遊時間主要集中在暑假,歷史類、科學類、人文類及專題類博物館人氣最高。今年暑假,疫情可控,博物館主題遊成了不少家庭的選擇,上海不少冷門博物館人氣「升溫」。
  • 寫給寶寶的為什麼(83)為什麼大雁要南飛
    83.為什麼大雁要南飛 媽媽,為什麼我們要不停的飛啊?好累啊。而且我們飛的方向是南方啊,我記得前段時間我們是從南方飛向北方的 ,這也太折騰了。傻孩子,因為我們的家在南方啊。那既然我們的家在南方,為什麼我們還要飛往北方呢?那是因為在北方也有我們的家呀。天冷的時候呢,我們就往南方飛,那麼天熱的時候呢,我們就往北方飛,這樣的話呢,我們就可以不停的吃到各種各樣好吃的東西了,寶寶,所以呢,我們一定要注意飛行的過程當中呢,要保持體力哦,不要飛的太急太累。
  • 春來秋去飛鏑箭,北往南歸落瑤臺;詠雁五律十首,人字長空碧雲裁
    春來秋去飛鏑箭,北往南歸落瑤臺。過了立秋,意味著秋天將要來了。說到秋天,你可能會想到圓月、秋雨、菊花、楓葉、殘荷等等許多最能體現秋意的景象。此外,一定不會忘了秋雁。雁,也叫鴻雁,是一種候鳥。春來北國,秋去南方。千山萬水的往返途中,傳遞了多少故事。
  • 雁點青天字一行。
    故古詩云:「帶霜南去雁,夜好宿汀沙」(唐杜牧《聞雁》);「江涵秋影雁初飛」(杜牧《九日齊山登高》);「煙秋雁早鳴」(唐許渾《陪王尚書泛舟蓮池》)。一到來年春天,它便歸心似箭,日夜兼程飛向北方的故鄉。「春寒雁到遲」(唐崔塗《江上懷翠徽寺空上人》);「萬裡人南去,三春雁北飛」(唐韋承慶《南中詠雁》)。古人很早就觀察到了它南來北往嚴格遵守時令變化的規律。
  • 途家發布2019年溫泉民宿文化旅遊消費報告
    有北雁南飛者不遠千裡泡溫泉,而當地有溫泉的城市居民也會趁周末前往溫泉地過個周末。溫泉遇上民宿 持續兩年走熱途家數據顯示,溫泉民宿近兩年都有兩倍以上的增長。2019年末,溫泉民宿的十大熱門城市有惠州、三亞、廣州、清遠、北京、桂林、丹東、南京、福州、成都。
  • 少兒英語熱持續升溫的背後
    少兒英語熱持續升溫的背後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劉 琴近年來,少兒英語熱不斷升溫,「高燒不退」的背後,還呈現新的趨勢,如在線學習、低齡化、費用高昂等。近日,記者就相關現象進行了走訪。
  • 數據|山西15家博物館獲評國家級,太原晉中數量最多,運城地區增量最多
    山西15家上榜,分別是:大同市博物館、山西地質博物館、臨汾市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運城市鹽湖區博物館、太原市博物館、中國雕塑博物館、陽泉市博物館、曲沃縣晉國博物館獲評國家二級博物館;山西呂梁山革命博物館、晉中市博物館、沁縣文物館(沁縣南涅水石刻館)、朔州市漢墓博物館、山西省永樂宮壁畫藝術博物館、垣曲縣革命老區紀念館、芮城縣博物館獲評國家三級博物館。
  • 中國商人投資美國熱持續升溫
    原標題:中國商人投資美國熱持續升溫  中國企業進軍美國市場的腳步不斷加快。一家來自四川的中國企業24日在洛杉磯宣布,以1.6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萬豪集團位於洛杉磯機場附近的一家酒店。這是該企業兩年內在洛杉磯地區收購的第二家萬豪酒店。而另一家華人控股的生物科技公司在稍早前宣布,投資2億美元進軍生物加工市場。